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醫生:十年,我只救活了一個心臟驟停病人!不會用AED,到底有多...

2020-12-19 新華社客戶端

文 | 王儷縈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6日凌晨,足壇巨星馬拉度納在家去世;2020年9月,北京地鐵13號線霍營站一中年男子猝死,45歲;2019年,明星高以翔在錄製綜藝時突發猝死,35歲;2016年,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站臺上突然猝死。34歲;2014年,珠海國際半程馬拉松的終點線前,一名跑友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年僅30歲。

他們都因心臟驟停離開人世。

最近,東老師認識了一位前急救醫生,他說,自己當急救醫生的時候,對於心臟驟停患者,十年裡只救活了一個人。

對,你沒看錯,就是只!有!一!個!人!

但當時如果他們身邊有一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結局也許會不一樣。

再牛的專家也無法讓屍體起死回生

為什麼心臟驟停死亡率如此之高?這位前急救醫生說:

因為救護車趕到現場,要十幾二十分鐘;

期間,絕大部分的患者家屬都表現為緊張、焦躁、哭泣,以及不停打電話催救護車,卻無法施以援手。

這位醫生叫張元春,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今年45歲,2000年-2010年,曾先後任職於北京急救中心和朝陽區急救中心。

張元春告訴東老師,心臟驟停的人,生存率以分鐘為單位遞減:每延遲1分鐘,生存率遞減7%-10%,十幾分鐘後,生存率接近零;

因此,前4分鐘被稱為黃金4分鐘;

錯過時間,人是救!不!活!的!

北京治療心臟病最好的醫院是安貞醫院和阜外醫院,

但再牛的專家也無法讓屍體起死回生!

再來看看生存率「分鐘遞減圖」:

(據公開數據製圖)

有時候,急救醫生達到現場,已經得出專業判定:人救不活了;但仍會實施現場搶救,目的是,照顧情緒處於崩潰點的家屬,讓他們心理好受點。

時至今日,急救反應時間長這一現狀在北京並無多大改善。11月26日,北京市政府在一份報告中披露:目前本市急救服務平均反應時間為18分鐘左右,而規劃目標為12分鐘。

在這方面,上海、杭州等多個城市均已達到12分鐘水平。

如何能幫到那些心跳驟停的患者呢?家屬們除了無助、哭泣和催急救車,能做點什麼嗎?

能。

一項研究顯示,發生心跳驟停的人們,如果在心肺復甦的同時接受 AED (自動體外除顫儀)除顫,有38% 活了下來。1%和38%之間,是成千上萬條被救回來的生命,以及無數個避免悲劇的家庭。

與之呼應的,是中國的心血管病患者的龐大數量。

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0億,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54.4萬例,相當於每分鐘約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這是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估測的數據。

(圖片來源: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官網)

可對比的數據是,中國消防系統2019年全年共接報火災23.3萬起,死亡1335人;心臟性猝死人數是火災死亡人數的407倍。

有人把AED比作「救人的滅火器」,稱在救人方面,安裝AED的性價比遠高於消防設施。

還有一個理由:心臟猝死多數發生在青壯年男子群體,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擔當家庭頂梁柱或者單位骨幹力量的年紀。

仔細看近年來引發媒體關注的一些猝死案例,其中不少都發生在北京地鐵站,地鐵是猝死發生的高風險公共場所,因人流巨大,上下班高峰期擁擠,空氣相對不流通,容易導致身體、情緒緊張。

北京地鐵近年來建設發展迅猛,城市地下有一張巨大的「三環四橫八縱十二放射」網絡。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擁有405座車站的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的日均客運量達1035萬人次,排名世界第一,可參考的數據是,當年北京常住人口數量為2150萬。

十餘年前,AED有過高光時刻

人類對除顫儀的研究始於1939年,上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臺除顫儀在美國研製成功。AED則問世於1979年,由德國美茵次大學醫學院的狄克教授設計。

AED被引入中國,張元春的前輩、現年81歲的急救醫學專家李宗浩功不可沒,他也是北京急救中心的主持籌建者之一。

李宗浩(左)在接受採訪,圖自新華網

1997年,李宗浩在德國參加醫學大會,與狄克教授探討在中國啟動AED。第二年,由他牽頭,在北京急救中心舉辦了一個以心肺復甦和AED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首次提出在中國先由急救中心、急救站使用AED。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大力推動了北京在許多領域接軌國際先進理念和做法,AED的推廣便是其中之一。2006年,首都機場在T2航站樓安裝了11臺AED,開創了內地公共場所安裝AED的先河。

