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四基」是工業核心競爭力 要大力創建製造業「單向冠軍」

2021-01-11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訊)1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9央視財經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探討中國發展戰略、發展思路,適應全球競爭的新格局。

部委領導、經濟學家、企業家等重量級嘉賓出席論壇,共同研討2020年中國經濟形勢,貫徹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點明方向。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當前,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了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步伐。

如何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助推高質量發展?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論壇上表示,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簡稱「四基」,這是工業的基礎能力。「四基」是工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它也是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石,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信部原部長 李毅中

近幾年,業界開展的「強基工程」,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要分行業查找行業的「四基」問題,然後制定「一攬子」突破項目的方案。

二、大力開展創建製造業的「單向冠軍」和工業「小巨人」行動。

三、打造各類專業化的社會服務平臺。這個服務平臺推動網際網路等現有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行業的跨界融合。

以下是致辭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企業家、各位朋友,祝賀央視財經論壇成功舉辦。論壇要我就「夯實實業根基」這個話題做個發言,我想從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提升工業基礎能力說起。

昨天(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談到當前的重點工作,在第五項工作「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有這麼一句話,再次強調了「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我看了以後感到很振奮。中央再一次把基礎工作、基層建設,把基礎能力提到這樣一個高的位置上。

什麼是工業基礎能力呢?《中國製造2025》提出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簡稱「四基」,這是工業的基礎能力。「四基」是工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它也是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石,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不客氣地講,在談5G的同時,不要忘記提「四基」,我覺得「四基」提的很不夠。

「四基」之間緊密聯繫,它組成了工業基礎能力。我們看一看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第一,是眾多的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它組合成了整機,而相關的物理單元集合在一起形成生產線,所以零部件和元器件是生產線的基礎。二是若干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生物變化,它合成了工藝技術路線,只有先進的基礎工藝,才能有先進的技術經濟指標。三是無論是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還是半導體材料、化工原材料,都是所有工業製品的母體,材料太重要了。四是產業技術基礎包括了實驗的設施、質量檢測認證、計量的標準核檢、技術信息等服務平臺,這些都是技術創新必要手段。

「四基」不強集中表現在一些核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材料的自給率,不客氣地講只有1/3。在2015年我們制定《中國製造2025》的時候,當時的自給率只有20%,現在是1/3,到2020年達到40%,2025年達到70%,我們現在還大量依賴進口。產業技術基礎支撐薄弱,無論是質量、計量、實驗、安全等等這些支撐能力還比較薄弱。「四基」不強,難以實現精準製造和智能製造,難以提升工業供給能力和水平。如果沒有堅實的基礎,怎麼能談到智能化。

近幾年,業界開展「強基工程」有一些措施應該總結一下還是行之有效的,大概有下面幾個措施,我分別說一說:

一、要分行業查找行業的「四基」問題,然後制定「一攬子」突破項目的方案。前不久,工信部和財政部已經發布了《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其中列出了十大先進位造一攬子突破行動的項目明細,核心零部件元器件80種,關鍵基礎材料20種,先進工藝30項,就梳理了一下十大先進位造領域有這麼多的弱項應該加以突破。我建議其他行業,包括傳統製造行業也要列出明細一一落實。「一攬子」不是事無巨細,而是抓住行業的重點、難點和痛點,對「四基」通盤研究,多措並舉,從而提升我們行業的能力和水平。比如高檔數控工具機就要抓住數控系統以及工具機的主軸、導軌、軸承等行動系統,一個控制系統、一個行動系統。再比如機器人,種類很多,但是它的弱項還是在磁浮電機、減速器等等系統,所以要一攬子解決,這是一個有力的措施,就是對一個行業來講要一攬子解決。

二、對跨行業通用重點產品為龍頭開展一條龍的協同攻關。跨行業,剛才講的是一個行業,有許多相近的行業它也有相近的產品和工藝,組織一個產業鏈的協同攻關。比如說各類工具機設備的控制器,用在各類生產線的控制系統,包括了控制方案以及儀表儀器等硬體,他們有許多共同點。在上面我講的財政部和工信部的實施指南裡,列出了16項一條龍應用計劃,其中就包括了傳感器、控制器、控制系統這三項。再比如像高鐵動車組的軸承和地鐵、城軌車輛的軸承,它有共同的相近的應用場景

三、「產學研用」相結合,組織核心關鍵和共性技術攻關,並且把它轉化為行業專用的工程技術,把這個技術注入「四基」。我建議在「產學研」後面加一個「用」字,一個含義它是動詞,要應用,因為研發的目的全在於用,只有用才進入了市場,只有用才能不斷地改進完善。另一個含義它是個名詞,那指的是「用戶」,用戶要自始至終參與到研發的全過程,這樣可以給我們研發研製提供實踐經驗,提出使用要求和改進的建議,重創重包,可以縮短研發時間,提高研發效率。用戶參與了,有助於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用戶參加了,它就和我們研發單位結成了聯盟,有了感情,他了解這個產品的研發過程,他願意用,他敢於用。「四基」技術含量高,需要新進行的持續提升。

