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培養出兩個皇帝,一個攝政王,晚年卻被慈禧折騰不得安寢

2020-12-18 歷史百年記

愛新覺羅-奕譞,父親是道光皇帝,哥哥是鹹豐皇帝,侄子是同治皇帝,兒子是光緒皇帝,孫子是宣統皇帝,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溥儀。晚清三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府兩皇帝,一朝攝政王,說的就是我們這裡的醇親王府!如此赫赫威名,身份顯貴的醇親王在暮年卻活得戰戰兢兢,甚至過世後仍被慈禧折騰得不得安寢。

愛新覺羅-奕譞

無憂無慮的皇子時代

1840年,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滿清大門的時刻,我們的主角愛新覺羅-奕譞出生了,也許這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來臨。只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即將到來的時代是好是壞。道光皇帝一共生了九個兒子,奕譞排行第七。在奕譞出生兩年後,道光皇帝和西方籤訂了《中迎南京條約》,此後的道光皇帝無所作為,一日日的看著清王朝走向衰敗。但身處皇宮中的小奕譞,並不為外界幹擾,做著和所有皇子們一樣的事情,讀書玩耍,茁壯成長。

奕譞和大福晉(慈禧胞妹)

1850年,道光帝病逝,哥哥鹹豐帝即位。而此時的奕譞也才十歲,被封為醇郡王后依舊是個小孩子,得以在哥哥鹹豐帝執政期間愉快的玩耍。在鹹豐九年,剛成年的奕譞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府邸,但鹹豐皇帝依舊留他在內廷行走。在這期間,奕譞娶了慈禧的胞妹為大福晉,這就讓奕譞既是慈禧的小叔子,又是慈禧的妹夫,親上加親,也註定了奕譞後續的發展和慈禧脫不開關係。

榮華富貴的權臣時代

1861年,鹹豐十一年,鹹豐帝駕崩,此時正二十一歲的奕譞迎來了其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清朝戰敗並接受屈辱的議和之後,鹹豐帝一病不起,即將離世前立下遺囑,立六歲的兒子載淳為皇太子,即後來的同治皇帝,並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來輔佐年幼的載淳。矛盾就出現在身為皇太后的慈禧和八位顧命大臣之間。

奕譞

九月三十日,慈禧和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身為慈禧親信的奕譞在政變中抓到了八大顧命大臣之首的肅順。這一重大功績可以說是奕譞一生中最為驕傲的一件事。在末代皇帝溥儀的書中有記載,有一天在奕譞的王府中演戲:「包公鍘美案」,當時溥儀的六叔載循還小,在看到鮮血淋淋的鍘刀後,嚇得跌坐在地大哭不止,奕譞當即喝止說:太不像話了,想我親自捉拿肅順時才二十一歲,你這個樣子,以後怎麼做國家大事。可見奕譞對抓肅順這件事非常驕傲。

奕譞和他的兩個孩子

在抓到肅順後幾個月的時間裡,慈禧掌權,奕譞被封了一大堆的官位頭銜,正黃旗漢軍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後扈大臣、管理神機營事務等等。此時奕譞也才二十一歲,想想我們的二十一歲在幹嘛。此後在同治帝時期,奕譞兢兢業業為慈禧辦事,在同治三年,加封親王銜;再一年,任命為弘德殿行走;再七年,封醇親王!我們的第一代醇親王自此誕生。

謹小慎微的後半生

同治十三年,34歲的奕譞正值壯年,本該是奮發圖強輔佐皇帝的時候,十九歲剛成年的同治皇帝卻染病不治而亡。奕譞短短的三十年歲月,卻歷經三代帝王,官至醇親王,但更大的轉折即將來到。時年十九歲的同治皇帝並沒有留下子嗣,慈禧為了繼續執掌朝廷,就命令奕譞和其大福晉,也就是慈禧妹妹的兒子載湉過繼為帝,即後來的光緒皇帝。你要知道當時的光緒皇帝還不滿五歲。

光緒和奕譞

從慈禧的角度來看,這實在是一個絕妙的想法,載湉尚且年幼,執掌朝廷政權的依舊是自己。再則載湉是自己的親外甥,奕譞有是自己的親信,如此一舉多得,何樂不為。但在陪伺多年的奕譞看來,事情卻是另一番場景。可以說,奕譞非常了解慈禧的為人,在慈禧的眼中,權力高於一切,親情骨肉、外戚內臣對慈禧來說一切都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何況只有四歲的兒子,進宮絕對是羊入虎穴。

