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鳥類是它們進化來的,中生代那些長有羽毛的恐龍

2021-01-07 百家號

大家好!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介紹下幾種帶有羽毛的恐龍,有羽毛的恐龍(有時被稱為「恐龍-鳥類」)是侏羅紀和三疊紀時期小型食肉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我們今天所熟知和喜愛的鳥類之間的一個重要中間階段。

亞伯達爪龍

名稱:阿爾伯塔尼庫斯(希臘語,意為「阿爾伯塔爪」)

棲息地:北美的林地

歷史時期:白堊紀晚期(7000萬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2.5英尺長,幾磅重

飲食:昆蟲

顯著特點:體積小;手爪;也許羽毛

就像許多恐龍一樣,阿爾伯託尼庫斯(Albertonykus)散落的化石(在加拿大的一個採石場出土,還出土了大量阿爾伯託龍標本)多年來一直被放在博物館的抽屜裡,直到專業人士開始對它們進行分類。直到2008年,阿爾伯託尼庫斯才被「認定」為一種與南美阿爾瓦雷茲龍(Alvarezsaurus)關係密切的帶羽毛的小型恐龍,因此它是一種名為阿爾瓦雷茲龍(alvarezsaurs)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從它爪狀的手和奇怪的下巴形狀判斷,阿爾伯託尼庫斯似乎是靠突襲白蟻丘和吃白蟻不幸的居民為生的。

阿瓦拉慈龍

名稱:阿爾瓦雷斯龍(希臘語,意為「阿爾瓦雷斯的蜥蜴」)

棲息地:南美洲的林地

歷史時期:白堊紀晚期(8500萬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6英尺長,30-40磅重

飲食:可能是昆蟲

顯著特點:長腿和尾巴;也許羽毛

就像在恐龍領域經常發生的那樣,儘管阿爾韋雷克斯龍把它的名字賦予了一個重要的類鳥恐龍家族(「阿爾瓦雷茲龍」),但這個屬本身並不為人熟知。從殘破的化石殘骸判斷,阿爾瓦雷茲龍似乎是一個跑得很快、很敏捷的恐龍,它可能以昆蟲為食,而不是以其他恐龍為食。它的近親鳥面龍和單爪龍更為人所知和了解,前者被一些人認為是鳥類而不是恐龍。

順便說一下,人們普遍相信阿瓦拉慈龍是為紀念著名的古生物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斯(幫助證明恐龍滅絕呈現由6500萬年前一顆流星的影響),但事實上它被命名為(由另一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何塞·f·波拿巴)後,歷史學家格雷戈裡奧阿爾瓦雷斯。

近鳥龍

名稱:近鳥龍(希臘語,意為「幾乎是鳥」)

棲息地:亞洲的林地

歷史時期:侏羅紀晚期(1.55億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一英尺長,幾盎司重

飲食:可能是昆蟲

顯著特點:體積小;前肢和後肢上的羽毛

在中國遼寧化石地層中發掘出的小型、有羽毛的「恐龍鳥」,已被證明是一個無盡的困惑之源。最近一個讓古生物學家羽毛起皺的屬是近鳥龍,一種小型恐龍(不是鳥類),前臂異常長,前肢、後肢和腳上長有羽毛。儘管它與另一種四翼恐龍——小盜龍相似,但近鳥龍被認為是一種特魯特恐龍,因此是體型大得多的特魯特龍的近親。像其他有羽毛的同類恐龍一樣,近鳥龍可能代表了恐龍和現代鳥類之間的中間階段,儘管它也可能佔據了鳥類進化的一個分支,註定要和恐龍一起滅絕。

最近,一組科學家分析了近鳥龍標本的黑素體(色素細胞)化石,這可能是對滅絕恐龍的首次全彩描繪。事實證明,這隻恐龍的頭上長著一個橙色的、像莫鬚鯨一樣的羽毛冠,翅膀的寬度上有黑白條紋相間的羽毛,喙狀的臉上有黑色和黑色的「雀斑」。這為古插畫家提供了相當大的素材,他們現在沒有理由去描繪長著鱗片狀爬行動物皮膚的近鳥龍了!