四、大力開展創建製造業的「單向冠軍」和工業「小巨人」行動。借鑑德國和日本的經驗,以及我們工業界常年的探索實踐,都證明開展「單向冠軍」、「小巨人」這樣的活動對提升「四基」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從2016年開始,我們實行了製造業「單向冠軍」企業和產品已向社會公布了三批,再過一個禮拜要公布第四批。我算了一下,累計514家,這個數字還不多,但是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他們為行業樹立了標杆和榜樣。

他們的共同點有四個:一是專注自主。長期專注核心產品,堅守主業,幾十年來研究一個產品,潛心研製,追求卓越。二是創新驅動。從前三批獲得稱號的企業和產品分析,這些「單向冠軍」的企業平均一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28項,這個不容易,一個企業,而且往往是中小企業有這麼多的發明專家。三是質量為先。精準製造、智能製造,產品和服務的先進性、可靠性、穩定性,對於環境的適應性和壽命周期,它在行業領先,很多在國際領先。四是擴展市場。他們的主營產品市場佔有率在全球排行前三名,如果不是前三名,進入不了「單向冠軍」,這個指標還是很過硬的。如果我們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能達到「單向冠軍」的水準,進而成長為專精、特精的「小巨人」,我國製造業水平就會大大的提升。

五、打造各類專業化的社會服務平臺。工信部已經出臺了一個文件,叫《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管理辦法》,支持各類專業、各種所有制的平臺為社會服務。這個平臺有兩類:一類是試驗檢測認證的,它應該具有資質,應該由相關部門授權;另一類是技術管理諮詢服務的應該放開市場化運作。

這幾年信息服務平臺應運而生,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由於它們的資歷和財力有限,它自己沒有能力去開發,那麼這個服務平臺就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從而推動了網際網路等現有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行業的跨界融合。

以上「四基」工程主要還是著眼於技術和裝備,從物的方面提出的。那麼提升工業基礎能力還要從基礎工作、基層建設、人員基本素質等等這個管理的層面,從人的層面而努力,某種意義上顯得更為必要,當然這是另外一個範疇的問題,還需要另外專門研討。

