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的新橋車站一直是日本老男人的聖地。可是現在你如果路過這裡時,會經常看到一群日本中老年男子聚集在這裡,他們不顧行人們的眼光,站在啤酒箱上,歪著頭、兩手抱胸,高呼:"親愛的,我愛你!"。
這些人都是"日本大男子協會"的成員。這群中老年男士,正在向他們的老婆表達"愛的呼喚",希望挽救他們的婚姻。他們的種種舉動,都是在傳達一個中心思想:老婆,對不起!而通常情況下,他的太太就站在旁邊。
這群日本中老年男人並沒有瘋,他們這樣做,是因為2006年4月日本頒布了一項新的法律規定:日本女性提出離婚,在財產分割時,最高可得到男方退休金的一半。此項新法一出爐,日本的離婚案激增了6.1%,且95%是由女方提出的。這些向老婆公開表白的中老年日本男人,正在用他們的行動,試圖挽救他們的婚姻。
日本中老年人離婚的特點
日本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國家。日本人的心中,有著強烈的傳統家庭觀念。 20世紀 90年代以前,日本的離婚率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中一直處於較低水平。但自上紀 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離婚熱,離婚率逐年上升,甚至超過了法國這樣追求個性和浪漫的國家。日本人的婚姻正在經歷一個歷史上的最大動蕩,居高不下的離婚現象也成為當今日本社會的敏感問題。
在日本不斷攀升的離婚請求中,中老年日本人的離婚現象越來越多,為格外引人矚目。2009 年,日本有 40106 對婚齡在 20 年以上的中老年夫婦請求離婚, 比十年前增加了將近 5 倍。
一般來說,婚姻在維持幾十年後,就相對穩定了。 但是日本社會卻出現了與傳統相悖的確的中老年離婚熱,這種反常的社會現象, 在日本社會產生了很大的震動。日本道德協會會長天野秀一表示:"新法讓日本男性不得不重新思考岌岌可危的婚姻,特別是即將退休的日本男性,他們退休後既不會照顧自己,還要失去大半的財產,離婚就等於被判處死刑。"
過去, 中老年人離婚在日本是很少見的事情。一般人都認為, 中老年夫婦有著漫長的共同生活經歷, 彼此間更加了解,婚姻、 家庭理應相對穩定, 但實際並非如此。
20 世紀 70 年代, 日本中老年離婚的現象不多見, 只佔離婚總數的 5%。到了八十年代,這個比例增長到12%,仍然屬於正常範圍。但到了90 年代,中老年人離婚率顯著上升, 並逐年增加 。2007 年,日本有 40353 對婚齡在20年以上的夫婦提出離婚,成為最大的離婚群體。
中老年處於人生的成熟之年,隨著中老年離婚的增多,日本針對這一現象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熟年離婚」。這個詞專門用於形容婚齡在 20年以上的中老年夫婦離婚。熟年離婚往往伴隨男性的退休而發生,也被稱為 「退休離婚」。
與低年齡段離婚不同, 95%以上的中老年離婚, 都是日本女性提出的。根據調查,日本 50 歲到 60 歲的女性中, 有六成有過離婚念頭。到法律事務所諮詢離婚的, 也是中老年婦女居多,這是為什麼呢?
