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綜合設計系
Department of Comprehensive Design
綜合設計系是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最年輕且極具探索精神的專業設計系科。綜合設計既是對當下多元複合訴求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未來不確定性需求的主動擔當。
在今年「共同生活」的主題下,綜合設計專業研究方向是從未來設計的視角來思考「危機設計與設計危機」這一命題。未來已來,同學們用綜合設計的方法來積極探索時空變遷語境下的未來設計,試圖踐行為設計藝術學科認知升級的探索者與演化者。
本屆會展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是基於對中國傳奇古籍《山海經》的當代解讀而展開的敘事實驗。在共同生活的語境下,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再敘事,來探索在本土文化續承的危機下,設計應對策略的多種可能性,並在這一共同設計命題中分別完成對每個同學個體身份的自我認知與意義重構。
未來實驗——綜合設計系綜合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主題
「世界上的真實問題都是複雜的,不是某一個學科可以解決的,我們的⽬標是培養學生跨學科的能力。」–米納 · 坎德維爾
綜合設計系綜合專業就處於交叉學科跨領域的語境下,對未來人類生活狀態,未來生存環境,未來城市等未來實驗主體進⾏探索與預測,推演未來已來與未來未來的設計戰略。
本次畢業設計在共同生活主題下以「危機設計,設計危機」對未來敘事,社會危機,疫情危機應對進行實驗與研究。2020年啟,「生物危機」置入了現實世界,從國家到個人都忙於消滅「新冠病毒」和躲避其半覆蓋式的攻擊,其實「消滅一切病毒就是一個科幻敘述」。從瑪麗雪萊開始,科幻就寫瘟疫。還有克萊頓的《安德洛墨達菌株》,韓松的《愛滋病:一種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等,都表達了對這個生物危機的高度關注。由微生物造成的瘟疫,是當代威脅人類生存的頂極殺手之一,不可掉以輕心。而設計工作者與科幻工作者類似,都是作為人類中探索未知危機的先鋒團隊之一,我們應該一直保持於對「危機設計和設計危機」持續性思考與研究:在漫長的時間裡,危機接觸在人類星球上產生的痕跡有哪些?由此延伸到人類生存設計的載體中,承載危機的設計才是人類生存的最優解。在此之後,我們將至今為止在危機中取得的設計成果與那段探索的歷史一同呈現給你。
《空巢青年Empty nest youth》
向下滑動更多
作者:高一鳴 李董明惠 何林
創作時間:2020年6月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尺寸:展示方式可變
指導老師:章之珺 於朕
作品簡介:
《空巢青年》是本次我們設計小組在「危機設計」畢業創作中的自我選題,「空巢青年」是指單身獨居的青年群體,我們的設計目的是想通過設計藝術的手段讓人們了解空巢青年。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出現了「空巢」的現象。「空巢青年」這一詞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一方面空巢青年的心理承受著社會工作和家庭婚姻的雙重壓力,內心渴求被認同。另一方面,按照人類社會以有效社交達成共用利益的邏輯,「空巢青年」的個體化特徵就存在讓我們社會活力遞減的危機。
青年群體是社會最具活力的能量,是社會發展的未來,具有特徵鮮明的生活方式,我們以解決青年群體的社會問題為目的,便是我們面對當下與未來的危機所做出的行動。
導師評語:
「空巢青年"近年他們的生活模式與工作狀態已經成為大城市拼搏年輕人的特徵。畢業設計《空巢青年》就是三個年輕人從他們自身出發向公眾展示出這一群族,他們運用動物擬人的手法生動有趣的表現了他們的特徵,讓我們進一步理解城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與精神現狀,從別一個側面也是對社會的剖析。現代的城市生活是多元化的,它不僅有波光淋漓的城市外像也有其間的人群,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美的城市生態現狀。當下的設計不僅要關注社會事物同時關注社會人群的生活狀態加以表述,使內容與內涵更加豐富外緣更加擴大讓設計更具有社會意義。
《無限分之一》
向右滑動更多
《鏡頭、設定集、小說梗概與歷史進程》
組員:蕭金哲 趙毅鋮 張文嘉
指導老師:於朕 章之珺
作品簡介:
在未來世界裡,人類上傳了自身所有的知識和記憶,無私地分享所有信息,企圖匯聚力量突破人類的極限。他們實時共享著一切信息,思維步調逐漸一致,最後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意識整體。然而這個整體在實現了高度文明後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迷茫。於是它解凍了一個世紀前的人,企圖用他們的存在補全自己存在的意義。但面對這個全新的世界和巨大的意識體,他們選擇了放棄獨立意識...
