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中,中國神話故事中的神龍一向都是馬頭蛇尾,並且能夠興雲布雨。而西方的龍則是身有雙翼,長長的尾巴並帶有倒刺。咋一看,兩者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可是翻看古代許多描述應龍的古籍會發現兩者還是有相同點的。
應龍,首次出現於《山海經·大荒東經》中,但是對於形象卻沒有描寫,只是寫應龍居住於什麼地方,並殺了夸父與蚩尤。但在後世的描寫中,應龍的特徵應該是生有雙翼,鱗身脊棘,馬身。仔細想想是不是與西方的龍是一樣的。
但是在先秦及漢代出土的龍紋玉飾中,應該卻又是神龍的形象加上雙翼,這就又有點矛盾了,畢竟神龍並沒有鱗身脊棘及馬身,只有馬頭而已,是不是某個地方搞錯了?
其實歷史的長河中,神龍到底是什麼樣的,誰也不知道,大家也只能根據神龍的形象來加以揣測,並且《山海經》中也沒有詳細述說應龍的形象,只是在《廣雅》這部先秦的釋物集中有所涉及。
原文這樣寫道:「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燭龍,無角曰螭龍。」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應龍是生有雙翼,但具體是什麼形象,還是沒有描寫出來,而古人對於龍的形象也只有我們今日所寫的神龍,故而在古代應龍的形象中,就只是神龍加了雙翼,就成了應龍。
可是這又有一個疑問了,在漢朝劉淮安所寫的《淮南子》一書中這樣寫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毛犢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應龍的形象應該不是神龍加上雙翼。畢竟能生出建馬的,從基因上說不符合。
那麼哪一種才符合呢?看西方龍的形象就知道了,雖然沒有東方神龍的祥合,但是其形象則與應龍相差不大,一樣有腿,又翼、長尾、馬身,這些都差不多與應龍的形象不符。唯一不同的是,西方的龍多是兇惡的,而應龍則是主宰風雨的。
其實在西方一開始也是瑞獸,只是在後世的形象中,多以惡獸出現,漸漸地西方龍就成了為邪惡的代表。
當然這些說法也是愆衍的推測,如果讀者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與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