在傳統的日本家庭中,男性負責工作養家,女性則專心持家 。年輕時,丈夫忙於工作應酬,早出晚歸,交流的圈子主要是工作中的同事;妻子作為專職主婦,在家做家務 、照顧孩子,主要交流對象是孩子同學的家長、社區的鄰居。夫妻生活在兩個沒有 「交集 」的圈子裡。丈夫退休後,失去了往日的交際圈子,加上又不會做家務,不擅長與妻子、孩子交流,生活還需要妻子伺候,因此遭到妻子的反感, 被妻子視為享受晚年生活的障礙 。因此,很多中老年婦女在丈夫剛剛退休之際便提出離婚。
日本社會老年離婚熱的原因
日本是一個綜合國力居於世界前列的發達國家,生產力水平的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非常豐富, 幼託 、養老、醫療等社會服務行業相當完善,家務勞動也基本實現了社會化,人們不用為基本生計忙碌,因此不再拘泥於單一的家庭生活,更加注重和追求精神生活享受 。
《日本國憲法》 規定: 婚姻建立在自願、 平等的基礎上, 夫婦協力、 共同維持。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本人的家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日本家庭講究男尊女卑、 長幼有序、長子優先的家庭關係被打破,幾代同居的大家庭越來越少, 以夫婦為核心的小型家庭逐漸增多。
戰後幾十年來,日本女性也慢慢步入社會,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女性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夫婦關係逐漸成為家庭關係的中心和重心, 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女性開始更加重視婚姻的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日本人對離婚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日本男性大多都是工作狂,他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一旦回到家中, 卻什麼家務也不知道幹,也不知道如何生活。很多男人在生活上婚前靠母親,婚後靠妻子,使得很多日本女人都患上了「丈夫在家症候群 」。
女性的覺醒和女權意識的復甦,也是日本社會老年離婚熱的重要原因。如果說日本女性在結婚後還能忍受照顧小孩、做家務、照顧丈夫的話,許多日本男性對她們的付出不理解,不尊重,也大大傷了她們的心。根據統計,7成以上的日本男人認為妻子在家很輕鬆,根本不需要自己幫助做家務。
如果說丈夫工作辛苦,日本女性可以在這個時候容忍丈夫當「甩手掌柜」的話,退休後還不會也不願做家務的男性就成為了「行走的垃圾」。 日本婦女正是討厭丈夫不能適應角色的轉變,退休後仍然想要自己全天伺候而感到痛苦不堪。 所以她們把退休後的丈夫看成是自己享受晚年生活的障礙,因而提出了離婚。
日本中老年女性離婚的底氣
日本為了更好地保障中老年婦女權益, 於2004 年通過了養老金制度改革法。該法規定,不論丈夫是否同意,離婚時專職家庭主婦都可以分割丈夫一半退休金。
為了配合該法案的落實,日本社會保障廳從 2006 年 10 月開始, 對50 歲以上工薪族實行提供年金信息制度, 以便在中老年女性提出的離婚訴訟中,作為法院判決分割丈夫退休金的依據。
這一制度的出臺, 在日本中老年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日本的年金制度,是日本人在工作時每年上交的,到了 63歲時,政府每月按一定數量返還給本人的一項養老制度。長期以來,中老年女性由於沒有交納年金,年老後沒有收入來源,使得她們沒有底氣提出離婚。隨著這項法律的實施,妻子離婚時可以分到丈夫年金的一半,這就使得她們離婚後的生活沒有後顧之憂。因此很多之前因為經濟原因忍氣吞聲的日本女性,也可以大膽地向丈夫說:「我們離婚吧!」
養老金改革法出臺後, 很多律師事務所專門登出協助離婚廣告, 為有離婚意願的中老年女性分析離婚的最佳財產分割方案, 有針對性地給出離婚的對策,招來了大筆生意。 許多在婚姻中備受冷落的日本女性在丈夫退休的當天提出離婚,要求分財產過自己想過的日子。還有一些婦女雖然沒有馬上提出離婚,但也在盤算離婚後可從丈夫手中獲取多少財產。
「熟年離婚」的影響
中老年夫婦的離婚, 給日本的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他們的子女們在父母離婚後,要擔心單身父母未來的生活、 父母生病時的護理不便, 出嫁的女兒也會有沒有了娘家的感覺。
根據日本的退休金分割法,離婚時妻子可以分割丈夫一半的退休金和財產,這讓日本老男人本來就不多的退休金更加捉襟見肘。離婚以後,這些日本老男人很不容易找到新的伴侶,離婚所帶來的精神空虛和孤獨也讓他們難以適應,尤其是對於不會做家務中老年男性,更是無法適應獨自生活的寂寞和生活上的不便。
據東京都監察醫務院 統計,老年人的「孤獨死 」中,60到70歲的男性居多,中老年男性也是自殺的主要人群 。2009年日本自殺人數達30707人,其中65歲以上男性佔比4成以上。婚姻的失敗,晚年的孤獨,生活的不便,是日本中老年男性自殺的主要原因。
「熟年離婚」讓男人從一個穩定的生活突然陷入一個人財兩空的境地,讓他們感到失去生活的意義。 所以,「熟年離婚」不僅是家庭問題,還是個社會問題。 隨著日本老齡化社會的日益加劇, 「老老護理」的情況會越來越普遍,老年夫妻的離婚,讓子女不得不承擔起這一部分護理負擔,有些子女不堪重負,也使得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沒人照顧的老人。在日本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背景下,「熟年離婚」對整個日本社會的衝擊也是不容小視。
我國現在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離婚案件近年來也不斷上升,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是整個社會必須考慮的問題。 因此如何汲取日本的經驗教訓,保障社會的和諧,也是我們應該面對且重視的一個新的社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