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欲望滿足的瞬間,即是償還的時刻」
玄幻且揭露人性的影視劇《第八號當鋪》,用一個個精彩的單元劇說明:過度沉溺在追求欲望的快感中,勢必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相傳在「第八號當鋪」,不論什麼欲望,都能如願以償。
前提是需要等值交換,金銀財寶、健康、智慧、壽命、感情,甚至是靈魂。
魔鬼利用人類無止盡的欲望和貪婪,引誘交易。為了滿足欲望,人類與魔鬼的一次次交易,只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魔鬼挑選的「管家」韓諾,原本家境優渥,妻賢子孝。為了保護家人,他典當愛情,交換他的妻子一生幸福。他的妻子遇見多位可以託付終生的良人,卻依然堅守愛情,等待著他的歸來。為此,兩個相愛的人,錯過了一生。
「第八號當鋪」的只能典當不能贖出,在某種程度上,和人生沒有後悔藥,不能走回頭路的道理,異曲同工。
02為了滿足欲望,你準備付出多少代價?
不知何時,超前消費似乎成為了一種流行,不論是信用卡、房貸、還是花唄、白條,似乎都是很多人日常物質生活的必備。即便手中沒有足夠的收入能力,依然能通過信貸工具,實現自身經濟緩衝,實現「圓今天的夢」。
很多人在消費貸款之處,根本想像不到自己會付出怎樣未知的代價……
世界奇妙物語2018春季特別篇《關注者》中,由白石麻衣飾演一位熱衷在網絡打造「白富美」人設的女孩。和拼夕夕女孩不同的是,她每次在社交軟體上曬出的奢華美好生活,都是靠自己真金白銀刷出來的,活在虛假的虛榮中,一次次刷爆信用卡,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逐漸迷失自己。
這種「精緻窮」的生活,似乎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常態。一邊盡情享受精緻奢華的生活,一邊節衣縮食過著窮苦的生活。
在北京工作三年的小月,朋友圈動輒精緻下午茶,新鮮有趣的休閒活動,偶爾還曬一曬旅遊的好風光,學習的心得,漂亮的自拍。月工資8000元,在北京勉強還算過得去,雖然負債7—8萬,但是她從來不為自己的債務發愁。她認為「哪個年輕人還沒有信用卡?身邊很多認識的人,工資沒她高,信用卡欠得更多,不也是一樣過得很好嗎?」
在瀋陽工作五年的小婷,最近嘗到了超前消費的苦果。表面上看一個月工資5000元,衣食無憂,可實際上她卻入不敷出,經常「拆東牆補西牆」。沒有完善的理財規劃和存錢意識,收入最高的時候就是她欠錢最多的時候,因為對自身的收入過度自信,所以她才會肆無忌憚透支未來收入。
結果因為公司裁員,小婷一下子斷了收入來源後,各種欠款便不能及時還上了。她只能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辦理不同的信用卡或者借取其他貸款,又或者是跟朋友們借錢周轉,來度過眼前的難關。
據悉,2019年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數據顯示,在我國的年輕人群體中,信貸產品產品滲透率達到86.6%。在調研訪問環節中,接近半數的年輕人表示「使用信貸產品是一種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據尼爾森的調研數據,網際網路分期產品的用戶中,35%的人對未來就業更有信心,45%的人對未來收入更有信心,而這或許就是很多人能超前消費的底氣。而他們在超前消費之初,或許根本沒想到會落到「以貸養貸」的結果,只有在不堪重負時才會引起警覺。
03「以貸養貸」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小雅剛剛畢業不久,想要買一個新手機,手中的錢不夠,分期12期,每期300元。
平常日常生活中,喝奶茶、逛街吃飯、加上偶爾給自己買一些口紅化妝品。沒有追求消費過奢侈品,也沒有任何不良的昂貴的嗜好,可是信用卡的欠款就是在這種看似日常的堆積中,逐漸加大。
一是因為信用卡等信貸工具具有獨特的失真感,無法真切感受到消費數額的增加。 二是因為沒有合理評估消費承受能力,消費不理智,日常花銷沒計劃,導致債務累積。
這種債務問題的加大,其實是很悄然微妙的,不會絕對失控,但是也會讓人越來越吃力。
在接觸超前消費之前,可能很多人還是量入為出,生活相對平衡。可是在接觸到超前消費後,被膨脹的物質欲望所惑,自身的消費習慣發生極大變化,在物質消費中,越發依賴銀行、信貸機構。
很多人發工資,第一反應不是如何規劃存錢,而是第一時間還貸款。
資金周轉不靈,多頭借貸,陷入到「以貸養貸」的困境。而「以貸養貸」造成的困境,其實很多人都了解,苦不能抽身的原因在於「戒斷成本高」,如果「以貸養貸」被撕開一個開口,很容易讓整個「以貸養貸」的債務鏈崩盤,陷入負債深淵。
在「以貸養貸」的壓力下,選擇不同的解決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後果。
第一種:尋求上岸的辦法,尋求外力的幫助,向親朋好友撕開自己光鮮體面的遮羞布。放棄自尊和驕傲,坦誠自己的不堪。第二種:苦苦維持當前的現狀,過著一如既往的辛苦日子,希望在未來的一天會打開突破口。第三種:「破罐子破摔」,轉向「擼口子」大軍。通過加入各種社交平臺,以所謂「抱團取暖」的方式,進階「以貸養貸」的還款方式。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從「欠債還錢」變成「擼的錢越多賺的就越多」,對借錢行為「上癮」,對無力還款的「理所應當」,不在意徵信,與「催收」對著幹,與社會倫理道德相違背,通過不斷借取新的貸款形式來擴大債務,這種「擼口子」行為與耍流氓何異?
04「欲望」與「以貸養貸」的距離
「欲望」是當前的一種需求體現,而「以貸養貸」則是要承擔借貸的不良後果。
就比如在2020年疫情「黑天鵝」的來臨,讓很多人措手不及,直面現實中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壓力。過度追求欲望,其實就是透支未來,將自己從享受欲望滿足的過程中,推向「以貸養貸」的不良後果。
因此,生活中要克制欲望,科學理性消費,合理使用信貸產品,才會更好的實現資源的跨期配置,讓自身遠離「以貸養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