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涼山接連出現森林大火?分析: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惹的禍

2020-12-24 地理縱橫

繼去年之後的涼山木裡大火之後,幾乎在同一時間,2020年3月30日,涼山西昌市再次燃起森林大火, 讓我們這麼多年輕消防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惋惜之餘,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場火災,西南地區又有怎樣的氣象條件?

乾熱河谷氣候,往往被人們忽視的一種氣候類型

在我國西南地區,由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而形成了一座近乎南北向、阻斷東西交通的高大山脈——橫斷山脈。

橫斷山脈綿延上千公裡,橫亙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它是由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脈構成,山嶺海拔多在4000~5000米,山嶺之間有大江大河發育,如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等,受地殼抬升影響,加之這些河流強烈下切侵蝕,形成了許多」V「型谷,這裡水流湍急,山高谷深,嶺谷高差一般在1000~2000米以上,個別地區能達3000米,地勢非常險要。

涼山西昌、攀枝花一帶位於河流谷地,呈南北向延伸,沿江兩岸高山聳立。由於緯度較低,大約在北緯25°左右,每年立春以後,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高度角較高,地面接受太陽輻射能量越來越多,加之」V「型谷地形影響,積聚的熱量不易散開,使這裡從每年4月份開始,氣溫急劇上升,並出現高達35°以上的高溫天氣。雲南元江位於紅河谷地,這裡有一處國家級標準氣象測量站,我們參考這裡的氣象資料。

筆者利用「小麥芽」氣象大數據統計(數據來自美國NOAA):

雲南元江,站號56966,2018年突破35°C的高溫才94天,而2019年就達141天,多了近三分之一。上推至2000年,在過去20年裡只有2010年高溫日數接近去年,達135天。

而且這些年來元江高溫日數的年份越來越多,從2009年~2019年11年裡9個年份高溫日數超過100天,而從2000年~2008年9年裡才有2年,2000年以前更少。這表明元江的高溫日數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最近10年裡平均每3天就有一個高溫天氣。

我們看看上面這張圖,元江從4月起,最高氣溫就已經是在30~40°之間波動,而4月還是春季,祖國到處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炎熱的夏季早在這裡登場,高溫天氣卻是接連不斷。

我們國家最熱的地方在吐魯番盆地,夏季大家往往把目光集聚這裡,可以您沒能想到,元江2019年最高氣溫>=35°C的天數高達141天,如果說吐魯番盆地只是只有短暫的夏季才創下極值的高溫記錄,而元江平均2.5天,就有一個高溫天氣,足可以讓元江天氣炎熱程度賽過「火焰山」,拔得頭籌,笑傲江湖。

最高氣溫接近40°C,那麼地表溫度呢?據一些資料數據,攀枝花這個季節曾達到70~75°左右。嘖嘖!這個溫度中午快到「燒烤模式」,距離鐵板燒只差那麼一點點「孜然粉」。

從大氣環流角度來看。西南乾熱河谷天氣主要受南亞季風和南海季風影響,3月底4月初,從印度洋或南海地區來的季風尚未建立,多是一些從中南半島刮來的乾熱風,大陸氣團非常乾燥,降水少,也是西南地區乾燥炎熱的原因之一。

乾熱河谷氣候就是高溫、乾燥、河谷共同作用下沿河谷延伸的條帶狀氣候類型。主要分布於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盤江、雅礱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西昌)、雲南和貴州一帶。

焚風效應

伴隨著乾熱河谷氣候的,還有另外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焚風。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讓外物燃燒一般的風,一旦有焚風過境,氣候將變得火熱而乾燥,就好像是幹蒸桑拿一樣。增溫可以催熟農作物,造成糧食減產,強大的焚風變可造成乾旱和森林火災。

焚風是氣流越過高山後下沉造成的,當一團空氣從高空下沉到地面時,每下降1000米,溫度平均升高6.5攝氏度。這就是說,當空氣從海拔四千到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時,溫度會升高20度以上,使涼爽的氣候頓時熱起來。而西南地區河谷與西南季風直交,(圖1)會讓乾熱河谷氣候變得更為強烈。

上圖是利用Google地球截取了一張西昌衛星圖,整個西昌城區就位於安寧河河谷中,距離下遊的攀枝花不是很遠,河谷東側由於新生代早更新世地殼下陷形成了一個約30平方公裡的淡水湖——邛海,湖泊南岸是高屹的瀘山山脈,海拔2600多米。由於背山靠邛海,綠水青山,又位於西昌城區裡,瀘山便是人們乘涼消夏的去處,成為非常有名的風景區。

