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鹹豐皇帝駕崩前,安排的八個顧命大臣,為什麼鬥不過一個年輕的女人慈禧。可以說,這一切都是鹹豐皇帝自己造成的。或者說,是慈禧利用鹹豐皇帝的失誤,巧施妙計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鹹豐在去世前,有一個非常荒唐的決定,就是把政務交給八個顧命大臣,卻把兩枚玉璽印章「御賞」和「同道堂」交給了慈安和慈禧。
可能鹹豐皇帝去世前,還很得意自己的這一個安排。為什麼呢?因為他安排了非常多的人來共掌朝政。輔政大臣就有八個(這差不多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之最),還有兩宮太后共掌印璽。這些人將來會互相制衡,誰也不可能做大。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雖然安排了十個人,但其實只有一個人起作用,就是慈禧太后。為什麼呢?因為那八個輔政大臣每次要有什麼政令發出來,都必須要找慈安和慈禧蓋章。慈安和慈禧不蓋章,他們的政令就是廢紙一張。所以,八個輔政大臣,其實一切還得聽兩宮的。而兩宮,又只聽慈禧的。慈安本來就沒什麼主見,再加上當皇帝的又不是她兒子,因此在說話上自然就矮了一截。而慈禧又善於在她面前演戲,裝「閨蜜」的樣子。因此,她不聽慈禧的,聽誰的呢?
可以說,安排兩宮掌印璽,是鹹豐的第一大敗筆。
第二,鹹豐皇帝把弟弟奕留在北京和洋人打交道,和洋人籤訂《北京條約》,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鹹豐皇帝一直非常忌憚奕。當年在競選太子的時候,奕和他是競爭對手。奕機靈能幹,深得道光皇帝喜愛。不過那時候鹹豐在兄弟之中排在前面(哥哥們死後他就成了長子),再加上他老師教了他兩招,表現出「仁孝」(一招是在打獵時,他一隻都不射,道光問他為什麼不射,他說不忍心,道光大為感嘆:這就是仁啊!另一招是道光生病後,他到道光面前,既不噓寒也不問暖,只是一個勁兒地哭。道光問他哭什麼?他說是因為爹生病心痛。道光再一次大為感慨:這就是孝啊!),如此仁孝,實在是古今少有的好君王!這樣一來,道光皇帝把皇位傳給了他。傳他以後,他就一直比較忌憚奕,在各種事情上都比較排擠奕。
鹹豐皇帝把奕留在北京,籤訂《北京條約》,其實就是整治奕。因為誰都知道,《北京條約》是喪權辱國的條約,這樣的條約讓奕籤訂,將來就可以把罪過推到奕身上(就相當於晚清的很多不平等條約,都是李鴻章籤訂的,民間就臭罵李鴻章一樣)。
但是,鹹豐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把奕留在北京,不讓他跟到熱河,這樣就給奕留下了很大的運作空間,他可以充分地和另一個不受待見的軍機大臣文祥,以及掌兵的兵部侍郎勝寶、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僧格林沁商量部署,只等顧命八大臣一行回到北京後,就開始動手。當然了,鹹豐這樣安排的時候,沒想過自己會死。但正是他心術不正,造成了這樣的惡果。
第三,鹹豐皇帝在安排顧命八大臣輔政的時候,沒有把兵權交給他們。
這顧命八大臣中,掌有兵權的只有載垣,他是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但當時慈禧假皇帝的名義,說他擔任職務太多,要把把這個職務讓出來,他一是沒想到慈禧會發動政變,二是不敢不讓,因為他收到的是皇帝蓋了印章詔書,所以就只能讓。這樣一來,整個顧命八大臣,全都是不掌兵的文弱書生,還能做什麼!話說回來,鹹豐也不敢把兵權太多交給輔政大臣,那是更危險的事。
可以說,慈禧正是利用鹹豐皇帝的這些失誤,得以輕易擊敗多達八個的顧命大臣。
最後再說一句,鹹豐皇帝把印璽交給慈安和慈禧,不知道是不是慈禧這樣要求的。如果是,可以說,鹹豐一開始就被慈禧算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