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為何31歲就駕崩?只因這三個壞習慣,如今很多男人依然有

2020-12-17 格子說歷史

引言

歐陽修曾詩曰:「長生既無藥,濁酒且盈觴。」看不透生命長短的,總是希望獲得某一藥物來維持生命,以達到長生不老;已經看透的,往往會以飲酒行樂來享受人生。

可以說,兩種不同的態度,決定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選擇。英法聯軍侵華期間,鹹豐皇帝鬱悶不已,加之身體日漸虛弱,因而性情大變,開始「享受人生」。

在逃亡的路上,鹹豐皇帝逐漸染上三種惡習,本就虛弱的身體變得更差,最終在30多歲時英年早逝。

那麼,他當時都做了些什麼?

一、早嚴的幸運兒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7月17日,深受道光皇帝喜愛、居住在圓明園湛靜齋中的全貴妃,為道光皇帝誕生了一名男嬰。

當時,在男嬰的前面,已經有三位皇子出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們都已早夭折。所以,他很快就成為道光帝的大皇子,有非常大的機會繼承皇位。

據說,與全貴妃同時懷孕的還有祥妃,為取得優勢,全貴妃偷偷地找太醫院開催產藥,以至於男嬰早產。道光帝的這第四個皇子就是新覺羅·奕詝,即後來的的清文宗鹹豐皇帝。

全貴妃母憑子貴,在誕生奕詝的兩年後便晉升為皇貴妃。不久,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病逝,她成為了後宮中除皇太后以外地位最高的女人。

一年後的道光十四年,她成功地被封為皇后,成為道光的第3任皇后,即著名的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奕詝20歲時,道光皇帝匆然去世,本就身體不好的奕詝繼位,成為清朝第九任皇帝。

可以說,奕詝去世前的政治安排,很大程度上受到孝全成皇后的影響。

二、因鬱悶而變得墮落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鹹豐繼續沿用一年)正月十四,69歲的道光在圓明園去世。20天後,奕詝即位,於第2年改元鹹豐。

儘管身體嬌弱,但鹹豐一點兒也不糊塗。從道光處接手江山時,大清已經千瘡百孔,作為守成之君,他只能儘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守住江山。

前期,他展現出了頗有作為的政治手腕,一舉扳倒道光時期的權臣穆彰阿,舌後又對道光的軍機處進行大洗牌,以此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此外,他還開始調整用人思路,重用滿族人的同時,也允許漢族或其他民族中的能人進入核心權力圈,或擁有一定的權力。這給後來的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袁世凱的崛起鋪開了道路。

1840年後,國內外的局勢變得異常複雜,中國已非昔日之強國,在工業國家面前,所有的農業國家都是待宰的羔羊。為改變這一局面,鹹豐重用肅順等為首的改革派,罷免以耆英為代表的投降派,並對該派進行嚴厲的打壓,國家的政治清明不少。

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元月,太平天國運動在我國的南部爆發。起初,清政府對其並沒有多大重視,直到太平天國在兩年的時間裡接連地攻克漢陽、嶽陽、漢口、南京等重要的南部城市後,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鹹豐首先派遣多路的八旗軍進行鎮壓,不過八旗軍早已變質,沒有多大的戰鬥力,倒是挑起不少的腐敗事件,讓他鬱悶不已。

為儘快解決問題,他決定採用康熙時期留下來的政策,放任地方豪紳擴充武裝力量,然後將其納入綠營中進行統一管理。這一招很快就起到效果,左宗棠的楚軍、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迅速地拔地而起,成為太平天國的勁敵。

在國內戰火尚未平息之際,列強又加緊對清王朝進行侵略和壓迫。英、美、法三國以拒絕修約為藉口,主動地挑起我國和列強之間的戰爭。英法聯軍從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一路北上,首先攻克大沽炮臺,隨後佔領天津,然後直接威脅北京。

這樣的內憂外患,是鹹豐以前所有的皇帝都沒有遇到過的,鹹豐不由得方寸大亂,在抵抗與求和之間舉棋不定,最終錯失許多有利的戰機,讓本就佔據優勢的清軍徹底潰敗。

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八月,北京淪陷,鹹豐被迫出逃,修建150多年的萬園之園圓明園則因為英法聯軍的到來而付之一炬,被燒毀的只剩下搬不動的石塊。

圓明園對於鹹豐意義重大,他出生於此,成長於此,最後也在這裡居住。而作為鼎盛時期的圓明園被燒毀後,也就意味著他已經失去家園,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