耽誤大家的時間,講得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謝謝。

相關焦點

  • 李毅中:尚未全面工業化,我國工業佔比已僅剩1/3
    最近一周,城叔連著參加了幾場高端論壇,探討的核心話題包括: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民工市民化;疫情之後工業經濟的恢復;城市群與都市圈建設,中心城市能級提升等等,都是當前中國城市發展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趁著這個加長假期,我們將其中四位重量級專家學者的演講整理歸納,以假期特輯的方式,分享一些乾貨給大家。
  • 海克斯康獲工信部製造業單項示範冠軍稱號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組織的 「2019年製造業單項示範冠軍經驗交流會」 於12月25日在京舉行。會議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製造業單項示範冠軍企業精神」,總結交流製造業單項冠軍發展經驗。
  • 科安達:公司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
    科安達:公司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 時間:2021年01月03日 17:31:07&nbsp中財網 原標題:科安達:關於公司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的公告證券代碼:002972 證券簡稱:科安達 公告編號:2020-082 深圳科安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公司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的公告
  • 讓製造業「機器之心」「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國內外的傳統製造業正加速推動轉型升級。  論壇現場,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題為「新格局下工業經濟的新使命」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要推進工業持續發展。因此,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僅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還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 科安達(002972.SZ):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第...
    格隆匯 1 月 3日丨科安達(002972.SZ)公布,公司近日收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關於印發第五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及通過覆核的第二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名單的通知》(工信部聯政法函【2020】351號)文件,公司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第五批)。
  • 加快向製造業強市邁進!煙臺「十三五」工業技改投資6000多億
    為在國家製造強國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2017年煙臺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建設制 造業強市工作會議,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製造業強市戰略,出臺了《關於實施製造業強市戰略的意見(試行)》,提出了創新驅動、產業拉動、龍 頭帶動、品牌促動、融合互動、開放推動的「六動」路徑,從項目、平臺、產業、企業、品牌、融合等方面制定了30條強市政策「乾貨」,力度之 大、含金量之高,全省全國領先;同步配套出臺了《製造業強市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 我市新增2個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近日,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福建省第四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名單,其中,龍巖2家單項冠軍產品上榜。截至目前,龍巖已獲得1項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13項福建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福建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是指長期專注於製造業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內領先,單項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全省)前列的企業(產品)。此次龍巖上榜的2家單項冠軍產品分別為福建紫金銅業有限公司的錫磷青銅銅帶(銅箔)和福建正盛無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矽(白炭黑)。
  • 以工業網際網路為關鍵抓手推動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
    未來一段時期,應努力提升工業網際網路供給能力、加速市場應用推廣,充分發揮其在「補短板、強弱項、促新興」中的作用,以加速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進程,促進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位置穩步提升。一 引言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呈現諸多新特徵,產業形態、核心要素和競爭範式發生深刻變化。
  • 防控疫情下七成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陸續復工
    中國工業報記者從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製造業單項冠軍」辦公室獲悉,截至2月24日,在需要聯繫的417家四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中,累計反饋企業數量415家,佔企業總數比例為99.5%。一直未停工、正常生產的企業佔7.9%,已基本復產企業佔66.3%,部分復產企業佔21.7%,未復產企業佔4.1%。
  • 紀錄片《冠軍之路》:探尋製造業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劉振豪舉例說,節目之前報導過的浙江正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歷近二十年的發展,在薄壁鋼管領域,成長為中國的冠軍企業。另外,貴州開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通美晶體技術有限公司等等,都是中國製造業冠軍企業中的佼佼者。
  • 趙雲海: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強基倍增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23日訊(桑植站記者 李卿瑤 秦福)12月22日,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來到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調研,通過座談聽取全縣新型工業強基倍增工作匯報,深入交流縣科工局在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就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桑植縣副縣長楊昌順參加會議。
  • 紀錄片《冠軍之路》:塑造民族品牌形象 展示冠軍企業實力
    中新網9月28日電 日前,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助力中國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快速成長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興國之器。根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遴選出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是優質企業培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 再添6個國家級「單項冠軍」!福建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公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五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名單,我省新增3家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3項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截至目前,我省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數量達27個,位居全國第6位。此外,福建南方路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乾粉砂漿生產設備、福建晉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輪式叉裝機、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核電防護塗料獲評第五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是長期專注於製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
  • 浩辰軟體:全面推進位造業數位化,助力中國工業以智破局
    而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大約佔GDP比重只有33%,且中國工業佔比較去年有明顯下滑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數位化轉型就成為我們從製造大國邁向工業強國的重中之重。 作為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要素,CAD設計軟體為代表的創新型工業軟體在數字設計、創新研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觀察】「製造業立市」,天津要製造什麼?
    在這份《建議》中,國家賦予天津「一基地三區」的城市定位被重點提及,擺到了首位。同時還要注意到,其中出現了「製造業立市」這樣的提法——通過查詢不難發現,在全國直轄市範圍內,將其寫入發展規劃,天津是第一個!中國工業十強城市當中,天津是北方唯一的一個。我們從《建議》中的表述可以看到,天津這座城市在發展製造業上下了多麼堅定的決心!換言之,這裡將高舉製造業大旗走向未來。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四):知識牽引製造業內遷——神奈川縣
    在這一時期,為了滿足國家重振工業以及滿足基本民生物資的需要,1955年的第一次神奈川縣綜合規劃中,就是以大力滿足京濱工業帶供水/供電,以及保障勞動人員住宅供給為主要目標的。到1959年的第二次綜合規劃,更加明確了「臨海重化工業」作為神奈川縣的工業根基地位。
  • 馬鞍山市「四輪聯動」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
    全市1227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長面達70.3%;全市36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行業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77.8%。  成績的背後,是全市貫徹落實製造強市不動搖的結果。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全市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逐步形成較為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
  • 關鍵核心技術|長沙如何造出了我國第一條金屬基壓敏晶片量產線?
    關鍵核心技術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今天的「小巨人」,就可能發展為明天的「綠巨人」。從這一期開始,《總編輯調查》推出系列調查「關鍵核心技術是怎樣煉成的?」,聚焦長沙「三智一芯」(智能製造)領域的行業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探訪企業家們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的心路歷程。
  • 用好工業網際網路「良藥」 療愈製造業中小企業「疫病」
    作為中國這個世界工廠中最主要的一批生產力,中小企業的「疫病」已經通過全球產業鏈逐漸蔓延到國外,世界各地均有企業因中國企業斷供而停產,不得不四處尋找替代品。一旦「替代品」成為「常用品」,中國製造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將會鬆動,製造業將出現外流風險。如無法有效遏制這一情況,中國製造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 在回歸服務本源過程中提升核心競爭力――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評價...
    具體來看,沒有一家證券公司在核心能力指標排名中全部進入行業前10,大多數頭部證券公司有3到4項競爭力能夠進入行業前10。這意味著部分中小證券公司或可憑藉強勢單項能力,提升整體競爭力水平。  一、證券公司競爭力取決於其回歸本源、服務客戶的能力  資本市場改革空前加速要求證券公司回歸本源。當前金融體制改革核心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改革金融體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