手握重權的奕譞

1875年,載湉進宮,即位為光緒皇帝,奕譞上奏請辭,辭去一切的職務。慈禧暫時同意了奕譞的辭職報告,但自此以後,你會發現慈禧對奕譞屢屢恩賜,而奕譞則是每次都辭謝不接受恩賜,就在這皇恩浩蕩和謹小慎微之下,奕譞的官職越做越大,迎來了新一輪的巔峰。但在這高官厚祿之下,只有奕譞自己知道自己的處境如何。

請辭後的奕譞

光緒五年,慈禧賞賜醇親王奕譞拿雙份俸祿;再五年,慈禧更換軍機處人員,命令奕譞由商辦的名義接管接管軍機要地;再一年,清朝建立海軍衙門,管理全國海軍,奕譞出任總理大臣,李鴻章輔佐;又一年,慈禧賞賜奕譞杏黃轎,可見慈禧的恩寵,但奕譞一次也沒有坐過這頂轎子。這裡有一件小事能看出奕譞的做事原則。

奕譞和李鴻章

在北洋水師組建完成後,朝廷派遣身為總理大臣的奕譞前去檢閱水師。接到旨意後,奕譞反而極力上奏慈禧,請求時任敬事房總管也是慈禧身邊紅人的李蓮英,一同前去檢閱水師了。在去了地方後,每次會見重要官員時,也都會把李蓮英喊道身旁。回來後向慈禧匯報工作時也極力誇讚李蓮英。這不是說醇親王巴結李蓮英,完全沒這必要,而是呈現給慈禧的一個不專權態度。

晚年後不得安寢

在光緒十五年的時候,光緒皇帝大婚,禮成後開始進封皇帝的父親、兄弟們。也就是奕譞的兒子們,封奕譞五子載灃為鎮國公;封奕譞六子載洵為輔國公;賞奕譞七子載濤頭品頂戴、孔雀翎。此時的醇親王奕譞可謂最為輝煌的時候,身居高位,子嗣富貴顯赫。然而在如此輝煌時候,第二年奕譞便突發疾病而亡,享年五十一歲。

載濤、載灃和載洵

奕譞去世後被葬在北京西郊的妙高峰下,其陵墓之上有一顆千年的古銀杏樹,非常茂盛。有一次,內務府一位精通風水學說的大臣,就對慈禧說,這棵樹有擋皇家氣運。說醇親王是王,銀杏樹又為白色,這加起來就是一個皇字。這對皇家是非常不利的。以現在的我們來想這不廢話麼,皇帝光緒是人家兒子,溥儀是人家的孫子,這皇字不來的很正常。

第二代醇親王載灃

但慈禧不這麼認為,當即就下令砍了這棵樹。並且對大臣說,你們直接砍了就行,不必要告訴光緒皇帝。這大臣們一聽,哪敢啊,那可是皇帝親生父親的陵墓。於是就去上奏給光緒皇帝。光緒皇帝也極為惱怒,自己父親陵前的一棵樹自己都保不下來麼,於是對大臣們說:你們要砍,就先把我的頭砍下來。你們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攝政王載灃和溥儀

你們還是不了解慈禧皇太后啊!此後不久,在一次光緒皇帝剛下早朝後,有人來稟報說皇太后在黎明時分就帶人去了西山妙高峰。光緒一聽就知道不妙了,立即帶人趕往父親的陵寢處,但趕來時為時已晚,當初茂盛的樹木已被連根拔起,並在砍倒的樹根處灑滿了白石灰來防止再生根發芽。光緒皇帝非常的難過,但也無可奈何,圍著自己父親的陵墓走了三圈後帶淚離去。

結語

我們現在來看醇親王奕譞的一生,出身皇家,少時無憂無慮,剛成年便手握重權,如此榮華富貴的了一生,而且在晚年時更是輝煌。但終其一生,始終逃不開慈禧的掌控,可以說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有人說他主要的成就是督促建立了北洋水師,但把擴建水師的錢花在給慈禧修建頤和園上的也是他。這樣一位手握重權,一生富貴卻少有功績的人,在晚年後不得安寢不知是悲還是命。

