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式併購帶來高負債及商譽減值風險 海吉亞IPO增長動能幾何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投資者網

作者:戴昊彤

隨著內地醫療公司赴港IPO的熱情逐步高漲,國內最大的腫瘤醫院——海吉亞醫療也即將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據港交所6月8日披露,海吉亞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吉亞醫療,06078.HK)通過港交所聆訊,這距離其今年2月17日遞交招股書已接近4個月時間。公司已於 6月16日-6月19日公開招股,預計將於6月29日掛牌港交所。

海吉亞醫療是中國最大的腫瘤醫療集團,主營業務以腫瘤科為核心,其中放療業務是其最突出的業務板塊。在營收結構中,醫院業務收入為其營收貢獻力度最大。然而,針對公司上市後如何維持穩健業績增長,以及如何平衡高負債與擴張的關係等問題,《投資者網》已以郵件方式致函公司執行董事程歡歡、聯席公司秘書任愛,海吉亞醫療公司辦公室稱收到郵件,但由於目前處於上市靜默期,不便對外作過多回應。

醫院收入佔營收八成

據海吉亞醫療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期間,實現營收分別達5.96億元、7.66億元和10.8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4.9%;淨利潤分別為-4651萬元、241.8萬元和397.8萬元,經調整後淨利潤分別為:4853.9萬元、9338.6萬元和1.72億元。

目前,海吉亞醫療主要提供三方面業務,包括醫院業務、第三方放療業務以及醫院託管業務。從業務板塊對營收的貢獻力度來看,醫院業務居於榜首,近三年每年的業務收入都佔據公司總營收的70%以上。

圖片來源:海吉亞招股書

以具體數據為例:2019年該公司來自醫院業務、第三方放療業務和醫院託管業務的收入分別為9.45億元、1.35億元和623.9萬元,營收佔比分別為87%、12.4%及0.6%。而醫院業務佔比在2017年和2018年也分別高達77.2%和82.3%。由此可見,醫院業務的持續增長為海吉亞醫療營收和業績穩定性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圖片來源:海吉亞招股書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海吉亞的醫院業務分為兩種:住院醫療服務與門診醫療服務。值得注意的是,住院就診人數與住院次均收費兩個指標的變動對海吉亞整體營收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

根據招股書,2017年至2019年間,其住院次均收費出現不斷上漲,報告期內,海吉亞醫療的住院次均收費從7834.6元增至1.05萬元,同比增長33.51%;同時,就診人次也呈現逐步增加現象,公司旗下醫院就診人次總數分別為69.14萬人、76.08萬人及94.66萬人。而另一項醫院業務——門診次均收費也從235.3元增至277.4元,同比增長17.89%。

因此,這兩項收入指標對公司營收的持續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然而從目前的費用上漲的幅度及費用金額來看,未來業績的上漲空間有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風險因素方面,海吉亞醫療著重提出,未來營收可能受醫保政策變動影響大。

對此,華泰國際在研報中稱,按全球公開發售後的6億股本計算,海吉亞醫療市值為102-111億港元,高於港股同業平均水平。2019年公司市盈率約為234.3-255.3倍,但由於其近期扭虧轉盈,PE估值參考性較低。

華泰國際粗略計算公司2019年7家醫院的床位約1760個、住院就診人次約6萬人次,年床均人次約34次,根據公司招股資料21年、22年將有1500、3400新增床位併入,華泰國際預計未來兩年住院人次約11萬次、22.6萬次,對應總收入將分別達27.5億元、67.7億元,海吉亞未來處於高增長模式。

外延式併購帶來高負債及商譽減值風險

除佔營收八成的醫院業務收入實現穩定增長以外,海吉亞醫療在外延式收購方面的動作相當頻繁。

自2009年成立以來,海吉亞醫療通過自行創辦新醫院,以及收購現有醫院來建立公司的醫院網絡。2009年至今,一共收購了6家公司,分別是:伽瑪星科技、邯鄲仁和醫院、龍巖市博愛醫院、蘇州滄浪醫院、安丘海吉亞醫院及成武海吉亞醫院。

若此次順利上市,海吉亞的收購版圖和擴張野心也將繼續擴大。這點在公司對於上市募資的投向計劃上有所體現。對於募集資金投向,海吉亞稱,其中約60%將用於單縣海吉亞醫院、重慶海吉亞醫院及成武海吉亞醫院(均屬自有營利性醫院)的升級,並在聊城、德州、蘇州及龍巖市設立新醫院;約30%將用於合適機遇到來時,在人口龐大、對腫瘤醫療服務需求相對較高的新市場中收購醫院;約5%將用於升級信息技術系統;約5%將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來密集的收購給海吉亞帶來收益的逐步增長,但也背上較高負債。根據財務數據,2017-2019年負債分別為20.86億元、21.71億元和24.16億元,呈不斷攀升的趨勢,公司資產負債率雖然有所下降,分別為 116.98%、109.50%及 109.15%,但整體仍然高企。有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募資後,海吉亞在實現原收購計劃後是否還有充足資金償還債款,仍是未知。

