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教科書要全面的各朝代及皇帝順序,宗、帝、祖區別為歷史加分

2021-01-12 觀天下

比教科書要全面的各朝代及皇帝順序,為歷史提成績,加分!那為什麼有的是宗,有的是帝,有的是祖呢?

 例如,在漢朝時期,皇帝一般被稱為「漢×帝」,例如漢武帝,漢獻帝等,但劉邦則一般稱為漢高祖。晉朝也是採用的這樣的稱法。這樣的稱法似乎一直延續到了隋朝,如隋文帝和隋煬帝。但是從唐朝開始,這一稱法發生了變化。    唐朝的帝王,一般被稱為「唐×宗」,比如唐高宗、唐玄宗等,宋朝基本與唐朝相似。我想在這裡提出第一個疑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到了元朝,就更加亂了。忽必烈稱世祖,後面緊跟著幾個元×宗,但是忽然又出現了泰定帝、天順帝,然後又是緊跟幾個元×宗。這發生在同一個朝代,又是為什麼呢?    還有一個問號是打在明朝,十六帝中,惠帝允炆和景帝祁鈺之外,都稱為明×宗(太祖朱元璋除外)。是不是因為這兩位的身份問題呢?一個是被搶了皇位,一個是被復闢,會不會有這方面的因素?    到了清朝,歷代皇帝的廟號還算清楚,但是我又有了一個新的問號:為什麼我們的大多數歷史研究文獻以及其他文本(包括小說、電視劇等)對前朝皇帝都稱廟號,而對明、清兩朝則稱年號,如稱正德、崇禎、康熙、鹹豐……以至於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廟號是什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大家知道,從西周開始,人們就有了起諡號的制度。諡號的作用,就是對這個人的一生做一個總結,有好有壞。

到了秦朝統一六國,秦始皇高冷地說了一句:我們不要這破玩意——所以秦始皇和秦二世是沒有諡號的。

到了劉邦建立漢朝,也高冷地說了一句:我才不學秦始皇呢——於是又恢復了諡號的制度。從那時候起,皇帝們又開始有諡號了。如漢武帝、漢獻帝、隋煬帝。

為什麼有的皇帝稱作「帝」,有的皇帝稱作「宗」?(漢武帝)

有人要問了,怎麼劉邦叫漢高祖呢?

這事你得問司馬遷。人家劉邦的「高」字是諡號,明明要叫漢高帝,或者用廟號叫漢太祖,誰知道司馬老先生怎麼就把這倆名字混在一起了,就變成了漢高祖。

那麼,為什麼到了唐朝就用廟號了呢?廟號又是什麼呢?

前文說過,諡號是對某個人一生的作為來作總結的,到了唐朝,大家總覺得用簡單的幾個字來總結實在說不完皇上的豐功偉績。於是,諡號的字越來越多,比如李世民的諡號,就是唐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實在太長了。甚至到了清朝,諡號都有十幾個字。

為了說得方便,於是大家就改稱皇帝的廟號了。

為什麼有的皇帝稱作「帝」,有的皇帝稱作「宗」?(唐太宗)

那麼廟號是什麼呢?

廟號是皇帝家族供奉於太廟時,對先人的稱呼。但是,廟號不是每個皇帝都有的。在漢朝時,沒有真正的豐功偉績,是沒有資格享有廟號的。你想想連漢景帝都沒有廟號,想得這種殊榮得多難!

到了後來,皇帝們為了尊敬先人,不再過於計較是否有功績了,所以皇上們都有了廟號。而廟號裡的字,也是有褒貶的不同含義的,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大家還會發現,即使是廟號也分兩種格式,有的稱祖,有的稱宗,二者有何區別

一般,開疆拓土的皇帝才有資格稱祖,所以大部分祖都是開國皇帝,曰高祖,曰太祖。

到了曹丕篡漢時,老曹家愛慕虛榮,就都給自己起廟號為祖,如魏高祖曹丕,魏世祖曹睿,其實都是很有水分的。

到了後來,皇帝們也開始遵守廟法,祖字也不再泛濫,只有確實有不世功業的皇帝才能稱祖。如忽必烈,打下三千多萬平方公裡土地,蒙古鐵蹄踏到東歐,曰元世祖;如順治皇帝,在位時女真人入關一統中原,曰清世祖;如康熙皇帝,文治武功,《清史稿》稱他「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故曰清聖祖。

為什麼有的皇帝稱作「帝」,有的皇帝稱作「宗」?

