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去世之前,他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2020-12-16 紅塵夢語

道光皇帝駕崩之前,將皇位傳給奕詝,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在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臨去世前,一直在為未來家業選擇繼承人而惆悵。道光皇帝的兩個兒子奕詝和奕訢,成為了道光皇帝的主要候選人。原本奕詝並不是道光皇帝所看中的人選,但名師出高徒的奕詝因為背後有為口才了得的老師,祝他成功的登上了皇上的寶座。

恭親王有非凡的才幹。

一說起奕詝(鹹豐皇帝),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外一位兄弟恭親王奕訢。恭親王奕訢在清朝歷史上是一位有非凡成就的人物,在鹹豐皇帝去世時,恭親王奕訢不僅幫助慈禧太后贏得了滿朝文武的敬重還順勢幫助同治帝徐圖自強。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主人翁就是這位恭親王,這麼有才幹的一位人物,道光皇帝為什麼卻選擇了鹹豐帝成為清朝的掌門人?

道光皇帝為何會選擇鹹豐帝成為下一任家業繼承人。

有關看過正史的小夥伴們對鹹豐皇帝的印象應該是很一般的,曾經學富五車的曾國藩,在我們眼中看似聖人的曾國藩在鹹豐皇帝的治理下卻不受重用,以至於到後來的時候,在鹹豐帝去世之後。恭親王幫助慈禧太后打點宮中的事務時,英雄惜英雄的曾國藩開始慢慢地跟恭親王有密切的接觸。從鹹豐皇帝和恭親王的兩種態度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恭親王更懂得審時度勢和合理用人,恭親王這樣並非池中之物的歷史人物,為什麼就沒能讓道光皇帝選上呢?

鹹豐用自己的孝道感化道光帝。

在封建傳統禮教的思想下,往往是長幼有序,而那當時的情況是鹹豐帝由於,提早出生,鹹豐比恭親王早出生,所以更具有名義上的先天優勢。當然我們的道光皇帝也不是單純看長幼有序的理念來選擇下一任繼承人。道光皇帝起初也想讓恭親王作為下一任皇帝,奈何天不隨人願。道光皇帝被鹹豐的一片孝心所感動,所以將皇位傳給了鹹豐帝。鹹豐的老師是一位情商極高的學者,鹹豐的老師知道,鹹豐想要贏得高位,引起道光帝的喜愛,又無法超越恭親王的才能,就只能有一個辦法,就是用自己的孝道來感化道光帝。

鹹豐成為皇帝。

於是在道光帝出行時,鹹豐經常會在身邊噓寒問暖。在道光帝去世前,鹹豐和恭親王都在道光帝的身側,道光帝選擇下一任繼承人,便問了他兩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更好的治理國家?」恭親王由於財富五車而且樣樣精通,便滔滔不絕的講起了自己的雄才偉略。鹹豐卻顯得非常的孝順,在父親身邊噓寒問暖,並沒有滔滔不絕的講理論知識。鹹豐的如此這般座位,深深的贏得了道光皇帝的喜愛,所以道光皇帝將重任傳給了鹹豐,而在臨去世前,這道聖旨不僅下放到鹹豐的手上,還有另外一道聖旨同時下放就是皇六子成為恭親王。

奕訢成為恭親王。

奕訢雖然成為名義上的恭親王,在鹹豐皇帝去世時,恭親王也藉由自己的勢力挑起了大梁,幫助慈禧太后和同治帝。在封建古代有著諸多禮教的束縛,慈禧太后雖然重用了鹹豐帝,在世時看不上的諸多重臣,也提拔了和晚清四大名臣,這些名臣卻在私底下和恭親王私交甚好。這讓慈禧太后怎麼能安心的吃飽睡好,所以後來慈禧太后藉由各種藉口,讓恭親王一度閒置在家。

恭親王60大壽,只有6人到訪。

恭親王在家裡悠閒的過了10年,這10年間,歲月緩緩而過,恭親王在家裡置辦了60大壽的宴會,門庭卻依舊冷冷清清,到訪的人也就6人而已,這其中的緣由想必眾人都心知肚明。恭親王這滿腹學問卻在王府中日益消沉,在眾人眼中富麗堂皇的王府,卻蕭條得冷清。

結語:

都說歷史沒有如果,恭親王錯失了皇上的寶座,當恭親王有能力將皇位佔為己有時,他卻選擇了像韓信一樣願意去承擔一切。願意承擔一切的後果,卻換來功高蓋主後的冷冷清清。很多人記住了同治帝的弱小,想起了鹹豐帝的不作為,光緒帝的一生才華卻無一展現,卻很少能記住曾經的恭親王也有著非凡的才幹。

相關焦點

  • 道光皇帝駕崩前留下遺詔,第六子封親王,賜號為「恭」,有何深意
    道光皇帝 駕崩前留下遺詔,第六子封親王,賜號為"恭",有何深意 我們看清宮劇時,常常就會看到這樣的情形:老皇帝駕崩後,大臣們常常會從"正大光明"的匾額之後取出先皇遺詔,看到遺詔中所書的"皇X子立為皇太子",於是就誕生下一代新皇。
  • 道光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的恭親王為皇帝,而是選擇鹹豐?
    再說奕訢,咋看起來,小時候,奕訢的政治才能似乎是要比鹹豐皇帝高,畢竟當時奕訢之所以能成為皇位強有力的競爭者,靠的就是他的「天資穎異」!但是,從清史的記載來看,從政後的奕訢,他的種種表現,並沒有讓人看出,他的政治才能要高於鹹豐皇帝。
  • 恭親王的照片與帝國的命運
    英國司令格蘭特將軍在日記中留下了如下記載:「(攝影師比託先生)用偌大的鏡頭對準了臉色陰沉的恭親王胸口,這位皇帝的兄弟驚恐地抬起頭來,臉刷的一下變得慘白……以為他對面的這門樣式怪異的大炮會隨時把他的頭給轟掉——那架相機的模樣確實有點像一門上了膛的迫擊炮,準備將其炮彈射入他可憐的身體。
  • 如果道光帝傳位給恭親王,腐朽的大清能發生根本轉變嗎?
    NO.898 - 如果傳位恭親王作者:音樂傳真 / 編輯:冷小軍1846年道光帝已經64歲了,身體每況愈下,必須決定皇位繼承人,不能再拖了。頭痛的是,傳位給四阿哥奕詝還是六阿哥奕呢?他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了平庸的四阿哥而不是聰慧的六阿哥,斷送了清朝可能振作的機會。
  • 清朝一共八位繼後,只有她的兒子繼承皇位,死因卻成謎
    原本高高在上,又正值受寵的那拉氏,卻在乾隆三十年,突然與皇帝大吵一架。最終因斷髮被乾隆收回冊寶,打入冷宮,形同被廢。去世後,還被乾隆草率塞進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其實,那拉氏曾為乾隆生下嫡子永璂,只不過隨著她失寵,永璂也失去繼承皇位的可能。因此,在八位繼後中,就只有一人的兒子繼承了皇位,她就是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
  • 鹹豐皇帝最看好的兩個兒子,各有優勢,為什麼選擇奕詝繼承大統?
    其中,在皇后鈕祜祿氏死亡之前出生的皇子有三人:皇四子奕詝出生後六天,皇五子奕誴緊跟著來到人間;第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皇六子奕訢降生。這三個兒子中,皇五子奕誴被冊立為皇太子的可能性不大。他狀貌粗拙,性情直率,不拘禮節,講話隨便,不大討皇父喜歡。對奕詝構成最大威脅的是奕訢。
  • 她從未進入大清後宮,卻被封為皇后,死後慈禧還要親自送葬
    孝德顯皇后姓薩克達氏,是一名來自滿洲鑲藍旗的女子,薩克達氏是在道光二十七年的選秀中被指給皇四子奕詝(鹹豐)為嫡福晉的,當時奕詝已經被秘立為了皇儲,也就是說,道光帝是按照大清皇后的標準將薩克達氏選中的
  • 鹹豐皇帝為何31歲就駕崩?只因這三個壞習慣,如今很多男人依然有
    一、早嚴的幸運兒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7月17日,深受道光皇帝喜愛、居住在圓明園湛靜齋中的全貴妃,為道光皇帝誕生了一名男嬰。當時,在男嬰的前面,已經有三位皇子出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們都已早夭折。所以,他很快就成為道光帝的大皇子,有非常大的機會繼承皇位。
  • 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記載
