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小傑
7月16日,離家12年的廣西籍覃女士安全回家,她的姐姐通過微信告知東營救助站工作人員,失散多年的妹妹終於回家了,向東營救助站表示感謝。
失聯12年 難尋回家路
2020年6月8日,一對失散12年的姐妹,在東營市救助管理站不懈努力下,終於通過微信視頻取得聯繫……
2019年12月10日下午,東營一市民發現一女子在東營市園博園附近流浪,無法講明身份及地址,遂驅車送往東營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按程序為其辦理進站救助。
經交流發現,該女子行為異常,語言表達邏輯性不強,問話不答或答非所問,疑似精神障礙。東營救助站工作人員帶該女子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經醫生診斷,該女子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需要住院治療。
同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也聯繫了明月派出所,民警為其進行人像比對,同時錄製了兩段交談視頻,通過東營市救助管理站《官方微博》和抖音視頻發布尋親信息,並推送《全國救助尋親網》及《今日頭條·尋親》。視頻和信息發出後,信息很快得到廣泛擴散!
信息發出後引起在東營工作的廣西籍黃女士的注意,黃女士介紹,她是通過「廣西人在東營」微信群看到救助站尋親微博信息,作為廣西人看到自己的老鄉在外流浪,就想幫助她一下。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和進一步交流,該女子終於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覃秀寶」。但是仍然不能提供其他有價值的信息,救助站工作人員耿汝洋再次把照片名字和疑似地址一併提供給公安民警做進一步人臉識別,甄別工作再次進入僵局。
多方聯繫 再獲尋親關鍵線索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民政部和省民政廳及11部門聯合相繼印發《開展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東營市救助管理站積極響應,以「大愛尋親,溫暖回家」為主題集中開展救助尋親專項行動。按規定覃女士與另外兩名長期滯站人員已符合落戶待安置條件。
受疫情影響很久沒有面對面交流,耿汝洋不放過任何一次交流的機會,6月5日將覃女士接到站內準備帶其到派出所採集DNA 血樣時,耿汝洋抓緊時間與其交流,把她說的話都做了錄音和錄像,並發給黃女士尋求幫助。當天晚上,黃女士給耿汝洋轉來《寶貝回家》網站一個2008年2月份的「尋親帖子」,甄別工作似乎重新點燃了希望。
6月8日,《寶貝回家》愛心網站志願者梅女士與耿汝洋取得了聯繫,並答應把視頻和照片儘快轉給覃女士的家人進行辨認。
12年從未放棄尋找妹妹的姐姐,在翻看抖音視頻時發現了耿汝洋抖音號裡「廣西女子東營流浪被救助」的視頻。看到抖音,激動的姐姐仍不敢確定是自己妹妹,便撥通了抖音上東營救助熱線電話0546--8085308。同時,梅女士打電話說已聯繫到家人,家人看到照片和錄像已基本確認,需要進一步對接。
在一樓救助特護室裡,視頻連線的兩姐妹事先未言已泣不成聲,哽咽的說不出話來。妹妹只知道哭著要姐姐趕緊來接她,姐姐也已淚流滿面,用顫抖的聲音一遍遍答應著妹妹的要求。
一母同胞的骨肉親情,12年失而復得的姊妹情誼,瞬間感動了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
姐妹交流,姐姐再三叮囑妹妹,要聽工作人員的安排,千萬不要再丟了,並保證儘快接妹妹回家。
家人團聚 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姐姐迫不及待的為東營救助工作人員和寶貝回家志願者分別製作了一面錦旗並手寫了一封感謝信,以表達家人地感激之情。
姐姐說:「妹妹已經失聯12年,我母親今年也83歲了,大哥癌症臥床不起,二哥三哥不識字,年齡大了沒出過遠門,只有我能去接她。本來和丈夫商量好了,他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上學,我先把妹妹接來安徽我家,等孩子放假再回廣西,沒想到我婆婆突然摔傷,癱瘓住院,作為獨生子的丈夫趕緊回老家照顧婆婆,急得我欲哭無淚……」
耿汝洋得知後及時把覃女士家庭情況做了匯報,站長李輝表示:「告訴其家人,讓他們放心,咱們救助站負責將人安全護送回家!」
受疫情影響,疫情防控期間有數人滯留東營救助站,根據進站求助時間和甄別結果順序,東營救助分小組逐一護送,加之覃女士情緒不穩定,又遇到廣西持續幾天的暴雨強降水,直到7月15日,東營市救助管理站第四護送小組一行三人護送覃女士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7月15日19時許,護送小組在桂林飛機場與桂林救助站工作人員現場交接,16日,桂林救助站接力護送覃女士到來賓市救助管理站。
7月16日晚上,覃女士的姐姐通過微信告知東營救助站耿汝洋,其妹妹安全到家,對東營救助站的所有工作人員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