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吉平:建紅色文化博物館、展示館要有規範標準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圖為吉平。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20日電 題:全國政協委員吉平:建紅色文化博物館、展示館要有規範標準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提案,與紅色博物館、展示館有關。

「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5月20日,吉平在北京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

「目前,全國各地掀起了興建紅色博物館的熱潮,這對傳承紅色文化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吉平說。「但是,由於缺少一個基本的指導性規則標準,建設紅色博物館、展示館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亟需釐清的問題,十分有必要建立一個指導性的『規範標準』,確保紅色博物館、展示館建設的健康發展。」

關於建紅色文化博物館的「規範標準」,吉平認為,至少要考慮到「紅色文化博物館、展示館展陳設計應緊扣當時當地的歷史、黨史,不能以虛擬的、跨時空的方式策劃展陳方案。」

「紅色文化博物館、展示館是地區紅色文化展示與對外交流的平臺,是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精神殿堂。」吉平認為,這是弘揚當地文化最有效的名片。

「不過,各地在打造過程中應正確區分革命文物陳列品與普通的老舊傳統生產、生活用品的區別。」吉平認為這是當前最需要釐清的問題。

在吉平看來,紅色文化博物館、展示館陳列的紅色文物要尊重歷史、再現歷史,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反映真實歷史面目,要嚴格區別民俗文化與紅色文化的不同性質,不能把同時代「普通的」、「老舊的」等同於紅色的,應認真加以區別,準確遴選。

吉平說,在建紅色文化博物館、展示館時要嚴禁「傳說」,更不應跟風炒作,一哄而上。「要樹立嚴謹科學的辦館理念,用真實的革命歷史文物講好紅色故事,謳歌時代精神。」

吉平建言:「紅色博物館展品在注重藝術性、時代性的同時,更應該突出其正面教育的作用、體現正能量。」他認為,展品不僅要反映紅色文化內容,還要給人以審美感受。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其內容必須適合普及知識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吉平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的《關於推動貧困地區長城沿線旅遊開發助力脫貧攻堅的提案——以內蒙古為例》和《關於鼓勵收藏家到鄉村開辦收藏展館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均獲立案,並得到回覆。

2019年全國兩會結束後,吉平赴內蒙古赤峰、通遼等盟市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提出了加大對非遺傳承項目、傳承人保護力度的建議。在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他多次建言發聲,有些議題引起了有關方面的回應和關注。「這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吉平說。

吉平說,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還準備了《關於在文物徵集中取消由提供人出具「文物來源證明」的建議》和《關於進一步規範基本建設考古取費管理使用的建議》相關提案。

他希望,這些提案能為推進中國文博事業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完)

