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堅決不向大陸開放半導體:你奈我何

2021-01-12 中關村在線

清華紫光集團繼10月底宣布以194億新臺幣買下臺灣半導體封測大廠力成25%股權後,12月11日又宣布以568億新臺幣購買矽品24.9%股權,以119.7億新臺幣購買南茂25%股權。

矽品為臺灣第二大半導體封測廠商,僅次於日月光半導體,力成和南茂分別為臺灣第三、第四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廠商。紫光此舉立即引爆臺灣輿論,有臺企負責人稱此舉如「引清兵入關」。表面上看,島內藍營和綠營對此事分歧嚴重,政治大腕錶態不一——朱立倫表示堅決反對;蔡英文表示要小心處理;宋楚瑜表示大力支持。

陸資赴臺的根源

在全球分工中,美國不僅擁有IBM、Intel、AMD、英偉達、高通、鎂光、閃迪等科技公司,還擁有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 Tencor等半導體設備大廠,處於半導體產業鏈上遊。

西歐擁有ARM、Inmagination、ASML等公司,處於產業鏈中上遊。臺灣、韓國擁有臺積電、三星、聯電等公司,處於產業鏈中下遊。曾經實力強勁的日本在經濟上試圖挑戰美國後被日漸邊緣化,加上美日「廣場協議」後的金融抽血,以及日本少子化等因素,迎來了「失去的二十年」。

而中國大陸雖然大多數行業的產業鏈齊全,但IC設計公司和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大多不成氣候,遠遠無法與國際巨頭匹敵。典型例子是以聯想為代表的「組裝廠」和以富士康為代表的臺資代工廠,因而居於產業鏈下遊。而經過60餘年的發展,中國大陸經濟資本愈發雄厚,特別是國有經濟門類齊全,且體量巨大,早已不再滿足埋頭於低端產業鏈,充當血汗工廠,向產業鏈上遊攀登勢在必行。

製造業升級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優點是可以充分鍛鍊一批技術人才,構建自主技術體系,缺點是風險較大,周期較長。另一種是收購相關企業,優點是能夠直接獲得擁有一定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的企業。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一是很難做到全資收購或控股,很難將技術、人才和研究中心或工廠轉移到大陸。二是被收購的企業不少還和大陸現有的企業存在競爭關係,有可能會扼殺自主技術的發展。三是因為是入股而非全資收購,所以不得不與海外資本共享利益……

紫光選擇了收購之路,通過收購海外優質半導體企業,補全中國半導體產業短板,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在歐美市場日漸乏力,中國市場欣欣向榮的情況下,資本和市場成為中國收購海外企業的最大籌碼。

收購矽品、力成、南茂劍指何方

晶片的製造要經過設計、生產、封測三個步驟。雖然封裝和測試只佔集成電路產值的10%-15%,但卻是晶片製造的關鍵一環——使用後道光刻機將基片、內核、散熱片堆疊在一起,形成了大家日常見到的晶片;測試可以鑑別出每一片晶片的關鍵特性,比如最高頻率、功耗、發熱量等,並決定晶片的等級。

雖然2014年中國大陸的IC封測產業的銷售收入規模為1238.5億元,同比增長23.8%。但大陸封測企業以外資或合資企業為主,內資企業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技術上依舊有一定的差距。紫光一舉收購臺灣第二、第三、第四大封測企業,意在整合海峽兩岸資源,進軍集成電路封測領域。

對臺灣企業而言,紫光赴臺投資也是巨大的機遇。因為臺灣和韓國半導體產業是美國刻意扶持的結果,也是美國維持雙供應商的集中體現。韓國、臺灣都是歐美的高級代工廠,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在當今歐美經濟愈發衰退,中國經濟持續走強的背景下,韓、臺製造業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僅本土企業茁壯成長,Intel、三星等國際大廠也相繼在大陸投資——Intel投資16億美元對成都工廠的晶圓預處理、封裝及測試業務進行全面升級,並將英特爾最新的「高端測試技術」引入中國,並將於2016年下半年投入量產。可以說,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已然勢不可擋,如果臺灣當局繼續一味地抵制中國大陸,那麼很有可能重蹈當年面板產業之覆轍,甚至在將來由中國主動的國際產業分工中被邊緣化,淪為第二個日本(很可能比日本更慘,畢竟日本體系較完善,技術和資本更為雄厚)。

而紫光對收購臺灣企業,一方面向臺灣企業注入大量資金,使臺灣企業有更加雄厚的資本去升級技術,更新設備,提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向臺灣企業開放了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大陸市場,使臺灣企業能分享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紅利,實現兩岸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至於「中國大陸意圖控制臺灣封測產業命脈......打爛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了35年的臺灣半導體產業逐漸落入紅色版圖」等言論純粹是臺灣媒體「智者多慮」,卻真實的反映出部分島民的「玻璃心」。

