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2020-12-18 中國日報網

你們能想像素有

「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

在幾千萬年前竟然擁有過

茂密的森林、豐美的水草?

甚至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蘇濤說:「結合化石與模型,我們重建了4700萬年前的古氣候和古海拔,結果證明,當時青藏高原中部海拔僅有1500米,在東西走向的中央谷地有溫暖溼潤的季風氣候,年均溫19攝氏度。那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時期的『香格裡拉'。」

此外,科研人員還在班戈盆地發現了70餘種植物化石,且大多數種類的最近親緣類群分布於現在的亞熱帶,甚至是熱帶地區。「這足以說明如今高寒的青藏高原中部在4700萬年前曾擁有繁盛的亞熱帶森林植被。」蘇濤說。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周浙昆說,該成果為認識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演化歷史和地形地貌協同演化過程提供了全新證據。

在過去幾天裡

西藏阿里桑達隆果墓地出土大量遺物

其中首現青藏高原木俑的消息

(點擊上方藍字觀看)

也讓我們振奮人心

青藏高原

這個美麗又獨特的地方

有太多已知的驚喜和未知的發現

保護好青藏高原的生態

守護好世界的一方淨土

是我們的義務與責任

●1元秒500元,滷校長來了●主持人晉宇提醒你:冬季防疫不可大意!●珠峰,8848.86米!

