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雅趣:古人的風雅閒情體現在它的上面!

2020-12-12 晶哥聊古玩

#香爐#

古人的風雅閒情,真真的是賞不盡。《長物志》裡說:「夫標榜林壑,品題酒茗,收藏位置圖史、杯鐺之屬於世為閒事,於身為長物……非有真韻、真才與真情以勝之,其調弗同」。

傳統文人雅事中,任何一個小點都能如抽絲般牽出一條彩練,比如「香事」。

從漢唐至明清,各種香具,詩文和繪畫中古人的各種香事,應接不暇,最早實物在紅山文化出土。以後歷朝均有出土或傳世為考,用香、品香的器具,材質各不相同,銅、鐵、錫、陶、瓷、玉等。

這些器物,在今人眼前拼出香道的歷史。明朝學者陳繼儒就曾說:「餘嘗淨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這裡描述的確是一個香雲漫沁的文人佳境。

我們在《西廂記》版畫中可以看到鶯鶯在花園對月焚香,虔誠祝告的場景。

宋代以來焚香成了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事。黃庭堅的各種愛香的典故讓人覺得趣味無窮,可感一縷幽香喚起幽思的別一番況味。

在諸多材質之中,銅製香爐易燃立香,香氣不染銅器,做銅薰香爐古人講究用木做蓋,避免香失真味。

「附庸風雅」是一個門徑,讓我們開闊視野、讓我們豐富體驗,也給我們帶來更高層面的精神享受。這其實並不遙遠,多鑑賞,多品鑑,自然有自己的心得與體會。

相關焦點

  • 古人的雅趣之一——撫琴
    在沒有高科技產品的古代,古人都有哪些打發時間的樂趣呢?其中之一便是撫琴。古人對音樂的痴迷體現在方方面面。從底層勞動者到聖人、君子,甚至是高層統治者,對音樂都有無法抵擋的熱愛。其中古琴被尊為「國樂之父」「聖人之器」,足見古人對琴的喜愛,所以在古人看來撫琴是一種享受,一種雅趣。關於撫琴的有趣故事也有很多,像魯國的著名音樂家公明儀曾經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可惜牛隻知道低頭吃草,根本聽不懂,這就是成語「對牛彈琴」的由來。當然關於撫琴,我們最熟悉的當屬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了。
  • 古人雅趣之琴棋書畫
    中國古代文人四大雅趣為琴棋書畫。琴指的是古代的古琴,棋大多是指中國象棋和圍棋,另外是書法和繪畫。以上四項是古代文人騷客,也包括大家閨秀修身養性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這四項技能合稱琴棋書畫。也有稱作文人四友的,如今用來表示一個人在文化素養上面的一部分。
  • 古人有停車坐愛楓林晚的雅趣 現在把機動車停在哪屬於違章?
    古人有停車坐愛楓林晚的雅趣 現在把機動車停在哪屬於違章?時間:2020-11-24 23: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人有停車做愛楓林晚的雅趣 現在把機動車停在哪屬於違章?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11月25日每日一題答案?
  • 相會風雅,共敘雁鳴 綠都雁鳴敘讓空間與自然相融相生
    共敘雁鳴,盛放風雅時光不負久候,綠都雁鳴敘以拙樸匠心傾力打造的風雅示範區於6月15日如期盛放,一次審美的雅趣共鳴,引得全城矚目。主持人開場之後,綠都雁鳴敘項目總經理劉智勇先生為綠都雁鳴敘風雅示範區開放致辭,並向賓客展現了「雁鳴敘」的由來和自然天地間的生活之美。「敘」是中原文明的溯源之敘,也是綠都中原墅級作品的開山之敘,還是回歸自然的生活之敘,從圃澤大地到水潤中原,千年之水由此煥發新聲。
  • 煙火盡歸時,再攬浮生雅趣
    大唐的幸福,未必是歌舞芙蓉池,未必是秦王破陣樂,它的幸福,在平淡的山水間,在無奇的日常生活中。因為國防有力,田園才如此安寧;因為朝政清明,百姓才如此悠閒;因為文化繁榮,山水才處處有情。在唐詩中,田園是屬於宅男的。但這種宅,並不能算得上是完全意義的宅,畢竟在位移空間和生活環境上,田園生活似乎略有「越界」。
  • 動手做古代酒器,在百花洲體驗古人飲酒雅趣
    19日,參加齊魯志願者公益夏令營活動的小志願者來到百花洲,聽老師講古代飲酒文化,自己動手製作古代酒器觴,並在百花洲流杯池體驗古人「曲水流觴」的雅趣。「碧筒飲就是古人飲酒的一種方式,他們用頭上的簪子在荷葉上扎個洞,讓酒順著荷莖往下流,人就著荷莖喝酒。」志願者張志毅給孩子們講解說,就本來就清涼,經過荷葉荷莖之後更加別具風味,是很受古人喜愛的一種飲酒方式。
  • 文人雅趣,文房案頭竹刻線香爐,西園雅集圖
    古人焚香祭天祈福、禮敬神佛,點香淨化室內環境、養心安神,文人雅士品香鬥香以追求閒情風雅,皇室貴族及官商巨賈以香薰衣以示身份尊貴,香爐無不派上用場。靈性的香爐賦予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它穿越時光隧道,追逐並領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此線香爐以老竹為料,以明代畫家仇英作品「西園雅集圖」局部場景為例。以刀代筆,實物作品雕工震撼,刀法圓熟,畫面豐富,人物形象生動。
  • 「我抒我讀」投稿|品味日常之美——《閒情偶寄》讀後感