瀘山東高西低,主峰靠近邛海的山脈南北向延伸,而瀘山的北、西側是人口密集區,瀘山內溝谷交錯,三面都是人類活動區,位置比較獨特,一旦發生火災,相比於深山老林區,危險火警級別要高。瀘山因為東北方向有邛海影響,水汽較為充足,受其影響,植被發育良好,植被層次結構清晰,有高大的喬木蘇鐵、喬木下面灌木叢密集,由於是風景區,林木保護的要好,成千上百年累積,加之這裡氣溫高,植物生長旺盛,新陳代謝快,地面堆積了厚厚的枯枝落葉。

上圖是瀘山周邊重點防火單位位置圖,邛海西岸有兩處加油站,西北方向有石油液化氣站、百貨倉庫,起火疑點位於馬道街道辦附近,從過火區域來看,面靠邛海邊的主峰山脈柴草茂盛,火勢向這個方向發展,而周邊是加油站、液化氣站,對於這樣的險情不得不拚死一搏,非常危機。

為什麼森林火災這麼難撲救?我們了解一下「煙囪效應」

煙囪效應,是指戶內空氣沿著有垂直坡度的空間上升,造成空氣加強對流的現象。煙囪效應的產生,源於城市的高層建築,豎向通風(排煙)風道、樓梯間等具有類似煙囪特徵——即從底部到頂部具有通暢的流通空間的建築物、沿著通道很快進行擴散或排出建築物的現象,即為煙囪效應。

對於這次瀘山火災要遠比「煙囪效應」條件還要充足,乾熱河谷氣候下,空氣乾燥,地表溫度又高,谷內與四周高山對比,形成地形上「煙囪」,一旦起火,地面被火炙烤的空氣膨脹急速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而同一水平面上周邊氣壓升高,就會形成周邊向中心的氣壓梯度,周邊富氧的空氣向中心匯集,正在燃燒的樹木得到更多的氧氣補充,火越燒越旺,形成一個小型的空氣熱交換系統。

為什麼會有」爆燃「

「爆燃」就是大面積突然起火現象,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森林火災往往是一條線狀,其實林木起火沒有什麼套路,本身成片的森林像一桶桶裝滿的」汽油「,地面溫度高,空氣乾燥,已經接近著火點,就缺引爆時機,「煙囪效應」,周邊風向不定時,火星亂飛,很容易被引爆點燃,有時滿山坡突然起火,「煙囪效應」馬上跟進,火勢非常難以控制。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專業消防戰士犧牲

首先有」爆燃「現象,往往在你身後起火,或者你的位置處於風口上,「爆然」讓你猝不及防,身陷火海中,這些林木在這個季節,經過一個冬季乾燥,失水多,正在生長的林木也會助燃。從地貌來說,鞍部、山脊、山口處往往是空氣流通旺盛的地貌單元,這裡最容易「爆燃」。

還有山區地形風向沒有規律,地表起伏大,空氣湍流明顯,讓我們很難判別風向,這對於消防人員來說,難以規避這種風險。

火災的起因

這次西昌森林大火,感覺不像是雷擊起火,因為瀘山海拔不得很高,對流不會這麼旺盛。因為周邊是密集的人類活動區,很有可能是人為失火。還有可能是快清明節了,中國的傳統要祭祀,這是最有可能。

為什麼只是這二年發生森林大火,以前也是乾熱河谷氣候,怎麼沒有這麼多火災。

只能說這幾年,乾熱河谷氣候越來越典型,如果您仔細看一下近十年來雲南元江的高溫日數,(圖3)你會找到了答案,全球變暖,氣候異常,引發元江高溫日數越來越多,焚風效應明顯,森林氣象災害越來越多,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說我們把涼山森林大火定為氣象災害。

怎麼撲救森林大火?應當說沒有什麼好辦法,澳大利亞大火燒了半年,還是因為雨季到來才撲滅的,對於這兩次火災,犧牲了這麼多消防戰士,非常痛心,我們這些戰士是好樣的,面對著危險,敢於直面,逆行,真希望你們畏懼自然,科學撲火,只要人民生命財產不受威脅,樹燒完了還會長出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應把生命放到第一位,為犧牲的消防官兵致哀……

