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南極北極科考專家位夢華成立科普文學工作室

2020-11-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10月15日,清華大學出版社舉辦「宇宙與生命 兩極與未來——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揭牌儀式暨新書研討會」。

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南極北極科考專家位夢華,成立「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旨在發揮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出版優勢,整合優質科普作者資源,為少年兒童出版優秀的科普文學作品,激發少年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少年兒童的科學素養。位夢華首部少兒科幻巨著「位夢華少兒科幻系列·暗物質探索者」首批5冊也將同步出版發行。

位夢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為中國自然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研討會上,位夢華分享了他與南極北極幾十年親密關係的緣起。1981年他正在美國做訪問學者,被邀請隨美國考察隊於1982進入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北極是離中國最近的極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而當時北極對中國還是陌生的領域。他婉拒了國外優厚的待遇,承受著一個極地先行者的孤獨,此後幾十年堅持不懈地推動和投身於我國的南北極科考。

談到當前科普書創作的困境,位夢華表示,傳統意義上的科普書,銷量是非常有限的。如今,即使有人想看書,也寧願看一點輕鬆愉快的書,極少有人願意皺著眉頭鑽研一本寫得乾巴巴的科普著作。他提出科學文學的理念,就是將科學的精髓融於文學,用文學的手法闡釋科學,使讀者既能學到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科學理念,又能得到藝術的享受,受到文學的薰陶。將科學和文學結合起來,更易吸引讀者。

位夢華根據北極環境和愛斯基摩人對他的啟發,專門為少年兒童創作了這套「位夢華少兒科幻系列·暗物質探索者」系列圖書。該系列作品共10冊,2020年10月首批出版5冊,分別為《 墜入奇異空間》《 穿越宇宙黑洞 》《尋找祖先的遺蹟》《超級基因計劃》和《冰湖下的陰謀》。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原副主席、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原主席海飛評價:「《暗物質探索系列》是我國新時代少兒科幻文學創作和出版的一部巨著和一個新高峰,是知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前沿科學實踐和當今最新科學探索相結合的文學結晶,擁有別具一格的世界視野和文學視野。這套書必將帶來一個科幻文學閱讀熱,催生我國的『科學少年』。」

清華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勇談到:「我國在極地氣候、資源與環境科學考察與監測技術、北極航道的商業運行與多方參與的「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極地地緣政治與相關政策研究等方面不斷深入,在國際極地領域的影響力日漸提升。這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如何從娃娃們抓起,來廣泛的開展兒童與青少年的極地科學普及與教育。此次,清華大學出版社攜手位夢華成立 「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就是要在極地科學科普與推廣事業上,整合優質作者資源,發揮清華出版社的優勢與位夢華的科普文學熱情,為讀者輸送優質的科普文學作品,引導與培養兒童與青少年的好奇心與科學興趣,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科學家素質與潛力的青年人才。」

清華大學出版社少兒分社社長曹敏分享了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的規劃和前景:未來五年,清華社計劃出版位夢華的(6-14歲)少兒科普、科幻文學、科普童話、科學散文等五個套系不低於30個品種的科普作品。同時,作為首個為科學家建立的文學工作室,清華社少兒分社將藉助清華社數字分銷和開發優勢,探索位老師作品的多元化開發,包含電子書、有聲讀物、在線課程轉化、影視互動、文化遊學等。將整合相關資源,進行全版權品牌運營規劃。

