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東耳
9月17日至18日,雲棲大會如期進行。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張建鋒除了向大家介紹了2個產品——應用於末端物流配送的小蠻驢,以及雲電腦無影,還向大家宣布,阿里雲進入2.0時代。
和快遞小哥搶生意的小蠻驢
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阿里的小蠻驢正式亮相。小蠻驢是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推出的一個末端物流的解決方案,對此,張建鋒對小蠻驢的評價是,蠻聰明、蠻能幹、蠻安全的小蠻驢。
電商起家的阿里從物流領域入局機器人賽道並不意外。根據阿里的財報,電商、批發、菜鳥、本地生活是其核心商業的四個業務板塊,每一個板塊裡都離不開物流。
隨著其核心商業業務的發展,快遞量的增加與人口紅利的減少之間的矛盾或許是阿里研究物流機器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蠻驢代替快遞小哥,不僅可以提高配送效率,還能減少大量人力成本。
目前,小蠻驢已經已經在上海交通大學等封閉園區裡運行了近3年,並已實現了量產的能力,且張建鋒評價其蠻安全。
小蠻驢的性能並不令人擔心的,根據張建鋒的介紹以及視頻展示,小蠻驢判別100個行人和車輛的行動意圖只需0.01秒,充4度電可以跑100公裡,自動駕駛率達99.9999%,還有主動避讓、緊急制動等安全體系加持,小蠻驢上路送貨基本沒問題。
不過,儘管可以在特殊情況下進行人工幹預,但不同於校園等相對封閉的場所,城市交通的複雜程度常常會超出研發人員的想像,小蠻驢的智能程度能否對每一個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都作出正確判斷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明。
據了解,小蠻驢目前的主要客戶是菜鳥,但其他業務對小蠻驢也有很大的需求,在滿足其應用條件的情況下,餓了麼等一系列有配送需求的業務也會有小蠻驢的身影。
取代快遞小哥並非小蠻驢的最終目的。小蠻驢誕生於阿里達摩院的自動駕駛實驗室,由達摩院機器人平臺提供技術支撐,張建鋒表示,未來,阿里還將通過這個平臺上實現安全巡邏、防疫消殺、景區導覽等工作。
阿里雲進入2.0時代
阿里雲2.0是什麼,張建鋒是這麼解釋的。
「阿里雲2.0,我認為就是雲+數字原生的作業系統一個組合。我們希望來改變人家使用雲的方式,也希望來改變人家開發應用的方式。最終,讓我們的組織,讓我們的社會、企業變得更智能,真正邁入數位化的社會。」
簡單來說,阿里雲2.0的願景就是讓不懂代碼的人也能運用起雲來。
類比網際網路的發展,對於用戶而言,1.0的雲就像DOS,使用起來不僅操作複雜,還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2.0後的雲就像windows,不僅運用起來便捷,接受門檻也相應降低。
由簡單狹義的「飛天」雲平臺,變成一個既有很好的雲平臺,再加上上面的數字原生作業系統,共同組成的這麼一個複合型平臺。阿里雲進入2.0的關鍵,就在於這個數字原生作業系統。
張建鋒稱,數字原生作業系統是基於雲以及上面的協同的、移動的、數據智能的、IoT的一體化的能力作業系統,它是類似於Windows的窗口式系統,基於此企業可以非常容易地進行應用開發。
根據張建鋒所說,數字原生作業系統分為兩個部分,即「雲釘一體」和「雲端一體」。
雲釘一體並非首次被提出來的概念,隨著釘釘生態的不斷擴展,釘釘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辦公軟體,通過與阿里雲的結合,企業可以在釘釘上自由搭建自己想要的應用,從而免去獨立搭建這些應用的各種投入。
雲端一體是張建鋒在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的概念。雲自然還是那朵阿里雲,端則包括了被他稱作CC電腦的雲電腦無影在內的各種具備「雲能力」的終端設備。
將主機踢出現實的無影
如今,「小」似乎正在成為科技圈的新關鍵詞,既OPPO發布餅乾快充後,阿里又推出了一款顛覆人認知的電腦——無影。
無影有多小呢?據阿里官方的說法,其大小隻相當於一張名片夾,比一個移動硬碟還小。無影能夠這麼小,關鍵在於捨棄了實體主機。
在PC電腦電腦時代,信息的存儲,功能的實現都需要硬體支持,隨著算力需求的提升,軟硬體設施也需要升級,這也就意味著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對軟硬體設備進行升級或替換。
但軟硬體設備升級只是為用戶可能存在的需求提供了儘可能多的支持,之用真正達到相應需求,設備的價值才能體現。事實上,在PC電腦時代,無論是政企用戶還是個人用戶,絕大多數用戶要麼是為了節約成本使用相對落後的設備,要麼是實際需求小於設備算力造成算力浪費,無論是設備生產者還是用戶都難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將傳統PC電腦主體搬上雲端的方式,讓實體電腦主機從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消失,只留下一個用於連結雲端、輸入輸出設備以及執行最基本的開關機等功能的無影,體積自然就變小了。相應的,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
就張建鋒所說以及阿里公布的信息,成本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必再為升級軟硬體設備而額外花錢,另一方面是無影的價格本身就比傳統PC電腦便宜。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雲電腦並沒有超出傳統PC電腦的框架,至少無影還沒有,無影只需5秒的指紋開機外,其展示了阿里雲強大的計算能力。
或許是出於以上特徵,無影目前只面向企業客戶銷售,個人用戶想要買到雲電腦,可能要等到下一次雲棲大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