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奕譞,父親是道光皇帝,哥哥是鹹豐皇帝,侄子是同治皇帝,兒子是光緒皇帝,孫子是宣統皇帝,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溥儀。晚清三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府兩皇帝,一朝攝政王,說的就是我們這裡的醇親王府!如此赫赫威名,身份顯貴的醇親王在暮年卻活得戰戰兢兢,甚至過世後仍被慈禧折騰得不得安寢。
無憂無慮的皇子時代
1840年,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滿清大門的時刻,我們的主角愛新覺羅-奕譞出生了,也許這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來臨。只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即將到來的時代是好是壞。道光皇帝一共生了九個兒子,奕譞排行第七。在奕譞出生兩年後,道光皇帝和西方籤訂了《中迎南京條約》,此後的道光皇帝無所作為,一日日的看著清王朝走向衰敗。但身處皇宮中的小奕譞,並不為外界幹擾,做著和所有皇子們一樣的事情,讀書玩耍,茁壯成長。
1850年,道光帝病逝,哥哥鹹豐帝即位。而此時的奕譞也才十歲,被封為醇郡王后依舊是個小孩子,得以在哥哥鹹豐帝執政期間愉快的玩耍。在鹹豐九年,剛成年的奕譞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府邸,但鹹豐皇帝依舊留他在內廷行走。在這期間,奕譞娶了慈禧的胞妹為大福晉,這就讓奕譞既是慈禧的小叔子,又是慈禧的妹夫,親上加親,也註定了奕譞後續的發展和慈禧脫不開關係。
榮華富貴的權臣時代
1861年,鹹豐十一年,鹹豐帝駕崩,此時正二十一歲的奕譞迎來了其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清朝戰敗並接受屈辱的議和之後,鹹豐帝一病不起,即將離世前立下遺囑,立六歲的兒子載淳為皇太子,即後來的同治皇帝,並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來輔佐年幼的載淳。矛盾就出現在身為皇太后的慈禧和八位顧命大臣之間。
九月三十日,慈禧和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身為慈禧親信的奕譞在政變中抓到了八大顧命大臣之首的肅順。這一重大功績可以說是奕譞一生中最為驕傲的一件事。在末代皇帝溥儀的書中有記載,有一天在奕譞的王府中演戲:「包公鍘美案」,當時溥儀的六叔載循還小,在看到鮮血淋淋的鍘刀後,嚇得跌坐在地大哭不止,奕譞當即喝止說:太不像話了,想我親自捉拿肅順時才二十一歲,你這個樣子,以後怎麼做國家大事。可見奕譞對抓肅順這件事非常驕傲。
在抓到肅順後幾個月的時間裡,慈禧掌權,奕譞被封了一大堆的官位頭銜,正黃旗漢軍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後扈大臣、管理神機營事務等等。此時奕譞也才二十一歲,想想我們的二十一歲在幹嘛。此後在同治帝時期,奕譞兢兢業業為慈禧辦事,在同治三年,加封親王銜;再一年,任命為弘德殿行走;再七年,封醇親王!我們的第一代醇親王自此誕生。
謹小慎微的後半生
同治十三年,34歲的奕譞正值壯年,本該是奮發圖強輔佐皇帝的時候,十九歲剛成年的同治皇帝卻染病不治而亡。奕譞短短的三十年歲月,卻歷經三代帝王,官至醇親王,但更大的轉折即將來到。時年十九歲的同治皇帝並沒有留下子嗣,慈禧為了繼續執掌朝廷,就命令奕譞和其大福晉,也就是慈禧妹妹的兒子載湉過繼為帝,即後來的光緒皇帝。你要知道當時的光緒皇帝還不滿五歲。
