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為何短短二百多年就亡國?有五個致命原因,內憂外患壓摞了

2020-12-03 天天拉呱

朝跟明朝不一樣,明朝滅亡主要是因為腐敗,各個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不理朝政。最後滅國並不過分,但是清朝歷朝歷代的皇帝卻是非常努力,對國家大事也很上心。但是清朝最後卻同樣滅亡。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不是什麼氣數已盡,而是因為別的各種原因。

第一,清朝雖然沒有昏君,但是後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戰略。看不到世界的變化。在清朝這麼多皇帝當中,康熙皇帝已接觸西方最為積極,也的確看到西方很多東西的好,學到很多先進知識。不過這不過是康熙皇帝那麼多愛好中的一種,他並沒有把這種愛好當作力量裝備國家。而乾隆皇帝是被大家詬病的昏君,因為這個人不過是得到了好的家業,自己並沒有什麼突出本事,最後英國使者都找上門來了,乾隆皇帝也不願意搭理他們。

第二,原因是清朝安定太久了,國家開始腐敗,外國人一旦打進來,根本就反應不過來。在清朝剛開始的時候,朝廷裡面的風雲爭鬥就沒有停下來過。皇太極兄弟鬥爭甚至跟多爾袞鬥爭,康熙跟鰲拜鬥爭,雍正皇帝、九龍奪帝等等,從來就沒有消停過。但是在雍正皇帝開始,國家就安定下來,漸漸進入和平發展時期。這時候乾隆皇帝任用奸臣,尤其是和珅貪汙程度令人髮指。從此之後,清朝後世貪汙不斷,慈禧更是超越前人,成為最奢侈貪汙的太后之一。

第三,原因是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打擊。清朝本來非常強盛,但是太平天國一起來給清朝造成猛烈衝擊,死了多少人先不說,直接就把清朝財政掏空。導致後來清朝沒有軍費,只得讓曾國藩這些人自己籌錢。清朝的財力本來就捉襟見肘,這下更是雪上加霜。要知道一個國家強盛就強盛在經濟上。如今太平天國一折騰,清朝基本就沒錢了。

第四,原因就是西方列強入侵導致清政府思想統治瓦解。一開始清政府閉關鎖國,也是有想要奴化人民思想的意圖,通過把人民關在屋子裡,不讓他們看到外界變化來統治他們的思想。結果一旦鴉片戰爭之後,外國風氣流傳進來,意識就開始被喚醒。嚴復、魏源這些人的思想開始流行。百姓開始解放思想,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反抗清政府的運動一波接著一波,最終造反。清政府本來就已經是一個爛攤子,後來被民間人民反抗,最終支持不住破敗。

第五,原因就是一些陰謀家的推波助瀾。比如說袁世凱這樣的人表面上是為了清朝統治盡心盡力。實際上一直在為自己的利益奔走。到了後來,更是直接坑掉清王朝跟革命軍和談,自己當了大總統,除此之外政府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候,不想著趕緊拯救國家,而是抓緊時間貪汙腐敗,賣官鬻爵。所謂牆倒眾人推。可是這下不光是外面有人推,裡面,還有清朝各位大臣也在裡面拉。這下兩幫人一起努力,最終把清政府搞垮。慈禧太后雖然名聲不好,但是也正是因為慈禧太后幫忙,才讓清政府最後苟延殘喘那麼多年。