作品包含小說,短片和設定集,去描繪這個未來世界文明、歷史、城市和人的狀態。我們將切入點放在整個文明發展的究極階段,用這個高度發達的世界去追問社會發展的盡頭,社會與個人的聯繫,永生的意義和無法逃避的虛無的困擾。
導師評語:
從這三位」科幻宅「提出畢業創作要做科幻世界觀架構研究的時候,我就說你們如果真的喜歡,才做的下去研究的下去,他們的回答是堅定的,甚至有」執念「的。
他們的小說已經完成3萬字(預計10萬)。在他們所描述的未來世界裡,人類上傳了自身所有的知識和記憶,無私地分享所有信息,企圖匯聚力量突破人類的極限。他們在重塑未來世界的文明、編撰歷史、對未來城市和未來生活進行思考設計。用這個高度發達的世界去對社會發展的終極狀態進行危機思考,當群體意識統一聯機後,社會與個人的聯繫是怎麼樣的,永生的意義實現了嗎?那麼無法逃避的有什麼呢?虛無的困擾又是什麼?這一切的一切更像一部科幻電影式的狂想,其實這次畢業設計中他們分工還是比較明確,撰寫小說,場景設定,視頻製作等一系列動作都有序進行,但是貌似在後期進入了具體的劇情漩渦,拖了進度,這可能也是第一次的經驗不足,而又難能可貴的純粹忘我。他們說以後畢業也想繼續下去科幻創作,我拭目以待,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發行他們的處女作,期待!
《千°骨 仿生摺疊動態結構研究》
向右滑動更多
向下滑動更多
組員:姜天博 倪盛雪
指導老師:於朕 章之珺
作品簡介:
基於對單元結構的動態仿生機械結構研究。了解其可仿生的程度探索仿生結構單元的動態運動軌跡,結合摺疊槓桿及凸輪軸的運動原理,使結構造型做到單純化,單元化。統一使用圓杆運動結構,結合疊加多個單元結構的數字算法,使其充滿多樣性豐富性,實現其在智能化建築結構、自動化幕牆系統、可穿戴外骨骼、賽博格裝置、危機防控設計等方面的功能性應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危機的個人安全預防;突發地震時自動包裹人體實現自我抵禦力;在公共場所避免陌生人的侵入;有危險發生時應急自我形成遮罩抵禦危險等應用可能的探討。
導師評語:
這是基於對單元結構的動態仿生機械結構研究。作者從了解其可仿生的程度,探索仿生結構單元的動態運動軌跡,結合摺疊槓桿及凸輪軸的運動原理,使結構造型做到單純化,單元化。實現其在智能化建築結構、自動化幕牆系統、可穿戴外骨骼、賽博格裝置、危機防控設計等方面的功能性應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危機的個人安全預防;突發地震時自動包裹人體實現自我抵禦力;在公共場所避免陌生人的侵入;有危險發生時應急自我形成遮罩抵禦危險等應用可能的探討。從人機工學到自動化程序控制,到建築幕牆自動化應用,嘗試性做了一次交叉學科設計探索,在指導過程中,姜天博,倪盛雪兩位同學突破學科邊界,勇於探索切執著的精神,還是令人敬佩的,總體達到了預期想法,這本就是一個動態仿生結構研究方向的開始,以後要做的還有很多,期待更好。
《盒中世界 BOX》
向下滑動更多
作者:陳菲娜 雷迎 何宇彤
創作時間:2019.11—2020.6
作品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尺寸:150*150*100
指導教師:章之珺 於朕
作品簡介:
在不僅僅是物質就能滿足人類生活的現在,審美危機一觸即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設計美育有所欠缺,審美約等於平常所見所聞的複述,那麼為何不擯棄所謂的經驗之談,回到最純真的童年,尋回童真,尋回那對於美的未經世事打磨的訴求。《童趣》中提到「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愛麗絲夢遊仙境》中問出「烏鴉為什麼像寫字檯…」都述說著童年思維天馬行空的共性。小組成員們試圖運用童話無釐頭的形式語言創造一個藏於盒子裡的想像世界,以插畫與玩具的形式喚醒人們自身對於美的最本真的思考。
導師評語:
迪斯尼樂園的火爆、動漫電影的高票房、兒童節中年輕人歡躍的身影,這些的主體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是20代注入社會的新人。他(她)們「拒絕"長大要抓住童真保持童心留住童年,這種狀態已成了年輕人的精神追求與自愈的生活方式。把同齡人精神狀態在自己的畢設中表現出來,就成了《盒中世界》設計的目標與表現主題。她們的表現形式也用了現在年輕人消費中流行的盲盒作為載體表現一個充滿童真天真爛漫的小小世界。在此設計中他們嘗試IP的創造與故事構架及延伸品設計,表現形式輕鬆活潑,主題視角卻是對現代城市同齡人生活的關注與內心世界的挖掘。
《隔合》
向下滑動更多
作者:何家文 宋建軍 溫嘉韻
創作時間:2019.12.30-2020.6.25
座椅材質:綜合材料 行李箱材質:綜合材料
