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鄉 看變化|河北省張北縣老鴉河村:農村政策好 返鄉創業忙

2020-12-14 河北新聞網

農村政策好 返鄉創業忙

——在張北縣油婁溝鎮老鴉河村

「你別小看這頭牛,可不便宜,它肚子裡還懷著牛犢呢,下了犢,養3個月就能賣一萬多塊。」10月3日,我剛回到老家張北縣油婁溝鎮老鴉河村,今年回鄉搞養殖的五叔,就指著一頭高大的肉牛高興地說。

同壩上所有鄉村一樣,我老家農村土地貧瘠,幾十年來,農民們廣種薄收靠天吃飯,往往辛苦勞作一年僅能勉強餬口。二三十年前,不甘於貧困的五叔李鳳全同村裡其他許多青年一樣,外出打工謀生。當過泥瓦工、技術員,也幹過小包工頭。風雨幾十載,終於在城市置了房,給兒娶了妻。

但這幾年,五叔卻頻頻把目光從城市轉向農村。「現在咱們農村和以前不一樣了,交通便利,農戶家裡又有車,從村裡到縣城也就一二十分鐘。」五叔說,他感到現在國家對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將來農村的發展大有前景。

五叔一直想回老家幹點什麼。經過考察,他發現最近幾年肉牛市場一直不錯,便琢磨起了肉牛種牛養殖。

想好了就幹。今年一開春,五叔就開始張羅。他在當地農業銀行申請了20多萬元低息養殖業貸款。9月,一個小型養殖場就落成了。國慶節前,五叔購買了8頭大母牛。

「一頭牛一年生一隻牛犢,兩年就能收回成本,三四年後就開始盈利了。」五叔興奮地說著,一欄養個十來頭,一年掙個十來萬塊錢不成問題。

老鴉河是個自然村,僅幾十戶人家。近二三十年來,村子裡的人一天比一天少,成了典型的「空心村」。也就在這兩三年間,老鴉河開始悄悄煥發出生機:先是在北京種菜多年的村民李有回鄉了,接著李振斌也回來了,今年五叔李鳳全也回來了……聽說,明年還有不少老鄉打算回鄉創業或就業。

