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2020-12-15 拜拜兔子q

恐龍是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通稱。他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5億年。

恐龍的體形變化很大。已知的最小的恐龍只有一隻雞的大小-一隻老鼠龍,但大多數都是巨大的。

最大的是蜥腳類恐龍-戈壁Calamari龍,他身長30多米,高10米,他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生物,僅次於鯨魚。

幾乎所有的恐龍物種都在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滅絕,但有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些恐龍有關。

1、永川龍

永川龍是一種大型食肉動物恐龍。他長約10米,站立時高4米,他有一個大而高的頭部,略呈三角形。嘴裡長滿了一排排牙齒,像匕首。脖子短,身體不長,但尾巴很長,站立時,他可以用來支撐身體,跑的時候,尾巴應該翹起來作為平衡器。前腿非常靈活,手指上有鋒利彎曲的爪子,後腿又長又粗,有三個腳趾。他經常出現在叢林,湖濱。他的行為可能像豹子和老虎。

2、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是恐龍的一個屬,按許氏祿豐順序排列。許氏祿豐龍體型中等,長約4.5至6米,頭部小,頸部相當長。前肢是後肢的三分之二長度,強壯的前肢應該能夠直立行走和兩足行走。同時,雖然前肢比後肢稍薄,但推測有可能可以與四足動物進行短程運動。新發現的腳印證實了這一推斷。強壯的尾巴在平衡頭部和身體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3、沱江龍

生活在中國的沱江龍與生活在北美洲的劍龍密切相關。從沱江龍的頸部、背部和尾部,有15對三角形的背板,他們比劍龍的脊梁鋒利,他們的功能是抵禦敵人的攻擊。在短而有力的尾巴末端,有兩對向上的尖刺,沱江龍可以用尾巴攻擊所有敢靠近的掠食性敵人

4、馬門溪龍

他是在中國中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動物恐龍之一,化石是在宜賓市馬鳴溪渡輪上發現的,他屬於亞馬級。本屬植物全長約22米,體高近14米。他的脖子很長,相當於他身長的一半,他不僅形成了每個頸椎的長度,而且還有19個頸椎,是蜥腳類動物中最常見的物種。此外,頸肋是最長的恐龍(最長肋骨可達12.1米)。與頸椎相比,背、骶、尾椎相對較少。

5、特暴龍

特暴龍(學名:tarbosaurus)意思是「令人害怕的 蜥蜴」,他是一種大型獸腳亞目動物恐龍,屬於龍超科。是霸王龍的遠親。特暴龍存在於晚白堊世蒙古和亞洲的蒙古和中國中,大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的化石大多在蒙古發現,而更多的碎骨則在中國發現。過去有許多的物種,但之前唯一有效的物種是戰士特暴龍(T),bataar)和暴龍。特暴龍的最大長度可達12米,最大重量為7.5噸。與近親相比,霸王龍的鼻子更窄,腿更長,但在比例上,他沒有他的近親那麼長,他的前肢比是暴龍家族中最短和最小的,身體非常強壯。

6、汝陽黃河巨龍

汝陽黃河巨龍是基元巨龍形狀類恐龍。初,在河南省汝陽縣三屯-劉店一帶發現了30多個恐龍化石遺址。其中,恐龍化石,長度長18米,僅腳趾就有20釐米長,前肢很長,肩高6米,肩寬3米。臀高5.1米,臀寬2.8米,頭高8米左右。

7、欒川猛禽

欒川猛禽是龍科恐龍中發現的大型龍科恐龍,其地質時代為白堊世晚期的早期階段。化石標本是河南省欒川秋巴組中發現的部分骨骼,包括4顆牙齒、1顆額骨、1根頸椎、1或2根背椎骨、17根尾骨、肋骨、人字骨、肱骨、指骨和爪,一些肩胛骨和骨盆等碎塊骨,均來自中身型Chi龍科。這些化石編號為4HIII-0100,保存在河南地質博物館。他是在遠離中國或戈壁沙漠的亞洲地區中發現的第一個大型龍科。

8、諸城暴龍

諸城暴龍是獸腳類的一種大型食肉動物龍科恐龍,他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東亞,他是在亞洲中發現的最大的食肉動物恐龍,比他的近親特暴龍和可怕的龍大。

賦存於山東省諸城市群王氏群,晚白堊世至白堊紀末地質年齡為7350-6500萬年,也是世界上恐龍含量最高的地區之一。

諸城暴龍也是亞洲和中國中最大的肉恐龍。

諸城暴龍的立體模型包含一個幾乎完整的右上頜和一個左下頜骨。估計長達12M,hip高高約4.1m,重8.5t,是第二大風暴龍科恐龍,他的體型比可怕的陸地霸王龍大,僅次於霸王龍。這個標本的下頜骨比大多數霸王龍大,包括「蘇」。比幾乎所有的特暴龍下頜骨略大。與霸王龍相比,諸城暴龍的前肢比諸城暴龍的前肢長。像的pro-暴龍,諸城暴龍也有長腿,頭大,前肢短。