如果沒有慈禧太后單單靠著那些不求上進的大臣,估計清政府早就滅亡了。

相關焦點

  • 制蒙古、控西夏、戰大宋,大遼興盛二百餘年,為何因為一種鳥亡國
    制蒙古、控西夏、戰大宋,大遼興盛二百餘年,為何因為一種鳥亡國 《燕雲臺》的熱映,讓人對大遼的強盛印象深刻,遼聖宗在位的四十九年間,是遼國的鼎盛時期,整個北方幾乎都在大遼的統治之下。制蒙古、控西夏、戰大宋,遼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來卻因為一種鳥而亡國,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明朝火器已經開始用了,為什麼清朝二百多年反而倒退用冷兵器了?
    當然清朝前期對於火器的重視確實是不夠的,但不夠並不代表清朝就不使用火器了。明朝的末期,將火器作為對抗滿清的主要武器之一,當時的袁崇煥對付滿清的策略就是「憑堅城,用大炮」的戰略。當時的清軍在這方面吃了不少的虧,而且火器其實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大大抹平個人用武的差距,一個持有火器的小孩就可能擊斃一個大漢。
  • 清朝滅亡後,皇室一族為何不學元朝逃回北方?原因有2個方面
    中華泱泱五千年歷史,歷經了無數次的朝代變革,才有了如今繁榮富強的中國。在古代時期,大部分的王朝都是由漢人統治的。但是在大一統的王朝中,還有兩個特殊的朝代,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這就是元朝和清朝。
  • 清朝沒有昏君,也非常強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走向了滅亡?
    說到這裡,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疑問:一些強大的王朝沒有出現昏君為何會滅亡?比如清朝。這裡必須要提一句,這裡所說的昏君指的是: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對國家和民眾犯下了許多罪行的人。說白一點,這個朝代比較神奇,前面王朝的一些大的缺點它都給彌補了,像外戚掌權、宦官專政等等。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兩宋在對外戰爭上為何總是失敗?有一致命原因,不敗才不科學
    話說宋朝是一個比較畸形的朝代,比如說宋朝的經濟十分強大,文化也很強盛,但是,在對外戰爭的時候卻不斷失敗,而這其中存在一個致命的原因,因為這個原因,宋朝的敗亡已經成為了定局,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圖片:宋朝文人作畫劇照二、宋朝的短板而軍事是宋朝的短板,在宋朝的對外戰爭中,對於相對弱小的西夏,宋朝都沒能做到輕易覆滅,甚至因為金朝和元朝的強大,宋朝兩次亡國,那麼,宋朝的軍事為何如此孱弱?其實原因在於宋朝缺乏名將,當然,這個說法可能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但的確是事實。
  • 公認的二十四史沒有清史,清朝滅亡已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這二十四史中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明史》、《元史》等等,但是看到最後卻沒有發現清史,清朝滅亡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為何清史一直都沒有加入到二十四史中成為二十五史呢?自古以來修史就是一件大事,而且工程巨大,比如說《明史》從順治年間就開始執行修史,一直到乾隆年間才完成。
  • 清朝12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如果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排名的話,清朝皇帝應該可以分為三個檔次。 第一個檔次是擁有開創之功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還有在對內文治或者對外武功上有突出貢獻的清聖祖康熙帝和清世宗雍正帝。 個人認為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應該可以並列第一。
  • 勤奮的崇禎皇帝為何還是走向了亡國之路?是命數已定還是性格問題
    但很不幸的是,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亡國之君。那麼,如此勤奮的崇禎皇帝為何還是會走上絕路呢? 崇禎亡國的深層次原因分析 第一個原因,命數已定 對於一個王朝來說,從開創、興盛到衰亡都會經歷一個完整的過程
  • 清朝的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清朝的改革失敗了?只因這一點
    即便再給清朝五百年,如果清朝不從本質上進行改革,清朝的「洋務運動」依然還會失敗。至今網上依然有很多糊塗蟲,他們將中國近現代史的一系列屈辱史歸咎於慈禧、歸咎於外族的統治、歸咎於西方列強的貪婪,卻從來不從靈魂深處去找原因。
