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信公眾號「廣州地鐵」11日消息:廣州地鐵將啟動AED配置試點!據悉,廣州地鐵集團將於12月18日起,在地鐵線網交通樞紐站、換乘站等100座車站,及所運營的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9座車站分兩批開展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試點工作。
今年11-12月,一月內發生的三起因心臟驟停或急性心梗導致的意外,再次將在一些公共場所配置AED的議題推向輿論中心。在這三起事件中,有兩起事件的細節都是現場施救人員嘗試尋找急救設備,但最終因為設備的缺乏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沒能挽回正在逝去的生命。這或許是急救過程中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地方——當人們本有可能挽回一個生命,抓住第一時間做點什麼,但最終卻不得不接受一個最壞的結果。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輿論呼籲在諸如地鐵站等公共場所配置AED的最主要原因。
哪些場所最應該配置AED?在今年11月南都民調中心發起的調查中,機場、汽車站等客運樞紐的佔比高達94.85%,公園景區和商場則分別佔到87%左右。從這一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此次廣州地鐵進行AED配置試點工作符合了大多數人的期待。作為人流量較大、最易發生意外情況的場所,地鐵在某種程度上負有一定的救助義務,而隨著人們對AED認識的逐漸深入,配置AED也成了這種救助義務的延展。應當說,在100餘座車站配置AED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畢竟AED價格並不便宜,從市場售價來看,在2萬-4萬元一臺不等,即使是按照批發價格購入,這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廣州地鐵此番「生命至上」的舉措值得肯定,並值得其他客運樞紐學習。
此前應急站點AED一度「下崗」,廣州地鐵有必要通過本次試點尋找癥結,探索解決方案。在南都對廣東省應急協會的採訪中發現,雖然協會目前在廣州已投放了約200個應急站點,但其中確實有部分站點的AED由於電量不足、配件更換等原因,處於維護狀態,而暫時無法確定維護時長。而記者在走訪中還發現,越秀區某機構內部配置了AED,因為AED電極片屬消耗品且更換費用較高,因此,僅內部使用,不會放置在公共場所。由此觀之,後續的問題不僅在於設備的及時維護,更在於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區域熱圖調整AED這一稀缺品的放置地點,使其不被閒置,發揮最大效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配置AED與成功挽救生命並不是100%的必然關係。這裡有兩層意涵,第一,在急救過程中,使用AED提高的是救援成功率,在後續的實踐中,需要避免將「救命神器」與「必須成功救援」相混淆,因為救援失敗的案例否定配置AED的舉措。第二,配置AED後需要會使用的人,有人沒設備不行,有設備沒人會使用同樣不行。從現有情況看,公眾對AED的知曉還僅限於知道它「很管用」,但對它為何管用,怎麼使用恐怕並不熟悉。南都民調中,「有印象,但不清楚具體流程」和「不知道」的人數佔比超過了78%。廣州地鐵表示,AED配置到位後,廣州地鐵將持續利用車站廣播、地鐵電視、網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廣告燈箱等途徑,向乘客普及急救基本知識和AED的性能特點。
配置AED後,現階段最緊要的任務還是學會「怎麼使」。如果認可社會救援是一張網,而不是一個點,就需要看到,學習救援知識不僅是地鐵工作人員一個群體的事,而是需要更多人都能夠參與其中,讓AED到了普通乘客手裡也能成為「救命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