為了聚集更多的科學家、學者、愛好者投身到科學文學的創作中來,清華社計劃在未來兩年策劃推出位夢華科普文學新人創作大賽,切實推動科學文學的發展。清華社也歡迎有志於此的機構和專家參與其中,共同促進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徐瀟然)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北極科考隊總領隊位夢華:
    10月15日,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揭牌儀式暨新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召開。圖為位夢華(左)與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勇正在為工作室揭牌。  (受訪者供圖)  1991年到2015年間,位夢華多次進入北極進行綜合考察,曾率領中國第一支北極科考隊到達北極,並首次完成了中國科學家對北極點的確認,為中國探索北極開闢了道路。  近日,清華大學出版社成立「位夢華科普文學工作室」,在工作室揭牌儀式現場,記者見到了位夢華,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憑著一顆「80後」的童心,潛心於少年兒童科普小說的創作。
  • 中國首次北極科考隊總領隊位夢華:極地歸來,「80後」的科普夢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面前的位夢華雖已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聲若洪鐘。那些在極地的驚險往事,由他道來,卻是雲淡風輕,語氣沉穩平靜。 1991年到2015年間,位夢華多次進入北極進行綜合考察,曾率領中國第一支北極科考隊到達北極,並首次完成了中國科學家對北極點的確認,為中國探索北極開闢了道路。
  • 25年前,小學生擺攤支援北極科考隊
    北極是距離中國最近的極地,1991年,地質學家位夢華第一次到達這裡。他頓時深深地意識到中國考察北極的重要性和價值。 從此,他開始推動中國的北極科考起步。隔壁是當時還在中科院地質所工作的劉小漢的辦公室,每當位夢華想要討論科考計劃時,就敲敲房間的牆,對方就會過來。劉小漢也因此被稱作推動這次科考的「第一謀士」。
  •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在我國,鮮有城市可以像青島這樣,既擁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實力,同時又長期聚焦極地科考,先後派遣大量的涉海科研人員奔赴兩極。前不久,參加南極科考的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剛剛回到青島。
  • 波司登立足中國溫暖全世界 踐行使命助力南極科考事業
    中國南極中山站1970年代後期,由於未設立南極科考站,中國曾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對南極問題沒有發言權的國家。直至八十年代初,中國成立了第一個南極科考隊,科考隊員懷著為國家爭光的情懷,懷著探尋自然極限的使命,在南極地區開展了一系列的氣象、地質、海洋生態科學調查活動,中國南極科考才得以書寫新篇章,中國在南極問題上有了真正的「話語權」。
  • 波司登羽絨服攜手中國南極科考隊再戰南極 無懼寒風爭奪鰲頭
    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再次踏上探尋南極之旅。這是中國南極科考隊第37次踏上徵程,此次出發將繼續探索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答案。南極是一塊神秘大陸,有著很多人們尚未踏足之地。此次,中國南極科考隊依舊擔負著歷史重任。
  • 話說,南極和北極那個更冷……
    你是否有想過同樣地處「兩極」南極和北極誰更冷地球的南極和北極都常年覆蓋冰雪,天氣異常寒冷,那麼,南極和北極哪個更冷一些呢?其實,南極相對更冷一些,南極的平均氣溫只有約零下48.9攝氏度,比北極的平均氣溫低1.7攝氏度。
  • 南極和北極哪個更冷?
    ▌本文授權轉載自:科普中國(中國氣象報社的媒體合作夥伴)地球的南極和北極都常年覆蓋冰雪,天氣異常寒冷,這兩地就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那麼,南極和北極哪個更冷一些呢?其實,南極相對更冷一些,南極的平均氣溫只有約零下48.9攝氏度,比北極的平均氣溫低1.7攝氏度。南極氣溫較低的原因至少有兩個,其一是因為觀測站建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上,在如此的海拔高度上空氣稀薄,很難留住太陽輻射的熱量,太陽一落山,大的熱量很快就輻射掉了。
  • 波司登攜手中國南極科考隊踏徵程 徵戰南極絕不後退
    前段時間波司登與中國南極科考隊聯合推出了全新系列——專業保暖系列,通過高潮的製作工藝和保暖技術,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踏上新的徵程。1998年北極科考隊員身穿波司登羽絨服在格陵蘭豪威德島參加考察活動我國自80年代以來,先後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以及「泰山站」四個科考站。在中國探索南極的徵程中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創新成績,在其中也多次看到波司登的身影,波司登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我國科考事業的進步與科考實力的壯大。
  • 我省南極科考隊員回家
    4月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雪龍」船隊返回上海,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順利完成,由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派出執行長城站測繪任務的劉沼輝也隨船返回,科考隊員韓惠軍、唐鑄先期隨「雪龍2」號經澳大利亞乘坐國際航班返回國內。
