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是一場悲傷的戀情,而不是戀童癖

2021-01-07 新青年讀書

《愛人葬於海濱王國》文/寧可欲依

已經有兩年加一個秋天了

你死於那時的海濱王國

我離你而去漂流至對岸

德琳娜,德琳娜

到底是你拋棄了我還是我選擇了離開

·

我知道你無數次的吶喊

無數次的呼喚我姓名

我想我本該讓你知道

可大多數時

你在痛苦到只能呻吟時

我卻正在街道上遊蕩

德琳娜,德琳娜

不是我不知道

只是你和我還相錯

·

深切的情愫一旦葬亡

愛情也將永遠消逝

那個傍晚你還沒離開

愛情卻死了

·

城市的喧囂分隔了眷戀

當痛苦地回想起那愛人

才發覺心中愛戀仍絲連

無數次吶喊,無數次呼喚

無數次輾轉

到了兩年後的秋天

·

德琳娜,德琳娜

你沒有離開我

是我選擇了拋棄

葬自己於那個對岸

這是青年作家寧可欲依的一篇詩歌,仔細閱讀我們會發現這首詩歌當中有《洛麗塔》情感的化身。

作者對德琳娜的感情幾乎完全是他自身欲望的實體化,而不是德琳娜的真實面目。作者和德琳娜雖然相戀,但各自又完全處於不同的時空,所以作者說「你和我還相錯」。這首詩歌的靈感源自於《洛麗塔》小說當中亨伯特少年時期和安娜貝兒的初戀。最後詩歌和原著一樣,催生了悲傷的結局,但這悲傷的結局從一開始便就註定,這歸咎於少男少女之間最初的單純和幼稚,因為這美好的愛戀是單純的,單純到幼稚,所以它便不能存活。

《洛麗塔》(Lolita),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

該作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準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1962年《洛麗塔》被改編成電影。

小說描述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亨·亨伯特(HumbertHumbert)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ThechildIlove),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後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Haze的12歲女兒洛麗塔(Lolita),稱呼她為小妖精。

安娜貝爾

由於兒時的陰影,亨伯特對洛麗塔無法自拔,為了親近這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小說中的女孩原名桃樂莉·海茲(DoloresHaze),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為洛麗塔(Lolita)或洛(Lo),因此作為書名。

後來女房東在丈夫的日記中發現自己的丈夫對女兒的企圖和對自己的不忠,十分生氣,於是寫了三封信(後來被亨撕碎,但根據文章中,信的殘篇段句,三封信的內容想表達妻子想離開丈夫一段時間,然後再找機會複合,表現出妻子對丈夫的愛)在寄信的途中被車子撞死。

亨伯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一起旅行,他以為在洛麗塔的飲料中下藥,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猥褻她。結果藥對洛麗塔全無效果(因為那並不是真正的強力安眠藥),相反第二天清晨洛麗塔主動挑逗亨伯特,發生亂倫的關係。

亨伯特然後告知洛麗塔她的母親已經去世,至此洛麗塔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必須和繼父生活下去的這個現實。亨伯特帶著洛麗塔以父女的身份沿著美國旅遊,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和美味的食物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以及繼續滿足自己對她的欲望。

洛和亨伯特

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借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繼父的掌握,一開始亨伯特瘋狂的尋找,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

三年過去,一日亨伯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亨伯特給了她400美元現金和3600美元的支票還有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他要求洛麗塔說出當時拐走她的人。

洛麗塔告訴他那人正是奎迪(Quilty)(作品中被女主角認為是東方天才哲學家),其為學校演出的劇作家,並告訴他,她和奎迪出走後,因為拒絕了奎迪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攝色情影片的要求,而被奎迪趕了出來。亨伯特請求洛麗塔離開她的丈夫和他走,但是她拒絕了這個要求,亨伯特傷心欲絕。他追蹤並槍殺了奎迪。最終,亨伯特因血栓病死於獄中,而17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死於1950年聖誕。

