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被跳蚤折磨,一絲不掛,張愛玲為何在美活得像狗,仍不肯回滬

2020-12-19 番茄味小胡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張愛玲

這句經典的句子出自張愛玲的《天才夢》。

1939年,那時候的張愛玲只有19歲,卻寫出了這樣一句如此深邃老道的話語,似乎與她的年紀格格不入。

初讀她那句話是初中,當時也是懵懵懂懂,現在在讀,我自己也才深有體會,美好的外表是給外人看的,被蚤子咬的千瘡百孔的裡面只有自己看到。

1941年,她的這篇《天才夢》榮獲上海《西風》雜誌獲獎徵文,文章中的這句話至今也廣為流傳。

01、想要成為林語堂那樣「以英語寫作聞名世界的中國作家」

1935年,那時候的張愛玲才15歲,還沒有什麼驚人的作品,但是卻暗暗發誓,立志成為林語堂那樣「以英語寫作聞名世界的中國作家」。這點早在她的《私語》裡有所體現:

「在前進的一方面,我有海闊天空的計劃,中學畢業後到英國去讀大學,有一個時期我想學畫卡通影片,儘量把中國畫的作風介紹到美國去,我要比林語堂還出風頭,我要穿最別致的衣服,週遊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過一種乾脆利落的生活。」

她」出名要趁早「的野心似乎時刻彰顯著,年少的她早已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崇拜著在美國已經成名的林語堂,羨慕他在美國的成功。

正如她所計劃的那樣,中學畢業後要到英國去讀大學,如她所願,中學畢業後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上了倫敦大學,可是現實給了她當頭一棒,當時歐洲大陸正值戰亂,英法向德國宣戰,這讓她的留英計劃不得不擱置,迫不得已選擇了港大。

在香港大學讀書時,她從來也沒有放棄留學英國的夢想,為了獲得保送牛津大學的資格,她非常努力刻苦,每門功課都拿第一,獎學金也是拿到手軟,她很愛戴的老師佛朗士因為她成績出色,私人曾獎勵了她800港幣的獎學金。

張愛玲之所以這麼努力,不僅是為了自己日後還能有機會去英國留學,還是因為經濟上的拮据,父母早已離婚,家道中落,富家小姐的生活早已不復存在,母親手頭也不寬裕,早年還因為錢和母親伸手,有過不愉快的經歷,所以她很想自己能實現經濟上的獨立。

在《我看蘇青》中她張愛玲回憶:

在香港讀書的時候,我真的發奮用功了,連得了兩個獎學金,畢業之後還有希望被送到英國去。我能夠揣摩每一個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樣功課總是考第一,有一個先生說他教了十幾年的書,沒給過他給我的分數。然後戰爭來了,學校的文件記錄統統燒掉了,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在港大的三年,張愛玲為了練習英文,從不用中文寫作,連信件都用英文寫, 她的英文寫得相當流利自然,隨便什麼英文書,即使是一本物理或化學,張愛玲都能拿起來看的進去,不過她不太在意內容,更看重的是英文寫法。

可是時運不濟,正逢珍珠港事件,她性命堪憂,在香港讀大三那年,張愛玲迫不得已坐船返回上海。回到上海後,本想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繼續學業,校方卻要求必須要從大一開始重讀,張愛玲覺得有點浪費精力,此刻也想靠自己實現經濟上的獨立,遂選擇了輟學,全心寫作賺錢。

一直苦練的英文這時派上了用場,她先給英語《泰晤士報》寫影評劇評,接著又為英語《二十世紀》月刊供稿,主要是寫一些有關中國的散文,給那些身在亞洲的歐美人士看。

她雖然在外刊上小有名氣,但是遠遠不夠,如果想要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必須寫一些給中國人看的讀物。