大舉擴張的另一面除了不可避免的高負債,還有未來極可能出現的商譽減值風險。此外,公司存在數額較大的商譽,主要是其在併購擴張過程中形成的。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海吉亞醫療已累積商譽3億元,主要來自龍巖市博愛醫院及蘇州滄浪醫院的收購。公司對此表示,未來可能存在一定的商譽減值風險。

未來,海吉亞能否在實現國內與海外市場的擴張計劃之際,同時管理好債務過高帶來的經營風險,對公司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相關焦點

  • 新股解讀︱內生增長不足,流動負債猛增,海吉亞醫療赴港「求金」
    單看其近幾年的營收和經調整利潤,海吉亞醫療確實取得了較快增長,那麼這種增長的原因是什麼?持續性又如何呢?從前文其業務模式不難理解,海吉亞醫療的業績增長因素,從內生因素看主要為就醫人次和次均收費,外延性動力則為收購醫院擴大經營規模,此外對於第三方放療業務來說,需要增加更多業務合作夥伴。
  • 豆神教育:子公司高買低賣遭問詢 警惕商譽減值風險
    正在轉型布局教育賽道的豆神教育,近年來進行多次併購,然而近三年業績卻未有明顯增長,面臨一定的商譽減值風險。截至2020年12月21日,豆神教育60日內股價跌幅已達43.74%。   外延式收購轉型教育   豆神教育(曾用名立思辰),前身為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辦公信息系統解決方案及服務。
  • 長園集團、人福醫藥仍存商譽危機天神娛樂併購狂歡後有退市風險
    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這1.39萬億元的商譽資產並不是什麼好現象,部分高商譽公司時刻存在爆雷的風險。要知道,這種情況是其連續第四年商譽出現瘦身了,而正是此次的商譽減值令其2019年原本應該同比增長的業績「功虧一簣」(前三季度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15%),全年業績將下降13%至26%。
  • 長園集團、人福醫藥仍存商譽危機 天神娛樂併購狂歡後有退市風險
    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這1.39萬億元的商譽資產並不是什麼好現象,部分高商譽公司時刻存在爆雷的風險。要知道,這種情況是其連續第四年商譽出現瘦身了,而正是此次的商譽減值令其2019年原本應該同比增長的業績「功虧一簣」(前三季度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15%),全年業績將下降13%至26%。
  • *ST群興、華誼嘉信等資本運作異常 資金佔用、商譽減值現象成常態
    在資本市場上,大股東、實控人及關聯方利用持股優勢而濫用控制權,非經營性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也只是一方面需要投資人警惕的問題,而很多表面上看起來很合理的併購卻埋下不小的「坑」,不斷舉債併購累積到一定限度,最終因所收購資產業績不及預期而出現資產大幅減值,特別是一些高溢價的併購則更是出現商譽大額減值計提情況,直接導致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
  • 豪擲近19億元「買買買」 愛爾眼科「吸金」背後或存商譽風險
    此次併購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1月16日,深交所對交易標的及交易方案等細節問題進行了詳細問詢,更牽出了愛爾眼科存在的商譽減值風險。袁季說,目前大量企業在併購時都會籤訂對賭協議,當企業還處於業績承諾期時,一旦子公司承諾業績未達標,企業有很大風險需計提商譽減值;而過了業績承諾期的企業,依然需要每年進行減值測試。巨額商譽懸頂給上市企業的未來經營和業績埋下了「不定時炸彈式」隱患,一旦子公司業績表現不及預期,上市企業將面臨高額減值風險。
  • 數知科技商譽之謎:子公司業績靚麗,卻自曝近60億商譽減值風險
    近日,數知科技可謂深陷輿論風暴的中心,旗下多家子公司經營狀況持續惡化,2020年存在近60億元的商譽減值風險,其中商譽餘額最多的一家子公司剛剛完成業績承諾,且此前三年業績連年增長,表現靚麗。此「謎之商譽」隨即被交易所下發關注函。
  • ...去年商譽「暴雷」巨虧26億被質疑調節利潤,譽衡藥業併購後遺症...
    去年巨虧26億的譽衡藥業也遭到了監管層的問詢,5月27日深交所下發了關於對譽衡藥業年報的問詢函,問詢函中涉及9個方面的問題,交易所要求說明以前年度商譽減值準備計提的充分性和準確性,本次是否存在通過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進行利潤調節的情形。
  • 信安世紀: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強 存在商譽減值風險
    淨利潤率領先但存在商譽減值風險招股書顯示,信安世紀成立於2001 年,公司主要從事以密碼技術為基礎支撐的信息安全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致力於解決網絡環境中的身份安全、通信安全和數據安全等信息安全問題,形成了身份安全、通信安全、數據安全、移動安全、雲安全和平臺安全六大產品系列。
  • 「A股虧損王」天神娛樂被破產重整,已逾期負債近30億
