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6歲黃桷蘭婆婆每天地鐵口賣花 寒冬暑日雷打不動

2020-11-23 中國新聞..

正在賣花的江婆婆

  近日有博主爆出:在成都人民北路地鐵站B1口有位老婆婆,每天都在地鐵通道裡賣黃桷蘭和自己扎的鞋墊,她還有一個有精神疾病的兒子要照顧。博主呼籲,最近天氣冷,老人要賣完花才回家,如果遇見了,請順手買一串,讓她早點回家。

  微博發出後,不少網友表示關切,並表示將下班繞路去買。面對大家的關心,婆婆表示:「家裡兒女條件有限,我自己能動,就自己出來掙點錢。再說了,人只要肯勞動,哪兒愁沒飯吃!」

  賣花

  每天凌晨5點起床,坐最早的車到地鐵口

  婆婆名叫江有秀,金堂縣金龍鎮人,今年86歲,大家都喜歡喊她江老太婆,現租住在金牛區陸家橋社區,每天5點多她就要起床下樓坐73路最早的一班公交車。她租的兩百一月的單間是由鐵皮做成的簡易房。鄰居周大姐說,江婆婆「無論颳風下雨,雷打不動,每天背個包,打起個電筒就出門賣花了。」

  江婆婆說,她賣黃桷蘭已有一二十年了。她計算好了,早上車少,公交車要不了40分鐘就可以到達火車北站,在北站進完當天新鮮的黃桷蘭後,她便一路慢慢走到人民北路地鐵B1口地下通道,那時剛好7點半。放下背包,翻出背包裡的凳子和籃子,撐開小板凳,把新鮮的黃桷蘭去蒂,嫻熟穿起針線,兩朵穿作一串兒,再蓋上溼毛巾保溼,她的生意攤兒算是撐起來了。

  記者見到江婆婆時,她早上已坐了兩小時,花還沒賣出去幾串兒。看到記者在拍她,她衝著鏡頭笑,嘴巴裡,只留下一顆門牙守著。通道旁就是地鐵出口,冬天的寒風灌進來,婆婆卻像沒事一樣,「沒事兒,我穿得厚。」扒拉著給記者看她罩衣下穿的厚棉襖。

  生意

  一籃子花賣完才收工,收攤時間不定

  江婆婆每天都有自己的規劃,早上上車前在早餐店買一杯2元的八寶粥,再買一個1元的饅頭,那便是早飯。如果饅頭早上沒吃,放在棉襖裡中午拿出來吃還是熱的。她每天都要把進的兩籃子黃桷蘭賣了才收工,「有時是下午2點,有時是3點、有時是四五點收工。」雖然「下班」時間不定,但她吃午飯的地點是定了的,「回家再吃。」「不餓嗎?」記者問。「不餓,我人老了,個子小,吃不了多少。」

  黃桷蘭並不能賣一年,每年從5月到冬臘月可以賣,「打霜」之後就沒有黃桷蘭了。一籃黃桷蘭有三四十朵,兩朵一串兒,一串兒2元,進價20多元,一籃子賺不了對半兒。有人覺得貴了,她會給人解釋,「這是本地、私人的花,香。」但就算花香,江婆婆也已經聞不到了,「賣了一二十年,聞不出來了。」

  江婆婆說,天氣熱些,一天能賣兩三籃,而現在天氣太冷,「喜歡花的人少了。」生意也差了,這時她就會帶一個口袋在身上,裡面裝得都是她撿的廢水瓶,「慢慢撿嘛,越撿越多,賣了可以買菜。」

  緣由

  兒女都孝順,就是閒不下來

  丈夫在江婆婆48歲時病逝,四兒子和六兒子被「抱養」給他人,女兒有殘疾。10多年前,五兒子因腦部受傷患上精神疾病,大兒子、二兒子也在近幾年病逝,因此照顧母親的任務就落到三兒子陳明國頭上。

  不過,兒子兒媳都不贊成母親去賣花,三兒子陳明國說,雖然家裡條件一般,但吃飽飯是沒問題的。「我都讓她跟著我們一起去新都住,喊她不要去,她非要去,你說都是有兒有女的人,咋可能不養自己親媽?」但實在拗不過母親,在附近建材市場拉貨的陳國明還是選擇尊重母親。

  江婆婆說她賣花是因為閒不下來,閒下來要生病,出來賣花就當作散心,「出來耍,看熱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兒子也有家庭,孫子也才剛找了女朋友,「條件有限,我自己能動,就自己出來掙點錢。再說了,人只要肯勞動,哪兒愁沒飯吃。」雖然條件不太好,但房東表示,200元一月的房租,江婆婆都是按時繳了的。

  50多歲患有精神疾病的五兒子始終是她的一塊心病,據周大姐介紹,五兒子患病後就跟著江婆婆一起生活,「精神好的時候可以出去幹點活掙錢,但最近又犯病了。」最後通過政策救助,他被帶回金堂治療。對於現在那麼努力掙錢是不是為了五兒子?江婆婆沒有說話,想了想說,「他都沒有給我打電話,我不知道他怎麼樣了。」