1943年的一個下午,她來到了《紫羅蘭》主編周瘦鵑家裡,帶來了自己短篇小說處女作《沉香屑 第一爐香》。

據周瘦鵑記述:「當夜我就在燈下讀起她的《沉香屑》來,一壁讀,一壁擊節,覺得它的風格很像英國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一些《紅樓夢》的影響,不管別人讀了以為如何。而我卻是深喜之的了。」

《第一爐香》在《紫羅蘭》刊載後,讓張愛玲一炮而紅,接連著《第二爐香》,隨後《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相繼發表,除了《紫羅蘭》,《萬象》、《天地》、《古今》、《苦竹》等都開始刊載張愛玲的小說和散文。

張愛玲也成為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一個異類,當時的上海文壇,文學壁壘分明,純文學和通俗文學是完全兩個方向的學派,但是張愛玲卻以通俗文學的方式寫純文學,雙方結合,擴大了受眾,市民階層愛讀,知識分子、精英階層也喜歡。

在《〈傳奇〉再版序》裡,張愛玲留下她的經典名言:「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張愛玲似乎早已為成名做了周全的準備。當時的她可以說是在上海文壇紅得發紫,向她約稿報紙雜誌很多,她整天在家裡不停地寫也應付不了那些約稿。她投稿不分官方還是民辦,只看哪家有更多的讀者、更高的稿費。

02、受到胡蘭成牽連,被罵「女漢奸」,昔日文壇不再屬於她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別墅的草坪上,有個中年男子正在翻閱雜誌,正巧看到一篇小說,才剛讀了個開頭,不由得打了個激靈,挺直了身子,眉眼中寫滿了吃驚之情,遂又細細地品了一遍。這個中年男子便是胡蘭成,讓他大為吃驚的小說就是張愛玲的《封鎖》。

此時的胡蘭成已經38歲了,結過兩次婚,當時在汪偽政府中任職。

這篇《封鎖》深深地讓胡蘭成對小說作者產生了好奇,遂給寄來雜誌的蘇青寫信,對小說大加讚賞,表示非常想認識作者。可是蘇青只回信道,是個女子,才分頗高。

張愛玲與胡蘭成

之後,蘇青又寄來了《天地》雜誌,上面不僅有張愛玲的文章還有她的照片,胡蘭成越發想拜見張愛玲了。回到上海之後,胡蘭成想通過蘇青拜見張愛玲,可蘇青告訴他,張愛玲從不輕易見人。但是胡蘭成不甘心,遂向蘇青要了張愛玲家的地址,親自前往拜訪。

好不容易從蘇青那裡要來地址後,胡蘭成喜不自勝,迫不及待地前往,不出蘇青所料,果然被張愛玲拒絕了。都到家門口了,想見的人只隔一道門,胡蘭成還是不死心,從門縫裡遞進去一張字條,寫了自己的拜訪原因及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並乞愛玲小姐方便的時候可以見一面。

第二天,張愛玲打了電話給胡蘭成,表明願意接受他的拜訪。

兩人第一次見面,就大談了五六個小時,胡蘭成表示出了對她的欣賞與關心,兩人有種文人惺惺相惜的感覺。

張愛玲那時只有24歲,尚未談過戀愛,胡蘭成雖沒有顯赫的家室,但是頗有才氣,有點本事,也很會關心人,很快從小缺愛的張愛玲就墜入了他的情網。

有一天,他向張愛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張愛玲便取出來送給他,還在後面題上幾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就如張愛玲弟弟張子靜所說:「姐姐與他認識後就一往情深,不能自拔。」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但是38歲的胡蘭成還有家室,為了能與張愛玲結婚,他登報與全慧文、應英娣離婚。

很快他們結婚了,沒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紙婚書為憑,張愛玲好友炎櫻為見證人。

婚後不久,日軍兵敗,抗戰勝利,而胡蘭成作為汪偽政府的官員,知道自己大限已到,不得不開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