相關焦點

  • 圓桌|揭開「洛麗塔」迷思③:戀童癖、強姦文化與未盡的保護
    在關於未成年人性侵的有限討論中,有一種十分耐人尋味的現象,即對《洛麗塔》這個文本的反覆召喚。這種召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種誤讀,即將其作為被侵害的少女並不無辜的證明,「洛麗塔迷思」和納博科夫的這部文學經典同樣經久不衰。
  • 《水果硬糖》告訴你,14歲女孩是如何報復戀童癖的
    當"女孩"要一杯雞尾酒時,你應該拒絕,而不是與她碰杯。隨著社會意識的覺醒,很多人會慢慢領悟,在這個世界上,有些錯誤的詭辯本身就如同迷宮的死角,一開始就應該陷入絕望,而非被光明隱藏成陰影。心理戰役《頭疼欲裂》(戀童癖電影)中曾表達出這樣一個價值觀,戀童癖的確是一種病,他們無法抑制自己的欲望。但是當他們尋求心理幫助,不斷克制自己時,何嘗不是救贖?
  • 《洛麗塔》:大叔與蘿莉的不倫之戀,既是愛情,也是不幸
    《洛麗塔》講述了戀童癖患者亨伯特與14歲少女洛麗塔之間的愛情故事書中具有討論度的,除了戀童癖,還有他對少女洛麗塔熾熱的愛戀。 幼時玩伴的去世,是亨伯特成為戀童癖的誘因,為了接近洛麗塔,亨伯特便娶了女房東夏洛特,夏洛特正是洛麗塔的母親,亨伯特成為了洛麗塔的繼父,這種身份上的反差,讓這段愛情顯得更加尖銳,它是社會中突兀的一根刺,也註定不會有好結局。
  • 禁忌之戀《洛麗塔》,背後隱藏的骯髒與黑暗,你真的看懂了嗎
    《洛麗塔》又名《一樹梨花壓海棠》,相信有不少網友都或多或少聽說過這部電影,也都或多或少看到過洛麗塔在草地上看書的唯美劇照,或者也因為這部劇裡的經典臺詞去看了這部劇。「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我望著她,望了又望。
  • 學術||從洛麗塔到房思琪:男女視角有什麼不同?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洛麗塔》這部書一言以蔽之,戀童癖的自白。而《房思琪》用林奕含的概括是女孩子愛上誘姦犯的故事。一場關於誘姦的流浪同時在兩個小女孩身上開始了。以及為了彌補洛麗塔,「她一復原就舉行了一場有男孩子參加的晚會」。多麼體貼、多麼動人的愛的壯舉!如果不是看過李星星控訴說「我在發燒和來月經時他也不放過我」。
  • 揭開「洛麗塔」迷思:亨伯特·亨伯特必須去死
    澎湃新聞邀請了納博科夫研究者馬凌、精神分析學者餘一文和長年關注性暴力和兒童性侵議題的撰稿人端木異,從文學倫理、女性慾望、法律建構等不同學科視角進行了一場圓桌對話,嘗試進入「洛麗塔迷思」的複雜語境。因篇幅較長分為三篇刊發。
  • 被電影《洛麗塔》影響了一輩子,蘇·萊恩去世:願天堂無擾憐美人
    對於這一段戀情,多少文人墨客以超脫世俗戀愛之名以冠之。在我國宋代詞人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興奮之餘作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東坡知道此事後立刻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小說主人公少年時,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
  • 圓桌|揭開「洛麗塔」迷思①:亨伯特·亨伯特必須去死
    澎湃新聞邀請了納博科夫研究者馬凌、精神分析學者餘一文和長年關注性暴力和兒童性侵議題的撰稿人端木異,從文學倫理、女性慾望、法律建構等不同學科視角進行了一場圓桌對話,嘗試進入「洛麗塔迷思」的複雜語境。因篇幅較長分為三篇刊發。
  • 《洛麗塔》中的禁忌,其實只是一種出軌
    於是電影界「進步的」製片人們開始拍攝涉及禁忌主題的作品,儘管對於這些人而言,在影片中探討挑戰世俗成見的成人主題並不是易事。為了改編成電影,庫布裡克買下了《洛麗塔》原著的版權。原書作者納博科夫同意對其作品進行修改,包括修改女主人公的年齡。在小說中,洛麗塔只有 12 歲,她的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全。
  • 還記得疑似戀童癖歌手嗎?25歲與12歲女孩宣布戀愛,如今已經結婚
    然而四年後,就在張木易和張千巽公布戀情的那一刻,事情變得沒有那麼簡單了。兩人的照片怎麼看,常人都難以理解為情侶吧。儘管爭議不斷,但因為這段愛情備受矚目,相應地,他們也積累了人氣。籤了公司,接了商演,也開了個人官方工作室。
  • 世紀禁書《洛麗塔》:亨伯特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
