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遺址啟動保護加固工程

2020-12-19 澎湃新聞

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遺址啟動保護加固工程

2020-11-13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圖為被稱為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的甘肅武威市涼州會盟紀念館,其最主要的建築薩班靈骨塔遺址。(資料圖) 閆姣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12日電 (閆姣 崔琳)由於年代久遠,受自然因素影響,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涼州白塔寺,其最主要的建築薩班靈骨塔遺址出現小部分外牆表體脫落的病害情況。

涼州白塔寺也稱涼州會盟紀念館,該館負責人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經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文物局批覆,目前,該遺址保護加固工作已委託敦煌研究院團隊進行了前期探測,並形成了保護方案,不久後將動工實施保護加固工程。

白塔寺位於涼州區武南鎮白塔村,為蒙元時期藏傳佛教薩迦派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簡稱薩班)赴涼州會談西藏統一、並達成協議的居所,也是薩班最後圓寂的地方。薩班佛學造詣很深,被稱為「佛界學者」,著有20餘種佛學著作。

圖為遊客在瀏覽關於薩班靈骨塔遺址的講解資料。(資料圖) 閆姣 攝

該紀念館講解員蘇琴介紹說,元時,涼州白塔寺規模宏大,有大經堂、薩班殿、鐘樓、戲樓、塔林、松林等,建築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元末,白塔寺遭兵燹被毀,明、清時兩度重修。1927年,白塔寺毀於武威大地震,塔林均毀,僅存薩班靈骨塔塔基部分。

據了解,自2001年,薩班靈骨塔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市區政府投資3700多萬元,先後完成徵地、遺址加固保護、薩班靈骨塔復原大塔建設、99座小塔建設、路水電基礎設施提升等工程。

在日常管理中,該紀念館強化了文物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定期組織人員對薩班靈骨塔遺址、紀念館文物庫房、展廳等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排查和整改,確保文物的絕對安全。

下一步,該館將藉助涼州會盟的「唯一性」,著重推動白塔寺文物的保護與開發,爭取通過5至10年時間,形成以涼州會盟紀念館為核心,聯動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園、神州野生動物園等景點,打造武威東南片旅遊核心區。

同時,將涼州會盟紀念館打造成全國有影響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載體,以愛國主義、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及涼州文化為白塔寺旅遊的體驗內涵,構建白塔寺「骨骼經脈」,激活白塔寺「血液」,塑造多彩文化,為遊客講好涼州會盟故事。(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猜你喜歡