作品尺寸:座椅:180*50*70 , 行李箱:44*30*50
指導教師:章之珺 於朕
作品簡介: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給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對物、虛擬空間的過度依賴催生出帶有物化、符號化等特徵的新型交往方式,人際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加淡漠。
在設計危機的選題下,本組成員深入研究社會交往方式變遷背後的原因。將兩組代表不同群體身份的差異符號:沙發與木凳、行李箱與蛇皮袋,通過結合的手法進行表現。以此反映影響人際交往行為背後的身份地位、財富等差異因素。並以人際氣泡為靈感,將兩個相互交疊的圓作為符號投射到作品當中,傳達和而不同的設計理念,表達對社會邊緣人群的關懷。
導師評語:
世界引擎高速發展帶來眾多的社會問題,我們逃避不掉身處的現實。在墨西哥與美國邊界上的蹺蹺板藝術家作品波動我們神經的同時也引起了我們的反思。設計,不能只存在於功能性的表現,立足於社會問題進行多元化的表現形式,為當下設計賦予新的運用範疇打破它的局限有了更多為社會發聲的機會。《隔合》是這樣一件作品。它的呈現雖然具有產品設計的外觀,但它背後卻有著深刻社會問題的表達與思考,他們把社會問題進行設計語言的轉換。把社會現象中不協調性的現象在設計中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呈現,這也是他們這一代的期望與我們社會的和諧願景。
《未來屋頂農場系統設計研究》
《Future community rooftop farm system design research》
作者:田嘉麗 韋正衝 陸磊
指導教師:於朕 章之珺
作品簡介:
屋頂農場是一種新型的城市創新綠化概念,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屋頂空間,通過可持續循環模式進行培植培養等方式,提高城市屋頂的使用價值。即利用又美化許多城市閒置的空間場所。人們對植物有著天然的需求,而屋頂農場能夠產生一定的自給自足,能夠讓人們在城市中感受到田園生活,與自然互動,與植物結伴。
此次研究以「未來綠色共同生活」為出發點,研究圍繞城市屋頂綠化價值進行思考,研究倡導綠色城市、健康生活、互動鄰裡、休閒體驗的理念去擴展。屋頂農場系統概念設計分層次的探索,為建造更加宜居的城市提供設計想法,在研究過程中考慮到每個城市環境城市屋頂的結構、空間、構造等都不同,為了使綠化大面積擴展建設,研究以模塊化連續性形式為核心進行設計研究,可以根據不同空間大小進行植物系統連續性擴展。屋頂農場作為城市生活鄰裡關係的紐帶點,它可以塑造一個美好「鄰裡」生活的象徵,突出價值,拉近鄰裡,共同生活。
導師評語:
未來屋頂農場系統設計研究這組,選擇了一個難題,在開題起初我們討論過未來的定位,未來未來還是未來已來,目前來看,顯然是未來已來。他們的設計思考很有意思,也很未來已來的務實,利用屋頂的空間,對社區建築進行改造,設計。使人們能夠體驗城市農場的愜意,又能產生一定的自給自足滿足感,當然了,還是要去超市買菜的。想法是很好的,健康生活,綠色城市,鄰裡關係等等的益處,最終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考量,從拋磚引玉的角度來說,確實是一個值得探究的方向。
《勇敢者遊戲》
作者:胡諜 楊穎
指導教師:於朕 章之珺
作品簡介: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腦部疾病,很多人對這個疾病存在誤解,這些誤解導致患者經常收到歧視。本畢業創作通過電子遊戲的形式,用第一人稱講述了患者的世界,走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內心。在娛樂的同時,也幫助大家初步認識了精神分裂症,也幫助患者和親友早發現,早治療,回歸正常生活。
導師評語:
《勇敢拯救世界》作品是一個特別的角度來思考精神危機的作品,本身精神分裂是一個不為大眾所知的領域,在這之前我自己也了解有限。而楊穎和胡諜兩位同學的初衷就是希望讓大眾了解精神分裂患者,對他們的行為理解後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和行為反應。而用遊戲的方式來表達此意,也許是一個容易讓人舒緩接受的方式,遊戲的同時,了解發現,早早作出治療決策。其中作品本身的製作在疫情期間也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從美術到UI到Unity編程都由兩人完成,製作過程中也是反覆推理,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整體來說這個作品的概念和表達是相對完整的,既然畢設做完了,那麼快樂的畢業吧!
