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2020-12-12 金潯

最近重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的哲學啟蒙書,當初要考哲學研究生,導師就推薦我看了這本書。

此次重讀,確實感覺自己已經和當初的自己進步了不少。倘若自己不敢確定自己是否有所進步,挑一本以前讀過的書來重新讀讀,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在科學上,叫定量實驗,書還是那本書,如果你在讀的過程中,能夠理解得比以前好,那就可以說你這段時間有所進步了。這樣做結論還是比較科學的。當然,重讀一本好書,所獲得的肯定不止於此。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還獲得了一些新的感悟,自己想到了「我們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的一些答案,就是其中之一。對於這個問題,馮友蘭先生在書中的緒論有所提及,他認為中國人不需要宗教來提供超道德的精神生活,中國哲學就可以滿足中國人的這項需求。但是,中國哲學是如何滿足中國人的超道德生活的,他在緒論中沒有細說。當然,也沒有必要細說,因為讀了書之後自會找到詳細的答案。我第一次讀的時候,不僅沒有找到答案,往後一讀我很快就把前面的內容給忘記了。(一個捂臉哭的表情,表達此刻的心情)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理解什麼是「超道德」?我沒有能力給它下一個很好的定義,我也不想去查書籍,因為在這裡我們只需要有個大概的理解就行。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道德是跟我們的行為相關的,「超道德」就是超越了這個範疇,那就是跟我們的精神生活相關的。宗教的存在正是因為它有這種「超道德」的精神價值,能給人精神上的「超道德」體驗。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宗教一直以來難以佔得一個重要的位置。歷史上的西方傳教士,在其他地方都能成功地傳教,偏偏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就是很難取得成效。由於現在的世界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主導,因此很多中國人就為中國人不像西方人一樣有宗教信仰而感到沮喪,認為中國人的精神境界不如西方。在微博上一旦爆出人性之惡的事件,總會有人評論:沒辦法,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就是這樣子的了。好像有宗教信仰了,這世界就會突然美好一樣,這樣的想法是過於天真了,也過於沒有自信了。這不怪網友,我以前也是這樣認為的,我能理解這種想法,也知道其產生的原因,這裡不做討論。

理解「超道德」之後,我們可以作下一步的討論了。西方人的基督教信仰,認為人生來是有原罪的,只有通過現世好行為,才能贖罪,重新回到伊甸園,得到快樂的生活,與上帝重新接近。他們追求的是不斷與上帝接近。而我們中國人在精神上追求的,是通過個人不斷提高修養,成為一位賢人,進而成為聖人,最後達到與「自然」或「道」或「天」的同一。西方的上帝其實就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從這裡看,西方人的宗教叫人追求與上帝不斷接近,在某種意義上,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哲學教導中國人,每一個都可以成為賢人、聖人、與天地合一,若借用西方的上帝說法就是,你自己就是上帝,你這輩子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境界而成為一位「上帝」。這樣的思想在道家、儒家的哲學中都是可以找到的,他們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於人生追求的目標卻奇蹟般地相似。而這兩家是對中國人的精神影響最大的學派。

另外,與西方人認為自己生來有罪不同,中國人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因此中國人在歷史上的姿態是很驕傲的,這是驕傲到骨子裡去的。現在,我們中國人在面對失敗時,很多時候依然是非常非常難以接受的,失敗時不能坦然接受,想辦法掩蓋錯誤甚至都成為了我們克服不了的「頑疾」。我們是「龍的傳人」就是應該成功的,而失敗當然是不應該的。中國人就是以這樣一種偏執的態度,把自己的文化延續至今,跨過了歷史上的所有坎坷與災難。與西方對比,我們不能說這樣的文化傳統孰優孰劣,它們都能支撐各自的精神世界。

或許,有人要問,很多中國人沒有這樣的精神追求啊,在歷史上,能受到文化教育的中國人就更少了,怎麼能說中國哲學滿足了中國人超道德的精神生活呢?而在西方宗教信仰卻是很普遍的。在回答這個問題很容易,只要我們知道一點,一個社會的精神文化,是由在經濟上佔主導地位的階級主導的,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中,在經濟上佔主導地位的是地主、士大夫,這些人都是有文化的人,而他們當時讀的書、討論的問題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中國哲學的書籍,所謂的「聖賢書」。在基督教要傳到中國時,因為這幫人不需要,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當然也就比較困難了。如果他們需要,他們在社會中的示範作用當然是非常大的,底層人民當然也會模仿接受。

