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
美好而忠貞的愛情是亙古不變的美好傳說,也是大部分人心之所向,電影《第101封情書》就講述了一場這樣的愛情。
影片中男主角對癱瘓在床的妻子不離不棄,悉心照料,整整43年。期間經歷的種種磨難沒能擊垮兩人,反而讓兩人在相濡以沫中更加相愛。
這部電影正是取材於生活,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王世所與曹振英,兩人相知相伴43年,在疾病面前依舊不離不棄。詮釋了患難見真情的真諦。
金風玉露一相逢
思念已經深入人心,閃婚閃離的婚姻比比皆是,這一輩年輕人對愛情。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男女雙方通常是經熟人介紹,且結了婚就彼此牽絆一輩子。
1970年,王世所經人介紹認識了比自己小一歲的曹振英,兩個人一見傾心,愛情從這裡開始。
可異地戀是橫亙在兩人中間的一大問題。王世所年少時學過些電焊手藝,在貴州水城縣打工為生,而曹振英則是一位鞍山姑娘,家在遼寧鞍山。
在當今通訊交通都非常發達的時代,都有許多情侶因異地戀分手。
那時的王世所與曹振英,卻憑藉著一封封信件,訴說彼此的相思之情;用深藏在文字中的濃濃情意,跨越從西南到東北的幾千裡距離。
王世所以樸實的文字表達著自己的真心,他對曹振英許下不離不棄的承諾,深深打動了曹振英。
異地戀並沒能分開他們,反而讓兩人在長達一年的通信中確定了彼此的心意。
也正是由於兩人相距甚遠,每次約會都顯得尤為珍貴,相處時的一點一滴都印在兩人的腦海中,溫暖了漫長的歲月。
一年後,25歲的王世所和24歲的曹振英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曹振英生下一個女兒。如果這是篇童話,那結尾應當是,一家三口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只是命運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候轉了一個彎,打破了面前的幸福畫面,也將過往的一切都衝撞得支離破碎。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阿甘正傳》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滋味。」
懷孕時的曹振英身體疲乏無力,吃不下東西。加之當時生活環境差,營養跟不上,她的體重急劇下降,九死一生才生下女兒。
曹振英娘家人連忙聯繫王世所的公司,給王世所發了電報,他收到電報後急匆匆趕回老家,一連坐了5天火車才到家。
在火車上他焦急萬分,甚至引發了心疾,還好車上有醫務人員才被搶救過來。
趕回來的王世所見到妻子的身體狀況非常擔心,家裡人說妻子因為生育元氣大傷,他卻對此感到懷疑。
他連忙將妻子送往醫院檢查,診斷結果卻令他如遭晴天霹靂。
原來曹振英身體虛弱無力是因為患了一種名為「多發性病毒性周圍神經炎」的怪病,生病的人會四肢無力、肌肉萎縮,很難治癒,這種病基本上等同於癱瘓。這一年曹振英才剛剛25歲。
曹振英得知自己的病情後不願拖累丈夫,甚至起了輕生的念頭。但聽到女兒的啼哭聲,心中割捨不下。
患難見真情,王世所察覺到妻子的心事後,不曾嫌棄妻子的病情是拖累,反而安慰妻子說道:「只要你活著,我都認!」
在丈夫的照顧與安慰下,曹振英漸漸走出疾病的陰霾。丈夫的陪伴與鼓勵成了曹振英活下去的動力。
對曹振英來說,丈夫就像是黑暗中的燈塔,照亮了她未來的方向。
此後王世所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妻子。不僅每日早早起床生火做飯,下班後還要回家洗衣服、洗尿布。生活雖然艱苦,但想到家中的妻女,總是甘之如飴的。
王世所為了給妻子治病,四處尋醫問藥。聽說附近有醫生能用針灸治妻子這種病,他便推三輪車帶妻子到診所針灸。哪怕往來需要三個小時,也沒想過放棄。
在地願為連理枝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妻子生病沒多久,女兒也在十個多月大的時候不幸夭折。女兒的夭折,使得情況雪上加霜,令夫妻二人都陷入了絕望。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女兒去世那天,王世所抱著女兒哭了一夜。聽到丈夫的哭聲,曹振英心疼不已,尤其看到別人家有兒女承歡膝下,她決心為丈夫再生個孩子。
王世所擔心妻子的身體狀況,不肯同意,曹振英卻說:「以我的身體狀況,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要個孩子吧。這樣我也沒有遺憾了!」
有了目標之後,曹振英的病情竟也漸漸有了些起色。王世所擔心妻子身體,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妻子補充營養,每當公司午餐有肉菜時,他都會把菜裝到餐盒裡,帶回去給妻子吃。
1975年,28歲的曹振英又生下一個兒子,隨著兒子健康長大,兩人的生活也有了盼頭。新生兒的誕生為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兒子健康長大也給夫妻二人帶來了很大的慰藉。
1990年,曹振英生病20年後,曹振英妹妹看到姐姐四肢肌肉萎縮,說道按摩可能對姐姐的病情有效果。
王世所便請人來為妻子按摩,但按摩費用昂貴,每次10元。當時王世所的工資只有五六百元,按摩費用對他來說是一筆很大開銷。
他請人為妻子按摩了三個月,期間他偷師學習,之後自己為妻子按摩。
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足足持續了十年,王世所從不曾說過放棄。曹振英從僅僅右手能動,到現在可以坐起來,可以在攙扶下行走幾步。在曹振英患病43年後,奇蹟最終降臨在這個家庭。
可是命運又和這對夫妻開了很大的玩笑,經歷重重磨難的曹振英又得了膀胱癌,但此時她的病情不再只是王世所一個人的責任。
他們的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在深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他主動提出承擔母親的治療費用,同父親一起肩負起為母親治病的重擔。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王世所與曹振英用了43年時間裡詮釋了何為「患難見真情」,用長久的陪伴詮釋了愛情與責任。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