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地毯小鎮:中小產業帶穿越周期的中國樣本

2020-12-14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新摘商業評論,作者三方,創業邦經授權轉載。封面圖來自壹圖網。

或許,這些嘗試放在時代轉型的大背景下只是中國一隅,但當無數個中小產業帶集體走上轉型之路,這也匯聚成了中國經濟的底層韌性。

中國北方有一個小鎮,面積不足100平方公裡,卻生產了全國一半的地毯。

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來自劉氏家族。今年31歲的劉銘君是第三代傳人,也是家裡唯一開網店的。清朝康熙年間,天津武清縣崔黃口鎮生產出第一張地毯。上世紀50年代,這裡湧現大量地毯加工點,劉家也逐漸成為了地毯大戶。

改革開放前,劉銘君的祖父是鄉鎮企業老廠長。90年代,劉銘君的父親接手地毯生意,開設了崔黃口鎮第一個私人地毯廠。2015年,劉銘君從加拿大回國,搭建了全國第一個地毯垂直電商網站。這個嘗試反響平平,卻為全家的地毯生意找到新的增長點。

現在,劉銘君的重心放在第三方電商平臺上。去年全年,她家地毯出口5000多萬,電商零售3000多萬。五年前,地毯出口是1億,電商零售是0。兩個做外貿生意的叔叔,20年前受大哥影響開了地毯廠,現在也準備讓下一代開網店了。

劉家祖輩將地毯變成一樁成熟的生意。但最早吃網際網路螃蟹的,還不是做外貿的「正規軍」,而是早早發現了新銷售渠道的「遊擊隊」。比如隔壁村的張宏遠,二十來歲接觸電商,是拼多多上前十個開地毯網店的人。現在店鋪旺季日均2萬單,房子車子和工廠,都有了。

地毯不是剛需產品,行業規模不到50億元。可崔黃口卻有一半人做這樣的小生意,他們支撐了全鎮五分之一GDP。從零散加工點,到外貿大工廠,再到一個個網店,經營形態不斷變化。「地毯之鄉」的百年變革,既反映了天津紡織業的一角,也是中國產業帶的縮影。

中國還有無數這樣的特色小鎮。有人做羊絨,有人做紐扣,有人做皮草。讀懂這個存續了四百年的產業小鎮的故事,我們或許就能明白,中國經濟底層的韌性從何而來。

一張地毯怎麼變成上億張?

「我印象裡這邊種地就還行,但是特別富,每家每戶都在做手工編織。」

陳程功是崔黃口鎮商會秘書長,為了讓人了解「地毯之鄉」,特地搬來了磚頭厚的鎮志。上面記載:公元1667年康熙巡視,大宮城村侯氏給皇帝做地毯。村民根據皇帝行宮,命名了崔黃口鎮「九橋十八廟」。光緒年間,侯氏孫輩開設了崔黃口第一家地毯鋪。

崔黃口最早開始本土地毯生產。但這個生意真正發展起來,其實是靠外商。

20世紀初,中國宮廷的地毯,吸引了歐美人注意。外國人將從北京及中國西北買來的舊地毯,集中在天津裝船出口。久而久之,一些外國人希望複製這些地毯,認為在天津開店可以擴大貨源、節省轉運費。一戰後,天津三百多個地毯廠,大部分是外商所辦。

外商帶來了最早的現代化紡織技術,也為本地人示範了一條產業升級發展的道路。

小鎮真正的騰飛,與中國市場的發展密不可分。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小鎮工廠的地毯工藝開始飛速革新:起初是純手工編織,一人一天只能織幾釐米;2003年,手持刺槍的人一天能扎一平米,效率提高了十幾倍;2010年,剪花環節也不需要工人操刀,機器一天可以「列印」2000平米地毯。

一件商品的產量和質量提升,從來都不是只靠內部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外部需求推動。