    正如書名所揭示,「閒情」指的是休閒生活的情趣,「偶寄」則是一種沒有任何思想羈絆的散漫式記述方式,《閒情偶寄》可以說是李漁的一部寓「莊論」於「閒情」的「閒書」。在《閒情偶寄》中,李漁力求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論融合進日常的生活情趣中。
  • 換個角度遊公園,體驗一番古人的閒情雅致!
    常常相約泛舟遊湖一邊高談闊論,一邊飲酒高歌伴隨清風綠水,悠然自得莫愁湖湖面面積32.32公頃水域開闊,坐在船中方可欣賞這「金陵第一名湖」的姿態體驗一番古人的閒情雅致
  • 別墅分享|風雅大宅 東方形意哲學的體現
    圍爐香茶繚,聚友三二者,聽風、品茶,閒聊近來趣事,別是風雅。餐廳移步換景至用餐區,光與綠植自然擺布交融,每一處精妙的細節中體現出主人的品味。主臥拾步而上,這裡是主人的起居室,陽光從寬敞的窗戶灑落進來,光線充足,好不愜意。起居室的設計主張簡約淡雅,盡顯文人那般不顯山不露水的氣態。
  • 外在看不出什麼奇特之處,可內裡卻大有乾坤的古人各種收納盒!
    古人生活中所用的收納盒,外在看不出什麼奇特之處,可內裡卻大有乾坤。它不僅具有實用主義,還代表著中國人收斂的藝術,在含蓄和深沉中,表達出精緻的生活態度。它們取材源於自然,造型、點綴的紋飾也多出於自然。草木魚蟲、花卉瓜果……經過古人妙思設計、巧手經營,皆化作形制各異的盒具,觀之多姿多彩,充滿自然妙趣。除了這些自然清新風的美盒,古人也很鍾愛幾何造型的盒具。最為常見的有方盒、橢圓盒、圓盒等,這些盒子做工精美,風格典雅含蓄,更彰顯出主人清雅不俗的品味。
  • 在航海時間中馳騁奇想 | 雅趣對話雅典表
    正當雅趣瞠目結舌之時,雅趣特別邀請的Franoise Bezzola女士代為我們解釋道。「在展覽中我們品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對消費者「講故事」的能力,換種說法就是,把大眾都知道的事情用不同的影像方式、展覽形式表現出來,並且在2018年能夠實現把不同形式的產品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 古玩收藏:年代並不是決定收藏價值的唯一條件
    「因此,古玩市場上,不單是以年代論藏品,珠寶看材質,瓷器看歷史時期、看窯口,書畫看名家、看工法。自然,體現出的價格就天壤之別。 越來越多的人對收藏感興趣,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有投資價值。很多人期待撿漏,但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因為輕率購買而上當受騙、血本無歸。古玩收藏對專業知識要求很高。這些專業知識的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它沒有捷徑可走。真正有心從事收藏活動的人士,只有潛心研究鑑賞知識,了解市場動態、行情,才能懂得對繁雜的古舊物品有所甄別取棄,才能僥倖少花冤枉的學費。
  • 中國人的書屋,骨子裡的風雅!
    書房骨子裡的風雅,換一刻悠然。 書房又稱「芸窗」、「芸館」,是因為古人常在書房用芸草幫書防蟲,芸草就是七裡香。於案頭擺上一盆,清新怡人。 古人還喜歡在案頭上擺放菖蒲。盆養的菖蒲生於水中石頭之上,無需泥土,稱為「石菖蒲」,其俊秀卓然的氣韻正合文人寧靜致遠的夢想。 書房因靜而遠。
  • 李漁《閒情偶寄》:古代男子如何挑選美人?
    他的著作《閒情偶寄》專門講解清朝生活經驗。林語堂評價此書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01、肌膚:古人也喜愛白皮膚談及膚色,我們常說「一白遮百醜」,古人也崇尚以白為美。「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而缺陷獨在肌膚者。」白皮膚好看,但又最難做到。經常有那種五官如畫中人一樣美麗,而唯獨膚色不好看的人。
  • 古代文人的案頭雅趣
    在這樣一個日漸喧囂浮躁的時代,當代人越來越嚮往古人那番寧靜淡泊的生活狀態,尤其是古代文人的生活,而文人生活裡尤以書齋文化為甚。 古人稱作石玩或玩石,古代文人大多愛石,並「與石為伍」。有靈璧、太湖、崑山、英石、黃河、大化、來賓等品種。靈壁石為賞石之首,一向為文人所鍾愛。
  • 馬未都說架子床是最科學的床,藏風聚氣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古人對床的追求更是達到了極致,我們從古代的架子床便可以看出古人對床的要求極其嚴格,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架子床被設計成「最科學的床」。它選材的精良、造型的多樣、做工的考究,無一不反映出古人的審美與智慧,也使得架子床成為明清時期的經典家具。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一直到明代,架子床的結構樣式才固定下來。
  • 這幾件逆天古玩,看了都覺得不可思議
    1. 3.錯金十二面骰 古人也是有遊玩娛樂需求的。骰子其實很早就被發明出來了。但直到今天,絕大多數的骰子都是六面,在這種情況下,西漢年代就有著十二面骰子這種先進的產物就顯得不可思議了。而且這個骰子以其精緻的做工,複雜的花紋,堪稱西漢文物中的一個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