    對皇后鈕祜祿氏猝然去世事件,原始清史料均語焉不詳。將傳世的官史串起來,可以勾勒出皇后死亡前後的大體情形: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初六,紫禁城照例瀰漫著新年的歡樂氣氛。這時,突然傳出皇后生病的消息,道光帝陪著六十五歲的皇太后前去探望。五天後的深夜,也就是十一日(2月13日)子夜兩點左右,皇后暴崩。聞訊,道光帝立即前去看視。
  • 肅順文韜武略不如恭親王奕訢,他怎麼會被鹹豐帝重用的?
    肅順文韜武略不如恭親王奕訢,他又怎麼會被鹹豐帝重用的?大清末年,氣數已盡,子孫凋敝,道光帝眾多兒子中,能拿得出手的也就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尤其是皇六子奕訢,聰慧過人,詩文辭賦,騎射武藝均在諸位皇子之上,深得道光帝喜歡。到了道光帝晚年,本來同學習同生活、和睦有加的兩兄弟,卻因為儲位問題,漸漸走向了對立面。奕詝雖然文才武功皆不如奕訢,但是其頗有仁者風範。
  • 從未進過皇宮的她,卻被封為皇后,享年19歲,死後16年才被下葬
    在古代,有一位奇女子,她從來沒有進過皇宮,卻被封為皇后。但是她卻僅僅活了19歲,甚至死後16年才被與皇帝合葬。 她就是孝德顯皇后。道光十一年,薩克達氏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父親任太常寺少卿。因為自己身為八旗子弟,所以在當時是避免不了入宮選秀的。17歲時,薩克達氏參加清宮選秀,被道光帝冊薩克達氏為皇子奕詝的嫡福晉。
  • 鹹豐明明能力不如恭親王,為什麼能夠繼承帝位?
    鹹豐明明能力不如恭親王,為什麼能夠繼承帝位?從實際情況來看,恭親王奕的實力更強,條件更優越。奕的母親是靜皇貴妃,在皇后去世的情況下,她是後宮的總管,地位非常高。靜皇貴妃不僅待人溫和、知書達理,而且對待其他皇子也非常好。
  • 令皇貴妃去世後,誰是乾隆後宮的執掌人?
    在乾隆皇帝的眾多后妃中,最著名的要屬乾隆皇帝的髮妻富察皇后和令妃魏佳氏了,富察皇后在乾隆皇帝還是寶親王弘曆的時候,就嫁給了他,婚後的兩人一直十分恩愛,後來他做了皇帝,依然沒有改變對她的愛,兩人一直攜手相伴二十一年。
  • 順治皇帝24歲去世,並且獨寵董鄂妃,為何還能誕育8兒6女14個孩子
    首先,是順治皇帝大婚時年齡非常的小,這就使得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誕育子女了。順治皇帝生於清崇德三年(1638年),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到了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順治極為「幸運」的登上了皇位,就此開啟了其帝王生涯,此時的他只有5歲。
  • 清朝十二代皇帝的血緣關係,非親生
    ;生於:萬曆二十年;卒於:順治十二年皇十子:愛新覺羅·德格類,因罪奪爵,子孫降為紅帶子,母為繼妃沙濟富察氏;生於:萬曆二十年;卒於:天聰九年皇十一子:愛新覺羅·巴布海,鎮國將軍;傳一代,絕嗣,母為庶妃嘉穆瑚覺羅氏;生於:萬曆二十四年;卒於:順治七年皇十二子:愛新覺羅·阿濟格,罷英親王
  • 鹹豐帝尊封奕訢生母為皇太后,真是回報養育之恩?看看奕訢的下場
    清鹹豐五年七月初一,已經患病數月並逐漸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後宮妃嬪、恭親王奕訢生母康慈皇貴太妃博爾濟吉特氏,被鹹豐皇帝以「侍奉皇考廿餘年,徽柔素著;撫育朕躬十五載,恩恤優加」為由,特旨尊封為康慈皇太后。其實,這是鹹豐皇帝被架在「孝義」名義上下不來的無奈結果,鹹豐皇帝真正的想法從其事後對奕訢的處理態度就能明顯看出。鹹豐皇帝和博爾濟吉特氏之間的關係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崩逝於鍾粹宮,時年10歲的皇四子奕詝被道光帝送往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所在永和宮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