9、多刺鼻子青島龍

青島龍化石的年代在晚白堊世。他長6.62米,高4.9米,他的坐骨末端有一個足狀的擴張,他在骶椎腹側中部有明顯的直邊,背部呈成溝形,最上面的裝飾物實際上是一根杆狀的脊柱,鼻骨後面長著肋骨,他很像獨角獸的角,據估計,他活著時重6-7噸左右,但他的大腦非常小,僅有200-300克重,重約7噸,他不擅長跑步,缺乏自衛武器,他只適合在淡水湖泊中生存。

10、峨眉龍

峨眉龍是一種蜥腳類動物恐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的中國。他們的通用名來自峨眉山,在那裡他們被發現四川省。

峨眉龍是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一個較大的恐龍,他長12-14米,高5-7米,他的頭更大,頭骨高度超過長度的一半。他的頸椎很長,所以他的脖子顯得特別長,最長的頸椎是最長的背椎骨的三倍,尾巴的1.5倍長度。峨眉龍的前肢又短又壯,爪子在前肢的第一個手指上,爪子在後肢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個腳趾上。主要生活在內陸湖泊邊緣,牙齒粗大,前緣鋸齒狀,以植物為食。峨眉群居生活龍喜。

11、中國長尾鸚鵡

中國鸚鵡嘴是恐龍鸚鵡嘴龍科的一種,化石發現於中國早白堊世青山組。中國山東半島生活在1.33億至1.2億年前。

鸚鵡嘴龍是三角龍的近親,長約5英尺(約1.52米),長著一張明亮的臉,啄食與鸚鵡相似,看起來像「外星人ET」。腿表面有網狀線條和黑點。這些生物是雙足食草動物,生活在1.33-1.2億年前的中國東北地區。他們在危險時用「反蔭蔽」來保護自己。

12、山東龍

山東龍(Shantungosaurus)是鳥類腳類恐龍,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的一個屬,體長約15米,生活在中生代白堊紀晚期。化石標本是在中國的山東省中發現的。

13、喀左中國暴龍

暴龍類是一種特殊的食肉動物恐龍,由徐古龍進化而來,他早期的尺寸很小,化石發現於侏羅早期白堊世地層中國、北美和歐洲地層。晚期白堊世個體的龍科化石主要分布在東亞和北美,他們有大頭骨,厚後肢和極度退化的前肢卻。

遼寧喀左白堊世佛堂組中的喀左喀左白堊世佛堂組中的喀左白堊世佛堂組中的喀左中國暴龍代表晚期個體中較大的霸王龍類,體長為10。這具化石的頭骨和腸與其他的暴龍不同,因此他們代表了一個新的屬和種,物種名「喀左」表明化石來自遼寧喀左。

14、黔州龍

乾州龍和北美個體差異很大,他們的捕食模式也可能不同,因此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生存競爭。

我們來談談,我們下次再談。

各位,我是HALO,請注意我,每天給你們展示更多有趣的文章!

