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奇書《山海經》中記載的珍奇異獸大體上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是祥獸,例如能趨吉避兇的異獸「天狗」、保佑國家五穀豐登的異獸「狡」;第二種是兇獸,例如能使天下大旱的異獸「肥遺」、能引起水災的異獸「長右」;第三種是惡獸,例如食人血肉的異獸窮奇、駁、彘等等;第四種是神獸,神獸指那些法力高強,有移山填海之力的高等異獸,例如九尾狐、燭九陰、鳳凰等,神獸出手誰與爭鋒?
所以《山海經》中的最強異獸,便在「神獸」中產生。
鳳凰
鳳凰是由一鳳一凰組成的異獸「夫妻檔」,鳳凰是百鳥之王,在中國文化中與龍的地位不相上下,地位尊貴。鳳凰生孔雀、大鵬,孔宣在《封神演義》中吊打各路高手,大鵬的戰力相當於1.5個孫悟空,可想而知鳳凰的法力不會自然不會太差。
九尾狐
九尾狐法力滔天,一直以來都是志怪小說的boss級人物, 在《山海經·東大荒經》中記載,「青丘之國」是狐仙建立的國度,九尾狐則是青丘之國中的貴族。
《聊齋志異》中曾提到,修煉中的狐狸每逃過一次天劫便會多長一條尾巴,尾巴越多雜色毛便越少,當逐漸成九尾靈狐時便有顛倒陰陽的法力,可謂「妖中之王」。
燭九陰
《山海經》中的燭九陰,又叫燭龍,住在章尾山,渾身鮮紅,睜眼為晝,閉眼為夜,不進食不睡覺,一動也不動,具有呼風喚風之能,又口銜火精,亮堂九陰之地。
《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竭。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在海外北經對燭龍又作出了補充,形容更具體化,不但能分日夜,還可定四季,呼出時熱氣大作,因此形成了炎夏;而吸之時則變成隆冬,在出氣時便會形成風吹,而其中的「不息」的息指休息、睡覺,「息為風」的息指氣息、呼吸。
《山海經.海外北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裡。」
相柳
相柳又名相鯀,為水神共工大臣,為九頭蛇身,身軀巨大得能同時在九座山頭吃東西,所到之處盡成毒液沼澤,附近的飛禽走獸都無法生存。
九頭蛇身的相柳是男版「美杜莎」,但是相柳的威力卻比「美杜莎」強的多,《山海經》中記載相柳是水神共工手下的第一殺神,身長千裡皮厚如鐵,九張口中可以吐出有毒的洪水,所到之處生靈塗炭,萬物不生山石化泥,只可惜被大禹秒殺了。
相柳在大禹治水的時候到處吃河堤的土搞破壞,於是被大禹斬殺,因其血腥臭無比,大禹遂做眾帝之臺將其鎮壓之。
巴蛇
巴蛇記載於《山海經·海內南經》一文裡: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人心不足蛇吞象」,常人對蛇吞象不以為然,認為那是天方夜譚。但巴蛇完全可以把蛇吞象變成現實,因為它的日常食物就是遠古巨象。
巴蛇是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只要它感到飢餓,就會張開血盆大口,能輕而易舉地吞下一頭十幾噸重的遠古巨象或犀牛,在巴蛇面前,這些陸地上的巨無霸毫無反抗能力,只能充當巴蛇的美食。並且,巴蛇一次吞下上百頭巨象或犀牛才能吃飽,可見,巴蛇太強悍了。
應龍
蛟龍渡劫後化為真龍,真龍修煉五百年化為角龍,角龍修煉一千年化為應龍,應龍功德圓滿成為龍神,應龍可以說是龍族中最高等級的代表。
《山海經》對應龍的描寫並不多,但是「殺蚩尤與夸父」的戰績足足可以吹上永生永世了。 蚩尤與黃帝大戰之時,上天派應龍協助黃帝,應龍斬蚩尤、殺夸父,幫助黃帝上位之後,應龍又幫助大禹治水,還擒獲了孫悟空的原型無支祁,簡直所向披靡。
「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應龍因為功德圓滿,而被封為順天佑畿輔時應龍大神,得到了「大至宇宙、小至無間」的無限金身,後代有鳳凰、麒麟、孔雀、大鵬,不僅法力滔天而且地位尊貴,齊天大聖在應龍面前只能當弟弟。
總結來看,《山海經》中最強神獸應該在應龍和燭龍之間產生。一個法力無邊,一個戰力無雙。
當然,個人認為燭龍應該更為逆天。開眼是白天,閉眼是黑夜,這就代表他可以管理整個人間的晝夜交替,吹氣為冬,呼氣為夏,這就代表他可以管理人間的四季交替;再看應龍,主管呼風喚雨,風調雨順,這和龍王有什麼區別?再說了,你再風調雨順,如果沒有燭龍日夜交替,農作物能活嗎?農作物都活不了,動物能活嗎?
所以說,燭龍更應該排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