山海敘事——綜合設計系會展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主題
敘事是對某些真實或虛構事件以及事件的關聯序列進行講述,由敘事者敘述給受眾。大多數人文學科都會涉及到故事,而許多藝術品和大多數文學作品就是在講故事。杜克大學的歐文·弗拉納根(Owen Flanagan)認為:「有力的證據表明,所有文化中的人類都以某種敘事形式來塑造自己的身份,我們是講故事的人。」 因此,講故事的能力和技巧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文素養。本屆會展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就是基於對中國傳奇古籍《山海經》的綜合解讀而展開的當代敘事實驗。敘事從某種意義上也可能指的是自我認同,記憶和意義創造中的心理過程。本屆會展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在共同生活的語境下,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再敘事,來探索本土文化續承危機下,設計應對策略與設計方法的多種可能性,並在這一共同設計命題中分別完成對每個同學個體身份的自我認知和意義建構。
《山海經》是一部先秦古籍,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神話地理志。涉及了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內容。在古代的四部分類法中,或視為山川地誌(史部地理類),或視為博物之書(子部小說類)。隨著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的傳入,對《山海經》的認識也突破了過往的框架。文學家魯迅視之為古代的「巫書」,因其中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神話學學者將其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不同立場的人都可能從各自的認知出發,建立起獨特的解讀視角,並編織出不同緯度的敘述框架。在今年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同學們在各種不可描述的困境中,借著這一中華傳奇典籍中的志怪神話與各自內心中的小宇宙發生著另一種不可描述的奇妙生化反應,展開了一組組獨特的山海敘事實驗。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也是一個展開的故事。也就是說,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在建構一個自我的敘述。希望這一次的山海敘事實驗能為每一個同學,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的心裡種下一顆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復甦的種子,並期待每一個同學,每個觀者都能夠續寫出一段屬於自己的精彩神話。
《光幻國度 Enigma Zone》
光幻國度空間概念
創作動機:
我們探索的是從當今美術館,博物館展覽到自然場域展覽的發展,展覽走出既定空間,走向廣場,街頭,公園,建築,農村,等自然場域,讓展示內容與戶外場地的選擇更具有契合度,舒適性,沉浸感的發展趨勢探討。這次著重設計展覽在森林環境下的可能。
《山海經》內容本身更是源於對自然的探索,我們選自書中關鍵人物作為主線,以光作為主要展示形式,新媒體技術手段讓故事重新幻然於真實的自然環境,從而實現現代人與虛擬山海的交流與對話,感受經典作品帶來的無盡想像。
入口:進入國度,觀眾領取山海令,開始這段光幻之旅。
國度一:觀眾初入山海國度,通過AR FACE互動情境,幻化為各國度的山海先民,感受他們對於自身優勢的發掘。
國度三:通過當代世界的電子數據瀑布,呈現長股國先民的日常哺育生活,和他們產生信息交流。
國度四
布置著各種感應採樣器,收集觀眾的動態後,反饋到樹屋裝置中,體驗奇肱國人隨時戰鬥的呼吸狀態。
國度五:通過水霧投影,海神神靈從湖中躍然而出,與經過的觀眾產生互動,感受先民對自然的敬畏精神。
國度六:綜合三大神話的大型沉浸影像場景,觀眾置身其中,化身夸父追逐日光,感受燭陰控制日月,目睹女媧哺育萬物。將展覽推向終極的精神高潮。
