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才稱得上「祖」!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呢?你知道都是誰嗎

2020-11-23 騰訊網

小方閱盡萬千篇史記,只為展現歷史長河;歷史長河孕育了真理,讓小方帶你走進歷史文化,學習歷史智慧!

廟號是中國古代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可以說是古代皇帝的專屬待遇之一,起源於重視祭祀與跪拜的商朝。諸如唐太宗、宋太祖、清高宗等稱呼,都屬於是廟號。

廟號最初有著極高的要求,不是說是皇帝就可以有廟號,對國家有著大功勞,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皇帝,才可以擁有廟號。像西漢十幾位皇帝,僅僅有四位皇帝有廟號,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之一漢景帝都沒有廟號,可見其嚴格。

在西漢之後,廟號制度也是比較嚴格的。當然那些亂世不提了,因為亂世中很多禮制,是沒人注重的。諸如三國時期,曹魏政權就有三個祖,但整體來說,除卻亂世,大一統政權上廟號還是很嚴謹的。

但到了唐朝以後,隨著君權的進一步集中,在制度上皇帝權力開始加大,因此對於廟號這種特殊待遇,自然是每個皇帝都有了。因此自唐朝開始,一般情況下,除卻亡國之君,皇帝都是有著廟號的,廟號由此開始泛濫起來。

但廟號再泛濫,也是有著一定規律的。諸如開國皇帝,一般是稱之為「祖」,基本上是太祖或者高祖。第二代皇帝,一般幹的不咋滴的,或者失敗者,是沒有廟號的,稱之為惠帝,諸如漢惠帝劉盈、明惠帝朱允炆。幹的很成功的,則是太宗廟號,諸如漢太宗劉恆、清太宗皇太極。

至於開國皇帝和二代皇帝以後的皇帝,也是根據其表現好壞,上好的廟號或者不好的廟號,相對來說並不是很嚴謹了。像宣宗是個好廟號,一般的皇帝是沒資格上這個廟號的,但是在清朝,割地賠款的道光帝竟然是宣宗廟號。

而且清朝還有一大比較特殊情況,那便是有著三祖,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帝福臨、清聖祖康熙帝玄燁。那麼清朝為何不合常理的有三祖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清朝的開國皇帝,應該是皇太極但最終定義為努爾哈赤

清太祖努爾哈赤嚴格來說,只是清朝的奠基者,並非是開國皇帝,因為他建立的後金政權,提倡的是「八家分權」,並非屬於是集權式國家,而且連關外都沒有統一,更多屬於是一個統治鬆散的汗國。

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登基以後,不只是改國號為「大清」,還使這個國家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變,是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清朝成為一個集權式帝國,並且是統一關外,降服蒙古諸部和朝鮮李氏王朝,所以認真來說清朝的開國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極。

不過不論怎麼說,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這是不爭的事實,人家要將開國皇帝的「太祖高皇帝」待遇給了努爾哈赤也屬於正常操作,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廟號制度的。

二、清世祖順治帝福臨,世祖廟號大有含義

雖然一般來說,只有開國皇帝可以稱祖,但是也有一種情況,不是開國皇帝,也可以稱祖的,但要求極為苛刻,必須是斷代史開創者,諸如西漢亡國以後,宗室劉秀復國建立東漢,所以廟號為世祖;或者是將所在王朝帶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說白了這個王朝原先是割據政權,並沒有大一統,而開國皇帝之後,有人將其大一統,使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大一統政權,也是可以稱世祖的,諸如元世祖忽必烈。

以世祖廟號含義來看,很明顯清世祖福臨還是很達標的,因為他在位時期,清朝入關,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大一統政權,所以他被上世祖廟號很正常。

可能還有人認為入關的功勞都是當時攝政王多爾袞的功勞,福臨的世祖廟號有很大水分,但按照廟號制度來看,清朝的確是在福臨在位期間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大一統政權的,內部的權力分配如何,不在上廟號的考慮範圍之內,總不能將世祖廟號上給不是皇帝的攝政王多爾袞吧?