市場換股權的選擇對象並非只有臺灣

實事求是的說,大陸資本赴臺投資是給予臺灣一個互利共贏的機會,而非有求於臺灣。

相較於80年代的「市場換技術」,紫光的做法可以稱為「市場換股權」,而且臺企並非大陸資本的唯一選擇,比起對中國大陸嚴防死守的臺灣,相對更加開放的韓國、新加坡等地的封測企業不失為更好的選擇——長電科技斥資7.8億美元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就是可以借鑑的範例。而處於困境中的歐美半導體企業也是大陸資本全球收購的目標——比如已經被收購,並向大陸轉移技術和人才的OV和圖芯科技。

馬曉光說:兩岸經濟合作發展趨勢是擋不住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希望臺灣社會公正、客觀、理性地回歸經濟面本身,來看待包括兩岸產業合作、兩岸相互投資等在內的兩岸經濟合作,這樣才真正有利於臺灣經濟和產業發展,有利於臺灣民眾福祉。

是把握機遇互利共贏,還是固步自封自取滅亡,就看臺灣當局領導人的政治智慧了。

http://news.zol.com.cn/558/5587787.html news.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news.zol.com.cn/558/5587787.html report 4297 清華紫光集團繼10月底宣布以194億新臺幣買下臺灣半導體封測大廠力成25%股權後,12月11日又宣布以568億新臺幣購買矽品24.9%股權,以119.7億新臺幣購買南茂25%股權。矽品為臺灣第二大半導體封測廠商,僅次於日月光半導體,力成和南茂分別為臺灣第三、第四大半導體封裝測試...