我認為,雖然我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並沒有比西方低一個層級,我們無須沮喪。

相關焦點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我們需要的是信仰還是宗教?
    我們需要的是信仰還宗教?宗教是不是信仰?這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人在什麼時候才會去選擇信仰宗教?印度有一個發人深思的電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一起來看看。「德裡的大街上還有那麼多飢餓的孩子,神為什麼不用牛奶去餵飽他們,卻讓人們用牛奶來衝洗自己的像?」「神像裡有什麼通訊設備嗎?如果沒有,神怎麼會聽到我們的禱告?
  • 中國人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為什麼?
    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無普遍的宗教信仰。看到這句話,讀者們可能亦會有不同的看法了!為了更好地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相信大家通過這些關鍵詞的了解,大體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巍巍中華與西方、中東在宗教信仰上的發展差異如此之大了。
  • 「原創」中國共產黨員為什麼不可以信仰宗教?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共產黨黨員不可以信仰宗教,社會上有些人對此特別不理解,他們甚至拿一些外國的政黨作比較,說人家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本文將會給出一個,不管你是否有宗教信仰都能讓你信服的論證!公司乙的規章制度無論多麼好、多么正確,與公司甲沒有關係,它是為實現公司乙的目標而建立起來的。政黨與宗教的關係也是這樣的,即使有些宗教的理論體系有正確的一面,但是這個理論體系與政黨的目標是不一致的,是水土不服的。中國共產黨要求黨員不可以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也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
  • 史上信仰眾多的宗教,看納西族人最獨特的信仰方式
    納西族作為我們國家少數民族之一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雲南一帶,我們國家的少數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每個民族的宗教信仰都不同,納西族就是一個有很多種宗教的民族,跟很多少數民族一樣,納西族也不只是信仰一個宗教,他們有很多的宗教,那麼納西族都有信仰什麼宗教呢?
  • 宗教與信仰
    巴夏-宗教與信仰問: 我對宗教有些困惑。巴夏: 在哪個方面?問: 呃,神只有一個...巴夏: 嗯。問: …可是外面卻有這麼多不同的宗教。巴夏: 在(會場)「外面」。是啊。 [觀眾笑聲]問: 呃,我感覺我不得不選擇一個宗教。巴夏: 為什麼?
  • 中國人不信仰宗教,中國人追求的是道!
    中國人一般是不信宗教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從骨子裡就充斥著功利性的思想。在平日裡,國人和一些宗教裡面的「神」是互不幹涉,互不打擾,敬而遠之。但到了他無能為力,或者有求於「神」的時候,他就開始信神。他信神的什麼呢?他信神有能力幫他解決困難。
  • 我們真的沒有信仰嗎?不,我們有,還很強!
    曾幾何時,我一度也認為自己沒有信仰,甚至羨慕那些信仰基督教等各類宗教的人,感覺他們的精神有依託,內心有歸屬,有所信,有所敬畏,感覺好好。但自己什麼都不信,感覺精神沒有依託,想去信某種宗教,但也信不起來。
  •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周易》很久之前就有西方人就和中國人說,你們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得理了:「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那麼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當然有!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如果國人沒有信仰,何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中國人信仰的主力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思潮;中國人真正信仰的,是蒼天。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中國人沒「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這才是我們的信仰
    ——《周易》西方人一直在質疑中國人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更理直氣壯:「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在西方人看來,只有宗教,或者說只有基督教才是信仰,不信宗教就等於沒信仰。那中國人究竟有沒有信仰呢?