相關焦點

  • 溥儀為什麼能當上皇帝?是因為慈禧太后對榮祿的真情實意
    慈禧太后為什麼立溥儀為皇帝,不是因為她妹妹醇親王嫡福晉,她妹妹醇親王嫡福晉不是溥儀的親祖母,溥儀的親祖母是醇親王的側福晉劉佳氏。那是不是慈禧太后和妹夫醇親王關係好,才立了妹夫的後代才皇帝呢?不是,更不是因為醇親王的緣故。
  • 傀儡皇帝光緒,一生碌碌無為,這鍋不能讓慈禧背
    想要動舊士族的利益必須有一個有兵權有能力有決心的君王,而光緒不具備這幾點。 他首先該考慮如何借老佛爺的光,借老佛爺的力,如何繼承老佛爺的政治遺產,老佛爺之所以一言九鼎,那是得到了各方實力派鼎力支持的。光緒不但母子關係一團糟,夫妻關係也是一團糟,跟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關係一團糟,事業上想好起來就太難了。
  • 結束清朝,慈禧的另一個「傀儡」,你不知道的她
    說到大清滅亡,大家一下就可以聯想到慈禧太后,可實際上,真正結束大清生命的卻並不是她,而是她的侄女——葉赫那拉靜芬,也就是隆裕太后,小名為喜子。這位喜子在他們家姐妹中排老二,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不過慈禧太后可是在喜子很小的時候就放話說:「喜子是不可以嫁給其他人的。」
  • 光緒叫慈禧「親爸爸」,卻不是叫「親媽媽」,如今看來慈禧真高明
    不該當皇帝的人當了皇帝,或者權臣弄權,會導致旁人起來「勤王」。因此,在古代中國,作為一個僭主來說,在不具備名正言順這一偉大優勢的情況下,想讓人得自己的執政產生默認心理,就要顯得自己有能力、有本事。比如說金朝的完顏亮,由於是依靠政變上臺,因此完顏亮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對南宋發動進攻——這倒不是完顏亮和南宋朝廷有啥深仇大恨,而是完顏亮需要向金朝上下證明:我可比完顏亶(被他廢黜的皇帝)強多了。
  •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慈禧是怎麼報復他的?
    慈禧不但沒有報復丁寶楨,還給丁寶楨升了官,授頭品頂戴、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任四川總督一職。後來,丁寶楨在四川任職期間,慈禧太后還無比肉麻的親手為他寫了一幅字《國之寶楨》,足見慈禧對他不但沒有報復,反而還有些「巴結」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還是有點複雜的。首先,丁寶楨殺大太監安德海的時機很好。
  • 戊戌變法之後,慈禧本想讓他當皇帝,可惜他突然被摔壞了腦袋
    光緒帝登基一來,一直被慈禧太后掌控,他也想通過變法搏一搏,不料單車沒變成摩託,自己反而成了階下之囚,慈禧太后對於光緒帝的做法非常生氣,根據她的想法,這皇帝不聽話了,應該要換一個,於是她找到了張佩綸,讓張佩綸再挑選一個皇帝。
  • 末代皇帝:晚年理髮鬧笑話,被人笑做「土包子」
    溥儀繼位的時候,尚且年幼,一個懵懂稚子繼位,不過是徒有皇帝的虛名罷了。無知小兒再加上一群迂腐朝臣,周遭列強環伺,各地軍閥擁兵自重,王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1912年,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此時的溥儀才6歲,只在位了短短3年。幸運的是,溥儀並沒有隨著大清朝滅亡,也沒有像其他王朝末代皇帝一般死掉。
  • 年輕時的慈禧有多美?如何勾住鹹豐皇帝的魂?
    鹹豐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有實權的統治者皇帝,而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人物就是慈禧。公元1852年,鹹豐皇帝登基後將鈕祜祿氏立為皇后,同時為了充實後宮,開始優選天下秀女,而慈禧就是在這次選秀中入宮的,那時候慈禧叫蘭兒。
  • 慈禧太后:權傾天下,卻是一個可憐的母親
    ▲《九品芝麻官》中的同治皇帝鹹豐帝駕崩之後,年僅6歲的載淳就登上帝位。慈禧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將他培養成才,成為像康熙、乾隆那樣的偉大君主。除了安排最豪華的導師團隊,慈禧還特意安排了皇族中輩分最高的親王——惠親王綿愉專門負責小皇帝的學習事宜,上課不準玩手機,下課不準去網咖。慈禧又怕同治一個人學習太孤單,又讓綿愉的兩個兒子奕祥和奕詢為同治帝的伴讀,起到督促作用。 但是同治首先是一個小孩子,其次才是一個小皇帝。
  • 為什麼光緒皇帝不能生育呢?看看慈禧太后讓他幹了什麼!
    為什麼光緒皇帝不能生育呢?看看慈禧太后讓他幹了什麼! 同治13年的時候,同治皇帝駕崩,年僅19歲,而這個時候,有一個尷尬的事實:同治皇帝並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這該怎麼辦呢?
