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26日刊文稱,因陸港兩地對二惡英檢測以及含量標準無法達成共識,今年首次沒有陽澄湖等大陸大閘蟹供應香港銷售。
圖為 9月20日,重慶蟹農們用近1000隻大閘蟹宴請當地民眾,慶祝當地大閘蟹正式開捕。(中新社資料圖)
文 / 香港時事評論員戴慶成
上個星期,我和朋友到一家上海菜餐館吃飯。秋風起,身為蟹迷的我們很自然就點了一個大閘蟹套餐準備大快朵頤。豈料侍應生回答說:「今年我們只提供臺灣大閘蟹,你們不介意吧?」
什麼?上海菜餐廳竟然不賣大陸的陽澄湖、太湖大閘蟹,而賣臺灣大閘蟹?我們摸不著頭腦,跟著問一個明白。
侍應生答道:「大陸的大閘蟹今年未能達到香港的衛生標準,沒法子供港,我們只好改用臺灣大閘蟹,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我們抱著一顆好奇心,於是各自點了一隻大閘蟹。吃完後,大家的共同結論是:還是陽澄湖和太湖水質最適合養殖大閘蟹,出產的大閘蟹膏滿黃肥,肉質清甜味美。相比之下,臺灣大閘蟹不但蟹肉少,而且膏味也不太香濃。
在這次飯局後,我不由前所未有地懷念起大陸的大閘蟹。曾幾何時,吃大陸大閘蟹可是許多香港嗜蟹人士一年一度的大事。每年一入秋,街市上的大閘蟹就賣得火紅,店鋪大閘蟹大做廣告,餐廳酒家也設計花樣百出的大閘蟹套餐。
然而,今年情勢大變。我在過去一周特地留意了一下,許多香港蟹商、酒家都不再宣傳,市面上也見不到過去隨處可見的「陽澄湖大閘蟹」大招牌,甚至連名氣沒那麼大的江蘇太湖蟹、安徽牧牛湖蟹等也都不見蹤影。
據餐廳侍應生說,今年首次沒有陽澄湖等大陸大閘蟹供應香港銷售,是因為大陸主管部門一直沒有放行出口批文。原來,事件的導火線是陸港兩地的衛生標準不一,港府去年發現供港的大陸大閘蟹超出香港的衛生標準,跟大陸部門鬧意見,雙方談到今年都沒有共識。因為大陸大閘蟹沒有放行,許多餐廳今年只好引入臺灣和日本大閘蟹。香港食客也只能與大陸大閘蟹緣慳一面。
但我仔細想了一下,若是在以前,香港作為大陸大閘蟹銷售長期的主要市場,大陸部門一定會儘量滿足香港方面的要求,供應符合香港標準的大閘蟹,化解與香港的爭拗。今年大陸堅持不讓步,很可能是因為近年大陸吃大閘蟹的人越來越多,蟹商不愁銷情,香港人吃不吃得到,大陸也沒有以前那麼關心。
事實上,中國優質的產品在以前往往是在大陸生產後出口到香港,然後再轉口至海外市場,以換取寶貴的外匯。大陸民眾也一度為香港瘋狂,感覺香港是購物天堂,得天獨厚。可惜隨著中國富裕程度提高,國人出手日漸闊綽,這些年來大陸很多珍貴的商品已開始轉向內銷而減少出口。
早在2009年,就開始有大陸牛場決定不再做供港生意,重點轉為內銷。記得當年一名牛場老闆接受港媒訪問時就說,大陸日益富裕,出手闊綽,部分地方收購活牛價比香港高很多,「你是老闆的話,會跟誰做生意?」
又如浙江省的「名片」——龍井茶,多年來大量出口海外許多國家和地區,但有在當地從事茶葉生意的朋友早前也跟我說,這幾年,一級的茶葉越來越得到大陸有錢人的喜愛,貨源根本不愁出路,於是不少茶葉公司索性停止把高端茶葉供應海外,以確保國內有足夠貨源。
更甚的是,隨著中國崛起,近些年來許多外國高端產品也受到了中國富裕階層的青睞。譬如,馬來西亞近年開始出口新鮮榴槤至中國,大受歡迎。在產量不增的情況下,馬國輸往鄰國新加坡的榴槤尢其是名牌「貓山王」也價格暴升。有榴槤批發商嘆說,現在的榴槤甚至比鮑魚還貴,本地人根本接受不了。
中共十九大前天徐徐閉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致力在本世紀中葉將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崛起成為世界大國已是指日可待。不難想像,中國以往「一流產品出口、二流產品內銷」的情景將會加快改變,優質大閘蟹和龍井茶等減少供應海外,也邁進了一個常態化的時代!
來源 / 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