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駕崩前, 安排的八個顧命大臣, 為什麼鬥不過26歲的慈禧?

2021-01-09 網易

2019-10-16 16:36:01 來源: 楚姑娘講史

舉報

  要說鹹豐皇帝駕崩前,安排的八個顧命大臣,為什麼鬥不過一個年輕的女人慈禧。可以說,這一切都是鹹豐皇帝自己造成的。或者說,是慈禧利用鹹豐皇帝的失誤,巧施妙計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鹹豐在去世前,有一個非常荒唐的決定,就是把政務交給八個顧命大臣,卻把兩枚玉璽印章「御賞」和「同道堂」交給了慈安和慈禧。

  可能鹹豐皇帝去世前,還很得意自己的這一個安排。為什麼呢?因為他安排了非常多的人來共掌朝政。輔政大臣就有八個(這差不多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之最),還有兩宮太后共掌印璽。這些人將來會互相制衡,誰也不可能做大。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雖然安排了十個人,但其實只有一個人起作用,就是慈禧太后。為什麼呢?因為那八個輔政大臣每次要有什麼政令發出來,都必須要找慈安和慈禧蓋章。慈安和慈禧不蓋章,他們的政令就是廢紙一張。所以,八個輔政大臣,其實一切還得聽兩宮的。而兩宮,又只聽慈禧的。慈安本來就沒什麼主見,再加上當皇帝的又不是她兒子,因此在說話上自然就矮了一截。而慈禧又善於在她面前演戲,裝「閨蜜」的樣子。因此,她不聽慈禧的,聽誰的呢?

  可以說,安排兩宮掌印璽,是鹹豐的第一大敗筆。

  

  第二,鹹豐皇帝把弟弟奕留在北京和洋人打交道,和洋人籤訂《北京條約》,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鹹豐皇帝一直非常忌憚奕。當年在競選太子的時候,奕和他是競爭對手。奕機靈能幹,深得道光皇帝喜愛。不過那時候鹹豐在兄弟之中排在前面(哥哥們死後他就成了長子),再加上他老師教了他兩招,表現出「仁孝」(一招是在打獵時,他一隻都不射,道光問他為什麼不射,他說不忍心,道光大為感嘆:這就是仁啊!另一招是道光生病後,他到道光面前,既不噓寒也不問暖,只是一個勁兒地哭。道光問他哭什麼?他說是因為爹生病心痛。道光再一次大為感慨:這就是孝啊!),如此仁孝,實在是古今少有的好君王!這樣一來,道光皇帝把皇位傳給了他。傳他以後,他就一直比較忌憚奕,在各種事情上都比較排擠奕。

  

  鹹豐皇帝把奕留在北京,籤訂《北京條約》,其實就是整治奕。因為誰都知道,《北京條約》是喪權辱國的條約,這樣的條約讓奕籤訂,將來就可以把罪過推到奕身上(就相當於晚清的很多不平等條約,都是李鴻章籤訂的,民間就臭罵李鴻章一樣)。

  但是,鹹豐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把奕留在北京,不讓他跟到熱河,這樣就給奕留下了很大的運作空間,他可以充分地和另一個不受待見的軍機大臣文祥,以及掌兵的兵部侍郎勝寶、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僧格林沁商量部署,只等顧命八大臣一行回到北京後,就開始動手。當然了,鹹豐這樣安排的時候,沒想過自己會死。但正是他心術不正,造成了這樣的惡果。

  

  第三,鹹豐皇帝在安排顧命八大臣輔政的時候,沒有把兵權交給他們。

  這顧命八大臣中,掌有兵權的只有載垣,他是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但當時慈禧假皇帝的名義,說他擔任職務太多,要把把這個職務讓出來,他一是沒想到慈禧會發動政變,二是不敢不讓,因為他收到的是皇帝蓋了印章詔書,所以就只能讓。這樣一來,整個顧命八大臣,全都是不掌兵的文弱書生,還能做什麼!話說回來,鹹豐也不敢把兵權太多交給輔政大臣,那是更危險的事。