    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得由上顎向下移動三次,到第三次再輕輕貼在牙齒上:洛—麗—塔。1955年,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出版。《洛麗塔》一共兩次改編成電影, 1962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英國版本,黑白版本,片名為「洛麗塔」。1997年由亞德裡安·林恩執導的美國版,片名「洛麗塔」(Lolita)也被稱為「一樹梨花壓海棠」。電影和原著都是以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視角展開。單方面的獨白必然是主觀的且不完整的。
  • 《洛麗塔》:少女被物化、被標籤化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她就是薩岡,那個18歲就寫出《你好,憂愁》的天才少女,她的人生一樣無序慌亂,恣意張揚,「生命是一場飆車,我有權自毀。」她們似乎天生都帶著「自毀體質」,一輩子沉浸在自毀中無法自拔。《洛麗塔》到底該不該讀?
  • 圓桌|揭開「洛麗塔」迷思②:如何看待房思琪們的欲望?
    然而「戀童癖」題材的小說並不一定是「戀童癖小說」,納博科夫精心編織的小說世界細緻入微地描摹了男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病態心理,反而有著道德教化的意義,而其中展示的不可能從現實案件中獲得的複雜性以及問世幾十年來累積的讀者反饋,恰好可能填補就事論事的公共討論所缺乏的豐富性。而臺灣作家林奕含根據自己未成年時被性侵的經歷寫成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更是給出了一個受害者視角的細膩、真誠、痛苦的文學文本。
  • 盤點10部關於「戀童癖」而令人髮指的電影
    然而查理還不是最慘的,因為和他一樣被生活逼入牆角罰站的人實在太多。他幸運的擁有一個開明的老師和兩個高年級的好友:叛逆嬌俏的少女珊(艾瑪·沃森 Emma Watson 飾)和自信滿滿的同志男生派屈克(埃茲拉·米勒 Ezra Miller 飾),他們讓查理明白了有時候不能永遠旁觀,必須要參與進來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
  • 洛麗塔半身裙,多樣的搭配可能,穿軍lo風和哥特風洛麗塔不是夢
    洛麗塔裙子通常有三種常見的款式,分別是op、jsk、和sk。其中,op是指有袖的連衣裙,jsk是無袖的連衣裙,而sk是指半身裙。每一種款式的洛麗塔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和優點。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好看又百搭的洛麗塔半身裙——sk。
  • 40歲的夏達穿洛麗塔,不是「作」,更不是「受二次元毒害」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夏達近日流出的穿洛麗塔吃飯的圖片,就被懟為「老女人裝嫩」、「中了二次元的毒」…… 他/她們認為,洛麗塔低齡化傾向明顯,更是自帶一種「矯情」。 曾經,某衛視播出的一檔感情調解節目中,一位瘋狂迷戀洛麗塔的女生,因為太「作」,導致其男友不堪忍受。網友們也大喊「作嘔」。
  • VR色情資源花樣百出 加拿大利用VR識別戀童癖
    加拿大蒙特婁一個研究團隊正嘗試利用VR識別戀童癖,進而評估這些人所可能給社會帶來的風險。  在蒙特婁Philippe-Pinel研究所內,有一處類似洞穴的特殊場所。研究員在這裡向性犯罪者展示兒童性虐的影像,同時用特殊設備測試被試者陰莖勃起狀況以判斷其是否有戀童傾向。  這種測試難免招致道德批評。
  • 洛麗塔不是二次元!這是「lo界」最大的誤區,看它的起源就知道了
    有些文化雖然不是才被創造出來的,但是確是剛剛進入大眾視野,「洛麗塔文化」就是代表。在現代因為二次元的廣泛提及,很多不明就裡的人喜歡將所有了解不久的事物一股腦堆砌進二次元文化中,所以在大眾的這種習慣下,「洛麗塔文化」也被誤解為「二次元文化」中的一員。但實際上,洛麗塔並不是二次元!
  • 你見過穿洛麗塔結婚的新娘嗎?一場萌萌的貓貓婚禮
    「婚禮現場我會穿洛麗塔裝,布置上我希望能特別一點。」只聽到新郎和新娘的聲音,就感覺他們是二次元世界裡走出的人物一樣。出靈感方案前我們研究了大量的洛麗塔up主視頻。(每一場婚禮都會有一些小遺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