從慈禧的角度來看,這實在是一個絕妙的想法,載湉尚且年幼,執掌朝廷政權的依舊是自己。再則載湉是自己的親外甥,奕譞有是自己的親信,如此一舉多得,何樂不為。但在陪伺多年的奕譞看來,事情卻是另一番場景。可以說,奕譞非常了解慈禧的為人,在慈禧的眼中,權力高於一切,親情骨肉、外戚內臣對慈禧來說一切都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何況只有四歲的兒子,進宮絕對是羊入虎穴。
1875年,載湉進宮,即位為光緒皇帝,奕譞上奏請辭,辭去一切的職務。慈禧暫時同意了奕譞的辭職報告,但自此以後,你會發現慈禧對奕譞屢屢恩賜,而奕譞則是每次都辭謝不接受恩賜,就在這皇恩浩蕩和謹小慎微之下,奕譞的官職越做越大,迎來了新一輪的巔峰。但在這高官厚祿之下,只有奕譞自己知道自己的處境如何。
光緒五年,慈禧賞賜醇親王奕譞拿雙份俸祿;再五年,慈禧更換軍機處人員,命令奕譞由商辦的名義接管接管軍機要地;再一年,清朝建立海軍衙門,管理全國海軍,奕譞出任總理大臣,李鴻章輔佐;又一年,慈禧賞賜奕譞杏黃轎,可見慈禧的恩寵,但奕譞一次也沒有坐過這頂轎子。這裡有一件小事能看出奕譞的做事原則。
在北洋水師組建完成後,朝廷派遣身為總理大臣的奕譞前去檢閱水師。接到旨意後,奕譞反而極力上奏慈禧,請求時任敬事房總管也是慈禧身邊紅人的李蓮英,一同前去檢閱水師了。在去了地方後,每次會見重要官員時,也都會把李蓮英喊道身旁。回來後向慈禧匯報工作時也極力誇讚李蓮英。這不是說醇親王巴結李蓮英,完全沒這必要,而是呈現給慈禧的一個不專權態度。
晚年後不得安寢
在光緒十五年的時候,光緒皇帝大婚,禮成後開始進封皇帝的父親、兄弟們。也就是奕譞的兒子們,封奕譞五子載灃為鎮國公;封奕譞六子載洵為輔國公;賞奕譞七子載濤頭品頂戴、孔雀翎。此時的醇親王奕譞可謂最為輝煌的時候,身居高位,子嗣富貴顯赫。然而在如此輝煌時候,第二年奕譞便突發疾病而亡,享年五十一歲。
奕譞去世後被葬在北京西郊的妙高峰下,其陵墓之上有一顆千年的古銀杏樹,非常茂盛。有一次,內務府一位精通風水學說的大臣,就對慈禧說,這棵樹有擋皇家氣運。說醇親王是王,銀杏樹又為白色,這加起來就是一個皇字。這對皇家是非常不利的。以現在的我們來想這不廢話麼,皇帝光緒是人家兒子,溥儀是人家的孫子,這皇字不來的很正常。
但慈禧不這麼認為,當即就下令砍了這棵樹。並且對大臣說,你們直接砍了就行,不必要告訴光緒皇帝。這大臣們一聽,哪敢啊,那可是皇帝親生父親的陵墓。於是就去上奏給光緒皇帝。光緒皇帝也極為惱怒,自己父親陵前的一棵樹自己都保不下來麼,於是對大臣們說:你們要砍,就先把我的頭砍下來。你們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你們還是不了解慈禧皇太后啊!此後不久,在一次光緒皇帝剛下早朝後,有人來稟報說皇太后在黎明時分就帶人去了西山妙高峰。光緒一聽就知道不妙了,立即帶人趕往父親的陵寢處,但趕來時為時已晚,當初茂盛的樹木已被連根拔起,並在砍倒的樹根處灑滿了白石灰來防止再生根發芽。光緒皇帝非常的難過,但也無可奈何,圍著自己父親的陵墓走了三圈後帶淚離去。
結語
我們現在來看醇親王奕譞的一生,出身皇家,少時無憂無慮,剛成年便手握重權,如此榮華富貴的了一生,而且在晚年時更是輝煌。但終其一生,始終逃不開慈禧的掌控,可以說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有人說他主要的成就是督促建立了北洋水師,但把擴建水師的錢花在給慈禧修建頤和園上的也是他。這樣一位手握重權,一生富貴卻少有功績的人,在晚年後不得安寢不知是悲還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