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皇帝都很難活過40歲?五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為尷尬

2020-12-27 騰訊網

中國悠悠五千年朝代史,共誕生八十三個王朝,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其中「帝」為397人,「王」為162人。那麼,在這些帝王之中,壽命跨度能有多大呢?由於先秦時期的計年方式未能達成統一,容易出現錯亂,暫時將這一時期的帝王排除。

從秦漢時期到清朝末期,壽命最長的皇帝為乾隆,享年八十九歲;壽命最短的是東漢殤帝劉隆,年僅兩歲。歷史上能夠確認出生年月的帝王有209人,他們的平均壽命均達到39.2歲,這也就是說,古代皇帝很難活過40歲這個坎兒。網上普遍流傳:古人平均壽命為35歲的傳言,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皇帝的壽命還是要高於普通百姓。其實,關於古人平均壽命35歲的說法,還是不夠準確。

古人與現今人們計算平均壽命的方法不同。古時候,許多因多種因素死亡的百姓,也會被計算入平均壽命,勢必會拉低古人的平均壽命值。古代多亂世,國家常年徵戰殺伐,對抗外敵、平息內亂,造成大量人口折損,由此,使得平均壽命過低。

古人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57歲,這樣算來,古時百姓還是挺長壽的,與之相比,皇帝平均39.2的壽命,則顯得刺目了許多。按理說,皇帝作為一國天子,富貴、權力享之不盡,那麼,為何會如此短命呢?

非正常死亡——所謂非正常死亡,自然首先要脫離「生老病死」中的「老病」,跳出了這個生命循環,出現死亡,便就是非正常死亡。古時誰能擁有皇位,便等於擁有天下,在巨大吸引下,難免會有野心之輩以身犯險,奪取皇位。

緊張情緒——通過第一條便可知曉,通常有憂患意識的皇帝,身坐高位必然沒有那麼輕鬆。他不僅要提防國內權臣勢力,更要擔心外部蠻族入侵,有時候還要防止手握兵權的大將造反,長期心力交瘁,必然會損害身體。

繁重工作——歷史上除了部分因昏庸無道滅國的帝王外,更多的帝王則是倒在了繁重朝政上。尤其是一些開國君主,建立新的江山後,國家百廢待興,自然要勤於政事,改革民生。

身為一國之主,承受的壓力與挑戰是尋常人難以體會的,但凡歷史上能夠留下功績的帝王,都有著自己勤奮一面。比如:秦始皇就有個習慣,每天必須看完120斤的竹簡;朱元璋每天早起處理政事。大多數都是享樂或者理想主義,要麼就是因為權臣本身的鉗制,比如:嘉慶啊光緒之類的,雖然不能叫沒有才能,但是,沒有魄力和實力打破掌握實權的人的格局,所以,他們多數則會自暴自棄安於享樂了。

精氣損耗——皇帝之所以令人羨慕,除了至高無上的權利,當然還有後宮三千佳麗。妃子眾多,也是造成皇帝短命的一個原因。任何事情達到極值,都會適得其反,房事亦如此。

能被選進宮內當妃子的,姿色定然是極其出眾,陪伴在皇帝身邊的女人,更是萬中無一的美人。試想一下,倘若是你每天置身於百花簇擁之中,能夠做到心靜如水嗎?恐怕是個正常男人都達不到這種境界吧,皇帝也是人,他同樣如此。

遺傳因素——清朝皇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正是遺傳因素與政治壓力最終導致光緒患有滑精、癆症等多種疾病。開國皇帝皇太極,享年51歲,他11個兒子中長到16虛歲以上的成人共7位,4個早夭;14個女兒中13位長到16歲以上,只有1位15歲死去,子女早夭的比例為20%。第二位皇帝順治帝,患天花而死,終年23歲,共8個兒子、6個女兒,子女早夭比例為43%。第三位皇帝康熙帝,享年68周歲,共生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子女早夭的比例為51%。