1973年出生的孫建友,初中畢業就去工廠剪花。他親身經歷了崔黃口外貿的興起,「以前外商找別人拿貨,後來發現中國的鄉鎮企業更便宜,就直接找我們下單了」。

1998年,崔黃口生產出第一個爆品——羔毛。原先做地毯要花十幾萬進口機器,這種毛毯自家買個小機器就可以生產,「需求特別大,大廠做不完的外貿訂單,散給下面的加工點,他們做其中一個工序。」孫建友說,龐大的需求和低門檻對撞,加速了地毯經濟崛起。

這一年,中國給聯合國氣象組織總部贈送了一塊「長城壁毯」。原產地崔黃口鎮開始為外界所知。這塊壁毯至少要編織3個月,生產之前還製作了幾幅樣品。前幾年,孫建友專門收藏了一塊,掛在自家的地毯展覽廳。有人想20萬買下,他還不同意。

「崔黃口鎮5萬戶籍人口,少部分年輕人外出讀書,留下來的2萬人從事地毯生意。」陳程功說,鎮上60歲以上的健康老人,幾乎人人製作地毯。「一個月五千收入,超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2018年,全鎮地毯行業年產值達到19.6億元,全鎮百姓八成收入來自這裡。

從清末生產出第一張地毯,到現在每年地毯數量上億,據統計,國內每十張地毯,八張來自崔黃口。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崔黃口終於成了名副其實的「地毯之鄉」。

產業集聚達到極致,就是優勢

崔黃口的地毯越來越多,孫建友卻感到寒意。

他一直做國內地毯批發生意,最多時候一年給四百個實體店供貨,有一年客戶減少了一半,「沒辦法,大家都轉移到線上去了」。

鎮上規模較大的都是外貿工廠,習慣跟大客戶打交道。面對網際網路衝擊,崔黃口人的第一反應是:建一個垂直電商平臺。整合全鎮的地毯資源,放到網上展示給客戶,不就行了麼?2015年,劉銘君承擔這一職責,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毯誠網」。

可平臺沒有那麼好做,尤其是小眾行業。後來,這個網站成了崔黃口地毯對外展示的窗口,劉銘君把重心放到了綜合電商平臺。原本,她以為利用自家工廠的剩餘產能,就足夠應付幾個網店了。沒想到,第一年就積壓了不少庫存。

明明當時鎮上已有不少網店,他們是怎麼做的呢?劉銘君去考察了一番。

2008年,有個崔黃口人返鄉,帶回了一個杭州媳婦。他開起了鎮上第一個地毯網店,儘管當時還沒有快遞點,商品只能通過郵局發送。

「他很賺錢,用平常老百姓的話說,又買樓房,又是大汽車開回家。」地毯工人張宏遠受到鼓舞,兩年後也出來「乾電商」:一個人,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半年掙了4萬塊。打工一個月工資最多兩千,這堅定了他一直做下去的決心。

2010年,鎮上外貿佔九成,地毯供不應求。張宏遠四處收集工廠庫存,「哪有廠就去哪問,能賣你一塊兩塊的,都是關係好的熟人」,張宏遠印象裡,賣得最多的是一種客廳絲毯,一點花紋也沒有卻能賣爆。利潤還高,「進價50塊一平,賣出去120塊」。

劉銘君反應過來,不是地毯不適合電商平臺,而是思路要變了。

「我們通常以為開工廠利潤最大,但崔黃口產業集聚達到極致,拿貨的性價比反而更高。」

外貿訂單生產和針對中國市場的電商零售完全是兩回事。劉銘君說,近幾年興起一種熱轉印技術,先把圖案印在特殊的紙上,再通過高溫高壓轉移到布面上,「以前重工藝和技術,現在拼布料和花紋」。反映到工廠,就是要小批次多種類生產新品。

圍繞一張地毯,崔黃口做什麼的都有。劉銘君曾去蘇州採購布料,沒想到價格跟崔黃口一樣:她一人拿貨量太小,崔黃口很多專門賣布料的,價格能談到最低。實際上,她去蘇州最少也要訂一車,但在家門口「拿兩卷就行,還不用花精力和壓錢」。