說到這裡,大家又糊塗了,怎麼大家平時也不管康熙叫清聖祖啊,康熙又是什麼呢?

這裡的康熙,是年號。

前朝的皇帝們,總是喜歡改年號玩,一個皇帝好多個年號。到了明朝開始,皇帝們就不喜歡改元了,除了明英宗登基過兩次,有兩個年號外,其他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所以,人們就用年號代稱皇帝,更加方便了。如洪武大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漢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帝,而唐朝皇帝被稱為什麼什麼宗
    愛好歷史的朋友們在觀看歷史影視劇或者歷史書籍的時候會看到對皇帝的稱呼中有點的是「什麼祖」,有的是「什麼宗」,而有的時候稱「什麼帝」。那麼這三個稱呼哪個最大,為什麼不同時期對皇帝的稱呼不同呢?其實「帝」這個稱呼與「祖」,「宗」又很大的不同,如果你仔細的話會發現唐朝以前的皇帝稱呼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帝」,比如最後一個帝「隋煬帝」,「魏明帝」,「晉武帝」等等。唐代以前皇帝的稱呼就是「朝代名+一個修飾字+帝」。而唐朝之後皇帝稱呼最後一個字是祖或宗,「朝代名+一個修飾的字——祖或宗」。
  • 中國歷史朝代皇帝表
    中國的朝代順序順口溜: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蜀魏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孝懷皇帝司馬熾孝愍皇帝,司馬鄴——東晉 晉中宗,司馬睿;晉肅祖,司馬紹;晉顯宗,司馬衍;
  • 同樣是皇帝,為何有人叫漢某帝,有人卻叫唐某宗?
    前幾天休息,有個朋友(美女)約我外出喝茶(真的是喝茶),她問我一個問題,說道:「為什麼我看電視劇的時候,漢武帝、隋文帝等等,然後還有唐太宗、明代宗等等的,最離譜的是,乾隆皇帝,道光皇帝,為什麼同樣是皇帝,他們的稱呼差別這麼大?」
  • 這個朝代的太后、權臣隨便殺皇帝,一百多年換15個皇帝,大部分是傀儡
    宗愛殺了拓跋燾後立其子拓跋餘當了皇帝,拓跋餘想要謀劃剷除宗愛,結果反被宗愛所殺,在位八個月。 拓跋餘死後即位的是拓跋燾的長孫拓跋濬,當了十三年皇帝後病死,乍一看在位時間不短,可死的也太早了,才二十六歲。繼承拓跋濬皇位的是其長子拓跋弘,拓跋弘的也是夠悲哀的,雖然當了皇帝,可說了算的是他老爸的老婆馮太后,拓跋弘也算是性情眾人,既然說了不算我不當還不行嗎?
  •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簡述——南北朝時代
    1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南方漢人在政治上的地位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軍職大多由士族或次級士族等擔。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
  • 中國歷史所有皇帝傳位順序圖,看懂皇權的更迭順序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我國歷史上共誕生了四百多位皇帝,在我們的意識中,皇位的傳承必然是皇帝傳位給兒子,再由兒子傳位給孫子。但是翻看各朝各代皇位的傳承順序就會發現,皇位傳給兒子的,傳給侄子的,傳給孫子的,傳給兄弟的都有,甚至還有傳位叔伯、傳位祖輩的這種情況,最奇葩的是,唐睿宗傳位給媽媽(武則天),也是歷史上的獨一份了。
  • 皇帝又稱「縣官」?各朝代稱呼皇帝五花八門,許多影視劇都叫錯
    接觸影視劇以來,發現許多古裝劇,不管是什麼朝代,皇帝都籠統地被大臣、嬪妃們叫做「皇上」或者「聖上」,殊不知,皇帝的稱呼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叫法,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稱為「皇上」顯然是不對的。隨著《清平樂》的熱播,我們已經知道宋代皇帝被稱為「官家」,那麼其他朝代皇帝都被稱作什麼呢?我們這就來列一列。
  • 開國皇帝才能稱「祖」,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敢稱「祖」?
    比如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淵,但他是高祖,追認了父親李虎為太祖;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但他是世祖,追認了爺爺鐵木真為太祖;再比如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他是白手起家,沒有祖上的積累,所以他是當之無愧的太祖皇帝。不過朱元璋對親人很好,為了紀念大家,基本把哥哥姐姐都追認為親王公主了,而父親朱世珍也被他追認為「明仁祖」。
  • 「祖」和「宗」分別指啥?祖宗十九代又是啥
    所謂的宗,其實可以理解成宗派,傳說周文王有一百個兒子,而這一百個兒子都有後人,那麼,這一百個兒子,每一個都可以視為一個宗,比如周武王是一個宗,周公又是一個宗,而這些宗,都有周文王這個祖做共同的紐帶,從這可以看出,祖宗之間,祖是要比宗高級很多的。
  • 美國教科書將中國5000年歷史,濃縮為20頁,6個歷史人物貫穿所有
