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帝尊封奕訢生母為皇太后,真是回報養育之恩?看看奕訢的下場

2020-12-06 清朝那些人

清鹹豐五年七月初一,已經患病數月並逐漸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後宮妃嬪、恭親王奕訢生母康慈皇貴太妃博爾濟吉特氏,被鹹豐皇帝以「侍奉皇考廿餘年,徽柔素著;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為由,特旨尊封為康慈皇太后。而且,鹹豐皇帝還特意在尊封諭旨中予以了「福履無疆,長承愛日之暄」的尊封目的說明,也就是說,對於養母博爾濟吉特氏的尊封根本目的在於「衝喜」

注意,博爾濟吉特氏並非鹹豐皇帝生母,也並非前朝皇后,即使按照鹹豐皇帝的說法,對其有著長達十五年的養育之恩,也斷無尊封皇太后的先例和道理。即使對於以「仁孝治天下」的清朝皇帝而言,對於博爾濟吉特氏「孝本乎誠,宜崇母範之鴻稱」的尊封理由也並不成立。

那麼,鹹豐皇帝不惜打破清朝祖制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僅僅是為了「衝喜」或者「養育之恩」?其實,這是鹹豐皇帝被架在「孝義」名義上下不來的無奈結果,鹹豐皇帝真正的想法從其事後對奕訢的處理態度就能明顯看出。

鹹豐皇帝和博爾濟吉特氏之間的關係

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崩逝於鍾粹宮,時年10歲的皇四子奕詝被道光帝送往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所在永和宮撫養。三個月以後,靜貴妃獲封皇貴妃,成為道光帝後宮之主,並一直撫養奕詝到其登基為帝。

在被博爾濟吉特氏撫養期間,奕詝一直將其視為生母,將博爾濟吉特氏所出皇六子奕訢為同胞兄弟,感情非比尋常;即使在皇位爭奪中,奕訢逐漸成為奕詝最大的競爭對象,也依然未能改變其對博爾濟吉特氏和奕訢之間的感情。

奕詝成功升級為鹹豐皇帝以後,也立即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康慈皇貴太妃,並在尊封冊文中予以了「淑慎垂模、慈愛為懷」的高度認可。對於這位養母的感情,鹹豐皇帝曾經親作御詩「十五春兮蒙撫育,廿年歲也幻雲煙。自今無復問安事,常此空餘雪涕漣。」予以正面積極認可。

博爾濟吉特氏獲尊皇太后的真正原因

鹹豐五年以來,博爾濟吉特氏逐漸病入膏肓,鹹豐皇帝數次「上詣壽康宮、問皇貴太妃安」,以示誠孝。據相關史料記載,在鹹豐皇帝親臨壽康宮問安的時候,博爾濟吉特氏誤將其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奕訢,給出了「阿瑪本意立汝,今若此,命也。汝宜自愛」的勸諫之言,讓原本就對奕訢這個昔日政敵充滿敵意的鹹豐皇帝,進一步確認了奕訢對錯失皇位的心有不甘。

鹹豐五年七月初一,博爾濟吉特氏已經進入彌留之際。趁此機會,恭親王奕訢再次向鹹豐皇帝提出尊封生母為皇太后的請求,並給予了「衝喜」、「彰顯仁孝」兩大讓鹹豐皇帝不能拒絕的理由。但這畢竟是有違祖制、事無前例的大事,鹹豐皇帝只是予以了含糊回應,並未明確認可。

可奕訢趁著鹹豐皇帝含糊不清的態度,立即「呈上旨意」,傳旨冊封。於是,就有了《清實錄·文宗實錄》中的尊封諭旨:

諭惠親王綿愉等、朕維禮緣於義。首重慈闈之尊養。孝本乎誠。宜崇母範之鴻稱。欽惟康慈皇貴太妃。侍奉皇考廿餘年。徽柔素著。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雖懿德撝謙。而孝忱難罄。今謹上尊號為康慈皇太后。福履無疆。長承愛日之暄。壽考有徵。永協億齡之慶。一切應行典禮。著該部察例具奏。 