劉銘君迅速調整模式:不用自家外貿工廠,外包四個小工廠做電商。

兩條線的產品也不一樣:外貿訂單規格各異,需要廠家專門定製;電商訂單規格差不多,關鍵是花色要豐富。現在,她的網店可以做到「當天下單、當天生產、當天發貨」,銷售額佔全家地毯生意的40%。

對於中國產業帶來說,性價比是最好的推廣

電商是個規模生意。這一點,張宏遠感觸更深。

2010年,他剛開始網上賣地毯時,因為信息不對稱,利潤能達到60%。隨著信息差的減少,三年後利潤降到了25%。消費者對地毯的要求越來越高,張宏遠也想去找一些新產品。2013年,他跟親戚合開了四個小工廠,去南方拿最新的布料,追趕國外設計潮流。

「一個好產品能吃三年,整體利潤馬上翻一倍。」但這只是當時的情況,如今每年崔黃口開發上萬種新品,張宏遠的利潤再次下滑。

他坦言,隨著開店的人越來越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劉銘君在尋找替代方案。比方說,網購銷量最大的布料是水晶絨,這種材質的地毯便宜、圖案多、易清洗。有商家正在考慮,減少包邊這個環節,改為加緊加厚布面,「這樣每平米少三塊錢,也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但更多功夫要花在線上,即找到更多、更便宜的流量。

2016年,張宏遠發現朋友圈很多人在發「砍一刀」,於是成為拼多多上前十家地毯網店店主,「不用太複雜地運營,只要產品本身有性價比就能賣出去,利潤比淘寶高得多」。

張宏遠記得義烏有個在拼多多上賣門墊的商家,一場活動賣了37萬單,這是什麼概念?他指了指身旁嗡嗡作響的打單機,「得50個機子同時操作,一個印表機最快2秒出一單」。

雖然2013年他就開了工廠,但那是「跟姐幾個弄的小作坊」。隨著出貨量增多,2017年他正式擴充團隊,現在廠房面積1萬多平米。

2018年,他算了一筆帳:一單運費已經降到三塊錢,淘寶抽傭加起來七八個點,拼多多隻抽千分之六的手續費。這意味著,一樣的東西,「商家可以有更多空間返利給消費者」。

產業帶的規模優勢如今凸顯出來。張宏遠充分利用了產業帶成本低的特點,將過去追求「高溢價」的外貿思維調整為「用性價比贏得消費者」內需思維。

現在,張宏遠在拼多多的營銷成本佔銷售額的10%,其中一部分用來給消費者優惠促銷,形成性價比優勢。而與此同時,他在淘寶的營銷成本大概高5個點左右。

劉銘君年前開設拼多多店鋪,她發現拼多多前期掙大錢或許不容易,但起量很容易,量起來了,其它成本就能降低。合作的工廠接單會更穩,快遞成本也會下降。

「成本5塊錢,我們賣2塊錢,差的3塊就是推廣費,省下來推廣費給消費者促銷,還是比較值的。」她經營拼多多的邏輯,和去蘇州採購布料的邏輯相通:規模上來了,成本就下來了。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旺季,劉銘君正打算跟小二制定更詳細的計劃。上半年,她的店鋪剛開張就碰到疫情,半擱置狀態下,就已經賣掉了5萬單,「相信正式運營後,單量會漲得很快」。

穿越周期四百年

孫建友的地毯公司,位於崔黃口一座四層小樓,低層是廠房,中間是辦公室,樓上是地毯展覽廳。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山水掛毯,書桌旁放著半人高的地球儀,窗邊的顯示器監控廠房動態。窗外,村落隱藏在茫茫綠色中。