而事情遠沒有因此而結束,一邊是英法聯軍的燒殺搶掠,另一邊又是沙皇俄國的趁火打劫。沙皇趁著清朝大亂之際,發兵侵佔大量的清朝領土,讓清朝在被迫的情況下丟失近1/3的土地。

這些都具備了亡國的徵兆,可想而知鹹豐遭受到多麼嚴重的打擊。

三、因三個惡習而早逝

逃到熱河期間,或許內心已經開始絕望,一直保持著清醒頭腦的鹹豐開始享樂起來,做的三件事直接讓他在30多歲就去世。

他做的第1件事是終日飲酒作樂,通常從白天喝到深夜,不伶仃大醉不甘休。喝完酒後,他也如其他的醉漢一樣性情暴躁,常毆打身邊的宮女和太監。

獨自飲酒一段時間,他便倍感無趣,於是令人從京城召集戲班子去進行表演,在聽戲和飲酒之間作樂。

做的第2件事就是縱慾過度,終日與美女交合。有時,他會在同一個晚上發幾個牌子,要麼是連續地與妃子們睡覺,要麼就和一群妃子同時睡覺。

中日燻酒和過度縱慾,讓本就體弱多病的他更加難以支撐,儘管有太醫的陪伴,也不能吃到可以將身體調節過來的藥物。

為麻痺痛苦,他開始嘗試使用鴉片來進行治療。可未曾想到的是,他也因此而染上了鴉片。所以,吸食鴉片成為了他的第3個惡習。

在他的影響下,清朝的許多重要官員也染上了這一惡習,全國上下都將之美其名曰「福壽如意膏」。

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十五日,飽受精神和身體雙重折磨的鹹豐猝然離世,年僅31歲。而他的離開,也意味著清朝和整個封建王朝的擁有實權的皇帝由此終結。

去世前,鹹豐匆忙地將載淳立為皇太子,並給他留下了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輔政大臣。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僅去是兩個月,輔政大臣們便被自己寵愛的懿貴妃(慈禧)和弟弟恭親王推翻,清朝的皇帝由此而成為傀儡。

結語

為取得最高權力,鹹豐可能因為使用某些藥物而早產,這給他的後半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早產兒比正常生產的孩子要脆弱得多,首先是壽命受到嚴重影響,其次就是免疫力和健康的問題。由於生在皇族中,又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所以鹹豐被照顧得非常好,能夠在20歲時成為皇帝,並繼承大統11年。

但是,當時他所面臨的情況是歷史上所有的皇帝都無法遇到的,就算是自己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也無力回天,只能看著內憂外患的爆發。可能是受到的刺激太大,於是終日喝酒和縱慾,然後又染上不可戒掉的鴉片,最終將自己的身體拖垮,於31歲就去世。諷刺的是,就像如今很多控制不了菸癮的人,吸菸的時候痛快,但等到身體出了問題才後悔莫及。