安祖盜龍

名稱:Anzu(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惡魔)

棲息地:北美平原

歷史時期:白堊紀晚期(7000 - 6500萬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11英尺長,500磅重

飲食:雜食性

區別特徵:兩足動物的姿勢;羽毛;頂在頭上

通常,盜龍——兩足、有羽毛的恐龍,以盜龍為代表(你猜對了)——在東亞比在北美得到的證明要好得多。這就是Anzu如此重要的原因:這種類似於盜蛋龍屬的獸腳亞目動物最近在達科塔出土,也是在白堊紀晚期的沉積物中,出土了大量雷克斯暴龍和三角龍的標本。安祖盜龍不僅是在北美發現的第一個無可爭議的盜蛋龍,而且它也是最大的盜蛋龍,重達500磅。不過,人們也不必太驚訝,歐亞大陸上的大多數恐龍都生活在北美洲,因為在中生代,這些陸地板塊之間是斷斷續續的接觸。

今天就講了這四種長有羽毛的恐龍,小編下期繼續會為大家講一講其他長有羽毛的恐龍。

相關焦點

  • 2.3億年前的恐龍已長出羽毛,卻不能飛,它們是鳥類的祖先
    研究認為鳥類的祖先起源於2.3億年前在我國遼寧西部,多年來一直都是研究恐龍時代和鳥類起源、進化的重要化石地之一,截止到目前,已經有100多種恐龍和早期鳥類化石被發現。雖然這種非鳥類恐龍並不會飛,但是它們卻有著很多早期鳥類的特徵,特別是後來同樣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的,距今大約1.3億年前的小盜龍化石,更是讓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最早的鳥類是起源於某種小型獸腳類恐龍。小盜龍或是演化的中間環節小盜龍長什麼樣子呢?
  • 從恐龍到飛鳥,你有沒有想過:鳥類未來將會進化成什麼樣
    恐龍,準確的說是小型獸腳類恐龍始祖鳥。但是從發現的始祖鳥的化石上看,始祖鳥依舊保留了爬行動物的特徵,比如有爪的前肢和長長的尾骨,還有爬蟲類的牙齒。進化論和自然選擇說告訴我們,鳥兒為了適應環境才變成了這幅樣子。那麼我們不得不憑著進化論的算法去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未來的鳥類會是怎樣的?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這些線索表明,鳥類一定是從爬行動物進化來的。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辯論,古生物學家才開始驚奇的發現始祖鳥看起來更像恐龍。直到1996年 - 首次發現始祖鳥後135年 - 一個幸運的發現證實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懷疑的事情。在遼寧省熱河群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恐龍骨骼。
  • 鳥類真的起源於恐龍嗎?
    1986年報導的在美國德克薩斯晚三疊紀地層中發現的原鳥化石,由於是殘缺骨骼標本,也無羽毛印痕,因而它究竟是鳥還是小型恐龍一直存在爭論。我國遼寧西部出土的中華龍鳥和原始祖鳥,原來認為是比始祖鳥還古老的化石鳥類,後經研究認為其應該屬於小型的獸腳恐龍中的虛骨龍類。
  • 2.3億年前,已有恐龍長出了羽毛,或證明它們就是鳥類的祖先
    說到反鳥,首先要從鳥類的起源開始講起。如今學術界的主要觀點認為,現代鳥類是從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至於是哪種獸腳類恐龍演化成鳥類的祖先,目前還沒有定論。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的小盜龍很可能是現代鳥類最早的祖先,那麼小盜龍又是一種什麼生物呢?
  • 探索鳥類起源的秘密,鳥類是如何進化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僅以近一年為例,就先後有長有4根長長帶狀尾羽的「胡氏耀龍」、屬於鳥臀類的帶毛恐龍「天宇龍」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赫氏近鳥龍」化石問世,相關研究論文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現在,就讓我們梳理一下近年來的化石發現,從中一探鳥類起源之謎。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進化成鳥類的當然不是這些大塊頭,而是一些身上長有羽毛的小型恐龍。科學家發掘出了很多遠古化石,這些化石就是那些帶毛恐龍留下的證據,告訴我們鳥類確實是由它們進化而來的。說到羽毛,這估計是鳥類最顯著的特點了。鳥類的羽毛五彩斑斕,把鳥兒裝點得非常美麗。
  • 源自中生代的最小恐龍化石,打破了我們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一隻蜂鳥大小恐龍的小頭骨被發現被包裹在了琥珀中,這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認知衝破,引發了關於鳥類進化和早期動物微型化趨勢令人震驚的思考。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頭蓋骨,只有7.1毫米長,屬於一種新的類鳥恐龍。研究人員將它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 從恐龍到飛鳥,你有沒有想過:未來鳥類會進化成什麼
    從發現的始祖鳥化石來看,始祖鳥仍然保留了爬行動物的特徵,如前肢爪狀和長尾骨,以及爬行動物的牙齒。進化論和自然選擇告訴我們鳥類適應環境。那麼我們就不得不依靠進化算法來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鳥類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 鳥類不認恐龍做祖宗了