他原本是崔黃口地毯商的「保守派」。2015年,地毯進口業務量下滑,孫建友的第一反應是增加出口業務,「我是做高端地毯的,原本有點看不上網店」,現在他發現,新電商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今年5月,商務部發布的《中國產業帶數位化轉型》報告顯示,中國產業帶空間分布特色是:廣東和浙江是「兩核」,企業數量最多;東部沿海、長江中下遊和黃河中下遊為「三域」,產業帶最密集;零散分布的「多點式」產業帶,則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中部地區。

我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其中,地級市或百億產值強縣有250多個產業帶,鎮一級有1000多個專業化垂直產業帶。全國地毯產值不足50億元,比不上一個大牌服裝品牌的年收入——顯然,崔黃口地毯是一個小產業帶。

但崔黃口也是極少數穿越周期的老產業帶。中國絕大多數產業帶都僅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多數都誕生發展於上世紀80-90年代。而崔黃口在四百年的發展中,緊緊抓住特色產業帶的集中優勢,不斷尋求轉型,在渠道轉型中實現產業升級。

三百多年前的清初,皇帝行宮開小鎮製作地毯的先河;一百多年前國門洞開,外商帶來了現代化紡織技術;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劉銘君的祖父成為鄉鎮企業帶頭人;2008年,杭州打工歸來的一個小夥子,開起了全鎮第一個地毯網店。

以張宏遠為代表的年輕人,正在開啟崔黃口地毯第五次產業革命。或許,這些嘗試放在時代轉型的大背景下只是中國一隅,但當無數個中小產業帶集體走上轉型之路,這也匯聚成了中國經濟的底層韌性。

