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防護服的來歷
自從1876年人們設立了無菌外科的概念。醫用防護服便開始出現在醫療事業上。最早的醫用防護服僅僅只是一件白大褂和橡膠手套。隨著歷史的推動,醫用防護服也有了改善與標準。防護的功能也從單一變得繁多。
2. 防護服的作用
防護服是醫生護士以及病人家屬或清潔人員等進入指定防護地區所穿戴的一種防護性衣服。根據使用的環境情況不同,使用的防護服種類也不同。因為防護服防護對象不同,所以結構不盡相同。
防護服防護的作用有隔離細菌,病毒,酸鹼性腐蝕液體,有毒物資,電磁輻射,以及灰塵顆粒。從而保護使用者的身體健康不受環境侵害。防護服的使用也分為一次性以及重複性使用。
3. 疫情下的白衣天使
2019年12月,湖北武漢開始出現了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直到2020年2月,疫情依舊還在肆虐。疫情開始之後,醫生護士便迅速進入了一場嚴峻的「病毒反抗戰」中。各地感染人群也相繼進入對應隔離治療地區的,接受治療。
在這場與死神搶奪生命的戰鬥中。防護服便是他們最有利的保護。但是防護服可不容易穿,新手穿防護服至少要16分鐘左右。熟練地也需要10分鐘。進入病房前,醫生護士會先進入無菌間更衣。
我們電視上可以看到,醫院的防護服都是白色的一層。其實在白色的隔離服下還有很多層隔離服。接下來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下白衣天使們進入病房前是如何穿戴防護服的。
首先,需要佩戴好一個N95口罩,套上一個束髮帽,穿上鞋套。然後再穿上一層外科口罩。再套上一個頭套。穿好這些之後就可以開始穿隔離服了。護士們首先會穿上第一層隔離服,防護服一般是藍色的。系好藍色防護服之後便需要帶上橡膠手套,手套的袖子必須蓋住藍色防護服,以免留下縫隙讓空氣透過。之後開始穿第二件防護服。這一件就是我們大家在電視上常見的白色防護服。該防護服會包住腳和頭部,只露出手部和面部。衣服的封閉是採用正面拉鏈封閉。穿好了白色和防護服之後會再套上一層鞋套和橡膠手套。鞋套套好了還要套上一個長腳鞋套。白色防護服法領口可以收縮封閉。當這些穿好後,就可以佩戴護目鏡和一個面屏了。穿完這些就大功告成了。
總結一下,護士們一共穿了 2件防護服,兩個口罩,一個護目鏡和面屏,外加3個鞋套2個手套。想想就覺得悶熱。醫生護士們穿上防護服後便不可以隨意脫下,哪怕上廁所也只能站著解決,因此護士們會先穿好尿不溼,以及穿衣前儘量少喝水。因為一旦穿上防護服,他們便需要在病毒肆意的隔離區工作8小時左右。除去工作時候的悶熱感,口罩勒著的疼痛也在醫生護士們的臉上留下紅紅的印痕。
災難無情,人間有情。小編在此只能希望疫情早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