北京奧運會時,張元春已調入朝陽區急救中心,參與了奧運賽事醫療服務和培訓工作,賽後,朝陽區急救中心接到了很多外企的培訓工作——當時,歐美、日本等國的AED普及力度空前,許多在京外企都配備了AED,並要求員工接受心肺復甦和AED使用等相關培訓。

大背景方面,國際上有幾個著名的推動AED普及的事件:

2000年,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發表演講,開啟全美公共場所安裝AED;

2003年,足球運動員維維安·福在法國聯合會杯半決賽現場心臟病發,不治身亡,明星效應放大了事件熱度;

2004年,日本親王高圓宮憲仁在加拿大駐日使館進行體育運動時,突發心室顫動離世,其遺孀高圓宮妃久子力推AED在日普及。

由於看好此類培訓市場,2010年,一家名為中援思德科技發展的公司在北京成立,致力於中國境內的緊急災害救援培訓,在當時的市場上,這是個新事物。張元春跳槽到該企業擔任急救培訓導師,主講心肺復甦和AED。

2014年初,因經營狀況不佳,那家公司倒閉了。

張元春形容,AED在中國的推廣普及,像一個難看的波形,由於奧運會的召開,一下子衝到波峰,在山峰堅挺了兩三年,然後,「啪」的一下,直接摔下來了。

(張元春在某單位講解心肺復甦和AED。高雪梅拍攝)

「拐點」來了

觸底之後必有反彈。

2014年,深圳發生了梁婭事件——2月,某外企女高管梁婭猝死在深圳地鐵水灣站;6月,其父母將深圳地鐵集團等告上法庭,索賠百萬元;11月,法院宣判地鐵集團賠償31萬餘元。

這件事對深圳當地人、當地政府震動頗大,圈內人視其為國內普及AED觸底反彈的標誌性事件。

此後,那條摔下來的曲線開啟了緩慢卻堅定的爬升之旅。上海與深圳分別於2015年和2017年啟動AED在公共場所的普及,2020年11月,杭州以立法形式規範公共場所AED配置和使用,甚至將AED配進了公共廁所。近期,有不少關於三四線城市安裝AED的新聞出現。

(圖自浙江臺新聞視頻截圖)

猶值一提的是中國版「好人法」的頒布,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令許多擔心現場施救不成功、會給自己惹來麻煩的人有了底氣。

2020年,霍營地鐵男子猝死事件後兩個月內,北京連發兩個重磅「官宣」:

10月27日,北京地鐵系統宣布全面開展配置AED工作,2022年底前實現地鐵車站全覆蓋。

11月26日,北京市衛健委宣布,到2022年底前,本市將實現重點公共場所AED設施全覆蓋,一線工作人員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率達到80%。

作為首都,北京的「官宣」極具風向標意義。張元春稱,那條曲線的斜率已越來越大,以前是緩坡,現在是陡坡。

但有了設備,培訓得跟上,讓更多的普通市民掌握AED的使用知識,從而確保在緊急關頭會用、敢用,不然花大價錢購買的AED將成為聾子的耳朵——擺設。錢浪費了不說,那些心跳驟停的患者仍然不能被救活,才是最大的遺憾。

此外,2022年冬奧會迫在眉睫,安裝AED、培訓急救人員都需要時間,急救的體系和隊伍還需要磨鍊,需要迅速行動起來。

AED的使用,普通人學起來難麼?

不難。AED是為普通人設計開發的體外除顫儀,一般人只需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學會使用,且不會因使用不當對患者造成傷害,安全性有保障,因此又名「傻瓜機」。張元春的兒子9年前就學會了如何使用AED,當時他只有6歲。

為啥這麼貴

AED在國內的零售價2萬-3萬元,為啥這麼貴?

其實,相比12年前,這個價格已經是「打了對摺」。早期AED都屬於進口產品,一臺售價五六萬元;2013年前後,市場上開始出現國產AED,價格得以大幅回落。

目前價格仍居高不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普及,沒人買,價格就降不下來,因為廠家前期研發等各項成本攤不下來。據了解,國內重要AED品牌商久心醫療,從開始研發到拿到國家合法手續,用了12年時間,那些投入都等著賣產品收回來。

現在,有的城市已經開始了集中採購,市場交易量一旦上去,價格定有下降空間,就像心臟支架,政府集中帶量採購,價格從1萬多降到了700塊。

但和人命相比,3萬元不值一提,生命不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

微信有不少可以查詢AED位置的小程序,如「救命地圖」,如果有一天,地鐵、機場、商場、寫字樓、派出所、社區衛生站等公共場所,甚至肯德基、麥當勞、24小時便利店、公共廁所等都配備了AED,這類小程序也許就不需要開發了。