  • 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文/花開無田 圖/網絡圖片有人說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以傲視群雄的姿態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成為五千年華夏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成祖朱棣的這句話真的在亡國之際應驗了,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至死都沒離開過京城,踉踉蹌蹌地跑到紫禁城的煤山上,最後再望了一眼火光沖天的宮城,然後在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
  • 鹹豐皇帝為何31歲就駕崩?只因這三個壞習慣,如今很多男人依然有
    當時,在男嬰的前面,已經有三位皇子出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們都已早夭折。所以,他很快就成為道光帝的大皇子,有非常大的機會繼承皇位。據說,與全貴妃同時懷孕的還有祥妃,為取得優勢,全貴妃偷偷地找太醫院開催產藥,以至於男嬰早產。道光帝的這第四個皇子就是新覺羅·奕詝,即後來的的清文宗鹹豐皇帝。
  • 琉球亡國後,末代國王移居東京改說日語,衝繩處處有中國痕跡
    此後五百多年,尚氏獨掌琉球王國,直到日本廢藩置縣,吞併琉球。海島多山地,不適合農牧業發展,但是由於得天獨厚的海陸位置,琉球王國統一後,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和航運業。明朝滅亡後,琉球繼續與清朝政府保持朝貢關係。 當時日本之所以沒有完全吞併琉球的原因在於,薩摩徵服琉球的起因之一是垂涎於琉球盈利巨大的海上貿易,若完全吞併琉球必然會使琉球失去藩屬國的地位,從而失去海上貿易中轉業務這一搖錢樹。 所以,此時的琉球雖是日本藩屬國,但還是保留著國家主權。
  • 為何古代皇帝都很難活過40歲?五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為尷尬
    中國悠悠五千年朝代史,共誕生八十三個王朝,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其中「帝」為397人,「王」為162人。那麼,在這些帝王之中,壽命跨度能有多大呢?由於先秦時期的計年方式未能達成統一,容易出現錯亂,暫時將這一時期的帝王排除。
  • 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呢?你知道都是誰嗎
    諸如三國時期,曹魏政權就有三個祖,但整體來說,除卻亂世,大一統政權上廟號還是很嚴謹的。 但到了唐朝以後,隨著君權的進一步集中,在制度上皇帝權力開始加大,因此對於廟號這種特殊待遇,自然是每個皇帝都有了。因此自唐朝開始,一般情況下,除卻亡國之君,皇帝都是有著廟號的,廟號由此開始泛濫起來。 但廟號再泛濫,也是有著一定規律的。
  • 清朝的道臺是個什麼官,比知府大嗎?
    而放在「買官生意」持續火爆的晚清年間,「道臺」這個官職,行情也是一路看漲,甚至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好些個有錢人一擲千金,也只能買個「候補道」,也就是「等補缺」的「替補道臺」。然後就一天天板著手指頭熬,死也要過把「道臺癮」。多少清末民初諷刺小說裡,那些懶饞奸滑的角色,常見是「候補道」,惹得多少讀者連笑帶氣。
  • 清朝已經滅亡100多年,為何《清史》一直沒寫出來?
    比如《明史》是清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但是,清朝已經滅亡超過100年,為何《清史》卻一直沒有寫出來?再加上原來的修編人員,也因為戰亂等各種原因散去大半,清史的編纂工作進展極不順利。但因為是初稿,裡面還有很多沒有整理升華的內容,而且部分史料有錯誤疏漏。
  • 吳三桂幾乎把康熙打的要亡國了,為何卻一敗塗地?皆因1錯誤決定
    歷史上的紅顏有很多,但是真正是禍水的卻是寥寥無幾。談及陳圓圓,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禍水。吳三桂為她衝冠一怒,領清兵入關,開啟了清朝的統治。陳圓圓是個美女,美麗的程度足以讓吳三桂神魂顛倒,不顧民族大義,最終遭到唾罵。
  • 農村建房有講究,「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有道理嗎?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一句「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這句話其實說的就是蓋房的安全性問題。意思是禁止在原有老房子的基礎上在上面加蓋一層,不到兩三年就會後悔。對於中國人來說,房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農村,很多農民辛苦打拼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能夠能有一棟體面的房子。
  •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明朝萬曆在張居正死前死後差別是特別大的。正如史學家所說,明朝只有一位政治家張居正,內修萬曆新政,考成法,一條鞭法,在萬曆十年已然成果斐然,萬曆中興。對外積極外交,西有戚繼光,東有李成梁。打倭寇,防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