不僅是老鴉河,回鄉後得知,在張北各鄉鎮都出現了農民返鄉回流的可喜現象,脫貧攻堅成果突出的鄉鎮,回流現象更為明顯。

「二三十年前,因為交通、信息閉塞,區域整體經濟發展落後,農民想要在這個地方有所發展太難了。」多年在基層工作的張北縣戰海鄉黨委書記米繼東說,現在隨著當地農業產業、養殖業、旅遊業等相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脫貧攻堅工作不斷開展,加上網際網路的普及,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農村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農民返鄉回流是自然而然的。(河北日報記者李豔紅)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三創四建|河北省多項政策打造大眾創業升級版
    3月底,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經營旅館生意的劉佳凱拿到了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這也是河北省第一筆全程網上辦理的創業擔保貸款。同樣是創業者,除了資金支持外,柏鄉縣王家莊鄉南張村的張曉利,還在縣人社局創業培訓中獲得了能力提升。「得益於『創業培訓+小額貸款』套餐扶持模式,我學會了經營和管理,開起了自家的小超市。」
  • 最長供暖季結束 450餘名張北縣司爐工返鄉復農
    北京10年來最長供暖季於3月31日24時結束,4月1日上午,450餘名來自河北省張北縣的司爐工統一乘坐大巴車,4個多小時以後,他們將回到家鄉,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做準備。西城區人社局副局長區磊介紹,根據人社部《關於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 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西城區主動對接對口扶貧地區張北縣,經過協商後,提供返鄉交通經費9萬元,並從張北縣租用了17輛大巴車,採用「點對點」的包車方式,進京接司爐工們返鄉。在返回張北的大巴車上,這些忙時務農、閒時務工的司爐工們戴著口罩有說有笑。
  • 九部門出臺硬舉措 培育百萬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
    以「頭雁」推動農村雙創「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等1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到1500萬人以上,帶動就業人數達到6000萬人左右。」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文思睿 攝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作者 文思睿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 【關注「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新聞發布會③】張北縣:四大...
    4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新聞發布會。圖為發布會現場。河北省張北縣小二臺鎮大農種業公司的院內一片繁忙:分揀土豆、切塊、打包、裝車……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4月初,我就來這裡打工了,每天能掙120元。」小二臺鎮德勝村村民李英花說。  這是張北縣利用特色產業推進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 張北縣人民政府再發重要通告!事關...
    張北縣人民政府再發重要通告!事關......張北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殯葬改革的通告為革除喪葬陋習,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河北省殯葬管理辦法》和《張家口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殯葬改革的通告》的有關規定
  • 返鄉創業 打造「多肉王國」(2)
    新華社照片,石家莊,2020年12月2日返鄉創業 打造「多肉王國」12月2日,張曉東在「多肉花園」給多肉植物澆水。今年30歲的張曉東是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曲周鎮臨堂村人,大學畢業後在邯鄲工作。一次回鄉探親時,他了解到家鄉曲周縣推出了針對返鄉創業的諸多優惠政策,張曉東動了心。2014年,考察多肉植物的種植前景後,張曉東開始紮根鄉村的創業計劃。
  • 李德壽:返鄉創業 從沙發起步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出臺,激發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選擇返鄉自主創業。2016年,返鄉農民工李德壽回到家鄉湖北省黃崗市羅田縣白蓮河鄉李家垸村,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李德壽告訴我們「在外面打工工資低,自己也不夠用,想幫助家族無能為力。後面還是決定自己創業,因為我自己也在家具廠幹過多年,回來之後就開了這個沙發廠,走上了創業之路。」
  • 西充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路徑,2800人已返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
    目前,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主體規模正不斷壯大,創新創業內生效力持續增強。 精準施策 為返鄉下鄉創業注入鮮活力 西充縣圍繞創新機制促進創業模式多樣化、立足稟賦促進創業業態差異化、以點帶面促進創業發展規模化,不斷為返鄉下鄉創業注入鮮活力。
  • 「三創四建」創業就業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唐山舉辦
    河北日報訊(記者解楚楚)為推動「三創四建」活動深入開展,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河北省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12月16-17日,河北省「三創四建」創業就業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唐山市舉辦。本次活動以「聚動力增活力 穩就業保民生」為主題,目的是宣傳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展示創業就業新成果新經驗,引領創業就業服務向全方位深層次發展,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進一步增強企業活力,推動人社系統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助力全省「三創四建」活動深入開展。
  • 返鄉創業的「歸雁」是什麼吸引他們留在大巴山
    「築巢」引人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對返鄉創業者有政策支持巴中市巴州區大和鄉界牌村,新建的食品加工廠內,做電商的何九江正和工人一起研製豆製品,「再過幾天,工廠就能開工咯!」築好「巢」才能引來「金鳳凰」。近年來,巴中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出臺各類回引政策,在稅收減免、用地支持、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為農村扶貧產業注入了發展動力。「路、水、電都不愁了。返鄉創業,在工商登記、稅費減免等方面還有優惠。」何九江2015年回到老家做電商,幫村民在網上賣醃臘製品、豆瓣醬等土特產品。
  • 今年河北為113.86萬人提供創業服務,城鎮新增就業85.18萬人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解楚楚)為推動「三創四建」活動深入開展,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河北省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12月16日至17日,河北省「三創四建」創業就業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唐山市成功舉辦。
  • 貼心服務吸引「歸雁」返鄉創業
    「返鄉創業初期,我的啟動資金不夠,在縣人力社保局幫扶下,向銀行貸了一筆錢,還享受了貼息,對創業的資金周轉幫助不小。」 一說起創業擔保貸款,慶元縣劉李芬電子商務服務部總經理劉李芬眼神中充滿著感激之情。
  • 武衛東到張北縣赤城縣調研檢查
    5月3日,張家口市長武衛東到張北縣、赤城縣調研檢查農村黨建、脫貧攻堅、安全生產、項目建設等工作。張北縣大西灣鄉閆家坡村空心村治理及聯村並建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入住,武衛東認真聽取相關情況介紹,併到老黨員鄭有福、貧苦戶劉萬全家中走訪,詳細了解他們的身體生活、家庭收入等情況。在郝家營鄉腦包窪村,武衛東走訪慰問了已脫貧群眾任志英和王巨庫,並與鄉村幹部,駐村工作組座談交流。
  • 回家鄉 看變化|「河豚小鎮」鮮飄千裡
    鄉親們的生活又發生了哪些新變化?今起,本報推出「回家鄉 看變化」專欄,記者們借國慶中秋雙節回鄉之機,走城鎮,進村莊,串街巷,訪鄉親,記錄人興業旺的景象,感受家國安寧的幸福,傾聽鄉村振興的律動。敬請關注。&nbsp&nbsp&nbsp&nbsp不食河豚,焉知魚味?吃了河豚,百鮮無味……中秋,正是家鄉曹妃甸河豚味美肉肥的好時節。
  • 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
    ,重點建設了12個青年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和56個青年助力鄉村振興重點村,並從政策、人才、創業、幫扶多個維度,做好配套保障工作,引導廣大青年返鄉參與鄉村建設發展。記者在鄧山村看到,鄧山青年返鄉創業孵化中心和附近的鄧山茶館已成為周邊高校創業青年的聚集地。該孵化中心由增城區青年創新創業協會運營管理,以「網際網路+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的形式,為返鄉青年提供諮詢、培訓、資源對接、創業項目扶持等服務。
  • 「90後」陳永東的返鄉創業「魔術夢」
    但他考慮到父母年歲已高需要照顧,2015年底,陳永東攜妻子返鄉回到江西全南縣創業,通過入駐全南縣創新創業(電商)園(以下簡稱「雙創園」),開始了自己的線上「魔術夢」。 「回鄉之前都是線下表演,主要是商場開業、婚禮現場表演等。由於小縣城缺乏市場,回到家鄉3個月,僅表演了5場,那時真可謂是入不敷出。」回憶起返鄉創業初期的艱辛畫面,陳永東仍記憶猶新。
  • 能人返鄉 帶富一方
    放下城裡紅火的生意,回到農村。在甘肅,返鄉創業的「能人」越來越多。在外闖蕩打拼後,他們思想開放、視野開闊,為家鄉帶回了資金、技術和產業。同時,生於斯長於斯的他們,對故土、鄉親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更了解本地的優勢與短板,在發展過程中少走了很多彎路。在他們的激發和帶動下,鄉親們振興家鄉的動力更足了。
  • 魯山縣張店鄉:返鄉創業作貢獻 美麗鄉村展畫卷
    當地的群眾反映,幾年前,劉灣村還是一個髒亂差的後進村,在武須臣等返鄉創業人士的鼎力支持下,一步步蝶變為一個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的新農村。武須臣早年在廣東做玉器、陶瓷生意,發家之後,2016年返鄉創業,被推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