試想一下,這樣的基因,之後怎麼能生出長命的皇帝呢?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養尊處優,為何平均年齡不到40歲?哪些原因導致的?
    在這裡先按照秦漢到清末來算,壽命最長的為乾隆,89歲;壽命最短的為劉隆,2歲。歷史上,能夠查到有明確出生年月日記載的帝王有209人,這些人的平均壽命為39歲。根據網絡上傳出的古人平均壽命,皇帝平均壽命還是略高一些。當然了,這個不是一定準確的,只是一個大概率。
  • 明朝16個皇帝,大多活不過40歲,真實原因原來在於這個人
    還有一個更奇怪的地方,明朝中後期的許多皇帝,他們的壽命都很短,不但壽命不長,而且生殖力也很差。看看朱棣的生育情況,朱棣有四個兒子,另外還有五個女兒,雖然不像朱元璋那樣能夠生兒育女,但也非常好。兒子朱高熾非常好,生了十個兒子七個女兒,生兒育女也非常好。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皇帝往往一代不如一代?原因很簡單
    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很少有能超過300年的,除了漢朝和宋朝,期間還中斷過一次。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還是封建王朝的皇帝基本都是一代不如一代,那為什麼歷朝歷代都會這樣呢?
  •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為什麼壽命很短?四大因素決定皇帝想長壽都難
    人自從懂事起,就會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我家的孩子四歲的時候,我教她念一首古詩,叫示兒,當念到詩的最後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時候,我的女兒突然看見書中的一幅插圖,上面畫著一個生病的老人,親人們在一旁守候,女兒就十分惋惜地問了我一個人類的終極問題,人死了會去哪裡?
  • 古代傀儡皇帝,一個活的比一個憋屈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古代的皇帝中如果太過於懦弱或者自己手中大權旁落的話就會被人所架空稱為所謂的傀儡皇帝,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古代傀儡皇帝的故事,一個活的比一個憋屈。傀儡皇帝的悲慘故事1、 漢獻帝在漢靈帝死後少帝即位,當時他的年紀才只有9歲,所以在他即位後國家的權利就被掌握在皇太后何氏的手中,由於大權旁落最後在董卓的西涼軍打入京城中被廢掉了少帝立了陳留王這就是漢獻帝了,漢獻帝在董卓和曹操的手中當了很久的傀儡皇帝,是歷史上做傀儡皇帝最久的皇帝
  • 古代皇室和親為何都是公主遠嫁,而不是娶外族公主?原因很致命
    和親,也被稱為」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與外族或者外國出於各種目的而達成的一種政治聯姻,通常都是古代中原王朝找一個「公主」遠嫁蠻夷,但是細心的小夥伴們就發現了,貌似幾千年的和親史上都是中國公主遠嫁,而不是迎娶外族公主,這究竟是為何呢?
  • 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原因很簡單
    然而那終究只是幻想罷了,朝代最長的也就是400年而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自詡為皇帝,並且將後世的皇帝取名為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不過僅僅在他死後不久,由於秦二世的胡作非為,秦朝僅僅持續了15年就滅亡了,那麼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
  • 順治共有八個兒子,卻讓一個不得寵的庶子成為了皇帝,原因為何?
    孝惠章皇后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進宮,當時年紀只有十三歲,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順治帝駕崩,在她進宮的六年時間裡,也沒有誕下皇子,在順治去世後,她收養了一個侄女作為養女。
  • 大皇帝十七歲的奶娘,為何能被皇帝專寵直至離世?原因很簡單
    大皇帝十七歲的奶娘,為何能被皇帝專寵直至離世?原因很簡單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中國古代皇帝都是後宮佳麗三千,有著數不清的女人。皇帝特別喜歡某個妃子也並不稀奇,但是像明憲宗朱見深寵愛比他大17歲的萬貴妃,這種稀奇事確是史上絕無僅有的。明憲宗寵愛萬貴妃到了什麼離奇的程度呢?
  • 同治皇帝為何才19歲就早逝了?如此荒唐,能活到19歲已是高壽
    更為荒唐的是,漢武帝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方士。不過最終可知,漢武帝為了長生不老而做的一切都沒有起作用。 既然如此,歷朝皇帝都應該是非常珍惜生命的,沒有特殊情況,即使不能長生不老,至少也能比較長壽。所以這會引發一個思考:「同治皇帝為何才19歲就駕崩了?」如此荒唐,能活到19歲都算是高壽。 不能長壽的原因 雖然很多帝王都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但是他們所採用的方式不對,這些方式恰恰使他們與長生不老背道而馳。
