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回顧70多年來中國人民群眾生活的巨大變化,追溯人民群眾「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的發展歷程,9月29日下午,陳雲紀念館舉辦「講國史故事,傳紅色基因」紅色故事大講堂活動。
圖說:陳雲紀念館舉辦「講國史故事,傳紅色基因」紅色故事大講堂活動。陳雲紀念館供圖(下同)
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陳雲同志曾說,我的工作就是搞穿衣吃飯的。在解決老百姓基本生活問題方面,陳雲認為,「吃、穿、用,油、鹽、柴、米,這是人民的大事。共產黨必須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談為人民服務,則是空話一句。」本次故事大講堂聚焦新中國國史,通過講述、評彈、歌唱、相聲等形式,將新中國衣食住行的變化展演出來,激發每一位群眾的愛國心、愛國情,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使命擔當。
陳雲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吳瑞虎在致辭中表示,在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之際,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之時,陳雲紀念館舉辦了「講國史故事、傳紅色基因——紅色故事大講堂」,通過講領袖故事,展現領袖的崇高風範;通過講衣食住行的故事,反映新中國71年來的偉大變化;通過文藝節目,謳歌新中國71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從而堅定人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有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才能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發展百舸爭流的新時代,讓我們共同學習國史故事,汲取豐富養料,厚植髮展基礎,為妥善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夢想,不斷注入歷史智慧,增添精神動力,把無數革命先烈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砥礪前行。
圖說:紅色故事大講堂海報。
新中國是在艱苦奮鬥的歲月中建立的,而這些開國領袖都是胸懷國家與民族興亡,關注民生大事的人,他們雖然是國家領導人,卻在吃穿用度上都極為簡單節約,甚至比人民群眾還更為樸素節省。陳雲紀念館集結了五大偉人館的講解員講述五大偉人勤儉節約的故事,觀眾可以跟著他們的鏡頭走進偉人館,學習五大偉人艱苦樸素的精神。
偉人雖去音容在,一曲琵琶訴情懷。當天活動中,上海評彈團的評彈演員夏慧瑩、陳佳偉演奏了評彈曲目《人民當家做主人》。上海紡織博物館講解員王晶則講述了1949年至1999年來的女裝服飾變遷,讓觀眾們了解了這50年人們在穿衣上發生的巨大變化。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黨支部書記龔麗英講述了一種新的水稻品種類型——節水抗旱稻,讓觀眾們意識到了節約糧食,響應光碟行動的重要性。上海汽車博物館講解員帶來了紅色故事《走進紅旗夢,致敬中國魂》,講述了中國自主品牌——紅旗轎車的發展歷史。相聲演員趙松濤、趙海濤用相聲的形式讓觀眾直觀了解了71年來祖國日新月異的巨變,愛國之情油然而生。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講解員陳一川為觀眾們講述了上海這座城市幾十年來的變化,一則《家在上海》讓每一位身居上海的觀眾都看到了上海作為黨的起源地、作為中國超一線城市所展示的風採。
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句句動聽的歌聲帶領大家領略中國七十多年發生的巨變,讓廣大人民群眾學習六大偉人艱苦樸素的精神,回首過去巨變,深懷愛國之情,展望美好未來,陳雲紀念館紅色故事大講堂恭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