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景財經
信息披露是註冊制的核心。
那麼,當一家曾經因為信披違規而中斷上市進程的企業,二度站到資本市場大門前,投資者們更應當用審慎的目光打量一番。
尤其是,這家公司背後,還浮現出「壞帳」這種隱患的時候。
這家公司就是於12月4日完成招股,將在12月9日進入路演及詢價階段的明冠新材。這家太陽能電池背板製造企業,背靠大熱的「光伏概念」,關注度自然不低。
但在追逐熱度之餘,市場也許應當了解,明冠新材此前曾因信披問題被證監會警示而中斷了上市路,當前下遊大客戶經營問題遺留了應收款「爛帳」沒有解決完,加上公司自身處於行業、產業鏈中的競爭地位並不高,業績增速近年來也出現明顯下滑。
種種問題困擾之下的明冠新材,或許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好。
圖/來源於WIND資訊
信披違規引來證監會34條問詢
首次上市路慘遭夭折
信批違規被證監會警示,明冠新材深市上市路被迫中斷。
公司是一家主營業務為新型複合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是太陽能電池背板,近年來營收比重均超過90%;鋁塑膜、特種防護膜、POE膠膜等新開發產品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營收貢獻較低。
圖/來源於招股書
明冠新材曾於2018年開始呈遞招股書,尋求中小板上市。但在2019年7月8日,公司卻被證監會出具監管警示函表示:經查,明冠新材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過程中,存在關聯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不規範等問題。
出具警示函後,證監會又在10月25日下發的IPO反饋文件中,再次重點提及明冠新材的信息披露問題和規範性,其中包含22個涉及規範性問題、5個涉及關聯方問題在內的合計34項問題。
警示問題,都具備較為嚴重的性質。
例如,公司2018年申報稿裡只列舉交易金額和採購內容為原材料,並簡單說明為關聯交易的向蘇州城邦達採購原材料。證監會要求公司說明並補充披露具體內容,並且要求保薦機構和會計師核查其中是否存在城邦達壓低銷售向發行人輸送利益情況。
又如關聯方普華能源,證監會也要求保薦機構和律師核查說明普華能源是否存在為明冠新材客戶提供安裝勞務或工程承包業務,是否存在為明冠新材代支成本和費用情形,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還有,明冠新材曾與關聯方有多筆擔保貸款,金額合計超過2億元。2015—2016年資金拆借也高達6014萬元,並將1.38億元應收帳款向關聯方以1.34億元價格轉讓。證監會要求明冠新材說明這些行為的合理性、必要性,並要求說明公司將應收帳款轉讓給關聯方,卻未轉讓給金融機構或其他非關聯方的原因,是否存在輸送利益的情況。
一系列盤問之後,明冠新材撤回了申請稿。
不過,在2020年5月,明冠新材以「更具備科創屬性」為由,轉而重新向科創板遞表尋求上市並成功過會。而在上交所問詢中提及之前信披違規問題時,投資者也僅能看到一些「無關痛癢」的回答。
其中關於關聯信息披露,問詢中給出的回覆是:城邦達益於2015年將位於崑山3200 平方米的倉庫租賃給公司使用,但2015-2018年極少使用,2019年12月在明冠完成1.19萬元租賃費支付之後,再無瓜葛。
關於固定資產核算不規範的回覆則是:因車間改造出現設備搬遷,員工對個別未報廢設備誤貼標籤導致的。
然而,即便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舞臺,此前的種種行為也註定難讓投資者對其有好印象。更何況,單從公司經營狀況而言,未來發展同樣難言樂觀。
新舊業務發展吃力業績增速顯著滑落
主流雙面組件的發展,使明冠傳統業務面臨擠壓。
據了解,雙面電池組件已成為光伏組件重要發展方向。公司表示,雙面組件的出現和發展將導致玻璃背板、透明背板、POE膠膜等產品市場份額出現增長,從而對公司現有主要背板產品的市場份額形成擠壓,導致對公司傳統背板產品發生技術迭代及被替代風險。
此時,下遊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還在壓縮明冠的議價權。近年來,光伏領域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明確公告要加大產能布局,天合光能則與通威、中環等籤訂合作協議,產業鏈各環節頭部企業加速一體化布局和戰略合作,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而在明冠客戶數據中,2017-2019年及2020上半年,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69.46%、61.86%、56.08%和 66.30%,集中度較高。而且前兩大客戶隆基股份、晶澳科技貢獻收入佔比由2019年末的37.16%,大幅提升至了2020上半年的50.13%。
圖/來源於招股書
並且,公司新產品市場拓展,也要面臨高技術壁壘下的壟斷壓力。
目前公司正在開發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特種防護膜、POE膠膜等產品,2017-2019年及2020上半年,上述新產品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1%、0.80%、5.89%和9.06%。
不過在鋁塑膜領域,由於生產工藝難度較高,大部分國產鋁塑膜在耐電解液腐蝕性、衝深性能等方面不過關,目前全球及國內鋁塑膜市場主要被日本DNP印刷、日本昭和電工等少數日本企業所壟斷。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鋁塑膜行業市場中,日本DNP和昭和電工在我國合計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69%,幾乎處於壟斷狀態,國內廠家市場佔有率不到10%。而在特種防護膜領域,明冠也直言表示與競爭企業的經營規模、資金實力仍有差距,新產品市場拓展壓力巨大。
此背景下的明冠新材,業績增速出現急劇下滑。
公司2017-2019年及2020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5.94億元、8.67億元、9.46億元和3.42億元,營收增速從2018年的45.8%大幅跌至2019年的9.1%,2020上半年疊加疫情原因,營收錄得同比大幅下滑29.21%。
淨利潤方面,公司報告期內分別實現3721萬元、8850萬元、1.05億元和4905萬元,淨利潤增速從2018年的1.38倍大幅跌至2019年的18.5%,2020上半年同樣轉為下跌。
而且,拖累著公司業績下滑的不僅僅是經營問題,下遊大客戶經營困難引發的應收帳款壞帳,還在持續拖累公司利潤表現。
圖/來源於招股書
行業因素引爆下遊壞帳風險不斷
並非偶然性的行業因素,引爆了明冠的下遊客戶。
近年來,隨著「531光伏新政」、補貼退坡、平價上網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勢頭受到影響,部分公司經營狀況也因此出現波動,如海潤光伏、昱輝陽光、協鑫集成等業內公司均出現了嚴重的經營危機。
而昱輝陽光、協鑫集團就是明冠的客戶,其中協鑫集團還是明冠2017年的最大客戶,收入貢獻佔比高達23.32%。從2018年開始泰通296.6萬元應收帳款全面計提壞帳開始,2019年壞帳計提金額已經增至3656.3萬元。2020上半年,協鑫集成帳面餘額進一步擴大導致壞帳準備計提再度升至3747.8萬元。
圖/來源於招股書
目前公司壞帳風險並未結束。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對協鑫集團的應收帳款的帳面餘額為2019.3萬元,目前公司僅就其中的30%做了壞帳計提。截至2020年11月17日,公司與協鑫集團存在尚未了結的訴訟案件,涉及金額超過1000萬元。此外,公司還有與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PTE.LTD有買賣合同糾紛案,涉及金額也高達1397.9萬元。
圖/來源於招股書
行業波動性問題和明冠遲遲未解決的壞帳、訴訟問題,將持續為業績增長帶來不確定性。
成功投資者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活在市場中,而活著的首要準則就是避開致命危險,有望跟隨風口起飛但又問題重重的明冠新材,或許就在此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