作者:王宇浩 林昌遂 翁柯潔
指導老師:邱海平 郭錦湧
作品簡介:
這是一場以山海先民為主線內容的實驗性戶外主題展。先民圈起杭城的一片森林,悄然闖入現代人的生活,創造出這片邂逅千年的光幻國度,拾起一塊「山海令」便是開啟這場夜遊山海的奇幻之旅。我們通過數位技術,讓山海先民以新的姿態重煥然於森林中,草叢間,構建起一種共識性的隔空對話體驗,探索當代社會與山海世界間的多維聯繫。
導師評語:
作品試圖將洪荒時代與現實世界進行意向連接,利用裝置藝術、數字媒體和燈光技術展開交互體驗與情境設計,從而製造跨越時空的迴響。內容帶有奇幻猜想的色彩和自然敬畏的概念。
《粉黛南山——山海經主題彩妝品牌的創新設計》
Peri Of South Mountain——
Innovative design of make-up brand with Shanhaijing theme
向下滑動更多
作 者:江夢潔 陳可胤 林清怡
指導教師:邱海平 郭錦湧
作品簡介:
熟讀《山海經》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神話傳說豐富多彩,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給予我們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我們將從這其中「掇菁擷華,以彩還真」,立足於傳統文化,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需要,打造賦有國粹文化情懷的原生態山海經衍生彩妝品牌——「粉黛南山」。品牌堅持探索山海經中南山經的物料背景,傳承東方色彩美學理念,秉承具有工匠精神的傳統製造工藝。以「天生出彩」的理念,在空間建設,產品研發,平面風格中圍繞獨特高識別度的「角」元素打造品牌的小眾定位。以模塊化的店鋪空間,把文化、設計、美妝、遊戲融合,結合景與物打造一場色彩美學的奇幻赴宴,呈現南山經中繽紛奇異的世界,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將傳統文化帶入公眾視野,在視覺與感官的享受中復甦國學精粹。
導師評語:
作品將南山經引入商業開發,進行山海經主題彩妝品牌的創新設計,調性前衛而具有東方色彩,概念設計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怪奇工廠——山海經IP主題創意設計展》
Fantasy Factory——Shanhaijing IP theme creative design exhibition
向下滑動更多
作品:崔夢圓、宋蕙瀛、江南
導師:邱海平 郭錦湧
作品簡介:
將《山海經》中的植物,異獸進行提取,再以自身的獨特視角進行藝術再創作,跳脫出傳統文化的固有形象,創造出符合現代審美的《山海經》系列IP形象,再加以豐富的想像、精妙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現《山海經》中的自然世界。用工廠生產線的方式引導觀者去了解《山海經》中的異獸被創造的過程。整個展覽空間色彩奇幻瑰麗,空間內的植物與環境和諧共生,燈光色彩變幻豐富,形成空間內的物體在呼吸的錯覺。所有的植物機器都可以與觀者進行像生命體一樣的直接或間接的互動。「怪奇工廠」充分利用人的感官,緩慢、深入地將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傳遞給大眾,讓《山海經》重新被大眾認識。使中國傳統文化重新回歸到大眾視野中,從而拉近觀者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導師評語:
這是一個關於山海經這一超級IP的主題創意展,通過對故事內容演繹,塑造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生動有趣的形象,利用現實空間構建一個帶有夢幻色彩的主體性展覽。
崑崙之旅——《山海經》主題沉浸式體驗展
向下滑動更多
作者:周鵬程 金雅欣
導師:郭錦湧 邱海平
作品簡介:
此次畢業設計將《山海經》中極具核心文化意義和理想化色彩的崑崙仙境作為表現對象,從「理想性」這個角度出發,通過一次沉浸式展覽以我們當下人的視角去表現一個古代神話中的崑崙仙境,以然實景與現代科技手法相結合的方法去演繹一場超現實主義風格仙境下的「遊園」之旅。
導師評語:
