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的是中國,所以也就有了「中心國家」的意思。中國這個名字從清朝起一直沿用到現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在當今世界的格局關係中也變得尤為重要。
有一種說法認為,「履歷豐富」的中國不應該被討論,面對如今實力日益強大的中國,有些人陰謀論,有些人發自內心的讚許,有些人則暗中反對中國的發展。然而,無論外界如何猜測阻礙和讚美,中國始終保持著一種大國應有的姿態。
於是,一些西方學者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他們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中國,一個外國,這些學者對此說法表示好奇,回答說:「因為中國人的信仰我們辦不到。」實際上西方學者會這麼說是有跡可循的,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找出這種說法的根源。
關於中國的傳承,網上有一段話很好地說明了中國無間斷的傳承。據說,5,000年前,我們和古埃及人一樣,面對洪水無能為力;4,000年前,我們和古巴比倫人一樣,發明了青銅器;3,000年前,我們和古希臘人一樣,思考人生;2,000年前,我們和古羅馬人一樣,四處擴張;1,000年前,我們和今天的阿拉伯人一樣富裕。5000年來,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我們始終是那個中國,還是那個龍的傳人,但其他國家有的早已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再也找不到任何痕跡。時光證明,誰有真正的遺產。
可以看出,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國家之一,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確從未中斷過。從古至今,黃帝、蚩尤、先秦諸子百家,從春秋戰國到唐宋元明清,中國一直都做得非常出色。
充溢著神秘色彩的甲骨文,到全國統一的秦朝小纂;從「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詩經,到海納百川的唐詩宋詞;從子期伯牙的《高山流水》,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舞》;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戰場之歌》,到「橋家人家」的元曲小調。如此眾多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不難看出,中國是在不斷進步與進步中前進,從來沒有中斷過。
與西方諸國的文明體系相比,中國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國家,它一直在世界文明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西方一些學者就提出了這種觀點。
在不斷的文明中,能讓西方學者這麼想的,其實也就是中國的信仰。在他們看來,華夏民族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民族,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強的精神,這就是他們的信仰。
老外喜歡相信基督,相信聖母瑪利亞,相信佛祖,等等,而中國人恰恰相反,自古以來相信自己。即使有道家道教,信了玉皇大帝等,但道教修仙的本來面目卻是逆天而行,所以歸根結底,信道的中國人都是相信自己的。
自我保護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舉個例子: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古代,許多國家面臨著自然災害,人們會選擇順從天命,或是在天災來臨時逃離。
然而,中國人卻並非如此,面對天災人禍,中國有大禹治水,有地動儀,即使面對人禍,也有相應的政策出臺。總而言之,面對艱難困苦,中國人首先想到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解決困難。這一年,春節這一特殊的節日,中國敢於打破傳統,出現了一批最美的逆行者。
例如,在冷戰期間,面對突然撤走的蘇聯專家和先進材料,中國不想去找其他國家的專家,而是要自力更生,培養一大批自己的專業技術人才。對中國人的信仰、自強不息精神影響非常深遠。西方學者之所以持有這樣的觀點,還有一個原因,最後一條理由,還是要從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的精神出發。儘管中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但中國人的團結統一卻始終有目共睹。
追溯到秦漢時期,匈奴的入侵一直是當權者的心病之一,為此還修建了防禦匈奴的長城。在元明清時期,儘管中國內部面臨著多次的變革和分裂,但在外部世界面前,中國始終是團結一致,抗擊外敵的。
趕走韃奴,還我中華!它不只是漢族人民的口號,也是中國其他55個民族的共同願望。抗日戰爭期間,各民族人民奮起抵抗侵略。各民族紛紛建立內蒙古的「反帝大聯盟」,有些人還在烏蘭夫等抗戰前線走著。彝族人民也在西南地區參加各種抗戰聯盟,加入川軍成為一支大家庭中的一員……每當國勢危急,國人就團結起來,共同攻克難關。
如八八年汶川大地震,如九十八年洪災,如八九年抗日戰爭,如八八年水災,如八九年水災,如八九年團結。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西方學者把中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比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