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女子陳桂芳嫁到同安,為照顧婆婆她每天離家不超過一小時
臺海網2月7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將婆婆從中年照顧到老年,而她自己也從小姑娘變成了中年人。她的孝行感動了村裡的所有人。」村民所說的「她」叫陳桂芳,家住同安陽翟村,村民誇她是「最美兒媳」。20年來,7000多個日夜,陳桂芳用孝心溫暖婆婆,用孝行詮釋美德。
婆婆癱瘓擔起照顧重任
據陳桂芳介紹,她是翔安亭洋村人。1994年,經人介紹,她認識丈夫陳華生,兩人一見鍾情。兩人還處於談婚論嫁期時,陳華生的父親因病去世。那時才44歲、原本腿腳就不好的婆婆陳秀玉深受打擊,突然中風,下肢癱瘓。此後,婆婆的病情日益嚴重,導致全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
陳桂芳沒有被這些變故嚇倒,毅然決然和陳華生走到一起。1995年,兩人登記結婚,並於當年生下兒子。陳桂芳辭掉工作,一邊照顧兒子,一邊照顧婆婆。日子雖然過得艱苦,但陳桂芳從沒想過放棄。
為照顧婆婆作巨大犧牲
陳華生告訴記者,20年來,母親陳秀玉的吃喝拉撒全靠妻子。「不論春夏秋冬,妻子每天早上6點多就起床,為母親穿衣、餵飯、清洗等,直到晚上伺候母親上床睡覺。每天22點半左右還定時下樓,查看母親的情況,防止她著涼。平時還時不時地餵母親吃水果,保證營養。」陳華生說,由於妻子的悉心照顧,幾十年來母親沒有得過其他大病。
記者在陳桂芳家中看到屋子乾淨整潔,物品擺放井然有序。陳秀玉坐在椅子上看電視,氣色極好,還用不太清晰的閩南話向記者打招呼。陳桂芳蹲在她身邊,用棉布仔細擦淨她嘴邊的口水。
過了一會兒,見婆婆口渴,陳桂芳倒了一杯水餵給她喝。為了不弄溼婆婆的衣服,陳桂芳盯著杯子裡的水,將杯子一點點傾斜,餵得格外小心。
據陽翟村老人協會榮譽會長陳書鞏介紹,為了照顧婆婆,陳桂芳作出了巨大犧牲。「她生性樂觀開朗,出嫁前喜歡到處看,到處玩。婆婆癱瘓後,她每天離家不超過1小時,而且總能隨叫隨到。一般凳子婆婆坐不住,她就買來特製的手扶椅,還將底板局部挖空,防止婆婆久坐後肌肉糜爛。」
村老人協會送牌匾表彰
為什麼陳桂芳能夠20年如一日地照顧婆婆?她的回答很簡單,「我理解婆婆的處境和痛苦,照顧她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陳桂芳的孝行令街坊鄰居十分敬佩,也讓村裡的老人感到十分欣慰。為表彰陳桂芳敬老愛老的美德,村老人協會專門製作了一塊牌匾,送到她手中,上面寫著「孝德可嘉」。
責編:朱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