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呼叫滿足率維持在95%以上
120所有車組都能用手機支付
地鐵線105個車站全都配置AED急救設備
…………
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市衛健委關於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 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以及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近一年工作,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服務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日常急救服務累計出車41萬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0.9%,呼叫滿足率維持在95%以上。市衛健委副主任張華介紹:
7月28號全市院前醫療急救電話統一為120,2021年底前完成過渡。目前已完成32個急救工作站規範化建設,在北京通APP開發了醫療急救模塊,120所有車組開通了微信、支付寶付費,已經有85%的患者使用了快捷支付。全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滿意率在98%以上。計劃2022年底前實現重點公共場所AED設施全覆蓋。今年年底前7條地鐵共105站全都配置AED。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急救轉運工作方面,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系統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全市負壓救護車由年初的34輛增加到現在的116輛,發熱、疑似和確診病人全都用負壓救護車閉環轉運。在首都機場、大興機場、火車站設置24小時值守轉運專車。目前共轉運新冠肺炎相關人員23841人次,實現了零感染。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玉芳表示,目前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國際大都市城市安全運行的要求還有差距:
全市院前醫療急救發展還不均衡;院前醫療急救醫護人員還是短缺;本市院前院內急救銜接還需加大推進力度;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與非急救服務還需進一步剝離;社會急救設施配置和急救培訓不足。
針對這些短板,市衛健委和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也對本市下一步的工作做出了具體安排。市衛健委副主任張華透露,三年後,本市將建成政府舉辦為主、社會參與為輔,規劃布局、指揮調度、服務規範、監督管理、保障標準、績效考核六統一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
全市急救設施增加到465個、洗消站點增加到21個,急救平均反應時間小於12分鐘。
採寫記者:晉旭
微信編輯:陸健
【來源:北京新聞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