    股權結構圖2018年,天神娛樂在「財務大洗澡」中商譽減值名列榜首,計提40.9億商譽減值後淨利潤巨虧71.5億元,2019年再次虧損11.98億元。由於已經連續兩年淨利潤為負值,天神娛樂已被深交所對股票交易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如果今年淨利潤仍為負值,其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 數知科技大雷之後 42股還有50億商譽壓頂
    消息面上,數知科技12月24日披露了一則商譽減值風險提示公告,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後形成了較大金額的商譽,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司因收購BBHI公司形成商譽56.28億元、收購日月同行形成商譽3.32億元、收購金之路形成商譽8503.84萬元、收購鼎元信廣形成商譽5560.08萬元,上述公司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將出現商譽減值,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產生不利影響,預計減值金額約為56億-61
  • 天神娛樂出清巨額商譽 「陣痛」後如何重修「成績單」
    從源頭上看,大範圍的商譽累積與2015年左右、在充沛的市場資金和高位槓桿催化下的大規模併購重組直接相關。而今併購對賭期結束,又伴隨經濟下行、資本市場震蕩、資金面趨緊,市場環境不復往昔,併購主體整體估值不斷下探,造成了當前商譽快速出清的局面。業績連年高速增長的天神娛樂正在經受嚴峻考驗。
  • 又有公司爆雷,商譽減值不低於56億,上市10年盈利...
    BBHI美國業務業績增長壓力自2020年初以來明顯增大。BBHI始終嚴格遵守各國法律法規,假如美國政府未來因為BBHI的中國背景,而採取限制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的管制措施,其市場份額可能面臨下滑,導致BBHI美國業務面臨經營不確定性的風險。
  • 豫金剛石暫登A股「變臉王」,減值計提壓垮多少上市公司
    除了豫金剛石外,天廣中茂也出現了巨額「變臉」,從虧損1.81億至3.16億,修正為虧損21.6億至30.5億,對於業績修正的原因,天廣中茂的解釋是由於2015年併購引發的商譽減值。無獨有偶,商譽減值計提是湯臣倍健(300146.SZ)去年虧損的主要原因。
  • *ST瀚葉(600226.SH):可能存在計提商譽減值、信用減值損失的有關風險
    格隆匯 12 月 14日丨*ST瀚葉(600226.SH)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炎龍科技有限公司(「炎龍科技」)經營狀況未達預期且業績出現下滑,公司可能存在計提商譽減值、信用減值損失的有關風險。企業合併成本為16億元,公司取得投資時應享有炎龍科技歸屬於母公司的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為41455.42萬元,差額118544.58萬元確認為商譽。
  • 康基和海吉亞首日暴漲99%和41%!醫藥新股還能看高一線?
    上市首日的高漲幅體現出投資者對於康基醫療和海吉亞的看好,但是登陸二級市場之後,兩家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首日大漲的康基醫療和海吉亞值得投資者給予更高的期待嗎?  2 海吉亞:  七成醫院來自於收購,或將帶來商譽減值壓力  作為一家連鎖機構,海吉亞醫療集團在全國範圍內共計有10家腫瘤專科醫院及放療中心
  • 計提商譽減值致淨利潤腰斬 利亞德業績失速下存貨畸高
    計提商譽減值致淨利潤腰斬  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利亞德報告期內實現營收89.38億元,同比增長16.07%;淨利潤7.29億元,同比下降42.32%。這也是利亞德在2012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淨利潤同比下滑。據了解,利亞德利潤驟降主要系去年計提商譽減值3.42億元。
  • 維宏股份併購南京開通背後的疑問
    (300508)也要進行首次外延式收購了。  據了解,維宏股份2016年4月正式登陸A股市場,公司上市後未曾有過併購經歷,此次收購也系公司上市後首次外延式擴張。牛牛金融研究總監劉迪寰對」系開放式理財,無明確到期日,購買金額為200萬元。
  • 利亞德等中小創股商譽爆雷頻現 交易所密集發函關注
    商譽減值風險是利亞德的業績變臉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預計商譽減值2.5億-3.5億元。  突然出現的商譽減值風險原因何在?  這只是A股上市公司出現商譽減值風險的冰山一角。其中,公司表示,近年來,為了延伸公司產業鏈,拓展公司智能製造產業布局,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投資併購,也帶來了較大的利潤貢獻。由於公司外延收購的幾家公司具有輕資產屬性,在合併併購資產時形成了較大金額的商譽。
  • 併購翔通動漫後業績變臉 祥源文化預虧9.36億元商譽減值8.30億元
    作者:李珠江針對集中計提8.30億元商譽減值的原因,祥源文化(600576.SH)2月5日晚發布公告回復上交所問詢函,稱翔通動漫原有的優勢業務因政策及市場環境變化,預計將持續下滑;新拓展業務短期內預計將無法實現強有力的業績突破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