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救命神器」AED也是普及急救意識與能力

2021-01-11 輿情頻道

普及「救命神器」AED,要實現觀念技能與技術設備相匹配。也就是說,普及「救命神器」攻略要做全套,不僅要解決關鍵時刻「沒得用」的問題,也要同步解決「不會用」「不敢用」的問題。

■ 深圳特區報首席評論員 姚龍華

當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人健康的「第一殺手」。實踐表明,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的早期介入,是目前針對心臟驟停最為行之有效的搶救手段。10月18日,「2019首屆中國AED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據悉,今年深圳將在公共場所投放2000臺「救命神器」AED,全市每10萬人口配備AED數量將從7.5臺增長至約17.5臺。

據不完全統計,心跳驟停和呼吸停止的心源性猝死,在我國平均每年高達55萬例。其中,近90%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區域。對於心跳驟停患者來說,4分鐘內是挽救生命的黃金時間,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電擊除顫和徒手心肺復甦。心臟除顫復甦越早越好,每延遲1分鐘,生存率就會下降7%-10%。

美國是最早對公共場所AED設置進行立法的國家之一,規定急救車5分鐘內無法到達的公共場所全部依法設置AED,目前社會保有量超過100萬臺,平均每10萬人317臺。日本於2004年開始推廣安裝AED,目前全國有大約有60萬臺,平均每10萬人約有234.8臺。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公共場所AED設置上起步較晚,存在數量不足、知曉率不高、會使用人員不多的問題,「救命神器」的能量遠未真正發揮出來。

如同遍布城市的消防栓隨時用來滅火救險一樣,在城市公共場所配置安裝AED,能明顯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有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院外心源性猝死的病人中,只使用心肺復甦急救的生存率為14%,同時使用心肺復甦和AED除顫的生存率能夠上升到23.4%。加大公共場所AED投放力度,既是構建城市應急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顯著標誌。

近幾年,深圳開始大力推動AED在公共場所落地。從2017年起,深圳啟動「公眾電除顫計劃」,並納入市政府民生重點工程。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深圳將投放5000臺AED,並動員全社會參與,爭取用10年的時間,達到每10萬人口配備100臺AED的國際先進水平,實現公共場所全覆蓋。

持續加大AED覆蓋範圍與投放密度,背後是深圳從資金到政策再到立法的全方位保障。從2018年起,在全市各大公共場所、人流密集區域安裝AED,被納入深圳市政府民生實事「菜單」,政府負責兜底保障。去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急救條例》,將公共場所配置AED納入院前醫療急救布局規劃中,將AED購置、後續維護、更新費用等列入政府財政支出項目中,為AED項目落實提供法律保障。

普及「救命神器」AED,不僅是普及一種急救設備,也是普及一種急救意識與急救能力,實現觀念技能與技術設備相匹配。也就是說,普及「救命神器」攻略要做全套,不僅要解決關鍵時刻「沒得用」的問題,也要同步解決「不會用」「不敢用」的問題。

在配置了AED的公共場所,遇到突發情況時,如何迅速找到並使用AED,是救人的關鍵。為了讓市民更快捷找到身邊的AED,去年10月,深圳市急救中心聯合「騰訊地圖」發布了覆蓋全城、一鍵可查的深圳「AED地圖」。市民只需點擊選擇距離最近的那臺AED,根據導航提示即可立刻前往設置點取出,讓救人變得更有效率。當然,從區域分布來看,目前深圳的AED投放並不均勻,地鐵站點、體育場館、教育場所等投放密度較大,但一些寫字樓聚集的地方投放密度不盡如人意,值得重點關注並研究解決。

同時,即便配備了AED,倘若公眾知曉率低、急救知識技能普及率不高,普遍不會用、不敢用,「救命神器」也未必能及時派上用場,淪為一種昂貴的擺設,無法真正起到救命的作用。當前,很多人還不清楚AED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更不知道具體如何操作,甚至擔心因使用AED施救出問題捲入糾紛,只好「敬而遠之」。

事實上,AED是一種供非醫務人員使用的「傻瓜式」心臟除顫設備,能夠自動分析患者的心律並判斷是否需要電擊除顫,操作者只需根據語音提示即可,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安全。當然,使用者事先得對設備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的使用流程。正因如此,深圳不遺餘力普及AED使用攻略,由政府買單,按照機器和人1∶10的比例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並推出面向普通市民的免費培訓名額,以保證AED設備附近的人敢用、會用,以備不時之需。