相關焦點

  • 涼山為何火災頻發?中國森林防火面臨哪些難題?
    其不僅會對寶貴的森林資源造成毀滅性損害,還會直接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人們最不願看到的,就是為了撲救森林火災而犧牲的那些年輕的生命。3月30日,四川涼山西昌市瀘山的森林大火,造成了19名地方撲火人員不幸遇難。而就在一年前,四川涼山木裡縣森林火災造成31名救火人員犧牲……森林火災為何難防難控,容易造成人員傷亡?
  • 專家解析:四川涼山為何山火頻發?撲救難在哪?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教授白夜在趕往西昌森林火災發生地的路上,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專訪。  四川涼山森林火災為何頻發? 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影響 3月30日15時,四川涼山州西昌市瀘山發生森林火災,火勢蔓延迅速,危及西昌市區。
  •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時間:2020-10-24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氣候變暖惹的禍!因冰川消融飢餓北極熊打劫垃圾車 近日,網絡流傳著因為飢餓難耐的北極熊打劫垃圾車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很多的關注和心酸。
  • 四川涼山為何林火頻發 這裡撲火危險性為何如此大?
    中國天氣網獨家報導 3月30日是四川涼山州木裡縣森林火災一周年,在2019年的那場森林大火中有30位救火英雄犧牲,令人痛心的是,2020年3月31日凌晨,又有救援人員在趕往涼山西昌火場途中遭遇不測,截至31日15時,已有19人犧牲。正是南方多陰雨的時候,為何這一帶林火頻發?
  • 「沉痛哀悼」涼山大火19犧牲:請先別急著去指責!
    去年的傷痛還不曾忘記,那撕心裂肺的送別畫面,讓人不忍再去回憶,然而時隔一年,四川涼山州又發生了山林大火。19名戰士犧牲,而且大火的日子與去年恰好是同一日。也有網友期待調查清楚火因後再去下結論問責還是其他的;也有網友提出當地的氣候決定了容易出現大火,是屬於天災。究竟是什麼原因,如何看待此事件?我個人認為:首先要認識到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極其容易引發森林火災。
  •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是同一種氣候嗎?
    氣候是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有氣溫、降水、光照等要素來組成。世界不同地區由於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狀況、下墊面狀況等因素的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其中緯度位置,決定了當地的熱量狀況,也就是不同的溫度帶,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和寒帶等不同熱量帶的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是一種位於「亞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從緯度位置來看主要位於南北緯25°至35°之間,同時亞熱帶季風氣候最顯著的氣候特徵是「季風」現象顯著。
  • 涼山再起森林大火,19人倒在火海中,最小年僅25歲|百家故事
    然而,在涼山這個地方,一次又一次的森林大火,無情地奪走了滅火英雄的鮮活的生命。熊熊的大火比盛開的索瑪花更加鮮紅,灑在這一塊土地上的熱血也更加鮮紅。索瑪花開大涼山,壯士英魂何時還?而且,你知道嗎?2019年3月30日,涼山州木裡縣發生森林火災,致31名撲火人員喪生還記得去年讓整個朋友圈都為之淚崩的那場森林大火嗎?一組組令人心酸的照片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一雙腿不知走了多少公裡路,這一雙撲滅大火的手,不知洗了多少次,依然是灰灰的煙火痕跡。
  • 四川涼山大火,19人犧牲,向英雄致敬!
    四川涼山起大火!19人犧牲,最後出徵畫面曝光:抱歉,我不能回家!看到這個新聞,聽到這個消息時,心裡有一種莫名的痛,說不出話來。當我們逐漸走出疫情陰影,3月28日,四川涼山西昌突發森林火災。西昌第一時間組織救援力量,義無反顧奔赴火海。大火隨風漫天橫流,瘋狂的火浪頃刻吞噬森林。
  • 澳大利亞東南部亞熱帶溼潤氣候的成因是什麼?
    澳大利亞東南部亞熱帶溼潤氣候的成因是什麼? 答: 澳大利亞東南部亞熱帶溼潤氣候也叫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其成因既受東南信風的影響,又受不典型「季風」的影響,兩者疊加在一起共同起作用。 具體分析應把冬、夏季分開。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你們能想像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在幾千萬年前竟然擁有過茂密的森林、豐美的水草?甚至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 2020西昌森林大火怎麼回事 詳細經過現場圖 火撲滅了嗎最新消息