所以順治帝福臨這個世祖的廟號,按照綜合情況來看,也是沒問題的,是合理合規的,符合廟號制度。

三、康熙帝玄燁廟號聖祖,不合廟號制度的,水分很大

在康熙帝駕崩以後,繼位的雍正帝胤禛,堅持為父親康熙帝上聖祖廟號,理由很簡單,那便是康熙帝「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意思是康熙帝雖然是守成之君,但是實際他的功績和開國皇帝一般了,所以可以稱之為祖。

其實這是很不合理的,因為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入關以後第二位皇帝,標準的守成之君,壓根不能稱祖的。即使以功績來說,康熙帝的父親清世祖順治帝,就已經將清朝帶入了全新的歷史時期,那便是使清朝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大一統政權,康熙帝一生的功績雖然很大,但重點在於鞏固清朝的統治,消滅叛亂和抵禦外在勢力威脅,並沒有大規模開疆拓土,沒有將清朝帶入一個全新的時期,根本達不到稱祖的標準。

更何況還是聖祖廟號,這樣的廟號是之前朝代用來追封神人的。諸如唐朝以道教老子為先祖,追封為聖祖,是為唐聖祖;宋朝以財神爺趙公明為先祖,追封為聖祖,是為宋聖祖。

所以說不合理的追封為祖不說,還追封為聖祖,簡直是相當不合廟號制度的,是太不合理了,有著很大水分。

可能還有人說,沒有康熙帝,清朝在三藩之亂時就亡了,稱祖還是名副其實的。首先按照廟號制度來說,以這個來看,是不能稱祖的。其次如果這樣就可以稱祖,那麼能稱祖的人也大有人在,諸如西漢平定七王之亂的漢景帝也可以稱祖;還有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突厥攻至長安僅40裡之處,當時雙方兵力很是懸殊,稍有不慎有可能亡國,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疑兵之計與其結盟,才避免了一場有可能亡國的戰爭,那麼他也可以稱祖了。

因此康熙帝被雍正帝上為聖祖廟號,是相當不合理的,有著很大水分。當然這裡各位看官注意一下,這個水分評價,單純的是針對聖祖廟號不合規矩的評價,不等於進而否定康熙帝的所有功績,這個還是要搞清楚。

最後再說說為什麼康熙帝可以上聖祖廟號?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中國古代史,大體來看,皇帝的權力是越往後越大。

可能有人說皇帝不都是大權在握言出法隨嗎?

其實並非如此,在古代皇帝也是有著諸多制約的,並非是隨心所欲的。像古代百官之首的丞相,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是制約皇權的一大因素,因此歷代一直以各種方式削弱相權,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乾脆直接廢除丞相制。

正因為皇帝權力有著諸多制約,歷代皇帝一直力求在制度上制約、平衡各方勢力,使皇權最大,因此到了歷史上最後兩個封建大一統政權明朝、清朝時期,因為這兩朝制度完善,皇帝權力很大,所以被稱之為君權高度集中朝代。

可能還有人說,那明、清兩朝之前,為什麼還有大權獨攬,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皇帝呢?

這個其實很簡單,因為皇權集中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長久之計,在制度方面持續集權。一方面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聰明的皇帝會通過各種權謀之術進行高度集權,是大權在握,甚至百官之首的丞相也是說殺就殺,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善於權謀之術的漢武帝劉徹,但其缺點很明顯,就是重點在於皇帝的個人能力,而不可能每個皇帝個人能力都很突出的,所以不如在制度上集權來得長遠,因此歷朝歷代重點在於制度上集中皇權。

而皇權一步步的高度集中,自然伴隨著各種變化。比如說標準很高的廟號,在西漢只有四廟,到了唐朝開始則是皇帝人人都有廟號。

而到了君權高度集中的明、清,直接是不顧基本規矩,開始挑好的上。明朝還好一些,嘉靖帝將朱棣的太宗廟號升級成為成祖廟號,雖然不合理,但還不是太離譜。而清朝就更離譜了,康熙帝連第二代皇帝都不是,直接上祖的廟號,還是帶「聖」字,簡直是水分太大,而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前科」,所以前文中說過的割地賠款的道光帝被上宣宗廟號,也屬於見怪不怪的情況了。