相關焦點

  • 本土恐龍你了解多少?盤點中生代時期,出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我國發現恐龍數僅次於阿根廷和蒙古,居世界第三位!具體在中國境內都有什麼龍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這些與恐龍相關的影視作品,你看過多少?
    這些與恐龍相關的影視作品,你看過多少?恐龍作為遠古生物,總是給人以遐想,許多影視作品也依次為題材,留下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下面有你熟悉的嗎?《與恐龍同行》一部由BBC製作的6集電視系列片《與恐龍同行》,又名《與龍同行》,1999年在英國上映,隨後該系列片在探索頻道上映,與北美觀眾見面,該片還在CCTV,香港明珠電視臺播放過。該片運用電腦合成技術和模型重塑方式重新構建了中生代的場景,改變了以往教育故事片中對恐龍的講述模式,還請了不少古生物學家參與。
  • 新展預告|「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即將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
    據悉,「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特展即將於2020年8月28日至11月28日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為期3個月。由貴州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8月28日上午9:30舉辦開幕式,以迎接遠道而來的「恐龍天團」和第一時間前來參觀的遊客。
  • 重返中生代 貴州省博物館首個恐龍主題展亮相
    8月28日,期待已久的「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展覽在貴州省博物館負一樓6號展廳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聚集恐龍骨架、恐龍蛋、恐龍牙齒、恐龍腳印化石,仿真恐龍等種類的68件展品首次在貴州亮相。這也是貴州省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首個以恐龍為主題的展覽。小朋友參觀恐龍骨架在開館首日的開幕式上,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為小體驗官、恐龍愛好者們帶來了「一起來一場不可思議的恐龍課」講座。貴州省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部門的相關領導、嘉賓也出席儀式,關注此次展覽。
  • 原來鳥類是它們進化來的,中生代那些長有羽毛的恐龍
    從殘破的化石殘骸判斷,阿爾瓦雷茲龍似乎是一個跑得很快、很敏捷的恐龍,它可能以昆蟲為食,而不是以其他恐龍為食。它的近親鳥面龍和單爪龍更為人所知和了解,前者被一些人認為是鳥類而不是恐龍。順便說一下,人們普遍相信阿瓦拉慈龍是為紀念著名的古生物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斯(幫助證明恐龍滅絕呈現由6500萬年前一顆流星的影響),但事實上它被命名為(由另一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何塞·f·波拿巴)後,歷史學家格雷戈裡奧阿爾瓦雷斯。
  • 盤點國內5座恐龍博物館,第一座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1.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11公裡。
  • 母親節 · 來刷一刷中生代恐龍媽媽們的朋友圈
    其實早在億萬年前的中生代生物的生育方式一直在變化對寶寶也有著不一樣的養育方式中生代 是顯生宙的三個地質時代之一,可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約從2.52億年前至6600讓我們一起回到中生代,來聽一聽媽媽們的育兒經~魚龍「我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身軀的構造使得我們的卵必須在體內孵化,並在水中產下寶寶。
  • 都知道嘉蔭是中國恐龍之鄉,但你知道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都是啥嗎?
    超過142萬人正在關注9月8日 哈爾濱多雲轉晴 8℃~20℃3-4級轉微風編者按:被譽為「中國第一龍鄉」的黑龍江嘉蔭是我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在這裡曾發現以「滿洲龍」為代表的大型鴨嘴龍類恐龍化石,從此名揚世界。到今年,已經是中國發現恐龍115周年了。那麼,對於中國已發現的恐龍,您了解多少呢?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恐龍,遠古時期生存在地球上的霸主,也是水稻國家公園的招牌景觀之一,受到了眾多大小恐龍飯們的喜愛。 慕名而來的你們,是否真的了解恐龍呢?今天,海棠君從恐龍生活的的三個時期開講,帶大家一同了解我們的遠古霸主。 Q1.什麼是恐龍?
  •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古生物學特別是恐龍的發現和研究也是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現了上百種恐龍,到底誰才是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呢?01諸城的石破天驚諸城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在整個山東省的中部偏東南。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六站——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恐龍在重慶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恐龍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原來東西方對恐龍的稱呼差距那麼大
    恐龍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原來東西方對恐龍的稱呼差距那麼大我們中國人非常崇拜龍,並自稱是「龍的傳人」。其實龍並不存在,它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是人們創造的一種崇拜物,也就是圖騰。在原始社會裡,人們堅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與本氏族有血緣關係,這就叫圖騰。蛇曾是許多氏族的圖騰。
  • 中國的恐龍之鄉:世界級的恐龍博物館,出土恐龍化石世界之最
    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城市。自貢市在中國還有著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和南國燈城的美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名城。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自貢市。鹽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鹽。但是在古代,提取鹽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而且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產鹽。
  • 來一場恐龍美食之旅,探索恐龍的進食指南
    兒子最近幾個月非常喜歡恐龍,每天一回家就是抱著他那些恐龍玩具和恐龍書,來回重複著一些角色遊戲,興奮的時候還會拉著家裡的所有人和他一起扮演著中生代恐龍世界,對恐龍的痴迷程度好比一個甜食狂的人對蛋糕的喜歡程度。
  • 十款恐龍主題遊戲盤點,你玩過多少?
    十款恐龍主題遊戲盤點,你玩過多少?不少人都是通過遊戲認識恐龍的,這些遊戲有的抱著還原恐龍時代面貌的願望,有的則是以恐龍為卡通形象。接下來,本期主題團為大家介紹行動裝置上的10款和恐龍有關的遊戲。奪命侏羅紀在固定位置殺恐龍《奪命侏羅紀》是遊戲大廠Glu的一款第一視角射擊遊戲,擁有絕對逼真的狩獵效果,更將狩獵場景升級為遠古、神秘、刺激、充滿未知的地質年代,玩家們在遊戲中,將置身約1億9960萬年前的侏羅紀,化身一名遠古勇士,迎接前所未有的獵人挑戰,是恐龍題材遊戲中風景和恐龍建模都最好的遊戲之一。
  • 關於古老的恐龍,你真的了解他的起源嗎?
    正是這些動物變成了最早的恐龍。隨著時間的進展,恐龍家族成員日益龐雜,它們之間的形態差別很大。這些恐龍被分成兩大類:蜥臀類和鳥臀類。這是依它們的骨盆構造的不同進行的分類。蜥臀類的骨盆像蜥蜴的骨盆;鳥臀類的骨盆像鳥的骨盆。蜥臀類包括獸腳類和蜥腳類。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你的家鄉有恐龍化石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的足跡化石、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1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截止2020年底,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臺等8個省級行政區外,其餘26個省級行政區均已發現恐龍化石。12日,澎湃新聞獲悉,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結束了「沒有恐龍」的歷史。考察隊合影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雷鋒網了解到,這項研究由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中美加三國學者強強聯合——成員還包括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 Lars Schmitz 博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黎剛、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 Luis M. Chiappe 教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 Ryan C.
  • 廣州這座「雕通寶盒」外形的博物館,有個遙遠「中生代」恐龍世界
    當旅行者來到一個城市旅行時,不知道從哪裡先了解這座城市的時候,珊珊三丫頭建議可以考慮先到這座城市的博物館看看。博物館,通常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對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地方。每一座城市的博物館內,都有屬於自己「最獨特」的東西,非常值得旅行者走一趟。博物館之行,常常會讓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