    近日,四川涼山多地突發森林大火西昌突發森林火災,向市區蔓延3月30日下午,涼山州西昌市突發森林火災火勢向瀘山景區方向迅速蔓延大量濃煙順風飄進了西昌城區全城被一層黃色煙霧籠罩四川涼山木裡縣又發生森林火災超2000人正在撲救,已啟動三級響應據央視新聞消息,3月28日21時許,四川涼山木裡縣喬瓦鎮鋤頭灣村與項腳鄉項腳村交界處發生森林火災,到30上午,火災仍在撲救中,起火原因暫不明。據當地居民介紹,在縣城就能看到對面山頭上的火線。火災發生後,滅火力量快速投入,各項滅火工作有序展開。火場林相為雲南松、雜灌,起火原因待查。
  • 如今高寒的青藏高原 4700萬年前竟擁有亞熱帶森林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2月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蘇濤說:「結合化石與模型,我們重建了4700萬年前的古氣候和古海拔,結果證明,當時青藏高原中部海拔僅有1500米,在東西走向的中央谷地有溫暖溼潤的季風氣候,年均溫19攝氏度。那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時期的『香格裡拉』。」
  • 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蘇濤說:「結合化石與模型,我們重建了4700萬年前的古氣候和古海拔,結果證明,當時青藏高原中部海拔僅有1500米,在東西走向的中央谷地有溫暖溼潤的季風氣候,年均溫19攝氏度。那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時期的『香格裡拉'。」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 中部遠古的「香格裡拉」
    原標題: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 中部遠古的「香格裡拉」     青藏高原中部是認識青藏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地區,長期以來備受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關注。化石是生物與環境在漫長地質時期協同演化的產物,因而是探討高原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以及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證據。
  • 四川涼山西昌發生大火,19名撲火人員犧牲
    2020年3月30日,四川涼山西昌突發森林火災,一直關注到昨晚凌晨2點,沒有人員傷亡,心安睡覺。一夜之後,傳來消息,19名救火人員犧牲,其中17名消防戰士,1名嚮導,1名救火員。大火無情,戰士們出徵的時候,我們還祈禱,他們平安歸來,我們不想知道他們的名字,不想認識他們,希望他們能平安歸隊,可惜事與願違。2019年的涼山大火,幾乎同樣的時間地點,這才時隔一年,那些人的名字,前幾天才刷屏回憶了一下,我們不想記得更多的名字了,不想說英雄一路走好,我們說好的,整整齊齊地去,整整齊齊地回來,真的心痛。
  • 涼山再起山火,19人犧牲!致命悲劇為何再度發生?
    特約撰稿 | 白晶晶一年前的今天,是四川涼山木裡救火勇士犧牲的日子。一年後的今天,涼山西昌再度發生森林火災,已致18名救援人員及1名嚮導犧牲。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本該蒼天落淚松柏動情,清明祭英魂。誰想曾經的犧牲,今朝竟再現,又有這麼多年輕人葬身火場!
  • 大火無情人間有愛,青山有幸埋英烈,永遠銘記這些涼山救火英雄
    原創/等待菩提花開時涼山一次又一次以震撼的方式湧入我們腦海的,不是它茂密的森林、秀麗的風景以及原始珍貴的植被。而是接二連三難以撲救的大火,以及為了救火而獻出寶貴生命的一個個英烈。每當我們看到涼山這兩個字出現在新聞媒體,心裡都會咯噔一下。因為涼山的出場方式總是讓我們肝腸寸斷、淚流滿面,我們淚流滿面並不是因為它美到極致的感動,而是那些向著大火逆行的勇士,讓我們這樣淚流滿面。
  • 涼山西昌森林火災19人殉職,隊員上山前影像曝光
    導語: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發生森林火災,31名救火英雄犧牲。去年此時此刻是周年祭,今天又犧牲了19名滅火戰士。不太明白大涼山附近的地形,為何每年這個時候會發生火災。一年過去了,我們緬懷先烈,感慨萬千,時隔一年!為什麼這樣痛心的消息再次出現!
  • 四川西昌大火19名救火英雄遇難,為什麼又是涼山|百家故事
    2020年3月30日,四川涼山州西昌市突發森林火災,火勢迅猛;受強風影響,大量濃煙順風飄進城區;接到險情後涼山支隊武警官兵迅速出動,攜帶大量專業救火設備趕赴現場。19名救火英雄遇難,最小的還不滿25歲在這場救火英雄與大火的搏鬥中,雖然撲滅了大火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次救火共造成19名年輕的生命消逝,其中18名為滅火隊員,另1名為滅火隊嚮導,年齡最小者還不滿25歲,大好青春年華他們有太多的夢想還沒有實現,這對家庭對親人都是最大的痛。
  • 11歲男孩引起涼山木裡森林大火!31名救火英雄犧牲的悲劇忘了?
    全社會都應該重視森林火災的防範工作,然而因為一些人為因素,導致引發森林火災的行為屢禁不止。11歲男孩,1隻松鼠,引發涼山木裡森林大火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有些行為卻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在2020年3月28日,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發生了一起森林火災,專業撲火隊伍迅速開展撲火行動,先後經過數千人長達十多天的撲救,終於在2020年4月8日將木裡縣森林火災明火全部撲滅,隨後火災現場轉入清理看守階段,這次火災導致約270公頃森林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