  • 曹丕不到40歲就去世了,身為曹魏的皇帝為何如此短命?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要是日夜操勞的人都會容易早早衰老,三國中講的比較多的就是蜀漢和曹魏,這兩個國家在生存時間上來說是差不多的,成立的時間相差沒幾年,結束的時間也差不多,蜀漢的皇帝就是劉備和劉禪,但是曹魏是有五位皇帝,為什麼曹魏的皇帝都是這麼的短命呢?曹丕只活40歲不到就去世了。
  • 五等分新娘:風太郎為何不全要?或許是這三種原因!
    目前《五等分的新娘》第一季動畫已經完結,劇中除了埋下了一張「起始的照片」伏筆外,根本看不出誰會笑到最後。不過,漫畫卻不一樣,隨著劇情的不斷進展,過去被埋下的伏筆開始揭曉了,尤其是這張「起始的照片」伏筆的揭開,直接將一直進行助攻的「四葉」推上了贏家的寶座。
  • 順治去世前有7個兒子,為何最後讓一個不得寵的庶子當了新皇帝?
    簡而言之,古代的繼承制是嫡子、長子優先,有嫡長子那是最好不過的。這種體制自西周起就一直沿用,直到今天,長子優先的原則仍然存在。而且在歷代王朝,大多數皇帝首先考慮的也是嫡長子,那些由非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大都有其原因。比方說李世民,他是嫡次子,卻是被殺的弟弟李建的兒子。
  • 大清朝為何短短二百多年就亡國?有五個致命原因,內憂外患壓摞了
    朝跟明朝不一樣,明朝滅亡主要是因為腐敗,各個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不理朝政。最後滅國並不過分,但是清朝歷朝歷代的皇帝卻是非常努力,對國家大事也很上心。但是清朝最後卻同樣滅亡。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不是什麼氣數已盡,而是因為別的各種原因。
  •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共有26個兒子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而且,他的子嗣很旺,共有26個兒子,這些兒子後來又繁衍成百萬之多之多的明朝宗室子弟,而明朝的藩王之中最長壽的當屬代府襄垣王朱成鍨,活了整整92歲,他是代王朱桂的後代。
  • 古代皇帝為啥不讓嬪妃哺乳自己的兒女,而是找奶娘?原因很簡單
    ——慈禧《可憐天下父母心》古代,皇后和嬪妃生孩子並不是罕見的事情,但是,他們生下來的孩子都不是自己餵養,而是都交給奶娘來餵養。說到這裡,有很多人可能就有疑問了:為何親生母親不餵養呢?難道是不想?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保護孩子。
  • 為何清朝最後三個皇帝都無後代,王爺卻子女成群
    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最後三個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都沒有一子半女,等於是絕後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普通人沒有後代,是家族的不幸;皇帝沒有後代,卻是整個國家的悲哀。因為,皇帝沒有後代,就無法找到正統繼承人,從而引發政治災難。
  • 他們活了多少歲,算不算短命皇帝
    據史書記載,漢文帝是病逝的,具體是什麼病,目前還不知道,但從漢文帝一生的經歷來看,除了患病,還有以下幾個原因:漢文帝出生於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88年,當時漢文帝只比漢景帝大14歲,如果再算上懷胎十月,那漢文帝13歲結婚,這還不算什麼,最神奇的是,漢文帝在成為皇帝前,還有4個嫡子,注意,4個嫡子,那就是一個母親生的,那漢文帝結婚幾年?
  • 明朝猛將常遇春,為何年僅40歲就突然暴斃?死亡原因是啥?
    ,提起這四個字,必定伴隨無數的殺戮,不過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明朝的統治雖然後期民不聊生,但是卻深入人心。但是,在洪武二年,常遇春突然離奇暴斃而亡,朱元璋痛心不已,可歷史上,僅以「暴疾卒,年僅四十」也因此,常遇春離世的原因給了後人遐想的機會。
  • 兩宋在對外戰爭上為何總是失敗?有一致命原因,不敗才不科學
    話說宋朝是一個比較畸形的朝代,比如說宋朝的經濟十分強大,文化也很強盛,但是,在對外戰爭的時候卻不斷失敗,而這其中存在一個致命的原因,因為這個原因,宋朝的敗亡已經成為了定局,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圖片:宋朝文人作畫劇照二、宋朝的短板而軍事是宋朝的短板,在宋朝的對外戰爭中,對於相對弱小的西夏,宋朝都沒能做到輕易覆滅,甚至因為金朝和元朝的強大,宋朝兩次亡國,那麼,宋朝的軍事為何如此孱弱?其實原因在於宋朝缺乏名將,當然,這個說法可能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但的確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