第一次讀《紅與黑》,我把目光放在男主人公於連的身上,因為這一部小說貫穿了於連的整個人生。從一個木匠的兒子,因為偶然的機遇成為了市長家的教書先生,然後一步步地平步青雲,達到自己內心隱藏的野心和欲望。
但是,在那個階級固化的年代裡,縱使你有千金,縱使你可以依附於宗教,愛情來轉變自己的身份,但是上層社會對於底層人民骨子裡的鄙視和排斥,使得這個年輕人終究死在了跨越這個「不可能」的鴻溝的路上。
而第二次再讀《紅與黑》,我卻把目光放在了於連遇見的兩個女人身上,這兩段愛情是於連整個人生命運的承接點和轉折點。瑞納夫人和瑪蒂爾德,這兩個女人,一個天真爛漫,一個理智高傲,如白玫瑰與紅玫瑰,更如鮮豔的血液與黑色的喪服,襯託著於連心中的紅與黑。
1 瑞納夫人:天真爛漫的白月光
瑞納夫人雖然結婚很久了,與瑞納先生生育了三個孩子。但是在愛情裡,她是一個天真單純善良的人。在遇到於連之前,她循規蹈矩,恪守婦道,面對瓦雷諾的誘惑也不為之動搖。
但是她卻迷失在於連的溫柔鄉中。
在初見於連時,於連的彬彬有禮和帥氣的長相與自己心中設想的家庭教師有著天壤之別,這讓她內心中對於連有些許歉意。在於連展示自己的才華時,她又覺得這個年輕人的談吐非常有深度。再加上於連對她的勇敢示愛,對她在情感上無微不至地關心。與丈夫冷冰冰的態度和對女人不耐煩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她一下子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也感受到了「偷情」帶來的刺激。
瑞納夫人對於連的愛與日俱增,不帶絲毫的想法和目的,她只是單純地愛著於連。這也充分地體現了她天真善良的個性。
面對小兒子的生病,她認為是因為自己的罪惡帶來的警告,讓她在這段偷來的感情中非常地自責和撕裂。她的內心十分地煎熬,於是她選擇了信教來懺悔自己的罪孽,也為後面的一系列的事情埋下了伏筆。
在於連因為射殺她而被捕之後,她依然會為了幫助於連而到處奔走,也會想方設法去見於連,讓他減輕對自己的內疚之情。她深愛於連超過於自己,在於連死去的第三天,她也跟著死去了,她信守承諾沒有自殺,卻傷心而亡。
2 瑪蒂爾德:叛逆高傲的紅玫瑰
與瑞納夫人的單純相比,瑪蒂爾德的出場就帶著高傲和自負,她看不上懦弱和文雅的貴族,她的骨子裡有一種超越世俗的叛逆。
「她討厭沒有個性的人,這是她對周圍這些漂亮的年輕人唯一不滿的地方。他們越是優雅地嘲笑那些不符合時尚或者跟不上時尚的事,她就越看不起他們。」
這一切與她受到的教育和接觸到的事物有關,她特別崇拜自己的先人和瑪格麗特皇后,對她和她的情人的事跡深深的嚮往,有一種英雄主義的幻想。所以,她在日常也會在紀念日中穿黑色喪服來紀念她的先人,更應該說是紀念瑪格麗特皇后。
家人們對她各種誇張的言行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異議,可見,她在家庭中也是受到較多寵愛的,也造成了她在行為上的我行我素,盲目自信的狀態。她會大膽地表達愛情,在訂了婚的情況下給其他的年輕人寫信,也會給地位低下的人寫信,做這些出格的事情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當瑪蒂爾德碰到於連之後,喚醒了她的英雄主義夢,她在於連身上看到了有別於其他王公貴族的驕傲,學識和勇氣。所以,她將徵服於連當做了自己英雄夢的目標。「如果需要付出,那唯一的籌碼就是一個女人的名譽。」她用她自己當做籌碼來徵服於連。
而於連對此則是另一番想法,他對於瑪蒂爾德的愛開始於報復。和與瑞納夫人在一起的初衷一樣,他看上這些富家女,貴族夫人,上層人士,無外乎是報復他們的高高在上俯視,利用他們的身份地位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名譽和金錢。
瑪蒂爾德和於連的愛情,可以說是一種博弈,也是一種算計。從對方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
在開始階段,瑪蒂爾德對于于連的欲擒故縱,反覆試探,讓於連天真地以為自己愛上了這個姑娘,並陷入了深深地痛苦之中。
瑪蒂爾德對自己的手段感覺到非常的開心,她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俘獲了於連。但同時,她也感到了深深的空虛,有那麼些時候她也流露出一些疑惑,自己對于于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對於連表現出來愛自己的情感,她不是感動不是開心,而是深深的鄙視。
這也說明了,瑪蒂爾德愛的其實是自己心中設想出來的於連,而不是真正的於連,當於連的表現並不如她所期望時,她就會疑惑,鄙視這樣平庸的情感。
就在這段感情要以沉悶而告終時,於連遇到了科拉索夫親王,他用豐富的經驗教會了於連如何掌控上層社會裡的女人們。他讓於連轉變了對瑪蒂爾德的態度,轉而去追求元帥夫人,這樣的舉動果然讓瑪蒂爾德嫉妒的發狂,讓她覺得她以為的那個於連又回來了,從而深深地陷入了與於連的愛中。
將失去的或者得不到的永遠都是最好的,在自負的瑪蒂爾德身上深深的體現了這一人性的弱點。她以為她在玩弄別人的感情,其實她也在被人玩弄,深陷這樣虛假的感情中而不自知。
在發現自己懷孕後,告知自己的父親要和於連結婚,讓自己的父親利用權力和金錢為於連改變身份。她絲毫不會考慮家族是否會蒙羞,父親是否會生氣。她依然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的叛逆夢中。
甚至,直到於連被處死,她都沒有走出自己的英雄夢。
在於連被關進大牢時,她不息犧牲自己的名譽和金錢也要為於連到處奔走,請求判處的寬釋。
在於連被判決後,她又一遍又一遍地勸說於連上訴,與於連爭執中表現得歇斯底裡,狂性大發。所有人都認為她「已經瘋了。」
在於連被處死之後,她砍下了於連的頭顱,親手把他安葬在他最喜歡的洞穴中。
這之後的每一步都像她當初崇拜的對象,她都在有意無意地效仿的瑪格麗特皇后。所以,瑪蒂爾德對於連的愛,其實就是她對於自己英雄夢的愛,用這樣的儀式感來完結自己的愛,而這些與於連其實毫不相關。
結尾:
於連在最後時刻表現出來的會更愛瑞納夫人多一些,他敬重瑞納夫人,更像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給瑞納夫人造成的傷害表示深深的愧疚。在最後的日子裡也經常地想念與瑞納夫人在維利葉時無憂無慮他,天真快樂的日子。
而對於瑪蒂爾德,他們可以說是非常相似的人,有著同樣的野心,同樣的英雄夢,同樣的控制欲,像是戰友一樣。他希望如那些拿破崙的戰士一樣慷慨赴死,而瑪蒂爾德能夠幫助他完成死後的願望。
這一部《紅與黑》是於連命運的紅與黑,更是瑞納夫人和瑪蒂爾德的紅與黑,如愛情中的雙生子,花開兩面,各自訴說著自己的悲傷。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