參考資料

《清實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鹹豐帝31歲駕崩的原因是什麼?全怪三個壞習慣,現代人基本都犯
    相比而言,清朝皇帝的壽命普遍較長,不過有意思的 ,清朝前中期的皇帝們非常長壽,比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但到了中晚期,皇帝們的壽命卻越來越短,以鹹豐皇帝為例,他在31歲的大好年齡就離奇暴斃於煙波致爽殿。
  • 鹹豐皇帝為何會才31歲就駕崩?
    在中國歷史上,女人很少掌權,而這位寵妃卻兩朝垂簾聽政,掌控國家大權,幾乎成了第二個「武則天」,那是誰賦予她的權力?那得說到她背後的鹹豐皇帝。對於這位皇帝,我們的記憶似乎很少,而更多的則是回憶鹹豐年間的風雲變幻,戰爭和侵略。
  • 鹹豐皇帝駕崩前, 安排的八個顧命大臣, 為什麼鬥不過26歲的慈禧?
    可以說,這一切都是鹹豐皇帝自己造成的。或者說,是慈禧利用鹹豐皇帝的失誤,巧施妙計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鹹豐在去世前,有一個非常荒唐的決定,就是把政務交給八個顧命大臣,卻把兩枚玉璽印章「御賞」和「同道堂」交給了慈安和慈禧。  可能鹹豐皇帝去世前,還很得意自己的這一個安排。為什麼呢?
  • 鹹豐皇帝為何30歲英年早逝你看他的四大愛好能活30歲就不錯了
    鹹豐皇帝為何30歲就死了,你看他的四個愛好,其中與慈禧密切相關,人非聖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壞習慣,鹹豐皇帝亦是如此。他一生有四大愛好:美色,絲竹,美酒和壓片,逃到避暑山莊後,鹹豐常帶著一群嬪妃在園中嬉戲。
  • 年輕時的慈禧有多美?如何勾住鹹豐皇帝的魂?
    鹹豐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有實權的統治者皇帝,而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人物就是慈禧。公元1852年,鹹豐皇帝登基後將鈕祜祿氏立為皇后,同時為了充實後宮,開始優選天下秀女,而慈禧就是在這次選秀中入宮的,那時候慈禧叫蘭兒。
  • 鹹豐皇帝的原配妻並不是慈安太后,而是薩克達氏
    清朝的后妃最有知名度的就是兩宮皇太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是鹹豐皇帝的正宮皇后,而慈禧太后是西宮貴妃、大阿哥的生母。一般人都以為慈安太后就是鹹豐皇帝的結髮妻,年紀要比慈禧太后大,因為慈禧太后一直叫慈安太后姐姐。但事實上,慈安太后並非鹹豐皇帝的結髮妻,年紀還要比慈禧太后小兩歲。
  • 清朝11個皇帝的駕崩,9個的死都有問題「你細品」
    清朝皇帝的死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清朝12個皇帝,在位死的有11個皇帝,宣統死的時候已經不在位了,這11個皇帝死是9個有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因為皇太極是猝死,所以有人說皇太極是被多爾袞 或多爾袞與莊妃合謀害死的,甚至很多電視劇和武俠小說也是把皇太極的死歸咎於謀殺,讓不明真相的大家被騙了這麼多年。其實這種推斷純系胡謅,毫無歷史根據!的確《清史稿〈太宗本紀〉》曾記載皇太極無疾而崩,意思是說皇太極在臨死當時或幾天內並沒有病狀。這不等於平時沒病。史料又記載,皇太極不但有病,而且是個老病號!
  • 道光皇帝駕崩前留下遺詔,第六子封親王,賜號為「恭」,有何深意
    道光皇帝 駕崩前留下遺詔,第六子封親王,賜號為"恭",有何深意 我們看清宮劇時,常常就會看到這樣的情形:老皇帝駕崩後,大臣們常常會從"正大光明"的匾額之後取出先皇遺詔,看到遺詔中所書的"皇X子立為皇太子",於是就誕生下一代新皇。
  • 同治皇帝不過才19歲,為何卻駕崩了?揭開真相後,令人唏噓不已
    大清朝的晚期確實是令人感到了恥辱,這一切慈禧太后無疑是需要負主要責任的,不過咱們今天不說慈禧太后,而是來介紹下大清的第10個皇帝,也就是愛新覺羅·載淳,他就是我們嘴上說的同治皇帝。那麼到底如何評價同治皇帝皇帝呢?
  • 鹹豐皇帝在臨死之前有殺慈禧的想法嗎?
    可是當時大臣在聽說這件事情後,他們就認為這個女子非常的可怕,一介弱女子就能夠有如此魄力,他們將自己對懿貴妃的看法仔細的對鹹豐皇帝分析了一下。當時在「北狩」的路上,鹹豐根本沒有想這些有的沒得,命都快沒了,他當然是要到了安全的地方再想這些。一路上懿貴妃也沒有多說什麼,既然她作為一介女子該說的也都說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鹹豐身上的。
  • 同治皇帝為啥年僅19歲就駕崩了?如此荒唐,活到19歲已算高壽
    我國古代人們的壽命普遍較短,因為古代的醫療發展不如現在先進,平常百姓或許會因為疾病等自然原因而過早離世,皇帝也不例外。甚至我國古代的大多皇帝都沒能實現長壽的願望,甚至有些落得個下場悽慘。這都是因為皇帝身處高位,擁有的權力很大,使得無數人都覬覦這個位置,歷史上死於政變的皇帝不在少數。當然,至高無上的權利也代表了繁瑣複雜的公務,身為統領整個國家的皇帝,他每天所需要處理的事物相當的雜亂,每日都非常辛勞忙碌,這對皇帝的身體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負荷。甚至史書記載了這樣一位皇帝,年僅19歲就駕崩,死因眾說紛紜,被人熱議。