胡蘭成落得如此地步,張愛玲並沒有嫌棄,心裡還是一直牽掛著他們倆的約定。

胡蘭成說:「我必定得逃得過,惟頭兩年我改姓換名,將來與你雖隔了銀河亦必定找得見。」

可是,生性多情的胡蘭成很快就愛上了別人,他逃到了武漢,喜歡上了照顧自己的護士周訓德,當時周訓德只有17歲。他後來逃到浙江溫州,又和範秀美好上了。

1946年,張愛玲決定來看看已安頓好的胡蘭成,從上海一路到了溫州,可是一路奔波過來,卻發現自己一心牽掛的人早已變心,她便也徹底死心了。

抗戰取得全面勝利,本以為張愛玲會在中國文壇更加大放異彩,但是受到胡蘭成的牽連,她也被冠上了「女漢奸」之名。

1947 年,張愛玲在《有幾句話 在《讀者說》裡,她寫道:

「我自己從來沒想到需要辯白,但最近 一年來常常被人議論到,似乎被列 為文化漢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 其妙。我所寫的文章從來沒有涉及 政治,也沒有拿過任何津貼……至 於還有許多無稽的謾罵,甚而涉及 我的私生活……」

可是輿論難止,儘管還是有許多讀者喜歡她,但是上海難以再是她的容身之地,迫不得已中途退場。

1952 年,張愛玲離開上海前往香港,繼續當年她在港大未完成的學業,沒想到此行竟成為她與上海的訣別。

03、在美國遭遇出版滑鐵盧,深受跳蚤折磨,不停搬家

回到港大後,早已物是人非,自己的心態與當年完全不同,自己發現再也難以在校園靜心學習了。三個月後,便選擇了退學,搬到了許多南下文人棲居的香港北角繼園臺一帶。

或許年少的夢想「成為林語堂那樣以英語寫作聞名世界的中國作家」還在她心裡從未熄滅,又或許她覺得西方世界才有她的容身之地,幾番考慮之後,她選擇了美國。

1955年,張愛玲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途經日本神戶,終抵美國紐約。

初到美國,張愛玲過得非常窮困潦倒,住的是濟貧性質的救世軍女子宿舍,與貧窮的流浪漢住在一起。 但她卻不以為意,立志要在美國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市場,讓自己的作品能夠在西方世界闖出名堂。

她非常努力,抵達紐約不到半年的張愛玲獲得了入駐「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資格,在兩年時間裡完成了《粉淚》。

最終令人遺憾的是,張愛玲未能如她所願,自己的作品並未像林語堂那樣大獲成功。

除了英語處女作,她全部的英語長篇小說只有《北地胭脂》和《怨女》的英語版 曾於 1967 年在英國出版,短篇小說 和散文也僅有《五四遺 事》、《色,戒》、《重訪邊城》)曾在雜誌刊載。她耗費多年英譯的吳語章回小說《海上花》,直到 2005年她去世十年後才終告問世。

但她顯然也清楚自己的英語小說為何不受西方世界歡迎。

她曾說:「我一向有個感覺,對東方特別喜愛的人,他 們所喜歡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

因為進入了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張愛玲認識了賴雅,兩人最後結為夫妻,本以為命運坎坷的張愛玲這次能找到個可以依靠,照顧她一生一世的男人,可是賴雅身體經常不好,後來為了賴雅的醫療費,為了兩人的生活保障,張愛玲沒日沒夜地寫劇本,甚至一度寫到兩眼充血。

張愛玲與賴雅

最後賴雅病逝,留下她獨自一人在美國漂泊。60年代,張愛玲雖在文壇不得志,但是後來改革開放,她的才華終得以重見天日,一度掀起了「張學」熱潮,她的張迷遍布國內外,張愛玲又再一次紅得發紫,她不用再為錢發愁,可是她的晚年深受跳蚤之苦,過得也異常悽慘。

晚年張愛玲的蟲患越來越嚴重,令她恐慌不已,時常產生幻覺。異常乾淨的家裡總是覺得到處都是蟑螂、蟲子,曾有一次去郵局取信的時候,發現信封上一隻螞蟻,嚇得大驚失色,再也不敢去那個郵局。因此,她經常搬家為了躲避蟲患。