恭喜你了解了這段歷史,學習了一個歷史故事,你所學到的就是你的收穫,可以與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開國皇帝才能稱「祖」,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敢稱「祖」?
    只不過清朝臉皮最厚,弄出三個老祖來。 這種追認主要是為了體現敬拜和用於祭祀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但也不是所有的開國皇帝都喜歡玩這個套路,據我所知,秦始皇就沒有做這個事,劉邦也僅僅是尊父親劉太公為「太上皇」。 清代為什麼是三祖? 清朝之所以顯得比較扎眼,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朝代離我們最近,大家相對更了解一些。
  • 比教科書要全面的各朝代及皇帝順序,宗、帝、祖區別為歷史加分
    到了清朝,歷代皇帝的廟號還算清楚,但是我又有了一個新的問號:為什麼我們的大多數歷史研究文獻以及其他文本(包括小說、電視劇等)對前朝皇帝都稱廟號,而對明、清兩朝則稱年號,如稱正德、崇禎、康熙、鹹豐……以至於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廟號是什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大家知道,從西周開始,人們就有了起諡號的制度。諡號的作用,就是對這個人的一生做一個總結,有好有壞。
  • 你了解五界神祖之秘嗎?五界神祖秘傳——其四篇!
    所以算下來,玉帝是個活了兩億多年的「神仙之祖」,超越天地的極限,超出自然的定律和法規。這普通的神仙要不停的修行才能長生不老,但一旦天帝崩塌之後,他們將不復存在。而玉帝,早就超越他們太多太多了。因此,他足以稱得上是「神仙之祖」!
  • 燭龍和應龍,到底誰才是眾龍之祖?
    燭龍和應龍,到底誰才是眾龍之祖?神話是中國文化中最具神秘、詭妙色彩的一部分,而「龍」則是中國神話當中最主要的物象之一,同時也是貫穿整個華夏文明的重要精神烙印。龍具有高貴,威嚴,不屈不撓的象徵。但不少人都覺得,按照燭龍和應龍各種傳說描寫,它們倆中的一個很可能就是龍祖,但到底誰才是眾龍之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首先覺得燭龍才是眾龍之祖的佔最多數,因為《山海經》是這樣描寫燭龍的:「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
  • 作為清朝盛世皇帝,康熙為什麼要六次南下祭拜朱元璋?
    清朝有三位皇帝用「祖」來稱呼,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原因也很好理解,努爾哈赤是清朝(後金)開國皇帝,順治帝是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康熙帝則是開疆擴土並穩定下來的皇帝。當然,並不是說頭幾位皇帝都能稱「祖」,這中間的皇太極,就僅混上一個清太宗稱號。
  • 《我們才不是兄弟呢》做事一板三眼的直男祖波,竟有小孩子的一面
    #《我們才不是兄弟呢》是一部搞笑的青春短劇,主角是兩位同齡的男孩,分別叫祖波(丞磊飾演)和陳旭源(陸思恆飾演)。祖波是一位程式設計師,而陳旭源是祖波的三叔公,是一名主播。因為祖波媽媽想讓祖波回廣東,所以讓三叔公陳旭源來勸他,他們便住在一起。在劇中祖波是一個比較木訥,類似直男的人設,他有一柜子的格子襯衫,十幾副一模一樣的黑框眼鏡,全部整整齊齊擺放好。只喜歡獨處,有點強迫症,對女生的示愛也毫不知情。只對工作感興趣,只喜歡寫代碼。可能受工作的影響,做事情也是一板三眼的。
  • 廟號、諡號、年號,一個皇帝怎麼會有這麼多稱號,是自己取的嗎?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指的是李世民,那麼你知道「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天可汗」也都指的是李世民嗎?為什麼一個皇帝會有那麼多稱號,這些稱號又是怎麼來的呢?年號是由皇帝自己定的,喜歡什麼用什麼。一個皇帝有多少個年號一方面是看其在位時發生了多少大事,大事越多年號也越多。另一方面可以說全憑喜好,比如咱古代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同志,其在位15年時間(690年-705年)卻用了14個年號,可以說是非常任性了。
  • 十三年號,十二帝,另外的皇帝是被誰開除了呢?
    實際上,清朝的皇帝只有12位,傳說中的13個皇帝,是因為清朝有12個皇帝,13個年號,形成13朝。清朝第一位皇帝是後金太祖努爾哈赤,他確實是清朝實打實的開國皇帝。另一方面,他的同父異母弟多爾袞在其死後掌權,因皇太極曾經逼迫多爾袞三兄弟之母阿巴亥為努爾哈赤陪葬,多爾袞心生怨恨,而沒有為他上廟號為「祖」,實際上太宗作為百宗之長,也是很高的。皇太極的年號是天聰和崇德。清朝第三位皇帝是福臨,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福臨能夠成為皇帝,完全得益於其父親皇太極去世後沒有指定繼承人,當時的條件也很有可能皇太極直接指定繼承人。
  • 上古神話六界之祖,你都知道是誰麼
    所以女媧娘娘也被世人奉為大地之祖、人界之祖。如果你見到女媧娘娘,你想跟她說什麼?冥界之祖:酆都大帝酆都大帝又稱酆都北陰大帝。在遠古神話中冥界乃是眾生的歸宿,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其他五界根本不敢輕易招惹。酆都大帝是陰天子,他掌握著冥界一切亡靈的輪迴與刑罰。戰鬥力更是恐怖到沒邊。