  • 人到中年,女人有這3個「壞習慣」,男人反而會「愛你入骨」
    女人在不同的歲數,會有不一樣的生活形態,20歲出頭的時刻,能夠整宿整宿的熬完夜,第二天還能神採風揚,可是,當你到了30歲、40歲,再這樣通宵,只會毀了第二天,而且也很快就會形成黃臉婆,20多歲的時刻,和很多男子打成一片,是有吸引力,而人到中年,若還是那樣,那就成了不檢點。
  • 鹹豐皇帝被英法聯軍打出京城,曾國藩12萬湘軍,為何見死不救
    1860年9月,鹹豐皇帝為了消滅英法聯軍的囂張焰火,親派手中的王牌軍隊前去應戰。僧格林沁率領的上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展開了英勇的廝殺。不幸的是,僧格林沁揮舞著馬刀的騎兵團,在英法聯軍的洋槍洋炮下不堪一擊。
  • 皇帝駕崩:13歲太子霸佔父親妃子,還妄圖染指嶽母,嶽父氣急上位
    皇帝駕崩:13歲的太子霸佔父親妃子,還妄圖染指嶽母,嶽父氣急上位大家好,這裡是深析歷史那些事兒,歡迎來到我的頻道!古時候的女人社會地位十分的卑微,除了被家裡人攛掇著嫁人,而且是一旦嫁人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就是應了那一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就將女性在古代封建社會的地位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在古代還有一種對於女性來說非常不公平的制度,那就是典妻制度。
  • 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記載
    導語:聰明美貌的年輕皇后蹊蹺死去,為何朝廷不披露死因。請看《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名鼎鼎的年份。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座橫亙於古代與近代之間的黑色時間界碑。
  • 鹹豐帝尊封奕訢生母為皇太后,真是回報養育之恩?看看奕訢的下場
    其實,這是鹹豐皇帝被架在「孝義」名義上下不來的無奈結果,鹹豐皇帝真正的想法從其事後對奕訢的處理態度就能明顯看出。鹹豐皇帝和博爾濟吉特氏之間的關係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崩逝於鍾粹宮,時年10歲的皇四子奕詝被道光帝送往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所在永和宮撫養。
  • 先帝駕崩,《甄嬛傳》中的宜修為何仍被稱為皇后,這其中有何暗意
    之後,宜修被打入「冷宮」,雍正帝被甄嬛活活氣死,皇帝駕崩後,四阿哥弘曆成為新皇上,甄嬛作為弘曆的「生母」,也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太后。四阿哥登基後,宜修作為先帝的皇后,以為自己被軟禁的日子終於過到頭了,可以跟著新皇帝一塊「高升」。
  • 鹹豐死前真的想殺慈禧嗎?臨終是否安排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鹹豐有沒有殺慈禧意思不得而知,但肅順肯定向鹹豐提議過鹹豐學漢武帝與鉤弋夫人事,殺其母留其子,但鹹豐沒有採納,自幼失去母親的鹹豐不想年幼的(6歲)兒子同時失去父親和母親。但最關鍵的是鹹豐小瞧了慈禧,顧命八大臣的無能也出乎了鹹豐預料,這一切都源於鹹豐遺詔的疏露。至於說加速滿清滅亡到談不上。誰在臺上都無法阻止滿清的覆滅。
  • 道光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的恭親王為皇帝,而是選擇鹹豐?
    事實上,要想讓清朝中興,這些問題都必須得到解決,若不解決,鹹豐縱容有朱元璋那般勤政,大清也不會中興,即使有,也只是「同治中興」那般假中興,捅破一點,就會原形畢露。再說奕訢,咋看起來,小時候,奕訢的政治才能似乎是要比鹹豐皇帝高,畢竟當時奕訢之所以能成為皇位強有力的競爭者,靠的就是他的「天資穎異」!
  • 鹹豐駕崩前留下8位顧命大臣,為何連慈禧都鬥不過?公道自在人心
    鹹豐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握有實權的清朝皇帝,他在位期間清朝正處於多事之秋,什麼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之類的事情都被他給趕上了。事實上,作為一個皇帝來說,鹹豐皇帝的資質可以說中等偏上,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極差的名聲,除了他不顧國難跑到避暑山莊之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正是因為他臨終前的安排失誤,導致了慈禧太后登上了中國政治的舞臺。公元1861年7月15日,在承德避暑山莊奄奄一息的鹹豐皇帝將自己生前最為信任的八位大臣叫到跟前安排繼承和確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