相關焦點

  • 臺灣IT企業在大陸開枝散葉:我們的未來在大陸
    ,那就是臺灣的IT企業,它一路高歌向西進。  然而,臺灣企業家們為了自救,只好開動腦筋,繞到第三地再轉而投資大陸,即使如此麻煩,投資大陸的熱情不減,除了對電腦及附屬設備的投資迅速增加外,筆記本電腦、手機,軟體等產業也向大陸轉移,就連臺灣政府一直勒住不放的半導體企業也在加入WTO之後,開始突破限制向祖國大陸飛奔而去。有臺灣"半導體之父"之稱的臺積電集團董事長張忠謀說,"對大陸投資應該要提早、全面開放",否則"臺灣企業的生機將被扼殺"。
  • 摩根史坦利:大陸產業崛起 威脅臺灣半導體
    摩根史坦利證券半導體產業首席分析師呂家璈指出,臺灣的半導體業表現相當優異,主要是在於技術含量高,總體而言,未來五年臺灣半導體業有機會也有威脅。  臺灣的半導體業向來具有高度競爭優勢,如臺積電(2330)等向來是外資重要的投資組合之一。但隨著產業競爭態勢的改變,以及中國大陸當地業者的急起直追,臺灣半導體業的前景,已成為市場關注的重要議題。
  • 祖國大陸願意對臺灣開放航線
    主持人:近期臺灣航空業者向臺灣當局提出了申請,希望在美伊戰爭期間,臺灣當局能夠開放飛越大陸前往歐洲的航空線路,3月20日傍晚,臺灣當局的交通部門負責人宣布,同意臺灣業者向大陸相關部門提出申請,21號祖國大陸民航總局臺港澳辦公室主任浦照洲就臺灣航空公司飛越祖國大陸空域一事發表談話,表示為確保民航飛機的飛行安全,歡迎臺灣航空公司的飛機有需要的時候,改飛祖國大陸的開放的應急航路至中亞、歐洲
  • 【臺軍失聯飛行員向大陸方面投誠?國臺辦回應】有記者提問稱,臺灣...
    2020-11-25 10:59:11來源:FX168 【臺軍失聯飛行員向大陸方面投誠國臺辦回應】有記者提問稱,臺灣空軍一架F-16戰機11月17號起飛後失聯,正當臺灣全力搜救的時候,大陸網際網路上出現一則謠言,稱失聯飛行員向大陸方面投誠,已經在廈門機場降落,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朱鳳蓮表示,我想說明兩點,第一,大陸的網際網路是開放的,也是依法管理的。第二,我們也看到後續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個別勢力趁機煽風點火,惡意炒作,企圖轉移焦點,藉機挑動兩岸敵意和對抗,實屬別有用心。
  • 臺媒:世界越來越「依賴」大陸,臺灣怎麼辦?
    編輯:拾遺眾所周知,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就以飛速的發展,在經濟、文化、軍事等眾多領域都有著斐然的成績,臺媒也意識到世界對大陸的「依賴」正在不斷地加深,臺灣接下來將如何自處呢?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被全球依賴根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川普和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激烈角逐,如今川普或將面臨卸任總統,在卸任前他對中美緊張局勢又添了一把火。
  • 中美半導體戰爭之三 兩岸早期半導體發展差異探究
    美國發明了半導體並主導了這一行業,最頂尖的半導體人才在美國,臺灣在人才引進方面遠超中國大陸。以臺積電為例,總經理張忠謀去臺前,是德儀副總裁,分管半導體項目,有近30年半導體從業經驗。彼時,臺灣在美國科技行業從業者眾,人才眾多。據說,當年臺灣「科技教父」李國鼎僅一個月就在矽谷拜訪2000多名華裔科學家和工程師,可見臺灣在美人才庫之豐厚。
  • 臺灣陸委會宣稱,「大陸需要且依賴臺灣進口」
    ,且臺北分會場也罕見地沒有開放媒體採訪。受堅持已久的「反中抗中」指令影響,臺灣陸委會提出了兩點回應。首先就是依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及說明,在今年1月份至11月份,臺灣對大陸(含香港)的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9%,其中11月份的貿易總額為144.6億美元,較去年增長了17.2%。
  • 警惕美臺合作絞殺大陸半導體產業
    臺所謂「經濟部長」隨後表示,臺灣方面的確針對半導體生態系向美方做說明,也針對供應鏈重組議題第一次正式向美方做出說明。前幾天,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酈英傑在出席國際半導體展開幕式時提出,美臺應持續合作確保半導體產業維持全球龍頭地位,並表示美國聯邦政府會持續推動出口管制法規與「乾淨網絡」。
  • 臺灣曝光的3名「間諜」竟是臺灣自己人?而且都負責對大陸情搜工作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嶽姓男子及周姓男子面對媒體詢問是否為「大陸間諜」?兩人均不發一語。張姓退役上校則向媒體大吐委屈,他說:「澄清什麼我也不知道。我有去大陸,我是臺灣第一個特務。」張姓退役上校又說,自己是臺灣派去大陸工作的,你說什麼我聽不懂。「退役也可以去(大陸)呀!吸收個屁!我是去大陸保衛臺灣安全,是當臺灣的特務呀!保衛臺灣的安全。我是赫赫有名的一個大特務!
  • 「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會議不僅採用視頻連線的方式,在臺北分會場也沒有開放媒體採訪。 一是根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從今年1月到11月,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在內)的貿易總額達到195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9%,其中僅11月份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44.6億美元。之所以會有這麼傲人的成績,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宅經濟等新興科技開始興起,再加上美國對華為實行禁令,大陸扶持半導體政策等,拉動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海思跌出全球半導體Top 15,為什麼中國走不出半導體巨頭?
    市場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日前發布簡報,預測 2020 年排名前 15 的半導體供應商排名,其中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位居前三。 令人遺憾的是,上半年在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銷售排名第十位的海思已跌出了Top 15。
  • 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
    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 臺灣地區工研院舉辦了「眺望2021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達到新臺幣3.21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在當時,全世界半導體企業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英特爾、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晶片, 在自有的晶圓廠生產,並且自己完成晶片測試與封裝——全能而且無可匹敵。而張忠謀開創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   「我的公司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製造產品。」
  • 晉江大神韓脈脈2本小說:《你奈我何》《叫你丫作孽》,青春正好
    哈嘍大家好,我是菜菜!今天突然間就想起了一本幾年前看的小說了,竟然找到了又看了半天,就是《你奈我何》,所以今天推薦2本同作者的小說,希望大家喜歡!晉江大神韓脈脈2本小說:《你奈我何》《叫你丫作孽》,青春正好!
  • 臺灣陸委會稱「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會議不僅採用視頻連線的方式,在臺北分會場也沒有開放媒體採訪。臺灣對大陸貿易總額數據12月9日晚,臺灣陸委會公布了兩個消息。一是根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從今年1月到11月,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在內)的貿易總額達到195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9%,其中僅11月份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44.6億美元。之所以會有這麼傲人的成績,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宅經濟等新興科技開始興起,再加上美國對華為實行禁令,大陸扶持半導體政策等,拉動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
  • 汪峰2015新專輯單曲首發《流年啊 你奈我何》
    8月6日中午12點,汪峰新專輯新歌首發——《流年啊 你奈我何》,作為第一首主打歌,汪峰毫不諱言對此歌的偏愛,詞、曲、唱三位合一,汪峰將自己20年的心路歷程融入了歌中。然而,從搖滾到歌手,從音樂圈到娛樂界,人們要的早就不只是一個會唱歌的人,消遣明星也成了娛樂的一部分。    2015,汪峰第11張專輯準時推出,首發新歌,汪峰取的名字是:《流年啊 你奈我何》。也許,未能奈何汪峰的除了流年,還有一切的讚美或是詆毀,他還是那個老汪。    這個用手機代替社交的時代,聽汪峰的人內心還存有未熄滅的火。
  • 臺當局「得意了」,直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兩岸關係有益臺灣,大陸是臺貿易順差地兩岸關係在「經貿問題」上一直都處於難捨難分的狀態之中。
  • 臺灣最繁榮的城市,放在大陸是什麼水平?出乎你的意料
    在我的心目中,臺灣是一個極其繁榮的省份。早在20世紀60年代,臺灣就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領先於中國。上世紀90年代,臺灣在半導體、IT、通信等行業領先世界。特別是對父母來說,他們都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臺灣的發展。臺灣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臺退將:解放軍坦克巷戰無效,臺灣城鎮不像大陸都是土房子…
    你真的以為臺灣的城鎮,都跟你們(大陸)一樣是土房子嗎?」繼「大陸民眾吃不起茶葉蛋泡麵」、「吃不起榨菜」、「大陸大城市沒有下水道」等奇葩言論後,臺灣退役少將於北辰在政論節目《臺灣最前線》中,再一次秀出了「智商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