注意,這裡對於博爾濟吉特氏的尊封只是沿用皇貴妃封號的臨時行為,想要成為正兒八經的皇太后還必須加之正式的皇太后封號,以及崩逝後的附加帝諡。

但這畢竟是鹹豐皇帝被架在「仁孝」「養育之恩」名義上下不來,有違祖制的尊封結果;再加上奕訢未經鹹豐皇帝明確許可,就擅自進行皇太后的尊封,明顯觸及了鹹豐皇帝的底線。所以,在博爾濟吉特氏崩逝後,鹹豐皇帝就開始了極力挽回。

尊封奕訢生母的負面結果

諭旨已發,木已成舟,無法更改,但在八天以後,博爾濟吉特氏崩逝,鹹豐皇帝在給予其追封諡號的時候,將自己的不滿情緒全部表達了出來。

鹹豐五年八月初十,鹹豐皇帝追諡康慈皇太后為「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並明確了不予「升祔太廟」的決定。啥意思?不附道光皇帝之「成皇帝」諡號,並不祔太廟供奉,這個皇太后基本等於沒尊封一樣。

鹹豐皇帝對於此等做法,還在追諡諭旨中予以了「大典攸關,列聖相承,具有定製。朕不敢以一己之感恩,致違大行皇太后謙衝之盛德」的理由說明,幾乎直接表明了對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太后有違祖制的不滿態度。

就算如此,鹹豐皇帝被「脅迫」的不滿,還沒有發洩完。在安葬了博爾濟吉特氏的第二天,鹹豐皇帝立馬以「於一切禮儀,多有疏略之處」為由,對奕訢進行了嚴厲懲治:

著毋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均著開缺。並勿庸恭理喪儀事務。管理三庫事務。仍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管理中正殿等處事務。俾自知敬慎。勿再蹈愆尤。以副朕成全之至意。

自此,奕訢終鹹豐一朝再也未得重用,更未能進入決策機構,甚至在鹹豐皇帝駕崩之後,也未能成為被其唯一託孤重任的「贊襄政務八大臣」行列。有此,足以證明鹹豐皇帝對奕訢的怨恨之深。 

參考文獻:《清實錄·文宗實錄》、《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清史稿·列傳八·諸王七》、《奕訢年表》