不當你的世界 只當你的肩膀

拉薩融媒 出品

來源:新華網

拉薩融媒編輯:明珠

拉薩融媒責任編輯:楊瑩

拉薩融媒審核:樊林曉

預覽時標籤不可點 收錄於話題 # 個 上一篇 下一篇

來源:悅享拉薩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什麼樣?科考團隊新發現: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
    來自中科院科考團隊的消息,經多年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中部,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這一成果,為認識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演化歷史和地形地貌協同演變過程,提供了全新證據。目前研究成果已經在權威科學刊物發表。
  • 如今高寒的青藏高原 4700萬年前竟擁有亞熱帶森林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2月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 中部遠古的「香格裡拉」
    原標題: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 中部遠古的「香格裡拉」     青藏高原中部是認識青藏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地區,長期以來備受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關注。化石是生物與環境在漫長地質時期協同演化的產物,因而是探討高原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以及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證據。
  •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4700萬年前竟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珠穆朗瑪峰以及與之相鄰的青藏高原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
  • 研究利用植物化石揭示青藏高原中部4700萬年前存在亞熱帶森林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同組織「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古生物科考隊,聯合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所,經過5年的大量野外工作及相關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中部4700萬年前存在亞熱帶森林。此次發現的化石點位於地處班戈縣海拔4850米的古新統至始新統牛堡組,地處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縫合帶。
  • 伴隨青藏高原隆起的遠古巨獸
    說明當時和政地區的氣候也是溫暖潮溼的,有森林,也有好多湖泊,和3000多萬年前巨犀的生活環境差不多。 古生物學家們只在青藏高原的北側發現了鏟齒象化石,在青藏高原南側卻沒發現鏟齒象化石,你說這是為什麼呢?提示你一下,巨犀生活在3000萬年前,而鏟齒象生活在1600萬年前。 讓我想想~~~哦,我知道了,是不是青藏高原已經長高了?3000多萬年前的青藏高原還沒有那麼高,阻擋不了動物們在青藏高原的南北兩側來回遷移。
  • 【藏北故事】藏北高原,從大海到陸地的滄桑變遷
    在距今約6億年至2億年前的古生代時期,藏北高原又沉陷為波浪滔天的海洋,被稱為「古地中海」或「特提斯海」。  藏北高原地質演變走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距今2億年到8000萬年是青藏高原地殼運動較為頻繁和強烈的時代。那時,隨著地殼運動的發展,海水逐漸向西南方向撤退,陸地不斷增生,直到距今約1億年的中生代末白堊紀,藏北才全部脫海變為陸地。
  • 青藏高原曾是丹尼索瓦人的地盤,19萬年前已佔領,最終被智人打倒
    ,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將他們抵達青藏高原的時間大幅度提前。他們出現的時間其實已經相對較晚了,研究認為,他們大約出現在16萬年前,屬於一個全新的人類種族群,而且雖然丹尼索瓦人被認為是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姐妹群」,但事實上,他們主要生活在中國地區。
  • 滄海桑田: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以「板塊構造學」為理論基礎,影響青藏高原的板塊是哪些?它們是怎樣運動的?青藏高原隆起之後,又對自然地理以及人類的進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影響青藏高原的板塊是哪些?
  • 【熱門考區】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地理意義?
    關於青藏高原的成因,目前尚無定論,本文採用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 在遙遠的2.8億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屬於特提斯海(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2.4億年前,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的移動、擠壓使得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崑崙山和可可西裡地區出現了。
  • 人類演化「關鍵拼圖」現身青藏高原
    ◆ 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第二期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白石崖溶洞遺址重要考古成果◆ 通過對這個洞穴和出土於此的化石開展多年研究,證實此前只發現於阿爾泰山地區的一支新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曾在世界屋脊留下清晰足跡,並將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提前至距今16萬年,甚至距今19萬年人類演化關鍵拼圖現身青藏高原
  • 5000多萬年前,江南曾是一片荒漠
    這要歸功於青藏高原。科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極大地改變了亞洲大氣環流的形勢,導致了地球上最強大的亞洲季風的形成,並對北半球的環流產生重大影響。可以說,江南的溼潤與富足得益於青藏高原和亞歐大陸所賜予的季風氣候,充沛的降水塑造了煙雨江南。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推早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
    ,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彭韻佳、董瑞豐)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大學,精確測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約4100萬年到2150萬年期間的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修正該區域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萬年到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
  • 挺進無人區,探尋青藏高原演化奧秘
    今年8月底至10月初,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南京大學等單位派員組成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南京地層古生物科考分隊,奔赴西藏藏北無人區開展科考。 中國境內的青藏高原,佔我國陸地面積的26%。作為地球上保存最完整的造山帶,這裡巖石出露良好,是科學家研究地球動力學的天然實驗室。
  • 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展開幕,冰河世紀生命起點可能在世界屋脊
    今天上午,「雪山下的遠古世界——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成果展」在中國古動物館開幕。展覽集中展示了我國三代古生物學家歷時半個多世紀、在青藏高原發現的精品化石,76件展品及21幅繪畫作品,呈現出高原壯麗恢弘的演化歷史,帶領觀眾穿過億萬年的時空,領略獨特的自然之奇與生命之美。
  • 當青藏高原的動物成為手工玩偶
    當青藏高原的動物成為手工玩偶】甘加草原,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處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界地帶。這裡擁有草原、溼地、森林、湖泊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裡成為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許多候鳥把甘加作為遷徙的驛站,一些珍稀野生動物如雪豹、黑頸鶴等也在甘加留下過蹤跡。
  • 基因指紋說出青藏高原的秘密:曾經,我也是熱帶動物的天堂
    這一切,還要從青藏高原的畜牧傳統說起。擁有4000年畜牧傳統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擁有近21億畝的高寒草場,為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天然條件。畜牧業是現今青藏高原的支柱產業,犛牛和藏羊則是高寒牧場最重要的家畜。遼闊的草場像巨幅的毛毯,成千上萬的犛牛和藏羊點綴其上,有如大把撒落的黑色和白色的珍珠。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形成獨特而美麗的天然畫卷。△青藏高原牧業區圖片來源:蘭州大學碩士生韓源源拍攝青藏高原的畜牧傳統至少可追溯至距今約2000年前。
  • 「原創」生物演化的「天然實驗室」——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雄踞我國的西南部,面積遼闊,海拔高聳,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作「世界屋脊」和「第三極」(見圖1)。青藏高原還因蘊含豐富的淡水資源,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而又被稱為「亞洲水塔」(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