  針對這個情況,記者從江婆婆租住地陸家橋社區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接下來,社區巡邏隊和網格員也會進行走訪,再了解情況,如有困難,可以根據相關政策對她進行幫助。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章玲 攝影報導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採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相關焦點

  • 80歲奶奶雷都打不動,每天必喝,眼睛不花耳朵靈,手腳也利索!
    80歲奶奶雷都打不動,每天必喝,眼睛不花耳朵靈,手腳也利索!小編的鄰居王奶奶今年80歲了,但一點都不老,每天還堅持跳廣場舞,氣色特別好,很多人都想知道是怎麼做到的,這是因為奶奶每天堅持喝一道飲品。
  • 買一串黃桷蘭別在身上,就是成都人煙火氣裡的芬芳
    2019年的時候,有外地朋友到成都來耍,中午想坐個三輪。給了師傅十元錢然後說明目的地,師傅卻用報紙蓋住自己的頭,一言不發。外地朋友就很奇怪:有錢掙都不掙?三輪車師傅蓋住臉的報紙被風吹得翹起來一個小角,帶出一句:我要眯一會兒,你找他。順手指了指旁邊那輛三輪車上,等待拉客的兄弟夥。
  • 70歲奶奶雷打不動,每天必吃它,眼睛不花耳朵靈,腿腳特利索
    有句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作為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健康長壽,少生病,但是人上了年紀之後,身體素質變差了,抵抗力也遠遠不如從前,子女們就會時常擔心父母的身體有沒有生病或者是不舒服。今天營養師大喬就跟大家推薦一道老人吃了身體好的菜品。
  • 84歲老人地鐵口賣書 自學英語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
    84歲老人的「翻譯人生」工作閒暇之餘自學英語 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新街坊 老街坊一瓶水、一把傘、一張廣告牌和十本左右的書,今年84歲的林寶山每天往背包裡放進這幾樣東西,不需拐杖,只斜挎著這麼一個鼓鼓的、有些老舊的包便出門了。他像往常一樣,走到地鐵站出口樓梯的拐角處,拿出自己和兒子一起翻譯出版的英文小說籤售。
  • 10位名人空降成都地鐵,每天跟你說晚安!
    而不敢放肆的心情  在夜晚,盡顯無遺    從2020年12月21日至2021年1月1日,央視新聞聯合「新世相」和全國11座城市地鐵,讓「晚安」以更立體的形式來到您身邊——13位晚安大使,每晚8點半開始,在成都地鐵的車站裡,向您說晚安。
  • 8歲兒子雷打不動,每天必喝,體質好不感冒,比同齡孩子高一截!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個強健的體魄,孩子要想體質好,長得快,除了天生的遺傳因素,還有幾個方面很重要,第一,要每天保持孩子有一定的鍛鍊時間,陽光活動一小時,第二點,要注重孩子平時的營養,孩子的營養主要從平時的飲食中獲取,小編家孩子就有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小編還有個秘訣,8歲兒子雷打不動,每天必喝
  • 80歲奶奶雷都打不動,每天吃它,潤肺止咳,多年咳嗽再也沒犯過
    80歲奶奶雷都打不動,每天吃它,潤肺止咳,多年咳嗽再也沒犯過!現在的天氣越來越冷了,是個感冒咳嗽多發的季節,尤其是身子弱的老人,更不容易好。營養師大喬就為大家安利一種蔬菜,它就是菠菜了,很多人一定都還不知道吧,菠菜是一種藥食兩用的蔬菜,營養價值非常高,在民間的老中醫眼裡它可是長壽菜,常吃可以潤肺止咳,還能預防貧血,年紀大的人一定要經常每天吃這菜了。
  • 轉業回家,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跑步雷打不動,至此一跑十幾年
    每年過節回鄉的那些日子中,倘若我不將賴床貫徹到底,總是會見到一個負載慢跑的身影,在一群或倚或立,吃飯聊天的農人們中顯得尤為出格。鄉下是還不太流行「晨練」這個詞的,所以很難見到打太極拳的老人、沿小路慢跑的身影。每天公雞開始報曉,土狗汪汪亂叫的時候,各家各戶就開始熱乎起來。
  • 成都一家開了32年的神仙餐館,只賣兩種肉食,每天食客爆棚
    位於郫筒鎮的一條小街上的這家神仙餐館,是成都很典型的一個蒼蠅老館子,已經開了32年了,招牌被路邊樹蔭遮擋,不細看很容易錯過。店鋪不大,沒有什麼裝修,環境很簡陋,只有七八張四人桌,但每天人氣都很旺,飯點時間基本上都是座無虛席,顧客大多是以附近的居民為主,好多都是一家三口一起過來吃的。店裡只賣兩種肉食,蹄花和拌豬頭肉,蹄花是40一根,還有一些小素菜:拌土豆片、苦瓜、三絲和豇豆之類。素菜可以拼盤,小盤、大盤價格不同,小盤也就6塊一份。