終於有一天,張愛玲生命的最後一刻來了,還是過了好幾天,才被公寓管理人發現。據查驗,張愛玲死於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病,去世時,她的房間簡陋的只有一張單人行軍床、一條藍灰色毛毯、一張摺疊的書桌、一臺放在地上的電視機,以及到處散放著的中英文報紙和書籍, 當時沒有穿一件衣服。

張愛玲之所以一直覺得蟲患如影隨形,也許是她精神上出現了幻覺,也或許是她真的深受跳蚤困擾,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她患過嚴重的皮膚病,這在她給宋淇夫婦的信中可以考證。

為了治療皮膚病,經常用藥,後來都形成了抗藥性,藥難以再起作用,只有日光燈有點效力。張愛玲去世時一絲不掛,也許是正在用日光燈照射,治療自己的皮膚病。

張愛玲這一生,傳奇又坎坷,正如作家餘秋雨所說:「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張愛玲的傳奇人生,點擊下方的去看看,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張愛玲32歲港流浪美國,去世後才被發現,自稱:活的「像只狗」
    但在這些才女中,其中張愛玲是近些年來被人推崇的一位。 1952年,32歲的張愛玲離開大陸,到香港大學繼續學業;1955年,張愛玲以難民身份來到美國,借住在紐約救世軍辦的慈善性質的女子職業宿舍。
  • 寫在張愛玲誕辰百年之際:張愛玲活到現在會怎樣?聽聽他們怎麼說
    她喜歡文字,一直沉浸在文字裡,為此,她拒絕母親所謂的「淑女教育」,我想不是學不會,而是不肯委屈自己,讓獨特的張愛玲變成芸芸眾生;她喜歡衣服,就會大膽張揚的按自己的品味穿,絲毫不顧別人的眼光。她晚年獨居,明明人就在屋中,有電話不肯接,敲門也不肯放人進來,就是不想讓喧囂的東西侵入獨屬自己的空間。或者還可以這樣說,「一個會烹飪文字的女子」。
  • 夢見狗死了又活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狗死了又活了是好還是壞?
    夢見狗死了,意味自己將會躲過一劫。夢見狗死了,表示你忠實的好友或助手要去世。夢見狗死了,意味著忠實的好朋友或助手要離開人世。夢見狗死了,有失財、破財之意。也可能暗示你近期心情比較差,有可能是因為感情方面導致的,感情讓自己感覺疲憊,心力交瘁。應該好好地調整心態。夢見自己死了又活了,禮物將來臨。
  • 胡蘭成把張愛玲傷得七零八落,卻在佘愛珍面前,像馴服的小綿羊
    胡蘭成,這個將文壇才女張愛玲傷得悽悽慘慘,七零八落的渣男,最終被大姐大佘愛珍收拾得服服帖帖。張愛玲佘愛珍的父親佘銘三,是個賣茶葉的奸商,混跡市井,黑白兩道通吃,積累了不少財富。可惜兒子九歲得猩紅熱死了,她也就結束婚姻,回歸江湖,成了賭場裡的「搖姐」,八面玲瓏,氣場全開。
  • 她用《傳奇》寫自己的傳奇:張愛玲33堂寫作課,華美與蝨子的悲美
    早年除了《紅樓夢》及瓊瑤阿姨的書,能夠接觸最多的便是張愛玲的書。14.5年紀,讀得似懂非懂,然而世態炎涼的感受卻雕刻在骨子裡。在金錢上,她如同《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是一個吝嗇到連感情都不願付出的人,但對胡蘭成,她大方是用金錢劃清兩人的關係,很決裂,也很心死。這方面就真有些薇龍走了前路,而她沿著自己編好的劇本演了人生大戲一般的感覺。
  • 夢見狗是什麼意思 女人夢見狗死了又活了預示著什麼
    夢見狗是什麼意思 女人夢見狗死了又活了預示著什麼夢見狗,預兆朋友軟弱無能。孕婦夢見狗,在很大的程序上,代表著對未來寶寶的一種期待,預示著母子平安。夢見自己的朋友死了有又活了夢見死了的狗活了預示這什麼因為你對那條夠的感情很深,所以在它死的時候會夢見它夢見小狗死了,又活過來滿臉血看著我血在夢裡,多表示財富。按照西方的觀點,還是生命力的象徵。夢見從砍斷的動物或人頭頸上噴出血液,預示你會得到大量錢財,事業興旺,聲名大振。夢見自己在喝血,預示你將得利、發財。