  • 常言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但為何清朝最後三位皇帝均無子嗣呢?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皇帝那都是後宮佳麗三千,妻妾成群,兒女成行。比如說李隆基59個子女,康熙55個。知道的這是生孩子,不知道的以為甩籽。但是清朝的最後三個皇帝卻都沒有一個子嗣。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五保戶。對此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清朝近親結婚惹的禍。
  • 《FGO》五星神祖技能介紹 五星神祖技能屬性一覽
    導 讀 在FGO遊戲中不少小夥伴們都非常好奇五星神祖技能是什麼,那麼FGO五星神祖技能怎麼樣呢?
  • 皇太極在清朝皇帝中綜合能力足以排前三,為何卻沒什麼存在感?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位皇帝,也可以說是清朝的實際開創者,之所以這樣說呢,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不少人熟悉的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二是皇太極不只是單純的改國號為大清那麼簡單
  • 當她在祖墓中醒來時,她不僅被一個華麗的幽靈皇帝包圍
    當她在祖墓中醒來時,她不僅被一個華麗的幽靈皇帝包圍,而且被兩個幽靈幼崽包圍撰稿人:一旦金牌經紀人通過,她就成了衡南國家大將軍府不受歡迎的女孩。什麼?你想先結婚嗎?阿姨欺負人?普通女孩張狂?泥人都有脾氣,他們不怕我的張狂花影,他們敢激怒她,一個是為了她,兩個是為了她!
  • 清朝的太監,真的有淨身不乾淨的嗎,一名宮女說出實情
    在眾多野史中有很多關於太監和妃嬪或者宮女私通的描述。比如慈禧太后在鹹豐皇帝在位時,身邊就一直有個長相俊俏的男子,和慈禧寸步不離,深受慈禧的喜歡。據傳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不清不楚,鹹豐皇帝駕崩時,慈禧只有28歲,正當年。
  • 皇帝的稱呼諡號你能分清楚嗎?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這三個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但是我把他們三個並列在一起,不知道有沒有讀者發現其中的問題,雖然這三個人都是皇帝,但是稱呼上有些不同。好了,那我再拿出三個人並列:漢世宗、唐文帝、清聖祖仁皇帝,這三個人是不是都很陌生,但如果我告訴你,後面的三個對應的就是前面那三個人,你是不是感覺有點蒙。
  • 為何清朝最後三個皇帝都無後代,王爺卻子女成群
    兩次鴉片戰爭將中國帶入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曾經輝煌一時的清朝也日暮西山,行將就木。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最後三個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都沒有一子半女,等於是絕後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普通人沒有後代,是家族的不幸;皇帝沒有後代,卻是整個國家的悲哀。
  • 今年,我們這樣來拜祖!
    問:「三月三」是什麼日子?答:三月三,拜軒轅。每年的農曆三月三,無數華夏兒女都要從五湖四海齊聚黃帝故裡新鄭,共赴「心靈之約」,禮拜人文始祖。拜祖大典已經成為炎黃子孫尋根團聚的盛大節日。然而,今年的「三月三,拜軒轅」有了全新的方式,我們用新的方式來敬拜軒轅,追思祖先。
  • 上古三大始祖:神祖昊天、人祖女媧、仙祖鴻鈞老祖
    在我國上古時期充滿了各種傳說,除開三皇五帝以外,最令人神往和好奇的便是神仙妖魔的上古傳說了,人們總喜歡討論在神話傳統中誰的地位最高,誰的身份最尊貴,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上古三大始祖:神祖昊天、人祖女媧、仙祖鴻鈞老祖。相信看完之後,大家便會一目了然了。首先要說道擁有「神祖」尊稱的昊天大帝了。
  • 開天之祖盤古大神,與萬仙之祖元始天尊誰更厲害?
    簡單來說,盤古是神,是上古神話中眾神之王,開天闢地之祖。上古神話中有許多大神,比如盤古、燭九陰、九子鬼母、巨靈神、雷神、風神、木神、水神、伏羲、女媧等等。他們這些上古大神或者是上古時期人們崇拜的天地自然衍化,或者是上古時期各部落傑出首領衍化。他們沒有宗教屬性,或者急公好義,或者一心為人,或者性烈如火,都有著強烈的個性色彩。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奇葩?而清朝卻個個勤政!
    首先我們知道明朝皇帝多奇葩,有木匠皇帝,有蟋蟀皇帝,有不當皇帝當大將軍的奇葩明武宗,也有30多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明朝真可謂古代奇葩最強戰隊!相比清朝皇帝卻個個勤政愛民,不到早上五點就起床上朝,給太后請安,而且要讀書!尤其是雍正皇帝,當了皇帝以後連生孩子都沒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