(2017年,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於紫涵在班上發起眾籌,購買了一臺AED安裝在學校裡。張元春供圖。)

早在1999年,李宗浩就曾預言:「AED將是心肺復甦領域裡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它將在救護車上,在巡邏車上,在消防車上,在旅遊車上,在飛機上……像滅火器似的悄然而立。」

張元春感嘆,老先生如此具有前瞻意識,20年前就已經看到了這樣的前景。

他覺得自己比李宗浩更幸運,因為在還年富力強的時候,趕上了已經開啟的這一波巨大的AED普及潮流。

而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對生理的需求滿足之後,下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安全需求;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剛剛完成整體脫貧攻堅,想想中國如此巨大的市場,相信AED普及的下一個波峰的到來,就在不久的將來。

相關焦點

  • 北京地鐵下一個心臟驟停的人,能用上 AED 嗎?
    用最快速度判斷患者是否有意識,同時撥打 120 急救電話,如果患者沒有意識,立刻進行胸部按壓,配合 AED 除顫。研究表明,在一分鐘內實施心肺復甦,三到五分鐘內進行 AED 除顫,可使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達到 50% 至 70%。但AED在中國還遠未普及,多位受訪專家指出,其根源在於全社會急救意識的缺乏。
  • 醫生急救未用AED被起訴,判了!
    在醫院經過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搶救後,醫生於次日凌晨宣布搶救無效死亡。死亡原因是呼吸心跳驟停。死亡學生家長認為,學校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校醫的搶救措施也不專業,學校配置有急救設備AED除顫儀,但沒有應用。遂向法院提起訴訟。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以「教育機構責任糾紛」案由受理。
  • 騰訊推出AED心臟驟停急救地圖
    如何進行急救?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AED(自動除顫器)的存在。但作為一種急救設備,AED能幫助心臟驟停、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及時對患者進行AED除顫和心肺復甦,將有很大的機率挽救生命。隨著我國院前急救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的力量幫助挽救更多生命,成為急救與網際網路行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 「救命神器」AED阻擋死神鐮刀
    對心臟驟停的患者而言,能救命的往往不是專業醫生,而是在身邊的每個普通人。在正常室溫下,心臟驟停4分鐘後患者腦細胞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因此醫學上素有「黃金4分鐘」急救原則。但是急救車往往因為城市交通等各種原因,無法在4—5分鐘內趕到現場。於是除顫器AED就成了阻擋死神步伐、挽救鮮活生命必不可少的利器。
  • 劉申申:讓AED急救成為生命的「新希望」
    14日,深圳39歲的塗先生因心臟驟停倒地,後被路過市民進行急救並用AED電擊除顫,隨即被送醫院搶救,現身體已恢復良好。醫生表示,突發心梗最關鍵是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其中AED功不可沒。截止今年8月底,深圳市政府採購的3500臺AED已安裝完畢。
  • 邯鄲永年 閃電騎士 來了 你身邊的急救新能量
    因為在中國,每1分鐘就有人因心臟驟停而倒下,各種誘因都有可能引起心臟驟停,救援的黃金時間只有4分鐘。如果倒在你身邊,你敢救嗎?你會救嗎?這個時候如果有快遞小哥經過你身邊,他學習了相關的急救知識,你獲救的機率就更大了。
  • 新知|AED「救」在身邊 實現全覆蓋路有多遠?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張瑛琪說,作為一名急救醫生,她親身經歷過不少猝死事件的發生。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數約54.4萬,這意味著平均每天約有1500例患者因猝死離世,其中約90%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區域。「猝死的原因大多是心臟疾病發作,這些人群中80%心臟又多處於『室顫』狀態。」
  • 巫溪白馬高一女生心臟驟停 天使降臨與死神搏鬥20分鐘!
    據白馬中學老師介紹  當時學校正在舉辦運動會  高一七班女生孔濤在跑完步後  表現出不適 心臟驟停  學校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並通知家長趕往現場  在十一點四十一的時候兩個急救醫生  就飛奔著跑向暈倒的女生對她進行了搶救
  • 保安心臟驟停,女醫生飛奔跪地急救!她2分鐘「跑贏」死神卻哭了
    ……近日,一段「北京小區保安心臟驟停女醫生跪地搶救」的視頻感動不少網友施救人名叫朱灝宇是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質量管理部的醫生目前正在協和醫學院攻讀博士後看到小區保安倒地,朱灝宇用手託住對方的頭和頸部,輕輕將他的身體放平,並喊周圍的人幫忙撥打急救電話。「當時他口唇、面部紫紺,很明顯是缺氧狀態。」此時,這名保安已經失去意識,自主呼吸、頸動脈搏動也消失了。
  • 普及「救命神器」AED也是普及急救意識與能力