作品從關於崑崙仙境的一定描述開始,構建一個關於理想世界的奇幻場景,展覽具有超現實的色彩和沉浸體驗。
《食與物遊——山海經主題餐廳設計》
ShiYuWuYou——Design of Shanhaijing Theme Restaurant
作者:劉靜雨 李斯妤
指導教師:郭錦湧 邱海平
作品簡介:
食與物遊意思是以食物為載體,用體驗遊玩的方式展示山海經中的故事,在虛擬的山海經情境中食用神話寓意的菜品,使人們獲得精神力量。
餐廳根據《山海經》中的神話進行二次創作,寫出故事腳本,再由腳本設計具體的展示內容。主要展示手法是創設情境,通過數字媒體技術展示故事相關的影像信息,以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就餐區域設計為封閉式的影像空間,超大屏幕技術和投影技術相結合打造模擬現實:一方面可以創設出全景的場景,便於代入情境;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移步換景的展示手法,讓顧客在同一場景感受不同時間維度的場景。動畫腳本由女媧造人、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四個神話故事改編而來,傳達給人們自強不息,堅定追逐理想的民族精神力量。
導師評語:
作品明確打造山海經主題餐廳,這是關於光影和數字媒體技術為主的商業設計,空間依託象山藝術公社進行現實模擬。
《平行世界——山海經情境敘事實驗》
The parallel world —— A narrative experiment of shanhaijing
向下滑動更多
作者:方珊珊 周紫薇 計奕樂
指導老師:邱海平 郭錦湧
作品簡介:
展覽圍繞探討現代社會中所存在的一些社會熱點話題,以《山海經》中的神話角色的特性為出發點, 現代科技社會為背景,借《山海經》之手講述他們的生活現狀,演繹七個社會現象,圍繞探討現代社會中所存在的一些社會熱議現象,真實可感的復現「平行世界熱搜榜」。展覽意在打破《山海經》中的原始世界與現代科技社會之間的壁壘並提出其背後的思考,用展示的方式表達和闡述對於時代的反思與啟示。
導師評語:
作品從時代話題、現象開始,著眼現實社會的平行思考,嘗試用展示的方式,借系列獨立場境的塑造傳遞對於時代的某種反思。話題內容認真、嚴肅,設計語言詼諧、幽默、耐人尋味。
《山海經·X·實驗室》
Shanhaijing •X• Lab
第一場實驗
第二場實驗
第三場實驗
培養艙
實驗臺
異人體驗
作者:武紫薇 尚偉
指導教師:邱海平 郭錦湧
作品簡介:
人們對志怪神話的追求是一場慢慢摸索的實驗,將那些光怪陸離的事物一步步變為真實,神秘莫測的故事刺激著人們創造的欲望,追求著去實現故事裡面所描述的各種各樣的神奇能力。展覽將神秘莫測的《山海經》故事,藉由實驗室這個載體,演繹為人們探索和造物未知的行為,以此來打破神話和現實的距離,將傳說拉進我們身邊,並引起對實驗繼續發展的暢想,打造一個屬於當下的「山海經」世界,推開這間實驗室的大門,我們是參與者,也是操盤手……
導師評語:
作品建立在對「山海經」的一種抽象定義之上,以實驗室作為載體,通過空間模擬表達先民探索未知世界智慧和信息,帶有一定的話題性。
未完·待續——續寫《山海經》線上實驗展
To Be Continue
An online experimental exhibition about continue writing Shan Hai Jing
觀眾可通過手機掃碼和網頁連結進入展覽,在這場不存在終點的續寫想像中,探索新神話的未知和可能,續接腦中未完神話的故事。6月28日14:00展覽上線,保存下方門票歡迎來玩!
向右滑動更多
作者:羅曉楠 蔡初晴 張靖雪
指導教師:邱海平 郭錦湧
作品簡介:
神話在每個時代,都有著不同的形態和含義。結合疫情和未來兩個維度,展覽以實驗性的方式打破古代神話與當代社會的距離,通過網絡連接現在和過去,用當代視角重新演繹《山海經》神話。
從一場「續寫神話英雄的現代故事」的故事接龍遊戲開始,展覽在線上徵集了120餘個續寫故事。經過二次創作和虛擬空間營造,以「腦」作為參與者想像信息的集合體,把大腦中無限邊界的想像空間作為神話全新敘事的現場。
導師評語:
展覽將為文字賦予場景、讓想像顯現輪廓,上演一個由持續想像激發的全新神話,呈現一場與參與者共同創作、永不完結的線上展覽。
來源 | 設計藝術學院綜合設計系
編輯 | 劉楊 馬美妮 葉知一 李楚晗
原標題:《2020國美畢業展:綜合設計系 ——「未來實驗」「山海敘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