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15年前,夏日之生機盎然勃發,一顆綠色種子播撒進東海之濱的浙江改革沃土。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情深意切地為一個小山村的發展把脈問診,也為工業大省浙江的生態省建設登高望遠。
9天後,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指出:「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述,閃耀著獨特的思想光芒,從此指引浙江在科學發展道路上昂首挺進、披荊斬棘。
今年3月30日,春風又綠江南岸。餘村父老鄉親再次迎來這位特殊的老朋友。親眼見到餘村之變,總書記感慨:美麗鄉村建設在餘村變成了現實;餘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
如今,村口矗立的石碑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字樣別樣醒目。這是習近平同志留給浙江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站在歷史的高處,一條規律愈發顯現:人類終將邁進生態文明時代。立足民意的深處,一份擔當催人奮進:生態文明關乎民眾幸福感,必須予以積極回應。把握了規律,順應了民心,理念也就必然展現真理力量,引領宏偉實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時代必然性中走來,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凝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實踐的最新理論成果,為從根本上科學認知生態文明、踐行生態文明提供了價值遵循和實踐範式。
15年來,浙江矢志不移踐行這一理念:以「八八戰略」為統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保持持久定力、展現戰略擔當,探索出一條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均衡發展的綠色發展之路,初步形成落實這一理念的生態領先優勢、生態治理優勢、生態經濟優勢、生態制度優勢、生態建設優勢。同時,以這一理念蘊含的辯證法思維和方法論啟示,指導各項工作齊頭並進。
15年來,這一理念從這裡走向全國: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中國共產黨章程》,推動「五個文明」協調發展、「五位一體」同頻共振,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彰顯了獨特價值和理念追求。從塞罕壩沙漠變綠林到三度摘下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桂冠,從提前三年完成碳強度下降目標到新增綠化面積貢獻比例居世界第一,中華大地到處演繹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佳話。
撫今追昔、展望來路,我們豪情滿懷、信心堅定。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在建設「重要窗口」的新徵程中,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的使命擔當,堅定不移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美麗浙江」正在鋪陳新畫卷。
二
大道溯源,潮湧之江。
經濟發展領跑全國的浙江,也更早領略到綠色發展之要、生態保護之重。15年來,浙江先行先試,從綠色浙江、生態省建設到生態浙江、美麗浙江,這一理念深植人心,美麗城鄉神形兼備——
發展綠色經濟。如今,作為曾經的耗能大戶,長興龍頭企業天能集團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廢舊電池金屬、塑料、殘酸等回收率達99%以上,給企業帶來豐厚收益。一大批如天能一般的浙企正在分享綠色經濟的「蛋糕」。理念之變鋪就發展新路:2005年至2019年,浙江GDP增長了3.6倍,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能、用水、用地量則分別下降約60%、80%、55%,綠色紅利撲面而來。
厚植綠色生態。在今年上半年的全國環境空氣品質狀況通報中,前20強中浙江佔據4席。綠色徵途中,浙江盯牢汙染、整治不斷:四輪「811」美麗浙江建設行動高質量推進,藍天、碧水、淨土、清廢四大行動齊頭並進,大花園建設從共建邁向共享,「詩畫浙江」韻味更足,造福浙江人民。
創新綠色制度。「既要經濟指標的GDP,又要綠色GDP」,這是浙江領導幹部銘刻於心的政績觀。浙江較早開始「綠色GDP」考核體系設計,為26個欠發達縣「摘帽」並取消GDP總量考核。在綠色政績觀指引下,主體功能區劃戰略、生態補償機制、資源價格市場化等創新不斷深化。正在興起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也為生態價值轉化打開新門。去年,麗水發布全國首份村級GEP核算報告,讓遂昌大田村的生態產品有了清晰價格,為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打下科學的量化基礎。
倡導綠色生活。浙江12萬條大大小小的河道邊,不只有河長,還有「河小二」、民間環保組織志願者……從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日誕生到評選「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綠色學校」,從走向全國的垃圾分類經驗到無公害食品走俏、公交出行風尚,綠色發展理念越來越成為浙江共識。
美國紐約曼哈頓,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的頒獎臺上,浙江農民裘麗琴用質樸語言講述了「千萬工程」帶給農村的生活之變:全省3萬多個村莊氣象一新,通過美鄉村、育產業、富農民,浙江闊步邁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之路。2019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876元,連續35年領跑全國各省區。
實踐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三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並非坦途。面對嚴峻的生態危機和一系列全球問題,我們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影響深遠的現實背景下,審視生態與經濟之間的辯證關係,意義深遠。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轉化是核心。怎麼轉,轉向哪裡?這是各地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作為這一理念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浙江要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努力建設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既要保護修復好綠水青山,又要科學利用好綠水青山,不斷拓寬轉化通道。為此,我們需要——
高質量發展美麗經濟。提高效率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化「畝均論英雄」「騰籠換鳥」改革,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為科學發展騰出新空間;培育壯大信息、環保、健康等新興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和社會力量,激發創業創富的群眾智慧,讓更多人共享發展紅利。
打造鄉村振興品質高地。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全域建設美麗大花園;打好提升人居環境、生態農業產業轉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發展鄉村旅遊等「組合拳」;創新鄉村建設模式,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手段為產業發展賦能,增強人才技術支撐,促進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延伸。
聚合力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抓住制度創新「牛鼻子」,以改革之力構建生態文明新秩序,為有效轉化構築制度新平臺;優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決策、實施機制,完善責任體系和問責機制;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創新的強大牽引,實現生態治理的數位化、智慧化,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凝共識搭建合作平臺。深化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措施,放大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引領效應;編制實施長三角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完善協作機制,共建「美麗長三角」。只有並肩同行,才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蘊含著辯證財富觀。生態要素可以成為生產要素,生態優勢可以轉化為發展優勢,生態財富可以轉變為經濟財富。浙江要素豐富、潛力巨大,只要牢牢把握轉化這一關鍵環節,定能走出一條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融合發展新路。
四
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生態理念進化史。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始終賡續不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既是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天人和合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又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基本理論,基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論斷,為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生態文明理論創新發展注入活力。
中國需要這一理念,世界因這一理念的實踐而思索。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在回答關於環境保護的問題時說:「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將一個大國的「綠水青山」擔當生動展現給世界。
《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託馬斯·弗裡德曼這樣斷言:「當歷史學家回顧21世紀頭十年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經濟衰退,而是中國的綠色躍進。」美國學者羅伊·莫裡森預測:「2070年至2090年,中國將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引領世界。」這是世界對中國環保理念和政策的認同,也是世界對中國經驗的期待。
再回首,輕舟已過萬重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浙北小山村走向世界,收穫越來越多的國際社會認可。
綠色徵途,永不止步。出徵鼓點,再次敲響。今日中國,今日浙江,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越是困難挑戰加大,越要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越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踏歌而來,逐綠而行。堅定不移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浙江一定能在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偉大徵程中繼續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