  • 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趙汀陽: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
    長期以來,外國人一直以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歷史被視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根本。人們通過有限的歷史去回應精神世界的無限性問題。歷史究竟是如何回應的?以歷史為本是一種創新的思想格局,長久以來,宗教是世界各地文明的重要標誌。宗教文明下,困惑的人喜歡求助神靈而非將死之人。在此背景下,遵從以歷史為本需要巨大的勇氣,人要從自身出發,站在自身角度而非神靈角度思考和回應問題,嚴格意義上講這就是人文主義。由此看來,以有限存在去應對無窮的歷史精神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創新過程。那麼,人們為什麼敢於用歷史去回應時間?
  • 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報告(全文)
    近來,美西方反華勢力大肆散布所謂新疆「限制宗教信仰自由」「剝奪少數民族公民信教權利」「強拆清真寺」「迫害宗教人士」等謬論,這完全不符合事實,嚴重傷害了新疆伊斯蘭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眾的感情,我們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我們發布如下報告,以我們的親身經歷展示新疆宗教信仰自由狀況,以正視聽。
  • 能不能強迫他人信仰宗教?
    今天的課程內容是《能不能強迫他人信仰宗教?》信仰佛教的青年胡某與信仰基督教的張某2006年相戀,2009年年底,二人決定到婚姻登記機關登記結婚。正當他們準備舉行婚禮的時候,信仰基督教的張某和哥哥向胡某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胡某也必須信仰基督教,否則他們就不結婚。
  • 《天道》人類信仰本質是什麼?是宗教還是科學?
    丁元英是一個極度理性的人,在他意識層面沒有烏託邦,沒有理想主義,更沒有英雄情結,劉冰的死一定程度是劉冰觸碰到丁元英的底線,龍有逆鱗,觸之必怒。《天道》人類信仰本質是什麼?是宗教還是科學?信仰不是固定不變的,信仰的不一定是神,是客觀規律、科學、巫術、玄學、佔卜術、堪輿術、或者是道。信仰沒有高低貴賤,即使人家信仰愛情和生命,信仰永生和邪惡,都是信仰,信仰沒有好壞,有好壞的是人,什麼邪教組織都是人心利用宗教為自己服務,騙其他信徒的小人把戲。惡作劇而已。
  • 健身是一門宗教,「自我成就」是最大的宗教信仰|GymSquare
    這種「宗教現象」,實現了難以置信的會員粘性。無論是SoulCycle的用戶多為教練的忠實粉絲,還是說CrossFit的訓練成癮率一度達到5%。是什麼讓健身成為宗教?大概率為「自我成就」的宗教信仰。儘管美國皮尤的一項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脫離傳統宗教組織( 無宗教信仰的成年人佔比,從2007年的16%上升到2015年的23%),但他們尋找別的終極關懷與精神體驗的腳步沒有停止。在探索的過程中,健身房是個備受歡迎的宗教場。
  • 【信仰問答】葛培理:屬靈不信宗教,這是什麼意思?
    問:我朋友說她是屬靈的但不信宗教,你認為她是什麼意思?當我讓她與我一起去教會時她拒絕了,她說她不相信有組織的宗教。答:為什麼不找一天問問她,她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這也許會為你與她分享你自己信仰的基督找到一個機會。我懷疑她已經在她的表達當中給了你一些關於她的意思的線索(順便說一句,這已成為當今常見)。一方面,她告訴你她對「有組織的宗教」不感興趣,這可能意味著任何教會或有組織的聚會。
  • 宗教和信仰的區別,佛儒道三家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編者按:昨天看了一部電影《曼谷復仇夜》,講述的是一個殺手復仇的故事,愛恨情仇永遠是人類精神中交織著的一種情緒,然而在電影中女主角說自己沒有宗教信仰,自己的信仰就是信仰本身,那信仰是什麼呢?小編進行以下分析,請大家指正!
  • 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外國人說了不算,終歸到底還是誰的拳頭硬
    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外國人說了不算,終歸到底還是誰的拳頭硬的問題。這個標題也算是一個結論,本身世界民族的信仰各不相同,並沒有什麼高低立判之說。然而在世界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確常常因為信仰的問題大打出手,拼個你死我活。隨著西方經濟的崛起,西方文化成為主流文化,基督教把十字架輸出到了全世界。
  • 堅持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美西方反華勢力試圖借宗教等問題抹黑中國形象、挑唆新疆各民族矛盾的險惡用心暴露無遺。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是中國政府維護人民權益、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中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