    也就是說,普及「救命神器」攻略要做全套,不僅要解決關鍵時刻「沒得用」的問題,也要同步解決「不會用」「不敢用」的問題。 ■ 深圳特區報首席評論員 姚龍華 當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人健康的「第一殺手」。實踐表明,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的早期介入,是目前針對心臟驟停最為行之有效的搶救手段。10月18日,「2019首屆中國AED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 健身會員心臟驟停、肌肉溶解,急救和篩查是教練必修課|GymSquare
    根據江蘇新聞5月20日消息,南京34歲健身房會員運動時心跳驟停倒地,在未執行急救措施下送醫,驚險地挽回生命。同樣在南京,4月30日有健身房會員心臟驟停,當地首批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被及時啟用,順利完成急救。
  • 你身邊的急救新能量!
    「黃金四分鐘」是指當一個人心臟驟停發生後,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救治,每過一分鐘,他被救活的機率下降7%~10%。如果在這4分鐘內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病人被救活的機率高達50%以上,獲救後發生後遺症的概率也比較低;旁邊有人昏迷了,如何判斷有無意識和傷情評估?
  • 中國醫生美國救人引發我國除顫儀配置思考
    唐子人醫生:這事情真的沒什麼,我只是做了一個醫生該幹的事,也是我自己想幹的事情。這個患者搶救成功了,我感到很欣慰。常年做急救培訓工作的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醫師陳志就表示,唐醫生這次救人成功的關鍵,一個是專業人員的及時施救,再一個就是AED設備的輔助。觀察·我國AED普及率低 使用幾乎為零專家表示,在AED的協助下,對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復甦搶救成功率會成倍提高,而這一設備目前在我國的普及率非常低,僅有首都機場、上海一些地鐵和極少數的奧運體育場館裡有。
  • 50%對決3%,心臟驟停時生與死由誰來決定?
    回想當日的情形,仿佛依舊在眼前:生日當天,王力的父親突然倒地,心臟驟停,一家大小驚慌失措。身為醫生的王力馬上意識到不妙,憑著職業經驗,他馬上為父親做心臟復甦,5分鐘後老人家意識清醒,和死神擦肩而過。同樣發生在11月份,我國藝人高以翔卻沒有那麼幸運。在浙江衛視錄製《追我吧》綜藝節目時,高以翔突然暈倒,終因搶救無效而離世,其死因為心源性猝死,而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5歲。
  • 媒體聚焦:現場急救不是非法行醫,法律為救助保駕護航
    為了嚴厲打擊非法行醫行為,我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還規定了非法行醫罪: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要求人人都會用!黃江鎮試點配置五臺「急救神器」AED
    前段時間深圳羅湖區又發生了兩起市民突發心臟驟停的意外但好在有人第一時間進行搶救「救命神器」AED也再立奇功!(12月6日《今日關注》播出視頻)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儀」,號稱「急救神器」,是一款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於徒手心肺復甦。其最大特點是,機器啟動後有語音引導,操作簡單,使用者無需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後即可使用。
  • 生死救援|你必須知道的「AED」
    @想吃冰淇淋在看日劇《將戀愛進行到底》的時候,有男女主在路上用AED急救心臟病患者的片段,大概是先查看患者的情況,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就取最近的AED機,開啟電源後,取出兩個帶手把的電極,間隔3秒的樣子,有節奏地按壓患者的胸部。
  •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救命神器駕到 你會操作嗎?
    緊接著問題來了,「救命神器」到位了,你真的會用嗎?今天就請120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專家手把手教你掌握AED的技能,關鍵時刻救人一命。心源性猝死 救援抓住「黃金4分鐘」在了解AED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心臟驟停。
  • 【世界急救日】AED單獨分類 非醫務人員可用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54萬多人死於心臟性猝死。心室顫動導致的心搏驟停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目擊者在現場及時給予電擊除顫可大大提高此類病人的搶救成功率。相關專家表示,心臟驟停如果能及時發現並正確救治,可以大大提高存活率。  而正確的救治,除了普及心肺復甦方法外,在公共場所設置AED,也就是用於心源性猝死患者急救的半自動體外除顫器,也是至關重要。
  • 一位醫生的遺憾:在K563火車上搶救的人走了
    尹萬鵬醫生到5車時,發現患者已經失去意識,他摸了摸患者頸動脈,確認了患者情況,立即把患者從臥鋪床上抬到地下,進行胸外按壓。「一開始我自己按,拼了命的按壓,摘下口罩做口對口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