    中國從夏朝算起到現在約有近4100多年,有原始社會、傳說時代、先秦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五代十國等等朝代時期。到如今近代社會的產生,中國經歷了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的更迭,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 夢回唐朝:一個興盛的歷史朝代,繁榮而又璀璨的歷史
    夢回唐朝:一個興盛的歷史朝代,繁榮而又璀璨的歷史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皇帝順序表: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曄→唐哀帝李柷。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
  • ...皇帝才稱得上「祖」!為什麼清朝有三個「祖」呢?你知道都是誰嗎
    小方閱盡萬千篇史記,只為展現歷史長河;歷史長河孕育了真理,讓小方帶你走進歷史文化,學習歷史智慧! 廟號是中國古代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可以說是古代皇帝的專屬待遇之一,起源於重視祭祀與跪拜的商朝。諸如唐太宗、宋太祖、清高宗等稱呼,都屬於是廟號。
  •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簡述——宋時代
    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號為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英宗趙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 原名趙宗實,後改名趙曙,宋朝第五位皇帝。趙曙為帝之後,任用舊臣韓琦等人,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治平三年(1066年),趙曙命司馬光設局專修《資治通鑑》。
  • 一口氣讀懂中國歷史朝代,來龍去脈先後順序,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中華五千年歷史,經歷了無數次朝代更迭,其中我們最熟悉的便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九個主要的大一統王朝。但對於其他分裂王朝和短命王朝,大多數人則知之甚少。比如,之前大火的電視劇《琅琊榜》,其歷史原型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但對於這個冷門朝代,觀眾們並不那麼了解。
  • 2020高考歷史複習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複習方法,供大家參考閱讀!  以下朝代順序表皆以公元紀年為單位:舊石器時代(約前300-200萬年)、新石器時代(約前1萬年前)、三皇五帝(約前2100年)、夏(約前1600年)、商(約前1100年)、西周(前770年)、東周在春秋(前403年)戰國(前221年)之間、秦(前206年)、西漢(8年)、玄漢(25年)、東漢(220年)  最可謂分崩離析的朝代年段就是以下了,讓我們來看一下以下的朝代順序表吧
  • 皇帝的稱呼諡號你能分清楚嗎?
    隋唐以前的皇帝諡號為一個字,稱呼的時候在前面加上朝代,稱XY帝,X代表朝代,Y為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等,也有個別諡號為兩個字的,如漢光武帝。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諡號字數逐漸增加,例天寶十三年,玄宗李隆基決定將先帝的諡號都改為七個字,如李淵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 中國歷史朝代歌,你會幾首?
    中國五千年歷史,王朝換了一個又一個,因此有人創作了中國歷史朝代歌,巧妙地記憶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則天皇,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后莊,華歆分十國,北宋滅南唐,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
  • 歐洲君主的綽號VS中國皇帝的諡號
    一般是初登基後皇帝本人取的,當然他也是諮詢並融合了自己的老師和文臣的提議才會確定一個年號。廟號是整個朝代所有皇帝的總序列,排最前面的往往是祖、後面是宗、再後面是帝,開國的往往被稱為太祖,使國家步入穩定的並站穩腳跟的往往被稱為太宗。
  • 十三年號,十二帝,另外的皇帝是被誰開除了呢?
    但因為大清這個國號是其子皇太極改的,努爾哈赤就成為了沒在清朝生活過一天,卻成為清朝開國皇帝。那麼,努爾哈赤究竟算不算清朝皇帝,這一定要算。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是清朝第一稱汗的人,汗和皇帝是一個意思,都是帝王。並且努爾哈赤獲得太祖這個一般開國皇帝該有的廟號,並且第二位皇帝皇太極只獲得太宗的廟號,努爾哈赤屬於被確立的太祖。努爾哈赤的年號是天命。
  • 中國歷代皇帝順序表匯總,附各朝地圖,建議珍藏
    #歷史#皇帝這個稱呼最早起源於秦朝的秦始皇,上古三皇五帝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皇帝這個詞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