相關焦點

  • 吉平委員:建議加強紅色文化博物館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紅色文化資源是鮮活的歷史,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承載著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是使命和責任。紅色文化博物館、展示館是地區紅色文化展示與對外交流的平臺,是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精神殿堂。 「目前,全國各地掀起了興建紅色博物館的熱潮,這對傳承紅色基因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 「紅色文物是最鮮活的教材」 吉平:讓文物「活起來」促文旅融合
    吉平說,紅色文物承載著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是最珍貴、最鮮活的教材。建議國家出臺指導性的規範標準,確保紅色博物館、展示館建設健康發展。中國網5月26日訊(記者 蘇文彥) 近日,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
  • 吉平委員:建議規範基本建設考古取費管理使用
    吉平委員:建議規範基本建設考古取費管理使用 2020-05-27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後疫情時代的博物館是什麼模樣?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馬蕭林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受訪者供圖全球博物館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據統計,全球近90%博物館在疫情中閉館,有分析認為近13%博物館可能永久關閉。中國博物館也普遍閉館2個月以上,很多館至今尚未重開,它們面臨何種境況?
  • 佛山政協委員風採(二)
    文化中心將包括音樂廳、展覽館、美術館、辦公空間及相關配套等功能。「作為政協委員,看到自己提案中呼籲的佛山市美術館有著落了,感到很欣慰。」佛山文化中心的方案內容公布後,市政協委員、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王海娜難掩激動心情。
  • 全國政協委員吉平:文化扶貧助力沿黃地區脫貧攻堅
    決勝期,推動沿黃地區由「窮腰帶」向「富腰帶」「金腰帶」轉變,有哪些巧招、妙招?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沿黃地區必須有效發揮文化扶貧作用,以文化扶貧助推脫貧攻堅。近年來,內蒙古以黃河為主題的文旅產品日漸增多,在推動沿黃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傳承了沿黃地區的文化脈絡。
  • ...且直盡高潔——記即墨區政協委員、青島威達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威達公司的經營一直堅持「小企業要有大作為」的思路,王作松積極的在技術創新和管理升級中厚積薄發。2009年,在青島市局屬高中學校率先試點學生裝供應商資格統一招標中,威達公司憑藉優秀的產品質量和規範的企業管理、誠信的經營理念,在十幾家投標單位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成為青島市首批市級學生裝定點生產企業。
  • 兩會聲音 代表委員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潘魯生今年帶來了《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張妹芝張妹芝認為,近年來,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出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全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還存在設施建設整體水平不夠高、專職工作人員配備不達標、服務效能發揮不充分等突出問題。
  • 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建議在孟子誕辰日設立中華母親節
    以孟母教子故事為代表,我國豐富的母教文化資源,有悠久的母教傳統。大力弘揚母教文化,十分有利於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有利於青少年成長和民族素質提高。」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提交了《關於設立中華母親節,大力弘揚母教文化的提案》。他建議,依託孟母教子故事,設立中華母親節,對正確引領女德、女教和家庭教育方向,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有重要意義。
  • 全國首個「紅色文創聯盟」在國家博物館成立
    研討會現場 國博(北京)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紅色文創」研討會暨「紅色文創聯盟」成立大會1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來自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市文促中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等紅色博物館、景區等60餘位各界專家、代表圍繞「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文創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這一主題從不同視角深入探討,並共同見證全國首個「紅色文創聯盟」的成立。
  • 全國政協委員莫言手提行李箱報到
    全國政協委員莫言手提行李箱報到 (3/87) "← →"翻頁
  • 河源市政協一行來梅考察文化文史工作
    11月18日至20日,河源市政協副主席唐漢芳率隊來梅學習考察文化文史工作。梅州市政協副主席陳元星、文化和文史資料委主任古清華等陪同。考察組一行先後前往梅州市客家博物館、梅縣區雁洋鎮葉劍英紀念園、丙村鎮溫公祠、客都人家,平遠縣八尺鎮古驛道、河頭鎮、差幹鎮等地,學習考察我市在傳承客家文化和弘揚紅色文化方面的經驗做法。期間,考察組還參觀了文化文史委委員工作室,並召開座談會,就做好徵編文史工作的思路舉措進行座談交流。
  • 中山市南朗鎮舉辦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推動全域旅遊活動
    11月28日上午,「弘揚中山精神 緬懷革命先驅」——南朗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推動全域旅遊活動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辦。南朗鎮黨委書記葉新雄,南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許行,南朗鎮人大主席高燦雄,中山市政協常委盧齊榮,南朗鎮黨委委員歐嘉喜、南朗鎮黨委委員孫思松、南朗鎮黨委委員簡鳳媛、南朗鎮四級調研員桑清香以及市、鎮兩級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40多人參與活動。
  • 上海易道展示徹底解決博物館科技館規劃展示館運營維護升級難題!
    上海易道展示團隊能為「館」賦能的內容有哪些?具體服務方式:根據館內老化情形和館方需求清單,給出建議並進行量身定製服務。具體詳情可聯繫上海易道展示公司。4.展館文創產品代研發和銷售服務不同類展館如地方博物館、科普館、企業主題館、文旅景區對文創產品的需求非常大,既能提升展館內在文化,提高傳播力度,為文旅融合增加產品內容度。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新華社香港11月12日電(記者丁梓懿、劉明洋、朱宇軒)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11日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此表示積極擁護和堅定支持。他們認為,相關決定合情合理、合法合憲,有堅實的民意基礎,可確保特區政府依法有效施政,香港實現長治久安。
  • 中國最大的門神展示館,近萬個門神讓人大開眼界,老闆是位美國人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各地為了收集和展示悠久的歷史文化,建立了大量的博物館,既有綜合性的,也有專門類的,既有國家級的,也有民間級的,在這些博物館中,有一個博物館非常特別
  • 我館《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在蚌埠市博物館開展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指示精神,7月1日上午,我館與蚌埠市博物館共同推出的《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覽開幕儀式在蚌埠市博物館正式舉行。本次巡展受到了蚌埠市領導和兩館館領導的重視,開幕式上,蚌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謝兵、蚌埠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曉靜、蚌埠市人大秘書長姜曉天、蚌埠市政協秘書長湯林軍等領導出席現場。我館辛禮學副館長專程從海南前往蚌埠參加了此次開幕儀式,並作精彩致辭。
  • 鄭州,不配有個「鐵路文化博覽園」嗎?
    到時候,全國來鄭州的遊客,肯定都會到這個博物館接受教育」。當時的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孫英民表示,「網友們提出的部分建議,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在2018年1月的河南「兩會」上,作為鄭州鐵路局新鄉供電段的一名工程師,政協委員吳穎呼籲,在省會建立「鄭州鐵路博物館」,將其打造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
  • 住贛全國政協委員完成大會各項議程後返昌
    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住贛全國政協委員圓滿完成大會各項議程,於3月15日下午離京返昌。陳興超、湯建人、雷元江同機返昌。3月15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 有政協委員建議:把「雙11」設為 「全民公筷行動日」
    有網友在錢江晚報官微後臺留言,「全民使用公筷,應成為習慣」。在前不久召開的省政協民生協商論壇上,省政協有關專委會向全省各級政協委員發出倡議:講究衛生勤洗手,推行分餐用公筷。昨天(4月27日),錢江晚報在頭版頭條推出了《要不要用公筷,一個實驗告訴你》的報導後,衢州市政協委員、衢江區衛健局副局長藍建芳給記者留言:這個形式好,用數據說話,很有說服力。「從專業角度來說,使用公筷公勺是簡單易行的切斷傳染源的有效途徑。」藍建芳說,增添了一雙公筷,可以說是共享了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