  可以說,慈禧正是利用鹹豐皇帝的這些失誤,得以輕易擊敗多達八個的顧命大臣。

  最後再說一句,鹹豐皇帝把印璽交給慈安和慈禧,不知道是不是慈禧這樣要求的。如果是,可以說,鹹豐一開始就被慈禧算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鹹豐的「顧命八大臣」為什麼鬥不贏一個慈禧
    鹹豐十一年1861年7月15日,鹹豐皇帝病重,7月16日病危,7月17日駕崩。死前他召集八大臣,讓他們做顧命大臣,也記載叫做贊襄政務大臣。
  • 鹹豐駕崩前留下8位顧命大臣,為何連慈禧都鬥不過?公道自在人心
    事實上,作為一個皇帝來說,鹹豐皇帝的資質可以說中等偏上,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極差的名聲,除了他不顧國難跑到避暑山莊之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正是因為他臨終前的安排失誤,導致了慈禧太后登上了中國政治的舞臺。公元1861年7月15日,在承德避暑山莊奄奄一息的鹹豐皇帝將自己生前最為信任的八位大臣叫到跟前安排繼承和確立事宜。
  • 為什麼鹹豐帝的顧命八大臣鬥不過一個26歲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
    鹹豐帝死前共留下八位顧命大臣來輔佐六歲的同治皇帝,但是沒曾想這顧命大臣不給力,在鹹豐帝屍骨未寒的時候就被慈禧等人聯手拿下,這場為時不過半年的政變史稱「辛酉政變」1860在清政府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英法聯軍便直接率軍逼近北京城,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鹹豐帝急忙帶著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以及一眾親信前往熱河避難。
  • 鹹豐死前真的想殺慈禧嗎?臨終是否安排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鹹豐有沒有殺慈禧意思不得而知,但肅順肯定向鹹豐提議過鹹豐學漢武帝與鉤弋夫人事,殺其母留其子,但鹹豐沒有採納,自幼失去母親的鹹豐不想年幼的(6歲)兒子同時失去父親和母親。但最關鍵的是鹹豐小瞧了慈禧,顧命八大臣的無能也出乎了鹹豐預料,這一切都源於鹹豐遺詔的疏露。至於說加速滿清滅亡到談不上。誰在臺上都無法阻止滿清的覆滅。
  • 顧命八大臣為什麼鬥不過慈禧?一場政變就全被端掉了
    鹹豐的辦法是,臨死前給皇后鈕祜祿氏(後來的慈安太后)留了一道密詔:朕百年後,那拉氏若有不軌行為,你就動用皇太后的權力賜死她! 這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妙招啊,可他萬萬沒想到,他死後,他的皇后不但未按他的密詔行事,還與那拉氏狼狽為奸,為虎作倀地協助她發動政變,不但搞掉了八個顧命大臣,還奪取了最高權力。
  • 鹹豐臨死前為什麼沒有處死慈禧,他這樣做是不是加速了大清滅亡?
    關於鹹豐皇帝臨死之前想要處死慈禧之事,雖然未見於正史之中,但此事恐怕也未必是假。不過,鹹豐沒有處死慈禧,不僅沒有加速清朝的滅亡,反而誤打誤撞讓清朝在慈禧手上延續了更久。1861年鹹豐病逝於熱河行宮之時,同治皇帝才是五歲之齡,勢必會出現主少國疑。
  • 年輕時的慈禧有多美?如何勾住鹹豐皇帝的魂?
    慈禧現場為鹹豐皇帝再唱一曲,仍然感覺意猶未盡,當天晚上便寵幸慈禧。慈禧非常有心計,能夠準確迎合鹹豐皇帝的心意,深得鹹豐皇帝寵愛,後來慈禧被冊封為懿嬪。生子立功再受賞鹹豐皇帝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風流皇帝,雖然鹹豐皇帝有20多位妃嬪,但始終沒有生下孩子。
  • 鹹豐在位時,慈禧為何鬥不過慈安?
    在晚清歷史上,有一個一直受到忽視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的東太后慈安。在人們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無,她的垂簾更像慈禧的一個道具。其實,這是個致命的誤讀,慈安可一點都不簡單。慈安十六歲封皇后,二十五歲成為母后皇太后,參與了辛酉政變,開始垂簾聽政。
  • 鹹豐皇帝在臨死之前有殺慈禧的想法嗎?
    鹹豐皇帝是一個比較懦弱的人,他的能力並不強,可是他還是力壓其他皇帝登上了皇位。這其中也少不了他爹道光皇帝的幫忙,在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身在北京的鹹豐非常的害怕。當時前朝、後宮分為兩派,前朝認為皇帝已經帶領大臣「北狩」,說白了就是想要逃離北京,避免皇帝受到洋人的侮辱。
  • 慈禧26歲開始守寡,她如何度過漫漫長夜?太醫:說真話會被打死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據說慈禧6歲的時候就可以用非常流利的滿文、漢文來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唐詩宋詞,8歲的時候更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被族人一致認為是才華橫溢的女孩,1852年,慈禧進宮,成為鹹豐皇帝的妃嬪,1856年生下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後來的同治皇帝),1861年,剛滿30周歲的鹹豐皇帝在熱河駕崩,26歲的慈禧開始了守寡,鹹豐皇帝臨死前
  • 十九歲的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他到底經歷了啥?原因竟在於慈禧