  • 中國北極旅行第一人是康有為?如何在南極吃上新鮮麵條?聽「後浪...
    在人跡罕至的極地,中國的科考足跡穩步向前。8月28日上午,上海科技節系列活動之一「極地科考的後浪」在上海中心大廈舉辦,來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四位青年科考人員講述極地科考的研究成果,吸引87萬觀眾在線觀看。
  • 波司登:中國科考事業成長的見證者
    南極科考隊肩負為國爭光的使命。從1984年,帶著有限的科研預算,穿著比較簡單裝備,中國南極科考隊第一次出徵,打破西方大國對南極科考的壟斷,讓國旗在南極飄揚,到現在中國南極科考隊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科考隊之一,同時雪龍號、崑崙站也成為世界頂尖科考水平的代表。
  • 黑龍江省南極科考隊員圓滿完成第36次南極科考測繪任務平安回家
    4月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雪龍」船隊返回上海,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順利完成,由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派出執行長城站測繪任務的劉沼輝也隨船返回,科考隊員韓惠軍、唐鑄先期隨「雪龍2」號經澳大利亞乘坐國際航班返回國內。
  • 目標南極!3位氣象科考隊員隨第37次南極考察隊出徵
    出徵南極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在上海出發。這是「雪龍2」號第二次奔赴南極,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起航。近30年來,中國南極大氣科學考察與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在南極地區近代氣候的變化規律、大氣邊界層物理和海冰氣相互作用、冰雪能量平衡過程、溫室氣體的本底特徵和臭氧洞形成過程、南極考察氣象業務天氣預報系統、南極大氣環境對東亞環流和中國天氣氣候的影響方面等取得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 波司登專業保暖系列 攜手中國南極科考隊守護寒冬
    中國南極科考隊落地南極三十餘年,從前期技術上的舉步維艱到現在的科技領先,中國南極科考隊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波司登作為我國羽絨服行業中的佼佼者,也從未停止對防寒裝備的開發與創新。匠心獨運的波司登也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全世界共同見證了中國極地科考事業的輝煌時刻。
  • 與南極相比,北極有什麼?
    但是相比南極,我們對北極的探索卻晚得可憐。是因為它不值得探索嗎?「黃河」滾滾,奔向極地北極和南極雖然都是極區,卻有明顯的不同:北極是陸地包圍海洋,南極則是海洋包圍陸地,兩極的地質、地貌和生態環境大不一樣。
  • 波司登隨中國南極科考隊再踏徵程 用專業之力為南極科考保駕護航
    這是對中國南極科考隊最貼切的形容。幾十年來深入極地,無畏寒風與危險,始終迎難而上,實現了中華民族在純淨之地上一次又一次的壯舉。2020年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再次踏上南極之旅,肩負家國使命勇敢向未知進發。多年來,波司登始終伴隨在極地科考隊員身邊,這一次波司登也將隨之前往,共同探索「純淨之地」。一路上除了海風冰雪之外,還有常人難以忍受的低溫。
  • 波司登羽絨服助力中國南極科考事業 化身強大後援
    前段時間波司登與中國南極科考隊聯合推出了全新系列——專業保暖系列,通過高潮的製作工藝和保暖技術,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踏上新的徵程。 1998年北極科考隊員身穿波司登羽絨服在格陵蘭豪威德島參加考察活動 我國自80年代以來,先後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以及「泰山站」四個科考站。在中國探索南極的徵程中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創新成績,在其中也多次看到波司登的身影,波司登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我國科考事業的進步與科考實力的壯大。
  • 波司登雙重保護徵戰南極 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
    波司登作為專注羽絨服44年的中國知名品牌,多年來,波司登始終陪伴著中國科考隊「上珠峰,下極地」,用專業工藝守護了科考隊員的溫暖,與之共同見證每一次的成功與輝煌。中國南極科考隊的第37次徵程中也不乏波司登的身影,這一次波司登不僅助力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還升級了日常禦寒裝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12月21日上映
    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12月18日,由ARCFOX極狐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在京舉行首映儀式。首映儀式上,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極狐汽車總裁於立國博士與《光語者》製片人盧武、主角劉楊等主創團隊一起分享了電影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