缺乏研發設計能力、出口轉內銷沒有渠道、面對網際網路浪潮無所適從……中國產業帶的困境是相似的,方法卻不止一個。崔黃口人的答案是,先靠舶來技術發展本土產業,再靠產業集聚形成規模效應,最後借新電商充分發揮產業帶優勢,挖掘內需市場。作為中國產業帶中難得的百年樣本,崔黃口的故事,也是中國經濟韌性的樣本。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讓人感覺「穿越」的小鎮,已有數百年歷史,依舊保留著明朝的模樣
    但中國還是有這樣一個小鎮,被稱為中國最復古的小鎮,因為這裡的人們日常生活就像回到了古代,生活節奏很慢。這個鎮的名字叫羅城古鎮,位於四川省。這裡生活著七個民族,有一條街,建於明朝,至今已有數百年,但現在,這條街依然保留著明朝的樣子。這條街是「船形」的,兩邊是用木頭建造的舊瓦房。
  • 中國最佳旅遊小鎮鄭州建業電影小鎮——金螳螂帶你穿越民國風情老...
    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作為高顏值網紅打卡地,沉浸式電影潮玩地,以本土文化為出發點,用電影主題演藝為核心內容,並從沉浸式的電影場景開始,打造了集電影文化體驗、電影互動遊樂、民俗和非遺體驗等於一體的,穿越感戲精大舞臺。
  • 打卡錦裡溝影視小鎮,一秒穿越百年前民國
    在武漢黃陂錦裡溝景區裡就有這麼個小鎮,可以幫助你更好的親臨民國。 這是一座以民國歷史氛圍為基調,由江城小鎮民國街、戰地攝影區、兵器博物館、休閒小閣樓、演出小劇場等主題組成的影視小鎮。
  • 齊賞好景|濰坊坊子區坊茨小鎮:百年小鎮 魅力重生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3日訊 「去坊茨小鎮有一百個理由,或者從這裡穿越歷史,或者在這裡放飛夢想,或者在這裡沉澱生命的浮華……」走進坊子區坊茨小鎮,一本雜誌上的話語詮釋了坊茨小鎮獨有的神秘韻味。坊茨小鎮不是一個地名,不是一個行政區劃,它是一個文化符號,是一段百年歷史的縮影。
  • 2021:尋找穿越周期的確定性
    投資者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點,跳出經濟周期和政策周期的固有框架,去尋找中長期的確定性。我們所提出的製造業的確定性並非源自簡單的周期性補庫存或者新一輪朱格拉周期,而是站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下國家層面的中長期戰略性轉變。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繼續向好,但復甦力度和軌跡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市場普遍對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抱有樂觀的看法。
  • 璧山秀湖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 帶你穿越千年感受古風中秋
    出自自貢燈會非遺傳承人之手的花燈將帶來什麼樣的中秋風情……昨晚,璧山秀湖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用精心的籌備,帶領所有遊客穿越千年,感受了一把古風中秋的真正意趣。此外,在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雙節長假裡,璧山區將全城聯動,在2020第十二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在璧山舉辦期間,一口氣奉上包括秀湖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開街暨非遺新國潮開幕式、首屆璧山兔·來鳳魚廚藝大賽、首屆大學城(西區)音樂季等在內的系列活動,邀請市民們到璧山「天涯共此時」,燃爆雙節。
  • 淡水小鎮的百年物語
    淡水小鎮的百年物語   ~楔子~   淡水位於淡水河入海口的北岸,是一座瀕臨臺灣海峽的小鎮。淡水屬於新北市(原臺北縣),正式區劃名稱為新北市淡水區。  淡水小鎮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幾千年前,就有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人生活在這裡。17世紀,從新航道中獲益的西班牙人覬覦東方,盯上了有著優越位置的臺灣島。1626年,西班牙人進攻淡水,兩年後在淡水建造了「聖多明哥城」,並以此作為其在北臺灣的統治中心。不過西班牙人的統治沒多久,1642年便被荷蘭軍隊打敗。
  • 地毯廠家有哪些 小編給你介紹中國地毯十大品牌
    地毯廠家 國內主要地毯生產企業1, 威海山花地毯集團山花地毯集團,一個引領中國地毯業由民族走向世界的領航者,以蓬勃的發展氣勢將「山花」打造成為世界衡量中國地毯業發展水平的標誌性品牌。「山花」在中國地毯業唯一獲得「中國500具價值品牌」 、榮膺「中國地毯行業標誌性品牌」,被評價為「中國地毯行業第一品牌」。主要生產阿克明斯特地毯、威爾頓地毯、簇絨地毯、拼塊地毯及汽車地毯,國內大地毯生產企業之一。
  • 鞠傳江:中國特色小鎮的復興和崛起
    從浙江烏鎮到同裡,從山西平遙到湘西鳳凰,從雲南大理到安徽宏村,全國的古鎮可謂星羅棋布,被旅遊者念念不忘的名古鎮就超過100座,這些古鎮多數已經與旅遊業深度融合,成為中國旅遊業不可得多的名片。其中,浙江烏鎮如今已經成為享譽全球的網際網路小鎮。人們從中國傳統古鎮流淌著的古色古韻中,體驗到了其獨有的文化魅力。 傳統古鎮歷盡數百年、甚至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內在發展演變的邏輯。
