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碧波浩渺、鳥語花香
柏油馬路寬闊平坦,房前屋後乾淨整潔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明素養不斷提升
如今,在甘井子區紅旗街道岔鞍村,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構築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村民健康生活方式等都開展得有聲有色,展開了一幅幅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畫卷。
01
構築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岔鞍村堅持「高標規劃、高位建設、高質管理和科學計劃、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生態協調」的總體要求,規劃建設美麗鄉村。
推進生態人居工程
改造舊村
對連片集中的老舊房屋和零星分散居住的人群進行搬遷改造,建成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的集中居住新小區。
改造林相
結合自然特點,採取補植、新造、封育等措施,優化美化森林景觀,特別是旅順公路沿線,沿河兩側的綠化景觀帶改造,全村森林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
改造設施
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飲用自來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入戶率達90%以上,主幹道路和公共場所路燈安裝率達95%以上。
推進「生態環境」工程
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投資6萬餘元購置垃圾分類桶324個;推進「廁所革命」,改造多處生態公廁。
整治全村生活汙水,集中連片的樓房生活汙水統一進入市政管網。
整治廣告、路牌。對公路、河道及全村公共視野範圍內的廣告牌、路牌進行清理。
整治違章搭建。應拆盡拆,打造「宜居化的生態村」。
02
打造精神文明陣地集群
2019年建成岔鞍黨群服務廣場,包括黨員之家、鄰裡之家、舞蹈室等功能性場所,改變了黨員群眾生活習慣,從只習慣看電視,玩棋牌到讀書看報、跳舞健身等,實現了單一文化生活到高層次、多元化的轉變。
隨著陣地的不斷成熟,岔鞍村以黨群服務廣場為中心,開展舞蹈比賽、歌唱比賽、紅色電影巡展等讓百姓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同時,緊扣「我們的節日」主題,舉辦「新春喜樂會」「清明鮮花寄哀思」 「岔鞍櫻桃節」等系列活動和乘涼晚會,著力打造文化和教育的活教材、活地圖、活課堂。
03
發展鄉村旅遊業
實施特色農業
走進岔鞍村,各種農家樂、採摘園隨處可見。
近年來,岔鞍村實施特色農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和生態工程,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發展生態農業。深入推進現代農業,大力發展精緻高效農業,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
發展生態旅遊業。建成全市頗具規模的嬉雪樂園;發展「農家樂」休閒生態旅遊業,打造市民近郊休閒觀光目的地。
04
探索多種利民服務形式
「民生紅利」成就轄區群眾「幸福新氣象」。
對老社員進行住院醫療費報銷和慢病補助;對80歲以上高壽老人過生日時給予200元現金補助,90以上老人每月200元生活補助;對低保家庭中的大、專在校學生及戶口在本村的應屆考入大、專院校的學生,給予一次性助學補助……
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圍繞增進民生福祉開展工作。建立大型綜合市場、引進五星級公立幼兒園、改造鄉道、安裝路燈、設立岔鞍社區衛生所,解決百姓「購物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
譜寫鄉村振興和
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
岔鞍村只是甘井子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甘井子區加大文明創建力度,培育文明鄉風,展現鄉村文明,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文明新農村的道路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美麗鄉村建設目標。
• 在常態長效上下功夫,注重「兩個提升」。堅持專項整治與長效機制相結合,重點整改與常態管理相結合,構建機制+載體的創建模式,強力推進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實現了區域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顯著提升。
• 在結合服務上下功夫,追求「兩個滿意」。以群眾滿不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落實組織安排快不快、實不實為「驗金石」,在結合服務上下功夫。與抗擊疫情相結合,服務群眾;與愛國衛生運動相結合,服務社會;與城區改造升級相結合,服務發展。
• 在品牌引領上下功夫,實現「兩個跨越」。將創城工作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品牌建設及文明樓院、紅色物業品牌打造相結合,廣泛開展文明創建志願服務活動,不斷深化文明樓院和紅色物業建設,實現了從基礎設施落後的城鄉結合部到現代化中心城區的跨越。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
精神文明建設
需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恆
甘井子區將繼續譜寫文明之歌
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行穩致遠
本條微信由「大連發布」編輯製作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來源↓↓↓
大連發布(微信號:dl-fabu)
資料:甘井子區委宣傳部
文字:畢重偉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製圖:潘曉晴
原標題:《從一個村,看一座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