    一派是恐龍派,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最早由英國著名科學家、進化論的提倡者赫胥黎提出,他發現小型的獸腳類恐龍與始祖鳥有許多相似的構造。現在看來,鳥類骨骼中空、構造輕巧,頸椎較長,的確與一些獸腳類恐龍相近。更讓恐龍派大行天下的事情是帶羽毛的恐龍的發現。
  •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了,而在這漫長的時間當中,地球上面也先後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甚至有一些生物曾經統治著整個地球,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恐龍,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卻依舊由後裔存留了下來,這就是鳥類,嚴格意義上面來說,鳥類是恐龍演化而來的,那麼鳥類既然是恐龍進化而來的,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 【科技日報】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嗎?
    世界上公認的最原始鳥類是始祖鳥。「始祖鳥」化石最早是於1861年在德國境內被發現。它們大約生活在1.45億年前左右,長有翅膀、羽毛、爪子、牙齒和有骨尾巴。如果鳥類是由一類恐龍演化來的,似鳥的恐龍化石應該大量存在於1.45億年之前,可是,在世界範圍內,卻長期缺少侏羅紀時代的似鳥類恐龍化石證據。「針對鳥類恐龍起源說的一些質疑,研究的關鍵是要找到一些確鑿的化石證據,特別是在1.5億年以前的化石證據。」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來自白堊紀的「霸屏」小恐龍研究者表示,這種烏比拉哈拉小恐龍,是一種非常有趣,喜歡展示自己的小恐龍,它們身上的鬃毛又長又厚,而且就好像是我們熟悉的小狗一樣,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鬃毛站立起來,而當它們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它們的鬃毛就會平放在皮膚之上。
  • 鳥類是否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是的
    所有這些鳥類都可以追溯到一類雙足恐龍,它們主要是肉食性動物,被稱為獸腳亞目恐龍(Theropoda)。獸腳亞目恐龍最早出現於2.31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最早的鳥類與獸腳亞目恐龍有很多共同之處,包括羽毛和產卵。然而,某些特徵——比如持續的、有動力的飛行——將古代鳥類與其他獸腳亞目恐龍區分開來,並最終定義了現代鳥類的支系(儘管不是所有現代鳥類都會飛行)。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
    毫不起眼的鴿子是恐龍的直接後代,其中還包括強大的霸王龍。這兩個物種有著非凡的生物學歷史。 古生物學家Paul Barrett教授解釋了我們對恐龍進化的新認識如何改變了科學家的思維方式。 充滿當今世界天空的鳥類是活的恐龍,讓人聯想到遙遠而陌生的過去。
  • 鳥類可能屬於恐龍類!
    或許有人會問,麻雀、鵝和貓頭鷹與迅猛龍或強大的霸王龍有什麼共同之處?其實所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兩足恐龍的起源,它們大多以肉食為食,被稱為獸腳亞目恐龍(「獸腳亞目」)。獸腳亞目恐龍最早出現於2.31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最早的鳥類與獸腳亞目恐龍有很多共同之處,包括羽毛和產卵。
  • 想養一隻恐龍,有可能實現嗎?
    這些鳥類顯示出來的一些信息,促使達爾文思考物種怎麼樣形成,乃至後來進化論的提出,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對杜鵑和牛鸝這兩個屬的觀察,他發現了它們的相似習性,並思考這些共同習性的起源問題。始祖鳥生活在約1.5億年前,它有著一些鳥類的特徵,比如它有羽毛,另一方面它又有一些爬行動物的特徵,比如長長的骨質的尾巴,滿嘴長著牙齒,前肢還長著尖尖的利爪。這種「過渡性物種」特徵,顯示它可能是從爬行動物到現代鳥類之間的一種生物,這正好是一種對進化論的巨大支持。
  • 恐龍進化成鳥類有了實錘,科學家找到證據:它們丟了一側卵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鳥類的祖先是誰?有觀點認為,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後,恐龍並沒有徹底滅絕,其中一部分小型恐龍,它們朝著鳥類的方向進化,最終變成了鳥類的祖先。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中國鳥龍的奔跑速度極快,而在研究鳥類演化的過程中,科學家們也發現,鳥類的祖先最早是並不會飛的,它們也是一代代演化,才最終擁有了飛行的能力,所以,科學家們猜想,或許是鳥類的祖先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飛行。鳥類和恐龍有哪些不同?
  • 恐龍從未滅絕,只是進化成了鳥類和其它動物
    古生物學家們在中國東北部發現了一種新的帶有羽毛的恐龍化石,看上去和現在的鴯鶓和火雞差異不大,只是長著鐮刀狀的爪子和用來撕肉的牙齒。它的發現也許證明了,恐龍從未滅絕,只是進化成了鳥類和其它動物。 有羽毛恐龍對於很多古生物學家而言,是恐龍和鳥之間的過渡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