  • 1945年,張愛玲與李香蘭座談,李香蘭:比我還小?張愛玲直言回懟
    1920年,張愛玲出生。 在張愛玲4歲的時候黃素瓊撇下子女赴英國留學學習油畫張志沂遂將所納之外室接到家中,黃素瓊留學4年後,無法容忍丈夫吸食鴉片、娶姨太太,最終兩人的婚姻破裂,母親黃素瓊移居海外,孤苦地死在倫敦異國他鄉。家庭變故,親情冷漠,給學生時代的張愛玲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 不合時宜的故事:張愛玲《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發表前一個月,張愛玲發表了《封鎖》這篇令胡蘭成從南京到上海探訪張愛玲的小說。在《傾城之戀》公演的四個月前,三十八歲的胡蘭成和二十八歲的張愛玲結婚,就是胡張兩人相戀成婚的時段裡張愛玲寫出了《傾城之戀》。現在可以先透露此小說的結尾:「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 108將中,此人死得最壯烈,被梟首活剮,其綽號早已暗示
    這是為何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公孫勝等人沒有去徵方臘,這兩人的離去,許多人因病傷而死,武松也被喬道清法術砍斷左臂。 梁山有一位好漢,就因為不肯投降,死法相當慘烈,此人便是井木犴郝思文。 郝思文這名字聽起來很斯文,但是卻非文人儒士,他是個地道的武將,因為其母懷孕時夢到井木犴投胎,所以他綽號也叫「井木犴」。由於他本就是關勝的結義兄弟,所以當宣贊推薦關勝去攻打梁山時,關勝便帶上了郝思文。
  • 從張愛玲《茉莉香片》,聊聊「天才作家」的寫作藝術和悲美人性
    她的文字靈性得充滿生命力,直鑽進讀者心裡;她的文字美得不可方物,讓人不斷玩味和沉醉;她的作品結構新穎奇巧,讓人稱奇。1、作品結構新奇:獨特的標題、開篇和結尾①、以《茉莉香片》為標題,看似溫馨典雅、充滿情趣,給人芬芳韻味之感,然而作品透視的卻是苦澀悽悲的人性故事,看似香,實則苦,以此為標題,更有反諷的意味。
  • 鯉魚讓全世界頭疼,在英國胖得像「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長?
    導語:鯉魚讓全世界頭疼,在英國胖得像「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長? 可能大家會問,鯉魚讓全世界頭疼,在英國胖得像「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長?
  • 黃逸梵(四):身為張愛玲的母親,與女兒近在咫尺,卻恍若天涯
    但彼時的黃逸梵,心情全被那損失的一大筆錢壓著,又面對著原本無限信任的前小姑子張茂淵,看到張茂淵起早貪黑去工作為了早日還給她這筆錢,黃逸梵也不知道說什麼,這友情眼見得在金錢面前掉了色。孫用蕃感覺到自己被黃逸梵的美麗壓著的這點兒氣,後來在張愛玲那兒找茬發了出來,也害得父女之間失和。
  • 張愛玲經典愛情語錄|總有一句是你的愛情
    10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11隻是女人天性的柔弱,註定她們的愛情慘和了太多的縱容和被縱容的成份。12及至見了第一面,我更感到我倆的緣分是前世定了的 ——張愛玲13女人的活動範圍有限,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同時,一個壞女人往往比一個壞男人壞得更徹底。