    那堂堂一個皇帝怎麼可能會得這種難以置信的性病呢?那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了。六歲登基的同治帝,他的父皇鹹豐皇帝在駕崩之前(1861年)就年新皇年幼,命八位顧命大臣扶持年幼的載淳把持國政。但是,一直崇尚並為之追逐一生權力的慈禧太后不允許皇家權力被八個顧命大臣把持。於是,野心勃勃的慈禧運用計謀聯合慈安太后發動了辛酉政變將權力從自己的親兒子手中強奪過來。
  • 中國最後一位公主10歲入宮,17歲成寡婦,活了71歲,是慈禧斂屍人
    她能逆襲成公主是因為慈禧對她高看一等厚愛一層。話說公元1861年鹹豐帝死後,他唯一的兒子載淳即位,是為同治帝。因為載淳年僅6歲,鹹豐給他找了個輔佐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額駙景壽,五大個軍機大臣中的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然而,令鹹豐帝意想不到提,他傾力打造的「顧命八大臣」卻沒能鬥過一個26歲的女人——慈禧。
  • 自稱婦道人家的慈禧太后,是如何從幕後走到臺前的?
    慈禧太后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為數不多的女性當政者。她雖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當上皇帝,但是作為在同治、光緒期間的實際當家人,掌權大清朝長達半個世紀,在封建王朝中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慈禧17歲入宮,23歲成貴妃,6年內連升4級,她到底用了什麼伎倆
    01-  鹹豐二年(1852年2月),17歲的慈禧將自己收拾得美豔不可方物,去參加了八旗選秀,對於慈禧而言,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將來是要進宮的,所以即使年輕帥氣的榮祿多次對她表達愛意,她都赫然不理,成為皇帝的女人是她從小的夢想。
  • 慈安太后如果真是個懦弱迂腐的傻白甜,為什麼連慈禧都懼她三分
    鹹豐帝臨終託付國事,自然會安排身邊最為信任之人。而授予皇后最高的殺伐大權,更是證明了皇后在鹹豐帝心中的分量,帝後同心同德,可見一斑。02身份特殊,是「辛酉政變」的最後砝碼鹹豐十一年七月,鹹豐帝駕崩,穆宗即位。二十五歲的皇后鈕祜祿氏被冊封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安。二十七歲的生母懿貴妃被冊封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
  • 他培養出兩個皇帝,一個攝政王,晚年卻被慈禧折騰不得安寢
    在鹹豐九年,剛成年的奕譞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府邸,但鹹豐皇帝依舊留他在內廷行走。在這期間,奕譞娶了慈禧的胞妹為大福晉,這就讓奕譞既是慈禧的小叔子,又是慈禧的妹夫,親上加親,也註定了奕譞後續的發展和慈禧脫不開關係。
  • 清穆宗載淳的年號本來是祺祥,為什麼改成同治,原因在於兩枚印章
    清穆宗載淳,父親鹹豐死得早,即位時他只有6歲,還是個孩子。皇帝即位,首先要確定的是年號,這是個大事,等於昭告天下,新皇登基了。載淳的年號,我們都知道是「同治」,不過這同治,卻並不是起初給他定下的年號。在開始,給他定的年號是「祺祥」,並且,連祺祥通寶的樣錢都已經製作了出來並發行了一部分。
  • 鹹豐的好逸惡勞,成為慈禧成功的臺階,最終接手大清江山
    慈禧我們大家都知道,這位是晚清末期當時清政府的真正掌控者,表面上皇帝依舊高高在上,可實際上,在鹹豐帝死後,晚清政府的末期,整個清王朝權利最大的這個人非慈禧莫屬,這也是後世被稱之為老佛爺的存在。懿貴妃幫鹹豐批奏摺慈禧,也是歷史上所記載的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曾經是鹹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根據歷史記載,一開始慈禧進宮其實只是個貴人,後來因為受到鹹豐帝的寵愛,因此晉升懿嬪,因為當時生下了後來的同治帝,所以更加備受鹹豐帝的喜愛。
  • 決戰紫禁之巔:辛酉政變慈禧與肅順之間的生死較量
    鹹豐駕崩後,當時尚且年輕的慈禧太后,與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為爭奪清王朝的最高權力,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殊死較量。史稱:辛酉政變!真正的重點在前半句「奏請皇太后權理朝政」,這,才是此份上書的關鍵!恭親王第一招,是為投石問路,試探顧命八大臣等人態度。接下來是第二招。正率軍在山東剿匪的兵部侍郎勝保,忽然上了個奏疏,表示自己也要去熱河拜祭先帝。
  • 垂簾聽政有違大清祖制,是誰為慈禧掌權提供法律依據的?
    但到了鹹同時期,開始出現了另一個體制——太后垂簾與親王軍機大臣輔政。鹹豐十一年(1861)九月三十日,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聯合發動宮廷政變,史稱辛酉政變。此後,對晚清政治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的太后垂簾與親王軍機大臣輔政體制正式確立。需要說明的是,太后垂簾有違清代祖制,而親王軍機大臣輔政則違背了鹹豐的遺命。那麼這一於清代前無古人之政治體制為何還能夠在鹹豐駕崩後得以確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