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宦官,提到他就會想起慈禧太后,可以說他成為了慈禧太后的代言人了。
那麼你知道李蓮英到底什麼樣子嗎?
經過還原他本人的照片,用現代技術上了顏色後發現,原來他是一個一臉膿包的人,就這樣天天在慈禧太后面前,都沒有對他的長相感到厭惡嗎?
其實原因很簡單,是李蓮英處處小心謹慎,有很強的心機。所以才做成了慈禧最喜歡的宦官,雍正皇帝曾經規定的太監最高的職位不得超過四品,可是李蓮英卻被封為二品頂戴花翎的職位,同大臣一樣,可以監督管理國家大事。
正常來說,這種宦官當道的朝堂上,早就被朝臣彈劾過無數次,但是卻沒人找到過他的罪證。
其實朝臣們表面上彈劾他,實際上是對慈禧太后攝政引發的不滿。
慈禧太后在李蓮英之前還有一個比較喜歡的宦官,叫安德海。
慈禧發動過一場「辛酉政變」,其中安德海從中間幫了大忙,可以說兩宮能順利的垂簾聽政,都與他有很大關係。因為此事件有功,被慈禧晉升為太監總管,受到了朝臣的追捧。但是有權有勢的安德海開始膨脹起來,仰仗著慈禧太后開始胡作非為,成為了很多人的眼中釘。
1869年,安德海不顧宮中規矩,擅自出宮斂財,恰巧碰到了山東巡撫丁寶楨。丁寶楨實在是忍受不了這宦官的所做作為,直接根據大清律法直接就地正法了。
安德海死了不要緊,可他是慈禧太后的人,太后聽聞大怒,想要懲治這丁寶楨。可問題來了,丁寶楨當時是按照大清律法執行的,雖然是慈禧親信,但畢竟違法在先,如果因為這事情處置了丁寶楨,那以後慈禧便再無威信,在眾多人勸說下,此時只能就此罷了。
因為安德海得死,讓李蓮英有機會服務慈禧太后。有了前車之鑑,李蓮英做事也更加小心,不能囂張,低調做事。
天天神經緊繃的李蓮英,不弄權,不囂張,因為在慈禧太后身邊雖然會貪點財,但是注意分寸,導致大臣們都抓不到他什麼把柄。
雖然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倆人並不和睦,但是李蓮英卻不但成為了慈禧太后的親信,而且光緒皇帝也對他推崇有加。史料中還記載,曾經光緒皇帝哭著說過:若無李安達,我活不到今天的話。
有一年,北洋水師訓練完畢後,李鴻章想請群臣們去檢閱,作為代表之一的,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準備前去檢閱。但這個人身份不簡單,他還是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因為光緒是過繼為皇帝的,慈禧太后對此肯定不放心。
深知朝中關係的醇親王當然想到了慈禧太后會有這樣顧慮,主動提出邀請李蓮英陪同自己一同參加檢閱,其實就是向慈禧太后表示,自己並無二心,同意讓李蓮英代太后監視自己。
當然李蓮英也是聰明之人,知道為什麼會讓自己去,他便跟著也不說話,也不發表意見,回來後也不亂說,大臣們想找出錯誤都找不到。
因為李蓮英這種性格,慈禧太后也越發的喜歡,對他也更加寵信。而李蓮英的官位逐漸上升,並不是因為他伺候慈禧太后高興,反而有時候慈禧太后會主動找他。就是逛個頤和園,也要李蓮英一起陪同遛彎,並且他們親密的早中晚,都互相派手下小太監互相問候。
由於做人太過小心,導致因此犯下了嚴重錯誤。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尤其是戊戌變法後,李蓮英並沒有表示自己歸順於慈禧太后,從此,慈禧太后慢慢對其疏遠起來。
可是李蓮英才不在乎,畢竟自己已經身居高位。一直到慈禧太后去世,他的身份也沒有絲毫的變動。並且還能作為宦官功成身退,辭去職務安享晚年,最終死於身體疾病。
即使在古代,朝堂上的弄權,朝堂下的為人,直到現在我們也在學習和使用。李蓮英這個人雖然不是歷史正派人物,但是他的做事方式,適不適用於我們現在工作的環境呢。
關注我,不迷路,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