  • 張愛玲晚年暴富後,為何不願接濟落魄弟弟?刻薄背後隱情讓人心酸
    #張愛玲簡介:民國時期出才女,愛玲不多得!每次她替他受罰之後,弟弟像個沒事人一樣,在陽臺踢球玩耍,而每次張愛玲自己被打罵時,弟弟就在一旁冷眼觀看,甚至有嘲諷之意。有一次格外嚴重,張愛玲遭父親繼母一起毒打,關了大半年,弟弟仍然吃吃喝喝,最終她找到機會逃回母親家,被母親收留,人生貌似燃起了希望。
  • 那一年,張愛玲在美國是如何被解僱的
    從信中可見,張愛玲對夏濟安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所從事的工作頗為認同,自己也願意前往一試。為何張愛玲會寫信與宋淇夫婦討論此事呢?1971年,陳世驤教授逝世,張愛玲從伯克利加州大學離職。字面上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均齊備。從張愛玲1955年離港赴美,至1995年去世,居美四十年的時間長河看,這區區兩年算不了什麼。但它卻讓張愛玲在私人信件中一再提及,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 張愛玲:生活的儀式感,來源於如何取悅自己,值得每個人借鑑
    人一日三餐離不開吃,吃得好,吃得舒心,才會有真正的好心情。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讓生活變得更加精緻,才算是好好取悅自己。能將美食和人生融合得如此精巧的人,女性中非她莫屬。汪曾祺也喜歡寫吃,但張愛玲筆下的食物,卻多了女性視角中特有的雅致和精巧,就像她那精巧的生活。第二、時尚摩登設計師張愛玲雖然在寫作上大展拳腳,但張愛玲的第一筆稿費卻來自漫畫。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村裡有個老爺爺,前兩年中風,因搶救不及時,成了植物人。死不掉,也活不好。他靠呼吸機維持呼吸,飲食靠胃管,他太太每天用注射器「餵」流食進去,身下時刻墊著紙尿片。沒有尊嚴,只有活著。他已經沒有意識,不會說話,生活無法自理,家裡沒條件請護理,只有老太太每天在身邊照顧他,哪裡都不能去,有時難免有脾氣,和我媽訴苦:「我真是不想活了。」我媽嘆氣說,當初醫生建議放棄治療,這樣活著對老人家很折磨。但他們家人不肯,因為老爺爺是退休公務員,每個月有一筆退休金,他活著一天就能領一天錢,人死了就沒了。
  • 《陳情令》番外:金光瑤永世不得超生,藍曦臣至死不肯原諒自己
    金光瑤這個人罪有應得,最後也是藍曦臣親手了結他的性命,可藍曦臣卻至死不肯原諒自己1. 金光瑤死前最後一刻推開了藍曦臣金光瑤這個人心狠手辣,殺父,殺子,殺妻,什麼壞事都做過,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可唯獨對藍曦臣,他從未想過害他。
  • 張愛玲的愛情故事……
    他對張愛玲的讚美多不勝數。如痴如醉地愛著張愛玲。哎,張愛玲啊!這個在她的作品中對愛情充滿悲觀情緒的女人,在她的文字間,把愛情形容的透透徹徹,明明白白,但,這一次,她也傻了一回!女人在第三者的角度總是可以把愛情分析透徹,但倘若自己之身其中,卻又總是犯迷糊!
  • 張愛玲如果看了《情深緣起》會氣死嗎?
    張愛玲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會送這位曼楨小姐五個大字:天真得可恥。可怕的一段情節:曼璐懷孕的消息傳到她金主爸爸的耳朵裡,把這個黑社會老大一樣的人物激動得差點沒從樓梯上滾下來:終於有兒子繼承香火了!但是當然又補了一句:『你寫自己寫得非常好。』」《十八春》裡已經沒有胡蘭成,但是卻有張愛玲全新的愛情底色:溫柔敦厚,誠摯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