本文為武威市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整合內容。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微信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武威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或致電:0935—2211772,我們及時審核處理。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遺址啟動保護加固工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甘肅涼州白塔寺薩班靈骨塔遺址啟保護加固工程
    圖為被稱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的甘肅武威市涼州會盟紀念館,其最主要的建築薩班靈骨塔遺址。(資料圖)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11月12日電 (閆姣 崔琳)由於年代久遠,受自然因素影響,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版圖見證地——涼州白塔寺,其最主要的建築薩班靈骨塔遺址出現小部分外牆表體脫落的病害情況。
  • 七百年涼州白塔寺鏗鏘之音:西藏自古屬中國
    公元1247年,西藏薩迦派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簡稱薩班)與闊端為解決西藏歸順問題,在白塔寺舉行了著名的「涼州會談」,達成了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條件,並頒布《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結束了西藏近400多年的混亂局面。顯然,涼州會談是一場大事件,核心人物即是薩班和闊端。白塔寺因此成為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
  • 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涼州會盟」
    可見,薩班代表西藏地方赴涼州參加會談,也是西藏方面迫於形勢,為在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而作出的選擇。四一路上,薩班邊走邊從事傳教活動,講經說法。例如來到甘肅天祝極樂寺後,對該寺進行了擴建。薩班歷經兩年長途跋涉,於公元1246年8月到達涼州。
  • 甘肅低調的古城,藏有一個國寶級古蹟,見證著西藏納入中國版圖
    這個舉辦涼州會盟的地方就是如今地處武威郊外的白塔寺景區內,今天的白塔寺景區建在原來的白塔寺遺址旁,花16塊錢買了一張門票就可以進入景區內參觀。 曾經和蓮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並稱為涼州四大寺廟,也是甘肅古代時期最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 武威名寺--文化名城之古涼州
    在中國佛教史上起過重大作用的佛教翻譯有許多與甘肅有關,尤其魏晉南北朝時期,涼州和敦煌是北方翻譯和傳播佛經的中心地區之一,先後來中國講經說法的西域高僧中很多與涼州武威有關,但是關係最密切、又最負盛名的要算鳩摩羅什,現在,高高矗立在武威北大街的羅什寺塔,就是為了紀念我國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而建造的,它是全世界少有的以僧人的名字命名的寺院塔,是具有國際宗教文化意義的佛教聖地之一。
  • ...遊武威(22)|| 帶您走進市博物館,一起來了解和平的使者———薩班
    跟著文物遊武威(22)|| 帶您走進市博物館,一起來了解和平的使者———薩班 2020-11-2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威博物館內西夏文物,薩班青銅雕像,元青花瓷等文物都是國寶
    武威出土的薩班青銅雕塑,薩班的頭部是青銅雕塑,身體是鑄鐵雕塑,非常完美。武威是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公元13世紀中期,藏族和蒙古族兩位代表性的傑出人物薩班和闊端在涼州(今甘肅武威)會談,後世稱為「涼州會談」。它奠定了西藏併入中國版圖的基礎。武威出土的元代青花竹節人物紋高足瓷,做工非常精緻,畫工非常精美,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為數不多的一件國寶。
  • 「涼州會盟」使西藏歸於華夏,更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唐朝時西藏地區屬於中原大地西部的一個族群618年吐蕃政權與唐朝同時建立,當時吐蕃包括今天西藏全部、青海和甘肅之一部,以及尼泊爾全部和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的部分地區。窩闊臺繼位後,被封為西涼王的闊端,將大帳建於涼州,他一方面加強對原西夏疆域的管控和治理,一方面派兵南下攻打吐蕃地區。當時的吐蕃,早已分崩離析,但是由於特殊的高原氣候和地理地質條件,闊端的蒙軍雖然節節勝利,也限於惡劣的自然條件,不敢貿然進攻。同時信奉藏傳佛教的吐蕃人民和地方各支武裝,也對是否繼續抵抗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 春秋淹城遺址公園改造提升工程啟動
    在昨天舉行的2020年「常走大運」活動啟動儀式上,春秋淹城遺址公園改造提升工程同時啟動。作為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戰略的重點項目,遺址公園將在3年內投資數億元,深入挖掘春秋文化內涵,全面打造多功能文旅商集聚區。
  • 涼州會盟——西藏歸入我國領土的關鍵之局
    由於嗯蒙古王國第二任大汗窩闊臺的去世,闊端將多達那波召回涼州。多達那波在返回涼州之後向闊端報告了土坡地區的宗教軍事,厄地理的事宜,並和擴張討論邀請的人選。最終闊端採納了多達那波的建議,決定向薩迦班智達發出邀請詔書,請這位高僧來涼州會晤。於是杜德納波再次率領蒙古軍隊向吐蕃進發,並且直接會見了吐蕃政教合一的首領薩迦·班智達。
  • 烏拉特前旗小佘太秦長城張德祿灣段搶險加固工程正式啟動
    烏拉特前旗融媒體中心5月30日,烏拉特前旗小佘太秦長城張德祿灣段搶險加固工程正式開工。啟動儀式上,菅永清指出,小佘太秦長城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近幾年,烏拉特前旗始終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在深入實地勘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出了小佘太秦長城張德祿彎段維修保護方案。希望文物管理部門和施工單位一定要嚴格按照古文物建築修繕原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注重協調配合,嚴把質量安全,強化監管檢查,確保工程質量。
  • 甘肅這座古寺 藏三大謎團被譽「梵宮之冠」 門票免費卻少有遊客!
    甘肅武威,古稱涼州,是河西走廊最東端的第一重鎮和曾經的中國第三大城市。絲綢之路的繁榮,孕育了古城豐富的人文底蘊和名勝古蹟,佛教文化更是光輝奪目,擁有多座著名的千年古寺,並且每一座都有著一段傳奇的故事。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於涼州城西北2.5公裡處的海藏寺。
  • 兔子山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保護及環境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華聲在線10月2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康克蓉 李說)10月22日,經過湖南省文物局驗收小組及相關方驗收,益陽市「兔子山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工程質量合格,通過驗收。 兔子山遺址位於益陽市赫山區三裡橋鐵鋪嶺社區,是戰國楚至宋朝益陽縣治,其延續時間之長、保存遺蹟之豐、出土文物之多極為少見。
  • 【甘肅日報武威文學專版之二】李學輝《涼州三韻》
    【甘肅日報武威文學專版之二】李學輝《涼州三韻》 2020-10-13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加速古遺址「八角城」活態保護:有人的地方才是城
    中新社蘭州11月19日電 題:甘肅加速古遺址「八角城」活態保護:有人的地方才是城作者 丁思 艾慶龍「有人在,這座城就有生機。」甘肅甘南州夏河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段西義1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談及「國保」八角古城的保護說,當地官方近年來實施多個搶險加固維修工程,更為重要的是,讓甘南藏地文化旅遊融入這座高原古城,活態傳承、永葆生機。
  • 西漢重要軍事要塞——雞鹿塞遺址修繕完成
    雞鹿塞遺址呈方形,僅南牆開有一門,門外設有甕城,門內側有石砌登道直通城頂。在雞鹿塞以北及西南,設有烽火臺與雞鹿塞遙相呼應。由於歷經2000多年的自然侵蝕,雞鹿塞遺址多處牆體坍塌、受損嚴重。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雞鹿塞遺址修繕保護工程於2015年底立項,於2016年10月正式開工,後於2020年8月18日完成修繕工作。
  • 楊繼業去世,在傳說中曾建72座靈骨塔,專家說:只有這座才是真的
    考古專家們研究發現,該塔竟是北宋名將楊繼業的靈骨塔,而且背後還有一段鮮有人知的歷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靈骨塔背後的故事,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楊繼業的遺骨拿回之後,他在戰場上殺死的仇人,竟然千方百計的要對其遺體不利,因此楊家人為了保護遺骨安全入葬就要想個萬全之策。當時,負責此事的是楊繼業的第五子延德,即楊五郎。首先,楊五郎選了一處較為偏僻的地方,然後為父親楊繼業修建靈骨塔,因為靈骨塔比墳墓更有隱蔽性。
  • 文物保護看基層 | 走進重慶,看文物保護的新探索
    石窟寺: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在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大佛灣水害治理工程(二期)正在進行。2015年8月一期工程啟動,對臥佛造像進行了全身體檢和修復,治水效果顯著並取得階段性成果。二期工程於2019年11月開始實施,施工區域主要為大佛灣南岸及北岸區域,目前孔雀明王龕、釋迦降生龕等區域的水害治理已經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