  • 慈禧太后真實長相,年輕時漂亮,晚年慈禧不怒自威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後一個實權最高領袖,她的死亡,基本宣告了清朝結束,而她治下的近半個世紀清朝,也褒貶不一,有人說如果她在1898年死了,那就名聲會很好。因為時代的發展,在慈禧晚年時候,照相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慈禧留下了不少照片,故宮保存的有數百張。
  • 宦官李蓮英全彩照片曝光,滿臉麻子的他,為何會贏得慈禧太后喜歡
    李蓮英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宦官,提到他就會想起慈禧太后,可以說他成為了慈禧太后的代言人了。那麼你知道李蓮英到底什麼樣子嗎?經過還原他本人的照片,用現代技術上了顏色後發現,原來他是一個一臉膿包的人,就這樣天天在慈禧太后面前,都沒有對他的長相感到厭惡嗎?其實原因很簡單,是李蓮英處處小心謹慎,有很強的心機。
  • 光緒慈禧先後死亡,美英政府態度不一,清廷忐忑怕搞事兒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兩人不到24小時,先後辭世這件事情,慈禧幹的、袁世凱幹的、李蓮英幹的等等,這些說法都有。光緒一亡,慈禧就宣布:第一:載灃為攝政王,親政前為載灃監國。第二:攝政王之子溥儀為嗣皇帝。服喪即襲傳統為27日。第三:世鐸、魁斌、那彥圖、載澤、世續、那桐、袁世凱、溥良、繼續、增崇等10人恭辦皇帝喪禮。
  • 慈禧不死,袁世凱絕對不敢篡位當皇帝,他很怕慈禧,原因在這裡
    慈禧不死,袁世凱絕對不敢篡位當皇帝,他很怕慈禧,原因在這裡 袁世凱是怎樣的一個人?有人說,他是一個亂臣賊子、竊國賊,也有人說他是一代梟雄,軍事家、政治家,他能不廢一槍一炮、皇室不流一滴血,從而解決了中國的朝代更替問題,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大事,如果當時有諾貝爾和平獎的話,非頒給他不可。
  • 多爾袞五大人生敗筆使他只能做攝政王而當不了皇帝。
    可是多爾袞勢力這麼大為什麼一輩子就僅僅是個攝政王呢?為什麼當不了皇帝呢?其實多爾袞的一生有五大敗筆使他不能成為皇帝。一、多爾袞兩次爭權失敗。第一次多爾袞和皇太極爭奪後金的汗位失敗,努爾哈赤活著的時候想把自己的汗位傳給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多爾袞可是當時的多爾袞太年輕還沒有太多戰功,於是努爾哈赤便想等他有了戰功再立他可是努爾哈赤沒等到這天。
  • 十九歲的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他到底經歷了啥?原因竟在於慈禧
    那堂堂一個皇帝怎麼可能會得這種難以置信的性病呢?那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了。六歲登基的同治帝,他的父皇鹹豐皇帝在駕崩之前(1861年)就年新皇年幼,命八位顧命大臣扶持年幼的載淳把持國政。但是,一直崇尚並為之追逐一生權力的慈禧太后不允許皇家權力被八個顧命大臣把持。於是,野心勃勃的慈禧運用計謀聯合慈安太后發動了辛酉政變將權力從自己的親兒子手中強奪過來。
  • 孝莊太后:對清朝的貢獻不遜色於任何皇帝,連慈禧也對其敬重有加
    孝莊太后曾輔佐過皇太極、順治帝福臨和康熙帝,對清朝江山貢獻極大,不遜色於任何一個皇帝,雍正帝和乾隆帝為紀念其對大清江山做的貢獻而先後親自為其加諡號,就連後來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也對其敬重有加。除此之外,後世對孝莊太后的評價也以讚揚為主,並沒有像慈禧太后那般兩極分化。
  • 光緒帝為什麼喊慈禧太后為親爸爸?看看他親爸爸怎麼死的就明白了
    排除了「溥」字輩皇室成員之外,道光帝剩下的幾個兒子中,也就是鹹豐帝的兄弟們還活著且有子嗣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恭親王奕,一個是醇親王奕譞。恭親王奕是當時的議政王,權傾朝野,如果他兒子再即位的話,對慈禧來說不是好事。而且此時的他一共兩個還活著的兒子,長子載澄,當時18歲,次子載瀅(當時已經過繼給其他兄弟了),當時15歲。
  • 晚清最明智的親王:放走了兩個人 一個滅了清朝 一個做了頭號漢奸
    晚清最明智的親王:放走了兩個人 一個滅了清朝 一個做了頭號漢奸 說起最明智的親王,當屬溥儀的父親載灃,他放走了兩個人,一個滅了清朝,一個做了頭號漢奸。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兩個人,清朝皇室能夠保存下來,只可惜溥儀後來投靠日本人,讓愛新覺羅家族走向了深淵。
  • 鹹豐皇帝在臨死之前有殺慈禧的想法嗎?
    鹹豐皇帝是一個比較懦弱的人,他的能力並不強,可是他還是力壓其他皇帝登上了皇位。這其中也少不了他爹道光皇帝的幫忙,在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身在北京的鹹豐非常的害怕。當時前朝、後宮分為兩派,前朝認為皇帝已經帶領大臣「北狩」,說白了就是想要逃離北京,避免皇帝受到洋人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