  • 穿越周期:作業幫直播課與女排精神
    這場攜手背後,是國民級在線教育平臺與女排精神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合體,也映射出企業如何秉承價值觀,穿越行業周期。國民級教育平臺作業幫是中國在線教育創新的引領者,如今也是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在線教育平臺。女排精神:作業幫選擇的價值觀「坐標」本次作業幫與中國女排的攜手合作,本質上是雙方精神的高度契合。幾十年來,女排的10冠王榮耀歷史離不開專業的指導與科學的努力,是袁偉民、陳忠和、郎平等一代代名師的極致傳承,更是專業指導和科學訓練一次又一次將中國女排帶上世界之巔。
  • 打造全球人文度假小鎮樣本,無舍青城詳情
    也代表了迄今拾野川在中國小鎮中的地位,它的出現,不僅僅是華南大地的一件瑰寶,更為中國文旅行業提供了一個範例。為中國人的「人文生活」服務,全球度假小鎮新樣本正在徐徐鋪展綠地「無舍」系綠地·無舍青城首發,便擇址世界三遺之地都江堰-青城山,它距離成都市區僅1小時車程,作為大九寨環線和大香格裡拉環線的關鍵節點,這裡見證了過多川人的足跡。
  • 廢棄近百年的小鎮:長眠在密林深處,昔日旅館學校宿舍都已成廢墟
    60年代的中國,受國際威脅影響,國家被迫推行「三線建設」,這一時期大量工人、工程師遠離家鄉來到陌生的中西部,形成了許多以工業服務的新城鎮。近半個世紀以後,隨著產業重新轉移,中國工業的革新換代,三線建設早已成為歷史。但這些誕生於上個世紀年代的城鎮,卻並未因此消失,大部分建設者留了下來,使其成為了第二個故鄉。
  • 鄭州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啟動夜遊活動
    原標題:電影小鎮啟動夜遊活動  記者6月17日從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了解到,該小鎮夏季夜遊項目已優化升級,「一路有戲 嗨玩一夏」夜遊活動全面啟動。8月底前,遊客到電影小鎮可體驗蹦迪大會、啤酒夜市、潑水派對等豐富多彩的夜遊活動。
  • 企業如何成功穿越經濟周期?多位企業家建議這樣做
    企業如何成功穿越經濟周期?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陳俊傑     企業如何才能穿越波動的經濟周期,邁上浪潮之巔?
  • 共話·大住假時代,廈門灣×第三屆「中國小鎮論壇」
    12月7-8日,為期兩天的2019泰禾廈門灣住假生活合勢峰會,暨第三屆中國小鎮論壇完美落幕,上百位業內大咖齊聚,共同見證歷史性的時刻。 這是一場關於行業未來發展的交流,經驗的沉澱,未來的遠瞻。泰禾集團副總裁李亮表示,住假地產考驗的是企業綜合實力,需要打通有地方特色的內容IP。
  • 帶你去發現你未曾見到的小鎮
    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故事的小鎮——華鎣市天池鎮。 小鎮美麗而靜謐,漫步在小鎮街頭,仿佛穿越時間一般。
  • 七條即將在蘇富比拍賣的古董地毯,各個價值不菲
    手工地毯超過一百年就被稱為古董地毯,但並不是所有的古董地毯都能超越自身價值,成為藝術品和收藏品,但明天即將在蘇富比倫敦拍賣的7條古董地毯,可條條都不簡單,其中還有三條中國地毯,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其實馬穆魯克地毯在手工地毯界都是非常出名的,它在誕生時期以複雜嚴謹的幾何圖案和精湛的色彩運用,展現出高度精緻細膩的美感而得到認可,以至於五六百年後的今天,它依然在手工地毯界異常流行,尤其受到歐洲收藏家的強烈追捧。這條地毯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設計構圖,傳統的馬穆魯克地毯的中心大獎章,一般有四種形式:八角星、八角獎章、尖角、圓角。
  • 鄭州電影小鎮榮獲 「中國文旅先鋒獎」
    來源: 鄭州日報由時代文旅和文創產業大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文旅新營銷峰會」近日在廣州落幕。會上,鄭州建業電影小鎮榮獲「中國文旅先鋒獎」。此次峰會以「新文旅 新物種 新拐點」為主題,圍繞中國文旅行業出現的新特徵、新趨勢、新物種展開深入探討。
  •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廣州花山小鎮掛牌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花山小鎮掛牌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通訊員 花宣 姚日文  8月14日,「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花都區花山鎮洛場村花山小鎮舉行。這是繼「廣州鄉村旅遊示範點」「珠三角最美鄉村」等稱號之後,花山小鎮獲得的又一榮譽。
  • 【博物嶗山】走進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帶您體驗百年老家電穿越之旅
    【博物嶗山】走進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帶您體驗百年老家電穿越之旅 2020-12-14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