有人說,只有人人都有救人的技能,人人才都有獲救的機會。急救知識技能普及率的高低,直接關乎急救成功率的高低。美國公立學校十分注重向學生普及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常識,德克薩斯州規定,只有掌握心肺復甦相關急救操作方可獲得高中畢業證書。從2004年開始,日本各地針對AED使用的急救培訓不斷普及,被設置在初高中的培訓項目中,甚至成為駕校的必修課程。深圳要善於學習借鑑,探索適合自己的急救知識技能普及路徑,讓更多人掌握急救攻略。

(責編:實習生、袁勃)

相關焦點

  • 救命「傻瓜機」公眾卻不會用:AED亟須普及
    面對無法預料的突然性心臟驟停,這一工具能提供最有效的急救手段。正因此,AED在急救領域有個更通俗易懂的名字——「救命神器」。廣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告訴記者,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4萬人因心臟驟停而猝死,AED的重要性愈加凸顯。然而,他發現,專業人員眼中,AED是救人「傻瓜機」;普通大眾眼中,卻是非專業醫護人員使用不可的神秘器械。
  • 救命神器在哪裡?騰訊推出AED心臟驟停急救地圖
    上海市民可通過微信、手機QQ、手機QQ瀏覽器的「城市服務」,深圳市民同樣可在手機QQ和手機QQ瀏覽器上的「城市服務」,快速查找附近的AED急救設備。這也是全國首張「AED地圖」,同時也是騰訊首個「網際網路+急救」項目。未來,隨著數據量的逐漸豐富,全國主要城市都將陸續上線這項服務。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副會長鄭宏在會議上表示:「網際網路+」正為包括醫療行業在內的傳統領域注入新的力量。
  • 「救命神器」AED是啥?咋普及?青島搞了一場頭腦風暴……
    12月15日,「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第三期沙龍活動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播出後,活動嘉賓市政協委員王曉青提出的關於普及「救命神器」、打造「黃金4分鐘AED急救圈」的建議引起了廣泛關注。據了解,早在2018年,根據當年發布的「市辦實事」要求,青島在機場、客運車站、港口客運碼頭、場館、旅遊景區(點)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置了60臺AED,以解決公共場所發生人員心臟驟停時的生命急救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布設,截至目前,全市各大公共場所累計配置AED近600臺,其中政府採購大約170多臺,企業自己採購50多臺,青島悟空智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市場化配置340多臺。
  • 學校配「救命神器」兼具急救和科普意義
    在校園的某個地方,突然多出來許多神秘的小綠盒子,裡面裝的是救命神器AED。原來,去年深圳市急救中心與深圳市教育局合作,準備分批次將AED安裝在市內寄宿制高中,因為疫情,首批次AED安裝配置工作不得不由開學之初延遲到了放暑假之前。這批次AED於7月18日全面安裝完工,205臺AED順利入駐深圳69家寄宿制高中校園。
  • 能與死神賽跑的「救命神器」何時才能普及推廣
    能與死神賽跑的「救命神器」何時才能普及推廣 2020-01-17 10:32:56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宋佳、王秉陽、田曉航近日正在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建議推動布設AED並加大急救培訓力度。能利用「黃金4分鐘」的AED普及遠遠不足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搶救心臟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目前搶救成功的病人中十有八九都是因為用了AED。」北京急救醫療救援中心資深專家賈大成介紹。
  • 述評|「救命神器」AED,要成阿拉「熟面孔」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危急一旦發生,身邊若有「救命神器」AED,就能在「黃金四分鐘」裡大概率救人一命。就像過去家喻戶曉的傻瓜相機一樣,全名「自動體外除顫儀」的AED,便攜、易操作,專供非專業人士使用,只需開機按照語音提示執行即可,號稱「傻瓜式急救神器」。這個「神器」,救起命來,神到什麼程度?
  • 急救神器AED 走進經開區校園
    記者了解到,這也是經開區愛心企業首次為中小學校捐贈AED設備,對助力「安全校園」具有引領和示範意義。 近年來,公共場所突發心臟疾病的事件時有發生。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50多萬人遭遇心臟驟停,因錯過「黃金4分鐘」搶救時間而釀成悲劇,生存率不足1%。AED則可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對患者進行除顫等院前急救,從而降低患者因心臟驟停的死亡率,減輕患者的傷殘程度。
  • 魚躍醫療致力普及AED 公眾急救意識教育初顯成效
    近些日,微 博熱搜榜中時常會有這樣的熱搜:「深圳公共場所已裝3500臺AED」、「AED進北京」……這說明中國AED急救意識的覺醒,而這個教育成果的初現,離不開國產醫療企業魚躍醫療的大力推廣。什麼是AED?
  • 黃江鎮試點配置五臺「急救神器」AED
