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龍和應龍,到底誰才是眾龍之祖?
神話是中國文化中最具神秘、詭妙色彩的一部分,而「龍」則是中國神話當中最主要的物象之一,同時也是貫穿整個華夏文明的重要精神烙印。
龍具有高貴,威嚴,不屈不撓的象徵。在古代,龍賦予了掌權者無上威嚴,也釋放著一種不容外敵侵犯的信號。
雖然大家都稱呼自己為龍的傳人,但也認為這種具有強大超自然之力的神獸是神話中的虛幻物象,是古代人對力量的擁有、對自然的掌控渴求下的一種精神產物,畢竟除了神話故事中,並沒有人真的見過龍,也從未有紀實性史記證實過龍的存在。
不過即便是神話也屬於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關於龍的神話也有很多種,神話歷史中對於龍的描述也是光怪陸離、奇詭多彩,其中關於燭龍和應龍的傳說更是讓人感嘆其浩大神奇,它們可以說是有關龍之傳說中最厲害的兩條龍,可即便是《山海經》這本最古老的奇物怪志的典籍也並未詳細記載過龍的起源。
但不少人都覺得,按照燭龍和應龍各種傳說描寫,它們倆中的一個很可能就是龍祖,但到底誰才是眾龍之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覺得燭龍才是眾龍之祖的佔最多數,因為《山海經》是這樣描寫燭龍的:「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裡。在無綮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
山海經中說燭龍身長千裡,睜開眼整個天地就變為晴天,閉上眼天地變化為黑夜。有關於描寫神人的詞句不過是舉手投足間如何如何,而燭龍睜眼閉眼就可令日轉月遺,其強大浩瀚可見一斑。
不過山海經中也說了,燭龍是鐘山之神,也就是一個山神,山神在中國神話中的地位是很低微的,在西遊記中,孫悟空一個猴妖都能對山神土地呼來喝去,所以說燭龍一個山神是不太可能是眾龍之祖的,不過這也是一種推斷,畢竟燭龍地位雖然低,但威能確實強大至極。
再來說說應龍,覺得應龍是眾龍之祖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其協助軒轅皇帝斬蚩尤、誅夸父,有著極為光耀輝煌的一面。
除此之外,應龍還曾傳授過伏羲河圖洛書,並生下了鳳凰、麒麟這兩種祥瑞神獸,由此可見,相比於燭龍,應龍身上更具有一種人氣兒,對人類在蠻荒的世界中崛起有著極大的助力和功勞。
同樣的,應龍本身也具有很強大的力量,傳說中她可憑地水風火造日月星河,山川大地,是創世之神。更有傳說說她在混沌中生了一個龍蛋,這個龍蛋裂開後便生出了盤古,盤古又一斧頭劈開天地,並用自己的身體創造了整個世界。
細數種種,應龍看起來不管是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有著更重要的地位,也同樣具有浩瀚強大的能力,說應龍是眾龍之祖或許更貼切一些。
可大家都知道歷史講究一個時間順序,即便是神話史也應該有個先來後到,關於燭龍和應龍的最早記載都是《山海經》,而這本奇書古典並不是一個人在一個時期完成的,山海經分為山經和海經,應龍的記載在山經之中,而燭龍則在海經之中,按此來算眾龍之祖應該是應龍。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燭龍和應龍是夫妻,兩人皆是眾龍之祖,後因為天地被盤古創造,三十三層天外天生成,燭龍獨自去了最高處的無界天,只留應龍一人留在人界,並協助人類徵服了蠻荒世界建立了文明。
其實到底誰才是眾龍之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是龍之傳人,我們每個人都為華夏文明的進化傳承奉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