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鹽城龍捲風冰雹嚴重災害發生後,荔枝網、荔枝新聞特別報導小組立刻趕赴現場。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災區人民的生活狀況究竟怎樣,記者對他們的一日三餐進行了調查。)
今天(6月26日)早晨,荔枝新聞記者來到阜寧縣陳良鎮吳灘街道黨工委搶險救災指揮部,指揮部設立在當地立新小學,這裡同時也是物資接收點。上午八點記者抵達時,救災指揮部忙得熱火朝天,大家陸續為受災村莊運送早飯、礦泉水等物資。記者看到,立新村百戶受災居民都已經落實了帳篷,能夠吃上熱騰騰的早飯了。
早餐分三次發放 有雞蛋有油條還有黑米糕
據阜寧縣人大代表、阜寧最大公益組織「大城小愛」的工作人員郭劍雲介紹,災害發生後,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組織安排下,阜寧「大城小愛」公益組織承擔了吳灘街道受災群眾的飲食後勤工作,今天早餐,他們主食安排了雞蛋和黑米糕,還有其他地方的志願者也有帶來豆漿、油條等食物,分發到災區群眾手中。「我們早餐分三次發放,村民也可以到指揮部來親自領,第一批早飯是5點就發放,主要是村民,特別是年紀大的村民起得很早;第二批早飯是6點到7點半,主要是給武警官兵、特警發放,第三批早飯7點半後發放,是給志願者和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吃,如果還有村民沒吃飽的,他們還有麵包、八寶粥等乾糧供應。」
記者看到,運送早飯的車上還掛上了喇叭,裡面有錄音不斷重複「這裡早飯,請沒有吃的村民過來拿」。8點30分,一位騎摩託車的志願者來到指揮部,告訴大家,他發現附近還有一個村落的老百姓早飯不夠,指揮部的工作人員立即安排麵包等乾糧裝車前往送飯。在立新村陳女士的臨時帳篷內,記者看到她的早飯是包子和燒餅,還有豆漿。「我們家有5個人在這兒,早飯能這樣真不錯了,真的不錯了!」
午餐有黃瓜、西紅柿炒蛋、肉絲豆角
中午11點,記者看到,陸續有官兵和志願者將午飯發送到受災居民手中,來自阜寧新城幼小的志願者從村頭走進來。他們將兩份盒飯給了村頭河邊在清理河道的一男一女,兩人說先不吃,把飯放到岸邊空處。
記者採訪了解到,他們是來自阜寧雙港村村委會黨支部的陳玉和黃女士,黃女士告訴記者,黨支部安排了四十多個人來此支援,他們早上清理完危房後開始清理河道,現在還不算餓,先幹活,待會再吃。在旁邊的小夥子也領到了兩份盒飯,記者看到,盒飯裡有黃瓜、西紅柿炒蛋、肉絲豆角三個菜,小夥子告訴記者,一份自己吃,還有一份給二舅送去。
救援的戰士們中午也吃得津津有味,戰士們說,午餐不但能吃飽,口味也不錯。
抗暑飲品有綠豆湯和冰棍
中午12點,陽光逐漸熾熱起來,記者發現,村民們吃上了冰棍,一位大姐一手拿幾小包洗衣服一手拿著冰棍告訴記者,感謝政府,感謝志願者,想得太周到了,竟然有冰棍。
隨後記者發現,有志願者拿著一箱箱冷飲前來發放,想要的人,就可以拿,河灘邊修復輸電塔的幾個工人們也拿了冰棍。
12點40分,記者回到指揮部發現,這裡設立了綠豆湯點,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昨天和今天都燒了十大缸的綠豆湯,大約能裝1300份,等會他們會把湯缸運到村裡,讓村民來取。
一天發放700-800箱礦泉水
在指揮部現場,記者眼前總是晃悠一名年輕、皮膚黝黑的小夥子身影,烈日下,他拿著話筒,衣服已經溼透,但還在不斷做調整安排工作。記者了解到,這名89年出生的小夥子是江蘇省委組織部的一名選調生,目前擔任共青團吳灘街道書記。
他告訴記者,目前物資是夠的,發放也在有序進行。據介紹,目前村委會主任在指揮部駐點工作,每個村委會主任下面有8-9個小組,由小組長統計受災群眾的受災情況和需求,再匯報村委會主任,確保每一個受災村民都有基本物質保障。昨天一天,他們大約發放了700-800箱礦泉水。據郭劍雲介紹,他們會盡一切努力保障村民的後勤需要。「之前有村民說沒有領到物品,我們了解到,這是因為夏收剛結束,災情發生後,有些村民去安置麥子和賣麥子給政府回收,發放物品的時候家裡沒人,但志願者已經記下了有誰沒領,第二天就給他們補領。當然,我們的工作還會做得更細緻,考慮更全面。」據介紹,救災指揮部的後勤工作還會考慮得更周全。「我們準備在指揮部支鐵鍋給村民燒菜吃,這樣比買盒飯更環保,也更節約。」郭劍雲解釋道。
我們也隨村委會一同搬運物資進村。別說,還真挺辛苦的。
據今天上午召開的鹽城市龍捲風冰雹特別重大災害救災工作新聞發布會消息,截至目前,阜寧縣共設置13個安置點,安置1513人;射陽縣設置1個安置點,安置78人。每個安置點都實行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和服務,保證受災人員有吃、有穿、有住、有醫護,不出安全問題。我們相信和期待,阜寧可以早日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