    前段時間深圳羅湖區又發生了兩起市民突發心臟驟停的意外但好在有人第一時間進行搶救「救命神器」AED也再立奇功!(12月6日《今日關注》播出視頻)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儀」,號稱「急救神器」,是一款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於徒手心肺復甦。其最大特點是,機器啟動後有語音引導,操作簡單,使用者無需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後即可使用。
  • 「救命神器」AED加碼布局:深圳地鐵全覆蓋 杭州立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救命神器」AED加碼布局:深圳地鐵全覆蓋,杭州立法,破解「不能救不會救不敢救」?2020年收官之際,全國各大城市不斷加碼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公共場所的配置,包括地鐵、體育賽場在內的人流密集區域成為布防重點。
  • 「救命神器」走進北京地鐵後 還要讓急救知識成為標配
    「救命神器」走進北京地鐵後 還要讓急救知識成為「標配」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是極其安全、極其簡單的「救命神器」,但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它。因此,在公共軌道交通配置AED後,還要普及AED的使用方法,引導民眾遇到突發疾病患者時敢救、會救。
  • 2020年山西民生實事項目——首批200臺「救命神器」AED已落地
    AED,全稱自動體外除顫儀,被譽為「救命神器」,是一種可攜式、易於操作的心臟急救設備,可供非專業人員使用,在心臟驟停的第一時間給予電擊除顫,幫助患者恢復心臟跳動。在公共場所設置AED,普及救護知識,被認為是建立公共急救體系的重要一環,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安全和文明發展程度。
  • 一天救兩命,公共場所「救命神器」AED顯威力
    資料圖片 來源:華商網記者近日從廣東省深圳市急救中心獲悉,2020年12月14日,在深圳市龍崗區和福田區連續有人因為心臟驟停突然倒地。幸運的是,他們遇上了能開展心肺復甦的人,還在短時間內有「救命神器」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儀相助。目前,兩人均已脫離生命危險。「我學過急救,讓我試試」當日早上,39歲的塗先生走到上班地點坂田創匯國際中心時,突然感到眼前模糊。
  • 「救命神器」AED阻擋死神鐮刀
    沒錯!這件神器就是電除顫器AED。世紀大道站好心市民蔣女士在現場心肺復甦AED全稱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又稱自動體外電擊器,自動除顫器,是一種可攜式醫療設備,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有救命神器的外號
  • 「救命神器」AED加碼布局:深圳地鐵全覆蓋 杭州立法 破解「不能救...
    原標題:「救命神器」AED加碼布局:深圳地鐵全覆蓋,杭州立法,破解「不能救不會救不敢救」   2020年收官之際,全國各大城市不斷加碼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公共場所的配置
  • ...救命神器」 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全區35處公共場所已經配置AED
    在商場、學校、車站、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你是否留意過一臺叫AED的設備,這臺設備被稱為「救命神器」,專門用於心臟驟停急救。今年年初,我區把公共場所配置心臟驟停急救(AED)項目列入今年十件民生實事項目,目前已在35處完成了配置。
  • 危急時刻能救命!關於「AED」你得知道→
    危急時刻能救命!這種機器就是素有「救命神器」之稱的自動體外除顫器(以下簡稱「AED」)用於患者心跳驟停後的早期除顫可幫助患者恢復心臟跳動據了解2020年12月30日前1100臺AED已全部投放於昆明市重點公共場所
  • 【壹點頭條】為民辦實事,濟寧32臺「救命神器」AED除顫器已全部投放
    截止到今年10月底,32 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已全部投放於濟寧市重點公共場所便於市民使用,並依託試點單位對管理人員及志願者開展救助培訓,確保在急救事件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正確使用AED,提升市民自救互救等現場急救能力。
  • 【新聞觀察】多地加快鋪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已出臺措施提高AED...
    今年以來,中國多地出臺措施,提高AED在公眾場所的配置數量,普及急救知識,動員社會救援意識,為AED更好發揮「救命神器」的作用提供保障。近日,廣州交通部門首批試點的59臺自動體外除顫器安裝完成。為方便乘客了解AED的配置情況,廣州地鐵已在官方APP上標註AED配置車站。
  • 廣州地鐵配置「救命神器」AED,學會怎麼使很重要
    在這三起事件中,有兩起事件的細節都是現場施救人員嘗試尋找急救設備,但最終因為設備的缺乏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沒能挽回正在逝去的生命。這或許是急救過程中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地方——當人們本有可能挽回一個生命,抓住第一時間做點什麼,但最終卻不得不接受一個最壞的結果。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輿論呼籲在諸如地鐵站等公共場所配置AED的最主要原因。哪些場所最應該配置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