  • 北濱路將新增一片格桑花海 還能聞到黃桷蘭飄香
    據了解,這裡將種下近500棵黃桷蘭,是重慶「兩江四岸」栽種面積最大的一片黃桷蘭林。黃桷蘭開花後,將香飄江岸。同時,樹林下還播撒了格桑花花籽,播撒面積近1萬平方米。預計今年6月,格桑花開,這裡將出現一片美麗的花海。
  • 以地鐵,見成都!
    當天上午10點,成都地鐵五線齊發,運營裡程達到558公裡,線網規模躍升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成為2020年值得記入歷史的又一件大事。有媒體撰文評價說,「從第一條地鐵開通到運營規模升至500公裡,成都只花了十年時間。這個速度,不僅是全國最快,在全世界可能也無先例。」
  • 「藝術品奶爸」雷打不動式帶娃火了,父愛如山,一動也不動
    這不,近日一位「藝術品奶爸」雷打不動式帶娃的一幕在網上也是火了,睡著了的奶爸成了兩個娃最好的玩具,主要是在這種狀態,兩個娃也是各司其職,不吵不鬧,配合很是默契,這其中姐姐是主角
  • 成都地鐵語音報站又出新花樣!你聽到了嗎?
    嘿嘿成都地鐵的 「 詩歌報站 」大家是不是還記憶猶新呢?這不,最近成都地鐵又上新了新玩法快來qio一qio↓↓↓↓↓01地鐵公益語音播報上新啦!2、結合成都地鐵線網,打造城市「專屬記憶」2020年成都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地鐵線路隨城市發展逐漸鋪開,串聯起成都範圍內著名景點、公園、學校等。在地鐵語音播報內,添加富有成都記憶點的內容,便於市民、遊客更好地了解成都,形成串聯起城市地標的「專屬記憶」。
  • 春運出行,成都交警提醒你這些路段易擁堵!附成都地鐵各大交通樞紐...
    同時,再給大家送上一份成都地鐵各大交通樞紐攻略記得收藏哦!1地鐵火車站成都目前一共4個火車站:成都站(火車北站)、成都東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2成都東站地鐵直達:7號線 成都東客站地鐵直達:2號線 成都東客站去往成都東站的乘客,可乘地鐵2號線或者7號線在成都東客站地鐵站下車。
  • 今天德陽到成都地鐵3號線擺渡車開通了 票價6元
    今天上午德陽至成都地鐵3號線擺渡車啟動開行了!安全感是足足的上午11點36分「報花」隨第一批乘客到達終點站:成都地鐵3號線成都醫學院站D口地鐵站內指示牌 方向指引一目了然關於返程的問題>(劃重點啦)抵達成都醫學院站後在站內尋找B口站內指示標非常清晰實在找不到的也可詢問站內工作人員走近B口即可發現兩個德陽擺渡車的指示牌從B口出來步行20米
  • 成都青白江人什麼時候可以乘地鐵去市中心?唯一無地鐵的城區尷尬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人們什麼時候可以像其他區的人一樣,乘地鐵去成都市中心?雖然青白江距市中心遠些,但也是貨真價實的中心城區之一,並且成都鐵路港都落地青白江了,為什麼現在還沒有地鐵呢?對於選擇綠色出行的人們來說,確實很不方便啊。?
  • 由西至南填補「地鐵空白」 一條6號線串起成都人的煙火生活
    頂燈明晃晃地懸在頭頂,剛打過蠟的地板鋥亮,扶手有些涼,連出風口送出的暖風,都是甜甜的感覺。76歲的王大爺將體驗新線的心情形容為「迫切的,興奮的」。「我愛耍,去哪裡,6號線幾乎都能到!」車開得又快又穩,王大爺眼睛眯成兩道月牙。他在成都紅牌樓和望叢祠都有住處,常年往返於兩地。
  • 成都TOD,開啟賣賣賣模式
    TOD開發的核心是公共運輸樞紐,但不一定是地鐵,也可以是其他的,比如公交、高鐵、機場等。 那麼再往細分了說,中國當前的TOD發展(以目前的實踐項目來看)可大致分為高鐵TOD與地鐵TOD兩類。高鐵TOD項目由於路地雙方權利博弈,加之鐵路行業市場化程度較低、項目規模巨大、綜合開發經驗不足,總體仍缺乏實質意義上的成功案例。
  • 我在成都地鐵上,發現了幸福的秘密
    同年11月28日,成都東客站啟用「鐵路到達出站乘客換乘地鐵免除二次安檢」模式。「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人輕鬆了!」知道這一消息後,王佳特意去體驗了一次。從鐵路出站、購票後,直接能進閘搭乘地鐵,不需再次進行安檢;在犀浦地鐵站,也能換乘高鐵。
  • 在成都上班族,都來說說你們每天的通勤時間,生活質量
    來說說你們每天的通勤時間,生活質量!坐標成都:每天早上6點20左右起床,趕7點鐘的社區巴士(錯過了就要等兩個小時),差不多18分鐘到地鐵口,坐3號線約40分鐘,然後換乘4號線4站約8分鐘!步行幾分鐘到達上班的地點(約8點20分鐘)!