相關焦點

  • 鹹豐臨死前為什麼沒有處死慈禧,他這樣做是不是加速了大清滅亡?
    鹹豐在世之時,慈禧已經流露出了對權力的渴望。鹹豐一旦駕崩,慈禧作為同治皇帝的生母,必然母憑子貴。而到了那個時候,誰又敢保證慈禧不會效仿呂雉和武則天?鹹豐雖然能力平庸,可是也不可能不知道呂武之事。鹹豐雖然當了皇帝,可他並非道光諸子之中能力最好的那一個,奕訢才是。奕訢雖然沒有當上皇帝,可如今鹹豐早逝,他未必就沒有趁機奪位的想法。哪怕奕訢沒有趁機奪位的想法,恐怕也不會放過這個或可奪權的千載良機。
  • 道光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的恭親王為皇帝,而是選擇鹹豐?
    鹹豐即位之初,頗有振作之心,銳意圖治,為了讓這艘航行了二百餘年已滿是窟窿的大清巨艦能夠繼續前行,而不至於在此時沉沒,鹹豐是殫精竭慮,據《清文宗實錄》記載,鹹豐即位之初是十分勤政,每天都有許多諭旨從皇宮發出。鑑於「東南糜爛,天下岌岌。
  • 鹹豐皇帝最看好的兩個兒子,各有優勢,為什麼選擇奕詝繼承大統?
    導語: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中,我們了解了聰明美貌的年輕皇后蹊蹺死去,為何朝廷不披露死因。那麼,道光帝為什麼在確立繼位人問題上的遲疑不決,他心儀的能夠繼承大統的兒子又是哪一個呢?五十虛齡後,道光帝時來運轉,竟又生了六個兒子。
  • 鹹豐的「顧命八大臣」為什麼鬥不贏一個慈禧
    這八個人分別是:和碩怡親王,時任宗人府宗令、領侍衛內大臣愛新覺羅·載垣;和碩鄭親王,時任總理行營事務大臣、步軍統領、御前大臣愛新覺羅·端華;協辦大學士、署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理藩院事愛新覺羅·肅順(鄭親王之弟);道光皇帝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額駙,時任領侍衛內大臣富察·景壽;軍機大臣、兵部尚書託和絡·穆蔭;軍機大臣、吏部侍郎匡源;鹹豐皇帝老師杜受田之子,任軍機大臣、工部侍郎杜翰
  • 清宮未解之謎:鹹豐真的是喝鹿血暴斃的嗎?
    鹹豐從小體弱,這一點在許多歷史資料上都能得到考證。對於鹹豐皇帝的死因,在歷史上一直是惹人正義的話題,今天小編就和你同解密清宮未解之謎,關於鹹豐皇帝是否喝鹿血暴斃而死,下面我們對於這一未解之謎來一探究竟吧。
  • 慈禧對光緒有養育之恩,為何最終卻鬧得水火不容?
    按照常理,光緒是慈禧一手提攜,理應知恩圖報,況且,慈禧對光緒的養育之恩也是實情,可是誰也想不到,成年後的光緒竟然與慈禧鬧得水火不容、最終以悲劇落幕。那麼,究竟是光緒忘恩負義,還是慈禧得寸進尺呢?幼年立威慈禧之所以擁立光緒,既有政治上的考慮,也有親情上的關聯,因為光緒的生母是慈禧的胞妹,怎麼論起來,光緒也是「自家人」。但是,從光緒進宮那一刻起,慈禧就下重力度想讓光緒忘記曾經的親情。
  • 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記載
    請看《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名鼎鼎的年份。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座橫亙於古代與近代之間的黑色時間界碑。這一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西方侵略者的炮艦從中國的南方海防門戶一直打到北方海防門戶。這一年,是封建中國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轉折點。
  • 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原本奕詝並不是道光皇帝所看中的人選,但名師出高徒的奕詝因為背後有為口才了得的老師,祝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上的寶座。恭親王有非凡的才幹。一說起奕詝(鹹豐皇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外一位兄弟恭親王奕訢。
  • 鹹豐皇帝的原配妻並不是慈安太后,而是薩克達氏
    清朝的后妃最有知名度的就是兩宮皇太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是鹹豐皇帝的正宮皇后,而慈禧太后是西宮貴妃、大阿哥的生母。一般人都以為慈安太后就是鹹豐皇帝的結髮妻,年紀要比慈禧太后大,因為慈禧太后一直叫慈安太后姐姐。但事實上,慈安太后並非鹹豐皇帝的結髮妻,年紀還要比慈禧太后小兩歲。
  • 她是三國第一美女,為報答義父養育之恩,甘願如此
    三國時期的美人有很多,比如江東二喬,就連曹操都忍不住說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還有讓才高八鬥的曹植都忍不住寫下《洛神賦》來稱讚的洛神甄宓,著名的才女蔡文姬,但是其中名頭最大的還是莫過於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
  • 揭秘:雍正皇帝與親生母親德妃的恩恩怨怨
    九貝子之母親,亦即自縊而亡」。以上兩種說法雖然不足為信,但是,雍正與生母的關係比較微妙甚至有過衝突,卻是有史可證。烏雅氏僅是一名普通的宮女。烏雅氏外貌端莊,雍容華貴,天性淡泊名利,為人做事相當低調,在鈎心鬥角的後宮中,博得康熙了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